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放荡不羁爱自由,诗风清新自然,还在旅途中结识了挚友王维

读孟浩然的诗歌,我们会发现他那种清淡自然的风格。无论是“木落雁难度,北风江上寒”,还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都没有多少华丽的语言,却有着鲜明的形象与闲淡的感觉。正是凭借这种风格,他在山水田园诗歌领域有着自己的一席之地。可是他的仕途非常坎坷,十几年的漫游求仕最终是无功而返。

到了四十岁的不惑之年了,他也没有获得过一官半职。他曾经在长安创作了《长安平春》一诗,抒发渴望及第的迫切心情与渴望追求。当年的孟浩然三十九岁,然而,命运并没有垂青他到了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依然科举不中的他到东都洛阳游览,在洛阳滞留了半年多的时间里,他真的感受到了什么是落寞踌躇以及惆怅哀怨。

可是生性热爱自由的孟浩然没有抑郁到孤独地守在狭隘的地方,他奔向了更为广阔的大自然之中。也是在这一年,他结交了自己的人生挚友——王维。当时王维给孟浩然画像,两人后来成为忘年之交。而且他和宰相张说交情很深,友谊很深厚。这些都是孟浩然落寞岁月里的温情与美好。虽然他在科举上常常名落孙山,但是凭借自己的才华与风度得到了当时众多名士的钦佩与敬仰。不过,他仍然不改自己热爱自然的秉性,追求自由的内心底蕴始终是他一直不曾抹去的心声。

于是第二年的秋天,落寞彷徨的孟浩然最终还是想要前往真正自由的大自然之中来使自己得到灵魂的休憩和精神的栖息。他选择从洛阳乘船漫游吴越(今江苏浙江一带)。可能是因为他想要通过领略异域风情,来逐渐消除自己的落寞感与孤寂感。他在襄阳、洛阳等地辗转,到了夏季他开始游览吴越之地,与曹三御史在太湖泛舟。曹三御史打算推荐孟浩然,但是当年写过“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的他却创作诗歌来婉言谢绝,这表明他更为热爱的是美妙空灵的大自然而不是充斥着繁文缛节和勾心斗角的官场。

下面这首《自洛之越》就是他从洛阳前往游吴越的前一天所作的。我们一同来分析一下他在这首诗中的独特情感:

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

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

——唐 孟浩然 《自洛之越》

这里的首联“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其中“遑遑”是写忙碌的样子。当时孟浩然已经四十一岁,自从他被启蒙读书算起,到现在已经三十年了。“书剑两无成”,《史记》中记载:项羽年轻的时候,“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诗中用以自况,说自己三十多年辛辛苦苦地读书,结果一事无成。其实这是他的愤激之语。颔联“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则运用了倒装,本来是因为“风尘厌洛京”,所以“山水寻吴越”。

一个“厌”字,形象地表现出诗人旅居长安洛阳的恶劣心绪与苦闷心绪。诗人在长安是求仕,从他在洛阳与公卿的交往看,仍在继续谋求出仕。但是半年多的奔走毫无结果,以致诗人终于厌烦,想到吴越寻山问水,洗除胸中的郁闷。

颈联“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当时他的路线是乘船从洛阳出发,经汴河而入运河,经运河达于杭州(越中)。诗人计划要游太湖,泛海游永嘉(今浙江温州)。可见他的“泛湖海”并不是空谈,而是他真真切切地寻山问水。孟浩然一生为人傲岸,“长揖谢公卿”表现的也正是这种傲岸。他并不因为求仕失意,就向公卿摇尾乞怜和奴颜媚相。

“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化用了陶渊明《责子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末尾两句暗用张翰的话:“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其实这是愤激之语。我们要知道的是,孟浩然年轻时就有强烈的功名心,希望像鸿鹄那样搏击长空,一展宏图。但是他怀才不遇,不被赏识,报国无门,只好去游山玩水。

这首诗通过带有孟浩然诗歌典型风格的文字鲜明地表达了他内心真实的情感,既总结自己勤勉失意的一生,又表明自己对人生的态度。

文|青舟(三度平台签约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
《自洛之越》唐代:孟浩然
古诗词日历 | 孟浩然《自洛之越》
我喜欢的古诗词第180首
《自洛之越》孟浩然唐诗鉴赏
孟浩然《自洛之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