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绛《我们仨》发行超过百万册,这本书为何如此受欢迎

《我们仨》是杨绛先生在九十二高龄时写的一本书,确切的说是一本家庭生活回忆录。《我们仨》自2003年问世以来再版九次,发行量一百多万册,在2003年被评为“十大好书”第一名。为何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一个九十二岁的老人写的一本回忆录竟能如此受大众喜欢呢?

现在201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一点儿关于《我们仨》的文章,于是我就毫不犹豫地买来了这本书。作为一个老书虫,这两年我很少买书了,因为家里书架上的书,好多我买回来只是翻了翻,我的打算是先把家里的书消化一下。但是在决定买《我们仨》这本书的时候,我没有丝毫的犹豫,不为别的,只想好好体会下杨绛和钱钟书、钱媛,“他们仨”的故事。

我曾在上一篇文章中说过,这本应该从第三部分《我一个人怀念我们仨》读起。要不然你无法体会一个老人在失女丧夫后的心情是如何的沉重。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文艺作品的打击力量应该放在后面。如果你先读的是《我们俩老了》和《我们仨失散了》,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我们仨》这本书究竟讲的是什么样一个故事,让杨绛先生笔墨如此沉重。只有先读了“我们仨”的故事,才能更加深刻地体会文中饱含的深情。

第三部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题目看似沉重,内容却是无比的温馨感人。六十三年的故事在杨绛先生笔下娓娓道来,我们读到的是幸福,她写下的是怀念。三个喜欢读书的人,一对志趣相投的夫妻,他们是生活在书的世界中的人,也是书里的人。说他们是生活在书的世界中的人,是因为从英国牛津到三里河公寓,他们看书、写书、译书,贯穿了他们一生的就是书。同时他们又是活在书的人,尤其是钱钟书。生活中的钱钟书是“拙手笨脚”的,他不会打领结,不会洗衣做饭,学会划火柴竟然是非常值得他骄傲的一件事。还有一点也说明他们是活在书里的人,他们不求名,不图利,与世无求,与人无争。钱钟书被“捉去当官”这件事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

一九八二年,钱钟书辞去文学研究所顾问一职时曾经特别高兴地说:“无官一身轻,顾问虽小,也是个官。”后来中国社科院让他做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钱钟书坚辞不久。中国社科院首任院长胡乔木对他说:“一不要你坐班,二不要你画圈,三不要你开会。”钱钟书才勉强答应,他回到家里向杨绛诉苦,杨绛戏称“这番捉将官里去也”。一年后,钱钟书再次请辞未允,但是他只挂了个虚名,不要办公室,不要秘书,有车也不用。

诸葛亮有一句名言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不以致远。杨绛一家三口正是因为有这一份淡泊名利之心才能专心地做他们的学问。

《我一个人怀念我们仨》时间跨度是六十多年,这中间发生了很多很多故事。这里面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绝大多数是家长里短的琐事;这里面也没有缠绵悱恻的你侬我侬,大多是平淡的温情,诸如穿衣吃饭一类的生活场景。然而,这样的温情却感动了无数人。详细的内容就不做过多的表述了,马伊琍在《朗读者》上读的那一段就挺好的。

日常生活的细微小事却体现了爱情的美好,家的温馨。那几位红杏出墙的人真该好好读一读《我们仨》,看看人家一家三口的日子是怎么过的,相互扶持,相互理解。在温馨平淡中彼此深爱的对方。杨绛和钱钟书结婚六十五年来恩爱如一日,杨绛是钱钟书眼中最才的女,最贤的妻;钱钟书在杨绛心中犹如长不大的孩童,她把钱钟书当孩子一样照顾。

我喜欢《我们仨》这本书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我非常羡慕“我们仨”的生活,我也非常想过钱钟书那样生活,每天诗书作伴,妻女陪伴左右。我有像钱钟书那样的妻女,可惜没有他那样才气。

朋友你读过《我们仨》这本书吗?如果没有的话就找来好好读一读吧。如果你读过《我们仨》,那么请你珍惜自己的生活,珍惜爱你的人,希望你的生活也能像钱钟书那样,妻女作伴,有诗有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爱情故事:钱钟书和杨绛先生的故事】见她之前,从未想结婚;娶她之后,从未后悔娶她。
【人物·钱钟书和杨绛先生的故事】见她之前,从未想结婚;娶她之后,从未后悔娶她。
5分钟带你读完一本书丨Day3 《我们仨》
钱钟书杨绛夫妇的幽默和严谨
追忆杨绛、钱锺书在罗山、息县“五七干校”生活往事
最懂《围城》的杨绛先生走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