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条微博,改变了我的命运”:没背景没资源的普通人,拿什么去拼?

没背景没资源,普通人努力还有机会吗?很多人在面临阶层分化越来越严重的社会时,都会发出这样类似的感慨。但是有一个人,同样没背景和资源,凭借努力进入到了理想行业,一步步逆袭成连偶像都敬佩的样子。这篇文章3007字,预估8分钟阅读,越努力,越幸运。



作者 | 叶落香
来源 | 插座学院(ID:chazuomba)

知乎里经常看到有人问这样的问题,大致意思都是:

没背景,没资源,怎样才能得到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去自己想去的领域?

我曾经在刘同的书《别做那只迷途的候鸟》里看过的一个真实故事,给了一个最适合普通人的答案。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经常在微博上@刘同的人,不但没有被拉黑,反而成为了刘同的同事,被刘同看重,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们一起来看看。

别光想,先去做

有个人想成为节目编导,但他既没背景,也没资源,于是就想了个办法:

经常在微博上艾特光线影业的副总裁刘同,并附上自己新拍的一段视频,一段文字或者亲自制作的海报。

刘同平时比较忙,很少理会,但被艾特的次数多了,也会偶尔看看。

虽然很多时候并没有时间看完他的作品,但一来二去,对他的微博名字倒是有了一些印象。

一次刘同在出差的途中,又看到他@自己,便点进去看了,是一段小视频。

他花了一分钟时间看完,意外地被触动了,于是一口气把他之前发在微博上的作品都看完了,并记住了这个人的名字。

虽然当下刘同没有回复他,但却对这个人有了很深的印象。

毕竟说的人多,做的人少,去做,就已经赢了50%的人。

于是,有次他录制求职节目《职来职往》时,主动向主编推荐:“微博上有一个人,你们可以联系他一下,看看他是否有意愿来参加节目。”

就这样,一个在微博上默默@刘同的普通人,就获得了名人推荐去节目求职面试的机会。

你看,机会都是自己主动争取的。

你不主动示意,别人都不知道你需要机会,更别提帮助你了。

有背景资源的人和普通人最大的差别,只不过有人给他创造机会罢了,没有机会,那就去主动去创造机会。

 
毕竟,机会是死的,人是活的。

▲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你什么都不准备
就是在准备失败

刘同在节目录制现场见到了那个人,他其貌不扬,戴着眼镜,瘦瘦小小的。

很多老师问了他一些问题,他都显得不太自信,只是老老实实地把自己的观点说了出来,唯一能留下印象的就是他很真诚。

但刘同只问了他一个问题,就让他的结局发生了逆转。

刘同是这样问的:

一对明星结婚了,他们给节目组寄了一张明信片以及一盒四颗的巧克力。如何根据这个线索做一条新闻?

他沉默了一会儿说:

“先去微博搜索关键词,看看还有谁收到了明信片和巧克力,然后看看是否有人收到的巧克力颗数不同。

……

最后还要打电话给巧克力的品牌公司,问问这是不是他们赞助的。

如果是赞助的,赞助了多少。如果没有赞助,就顺便恭喜他们,这免费给他们打了一个巨大的广告。”(中间部分已省略)

说这些的时候,虽然他的语言并无吸引力,但逻辑清晰,感觉他全身心投入在这样一个策划案里。

最后,刘同果断爆灯选了他。

爆灯的原因或许不是他回答得有多么好,多么标准,关键在于他能够在短时间内想出如此具体的方案,并且淡定又投入的说出这段话。

这不仅说明他对这个行业非常热爱,更说明他的准备足够充分,才能回答如此熟练。

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这句话很俗,但有用。

要想一鸣惊人,就要比别人付出十倍,百倍,甚至千倍万倍的努力。

相反,如果你什么都没准备,那你就是在准备失败。

▲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吃苦是年轻人的标配

求职成功后,他说了一段话,大概的意思是:

很多年前,他就想进这个行业,一直在努力靠近,今天他靠自己的能力靠近了,他知道自己可以,他会更努力的。

进入光线后,他果然更加的努力。

他主动把公司配置的电脑退了,自己换了台大的苹果台式机,说是效率高、速度快。

每天很早来上班,很晚才下班,说是工作起来特别有干劲,反正他自己也没什么别的事,可以多做一些工作。

大半年之后,同事反馈说:

“你知道吗,他一直住在公司旁边居民楼的地下室,特小一间,进去转身都难,里面什么都没有。

他不回去是因为里面太吵,那个地方也就能睡觉。”

说的时候,同事的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一个看起来干劲十足、各方面都要求甚高的人,大半年默默一个人住在地下室,即使对比刘同那时北漂的头几年,也是太苦了。

所有人都以为他肯定出身贫苦。

直到有一天,刘同回他的母校宣讲电影,发现他家并非想象中的条件艰苦,于是就问他:

“你家庭条件也不差,为什么要住地下室?”

他说:

“想趁还能吃苦时赶紧吃点儿苦,以后不是没苦可吃了,而是怕自己吃不了苦了。”

这句话让刘同为之一惊,他在想:

“现在还能有多少年轻人说出这样的话?年轻时没什么资本,哪有多少亏可吃?既然想好了,就要全身心投入。”

吃苦的目的不是为了吃苦而吃苦,是为了磨练自己的心性。

有些能力是必须要在苦难中才能获得的,比如抗压能力。

有多少人,踩过多少坑,才练就强大的内心。

这些苦迟早要吃,被动吃,不如主动吃。

4

写在最后

以他为例,是想告诉大家:

没背景没资源,靠自己的努力同样可以干成事。

别人的经历我们虽然无法复制,但是经验却可以照搬。

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一个普通人想要进入理想行业,逃不过这三点:

一,学会主动创造条件

人生最怕的就是干着急。

同样的条件,有的人想尽所有不可能完成的因素,然后抱怨机会为何不降临在自己头上;

而有的人踏实做好准备,主动给自己创造机会,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在微博上@行业知名人,就是在主动给自己创造机会。

如果只是自顾自的发内容,却无人问津,然后自怨自艾,这不仅无效,而且只会将自己的能量消耗殆尽。

就像有句话说的:

你不伸出手来,别人帮你都不知道该往哪里帮。

主动在微博上@,就是那只手。

二,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期待的事,如果没竭尽努力,经常不会发生; 担忧的事,如果不做好准备,总是一定会来。

所以,如果不做任何准备就想进入理想行业,基本等同于天方夜谭。

有没有做好准备,别人问你几个专业问题就可以判断出来。

就像故事中的那位同学,简单一段话,就能轻易让刘同判定他扎实的基本功。

所以,其实重要的不是背景和资源,而是你是否有相配的能力进入这个行业。

否则就算你能够结识像刘同这样的优质人脉,机会来了,没能力照样接不住。

三,该吃苦时别图安逸

进入一个行业,并不意味着融入这个行业。

那只是拿到了入场券而已,随时也可能会出局。

所以,那位同学很聪明,知道机会不易,既然拿到了,就死命珍惜。

刘同说:

不知道这位同学能在这一行走多远,但很喜欢他对事情的态度:

简单,坚定,果断,不反复。

如果每个年轻人都能如此,即使失败了,应该也不会有多少遗憾。

确实如此。

做事纯粹的人很难不成功,因为他们往往考虑的不是败事的原因,而是成事的方法。

有没有背景和资源其实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有进入理想行业的决心,以及进入这个行业的充足准备。

既然决定了,就尽早出发吧。

犹豫不决,最耽误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普通人一辈子有三次“逆袭”的机会,可惜大部分人都抓不住
没钱、没背景、没资源的普通人,该如何实现人生逆袭?
家里无权无势考公务员有出路吗?过来人说透3条潜规则,不寒而栗!
无资源没背景时,怎样武装自己?
不要盲目向成功人士学习,有三点重大不同,鸿沟很深!
没背景的人积累有用的人脉,必须同时从这5个方面发力,缺一不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