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风药的活血作用及其特点

罗再琼

风药一般是指具有解表、除湿、熄风等作用的中药。因具有良好的宣散风邪、疏通经络、祛风除湿、熄风搜风等功效,长期以来主要用治诸风病证。虽在《神农本草经》中早有风药活血的记载,但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限制了风药的应用。黄淑芬首倡“治血先治风,风行血自通”,用风药治疗血瘀证已取得初步成效。

1 血瘀证的病因病机概要

1.1 感受外邪:外感六淫邪气可致血瘀,尤以风、寒、热邪多见。如《素问.五脏生成篇》云:“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痹厥也”,属风邪致瘀。《素问.痹论》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为寒邪致瘀。叶天士《医效秘传.蓄血》则言:“蓄血者,瘀血蓄积于内也,盖因邪热相攻,血留不行,故成此瘀也”,又指出热邪致瘀。因此,外感六淫邪气,风邪可致血气闭郁,寒邪致血气凝泣,热邪则使血气干涸,皆表明外邪入侵致瘀。

1.2 内伤饮食、情志:饮食不节,过嗜肥甘,易生痰浊;情志失调,气机不畅,又易致水停血阻,成痰成瘀。痰浊瘀血蓄积体内,极易阻滞气机,影响脏腑气机升降,无以行血,又可流注经络,阻遏血行,皆能致瘀。正如《灵枢.百病始生篇》所言,忧怒可致“凝血蕴积里而不散。”王肯堂《证治准绳》也言:“夫人饮食起居,失其宜,皆能使血滞不行。”及李用粹《证治汇补.血证》言:“喜怒不节,起居不时,饮食自倍,荣血乱行,内停则蓄血,外溢则为渗血。”均指出饮食起居、情志所伤致瘀。

1.3 正气虚弱:早在《灵枢.天年》中就指出;“血气虚,脉不通”。后世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也说:“凡人之气血犹如源泉也,盛则流畅,少则壅滞,故气血不虚不滞。虚则无有不滞者。”“若阳气虚则气不能行,阴虚则血不能行。”可见,阳气虚弱,则失其推动振奋,难以温运血脉;阴血不足,则不能充盈于脉,血液干涸,脉道失润而血行滞缓,凡此阴阳气血虚衰皆可致瘀。

此外,尚有“久病成瘀”、“老年多瘀”、“产后多瘀”等,皆与正气不足,病久由气及血有关。

综上所述,血瘀形成的因素很多,病机复杂,致病也十分广泛,临床的诸多疾病、尤其是疑难怪病,每见血瘀。血瘀是临床极为常见的一种基本病变和共有病态。所以,针对病因病机,消除血瘀状态,恢复正常血行,对临证治疗尤为重要。

2 风药活血的机理

2.1 发散祛邪:风药质轻味辛,药性升浮、善行,具有开泄腠理、发散祛邪的作用,能使入侵之邪从表而解,祛除了引发血瘀的直接原因,故可恢复血行。对血瘀因外邪入侵者较为适宜。临床可根据辨证寒热之不同,分别选用辛温之麻黄、桂枝、细辛等,或选用辛凉之柴胡、薄荷、蝉蜕等。

2.2 开郁畅气:风药气轻味薄,升散宣泄,善入肝经以助肝胆之用,具开发郁结、宣畅气机之功,故能疏通脏腑经络之气,调节气血运行,利于血脉通畅,消散瘀血。药如柴胡、羌活、薄荷、川芎等。

2.3 辛温通阳:风药性味每多辛温,辛则行散,温能宣通,长于畅达阳气,振奋人体气化,使阳气通达而血流畅行,血瘀得除。对阳虚不振,阴寒内凝或阳气内郁,郁火内结致瘀者,皆可用之。常分别选用桂枝、细辛、羌活或葛根、防风、蝉蜕、柴胡、薄荷等。

2.4 燥湿化痰:风药性温燥,气芳香,善于燥湿化痰、畅气胜湿,能祛痰湿于流散之地,疏被郁阻之气,使气血畅达而解瘀滞之血。所谓“诸风药,皆是风能胜湿也”(《脾胃论》)。常用风药如桂枝、羌活、葛根、细辛等。

2.5 通络开窍:风药具宣散窜透之性,尤其是虫类风药更以行走攻窜见长,擅疏通经络瘀滞,所谓“飞者升,走者降”,“血无凝著,气可宣通”(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故可通利血络,开启孔窍,达活血行瘀之效。常用药如蜈蚣、全蝎、地龙、僵蚕、淫羊藿、蝉蜕等。

2.6 活血化瘀:风药所具有的升、散、行、窜、动等多种特性,不仅善于宣畅气机,活跃气血运行,直接推动了血液运行而起活血之功,并且善于疏通血络,消除瘀滞,化解脉中瘀血而达化瘀之效,故起活血化瘀作用。药如白芷、桂枝、藁本、细辛、羌活、葛根、白蒺藜等。

2.7 升阳助补:风药升散温通,具鼓荡之性,既可引补药协同发挥药效,益气升阳,又可使补药升阳而不燥,滋润而不呆。凡气血阴阳正虚不足者,皆可伍风药助之以化瘀。常用药有柴胡、葛根、升麻、防风、羌活等。

3 风药活血的特点

3.1 病因与病机兼顾:风药所具有多种特性,作用广泛,不仅能消除引起血瘀的诸多病因,振奋人体气化功能,间接促进血流畅达,消散瘀滞,而且能直接作用于血分。针对病机,活血化瘀,通利血络,消除瘀滞。病因与病机同时兼顾,有效地改善了血瘀状态。

3.2 整体与局部结合:血瘀之证虽表现病位在血脉,但也常有全身气血阴阳的失调,脏腑功能的紊乱,与整个机体有关。风药因其一药而多效,在针对局部、作用于血分以疏通血脉的同时,常能兼顾全身而协调阴阳、畅达气机、调理脏腑,使整个机体和谐统一,气血安和。因此,整体与局部结合,改善了血液运行的内、外环境,有利于血瘀证的治疗,所以远期疗效较之单纯的活血化瘀等药更佳、更巩固[1]。

3.3 兼备多法,协同作用:血瘀证由于病因多样,病机复杂,常寒热虚实相兼,痰浊瘀血并见。导致了临证辨证的困难,尤其是难以发现某些潜在的、细微的病变。既使辨证准确,但作用单一的药物常力不从心,多法合用,也很难面面俱到。风药则不然,一物而兼备的多种作用,往往燥湿化痰又化瘀,活血行气又补气等等,恰能发挥多法同施的协同作用,收一举多得之效。

总之,风药活血的作用是根据风药的多种特性与功效,针对血瘀的病机要点,多途径、多环节、多层次地发挥综合性的作用而实现的。药理研究也表明[2]多数风药皆具有扩冠、扩外周血管、降压、降血脂、改善微循环、改善神经体液调节作用、减轻血液粘滞,以及抗炎、抗凝、抗血栓形成等多方面药理作用,为风药活血奠定了坚实的药理学基础,也揭示了风药的广阔前景。目前,风药的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正在开展中,随着研究的深入、认识的深化,必将进一步揭示其机理,为临床治疗找到一条有效的途径,找到一类有效的药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淑芬“治血先治风,风去血自通”经验应用
什么中草药是活血化瘀的?
石仰山从痰论治颈椎病经验初探
中医病机学说-基本病机-气血失调---血失调
朱丹溪瘀血证治思想初探
一味中药“从血药则治血,从气药则治气”,调气血瘀滞,还调脾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