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验思维的第三个缺点
经验思维的第三个缺点
作者:王晓春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60    更新时间:2008-5-26

经验思维的第三个缺点

——杜威 《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读书笔记(32)

 

      王晓春

(3)它具有形成思想懒惰和教条主义的倾向。

心智的迟钝和独断。第三,我们还没有了解经验的方法最有害的特点。心智的迟钝、懒惰、不合理的保守性大概是经验方法的伴随物。它对思维态度的普遍的影响比它获锝的特别错误的结论更为重要。任何形成的推论主要地依靠过去经验中观察到的种种事物的结论,而忽略了它同通常情况的不同之处,夸大了能有利地证明过去经验的事实。因为心智自然地需要某种连续的原则,需要在孤立的种种事实和原因之间有某种联结的环节,为此目的就尽力地去任意虚构这种联结。幻想和神话的解释就是为了弥补所缺的环节。水泵能抽出水是因为自然界厌恶空虚;鸦片使人入睡是因为它有催眠的效力;我们能回忆过去的事是因为我们有记忆的宫能。在人类知识进步的历史中,经验论的第一阶段存在着十足的神话,在第二阶段就出现了隐藏的“本质”和神秘的“力”。正因为这种隐藏的和神秘的性质,这些原因是观察不到的,所以对于它们的解释的价值,既不能用来证明也不能用来驳斥后来的观察和经验。所以这种种信念就变成纯粹的传说了。信念的解释经过反复地灌输并相传下去,成为教条,实际上窒息了后来的探索和反省思维。(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年1月第一版160——161页)

其实经验本身并不一定导致“心智的迟钝和独断”,关键是人们对它采取什么态度。

比如某人用所谓“赏识”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获得了某种成功,他就把这种办法作为灵丹妙药进行推广。实际上他的“赏识”究竟是通过什么机制在孩子头脑中和行动中起的作用,他并没有认真研究。他可能只是抱有一种信念,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其实这是老掉牙的教育思想了),然后就认真做了,就见效了。说到底,这种所谓经验还是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其他家长若照方抓药遭到失败,他就无法解释个中缘故了,因为他自己压根就没整明白。

人们对待经验的常见的态度是:当事者,盲目“总结”经验,当权者,盲目推广经验,学习者,盲目照搬经验,大家都不去认真探究“为什么”。这种态度,当然会导致“心智的迟钝和独断”。

所以,我不赞成轻易“推广”经验,尤其是教育经验。我主张换一个提法:“推介”,采取一种介绍的姿态,这样,更有利于学习者独立思考。

我们遇到任何的教育经验,用之前都不要迷信,不要抱太大希望,不要幻想出现奇迹,用之后如果不能见效,也不要埋怨。既然别人的经验不能解决我的问题,我就要改造这个经验,或者创造自己的新经验。愚以为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9年第9篇:【读书有思】之有感于《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
巴夏《意识的九个层面》
要善待学生的错误
屌丝思维第一条:通过否定别人获取优越感
少则得多则惑,这样的学习方式估计你从来没见过
千万别以为心理学的“正念”就是正确积极的念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