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引江济巢工程有关情况

二00九年八月二十一日


  安徽地跨淮河、长江、太湖三大水系,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位居皖中,一泻千里的淮河、滔滔东去的长江和浩瀚无际的巢湖,使我省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大江、大河、大湖的省份之一,同时也是洪涝灾害、干旱缺水和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十分突出的省份,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环境治理任务异常艰巨。
  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71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1100立方米,约为全国的1/2和世界的1/4,按照国际上公认的评价标准,属水资源紧缺的省份。目前全省易旱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全省66座县城以上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100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在水资源短缺的同时,全省多数河湖水域又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在国家水污染重点防治的"三河三湖"中,我省淮河和巢湖名列其中。目前,符合Ⅰ、Ⅱ类水标准的水域已缩减至1/4,重要水域水污染事故频发。淮河和巢湖污染不仅影响着城乡供水水质和河湖水生态环境,也加剧了业已存在的缺水矛盾。
  为从根本上解决淮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和着力改善淮河、巢湖水环境,经长期研究和实践,我省提出了引江济淮工程,该工程也国务院国发(90)56号文件中肯定的南水北调三条引江线路之一。引江济淮工程由引江济巢、江淮沟通、引泉入城、沿淮洪水资源利用、淮水北调等组成,这些工程既可单独实施提前发挥效益,更可同步建设发挥整体最大作用。
  巢湖是引江济淮的必经之地和重要调蓄场所,引江济巢既是惠及安徽半壁江山引江济淮跨流域调水工程的重要水源,同时也是加快巢湖水污染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和支撑区域乃至全省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具有水利、环境、生态、航运、旅游等巨大综合效益,同时也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复杂、情况敏感、投资巨大的系统工程。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引江济巢工程,省发改革委、水利厅、环保厅等部门积极推动有关前期论证工作,在省引江办具体组织下,依托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省环境科学院、南京大学、长江水环境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引江济巢工程项目建议书和相关专题研究已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进一步加深了对引江济巢工程的认识,现将有关研究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流域概况与加快治理必要性
  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长江中下游左岸,属长江重要支流,横卧在安徽中部,东濒长江,西枕大别山余脉。巢湖流域面积1.35万平方公里,正常水面约780平方公里,境内陆形西高东低,岗、丘、圩、冲相间,河道纵横,塘坝水库星罗棋布,水系较为发达,常规水面较大。
  巢湖流域主要环湖河流杭埠-丰乐河、派河、十五里河、南淝河、双桥河、柘皋河、兆河、白石天河和裕溪河等呈放射状注入巢湖,经湖泊调蓄后主要由裕溪河注入长江。域内年均水资源总量为53.6亿立方米,其中年均入湖水量34.9亿立方米,最大为1991年的89.4亿立方米,最小为1978年的7.9亿立方米。
  巢湖流域地跨合肥、巢湖、六安、安庆四市,合肥市、巢湖市分布坐落在巢湖的西岸和北畔。2006年流域内总耕地面积44万公顷,总人口944万人,国内生产总值1420亿元,分别占全省的10.8%、16.2%和24.4%;城市化率为29.1%。
  长期以来,巢湖与域内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在调蓄流域洪水、保障城市用水、发展农业灌溉、促进内湖水运和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作用。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巢湖水质趋于恶化,大面积蓝藻不时爆发,已成为区域发展的重大环境制约。加快巢湖治理与保护,事关全局,关系重大。
  巢湖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水污染状况严重威胁域内人类生存和发展,抓紧治理迫在眉睫。巢湖是长江下游重要生态湿地,是域内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自然资源。加快巢湖水环境综合治理,逐步恢复巢湖水美湖秀自然风貌、促进湖泊休养生息,着力解决域内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是改善生活、保障生存、促进生产的重大举措。
  巢湖是国家"三河三湖" 之一,富营养化治理进程事关安徽乃至国家形象,抓紧治理刻不容缓。长期积聚的污染负荷超出了巢湖水环境承载能力,使巢湖变成了全国富营养化最重湖泊之一。目前治污进程虽在加快,相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污染加重、水质恶化、生态退化问题仍难以遏制,严重影响流域饮水安全和湖泊生命健康,已上升为影响安徽省乃至国家形象的重大问题。
  巢湖是抚育江淮儿女母亲湖,水环境综合治理进程直接关系全省长远发展,抓紧治理意义重大。巢湖是安徽正在实施"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的核心地带,是安徽东向发展战略的关键支点,也是全省经济最活跃、也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增加,巢湖面临着更大的污染压力,区域和全省发展面临着重大环境制约。
  二、巢湖演变与污染成因
  巢湖形成于距今1.2万年前,其面积曾逾2000 km2,经过漫长岁月的演变,湖面逐渐萎缩,东西北突,中间南凹,形如鸟巢。目前,巢湖水面约800km2,湖底高程为5~6m,正常蓄水位8.0m,设计洪水位12.5m,相应容积分别为17和52亿km3。
  巢湖历史上与长江自然沟通并互为吞吐,其水面随江水涨落而变化,水旱灾害极为频繁,几乎每年冬季都会出现3~5个月干涸期,每隔数年就会被江洪大范围的淹没一次,"水落山田尽赤土,水涨圩垸多荡没"的记载屡见不鲜。
  为抗御江洪侵袭和发展蓄水灌溉,上世纪60年代相继建成了巢湖闸和裕溪闸,流域防洪排涝能力明显提高,水源和航运条件显著改善。50年来,巢湖再也没有出现过干涸,巢湖也彻底摆脱了长江洪水的倒灌侵袭,有力保障和支撑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时,江水入湖水量也由建闸前的年均13.6亿立方米,减少为建闸后的1.7亿立方米,巢湖变成了人工控制的半封闭湖泊。
  作为大型浅水湖泊,巢湖污染源分布较广,其水污染成因较为复杂,但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还是长期排放并逐步积聚的污染负荷过重造成的,同时适宜蓝藻爆发的生长环境和因防洪、蓄水形成的半封闭水域也是加重水污染的重要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长期积聚的污染负荷是造成水体恶化的根本原因。长期以来,工农业发展和城镇建设重速度轻质量、重生产轻环境的倾向十分严重,巢湖每年接纳了大量工业和生活污废水,加之农业化肥流失、土壤侵蚀、内源释放等内外污染源共同影响,不断积聚的污染负荷远超出了巢湖自身的承载能力。
  江湖阻隔的封闭水域是加重水域污染的主要原因。巢湖闸、裕溪闸等控湖工程在发挥巨大的防洪、灌溉和航运效益的同时,江湖之间的水体交换也被人工控制,使巢湖成为出多进少的半封闭性水域,随着巢湖污染负荷的日趋加重,江湖水量交换不足和水体流动不畅的问题逐渐暴露。
  逐步消失的环湖湿地是加剧生态恶化的重要原因。由于上世纪70年代前长期围湖造田,环湖自然生态湿地基本损失殆尽,同时为春季蓄水灌溉抬高的湖水位,使湖内沿岸湿地晒滩与挺水植物生长失去条件,湖区生态系统逐步退化,生态功能丧失,湖岸崩塌加剧,湖体净化能力衰退等问题突出。
  较为适宜的生长环境是诱发蓝藻爆发的客观原因。作为大型浅水湖泊,巢湖水土界面物质交换剧烈,氮磷积聚释放频繁。研究表明,巢湖的氮磷比一般在10~15之间,夏季水温为25℃~30℃左右,极适宜蓝藻生长繁殖,如遇持续高温天气和入湖水量稀少,静止水体中的蓝藻易迅速爆发。
  三、引江济巢工程概况
  1、引江济巢工程的作用与定位
  据研究,在巢湖入湖污染负荷中,城镇生活、工业等点源污染和农业化肥流失、灌溉水回归、含磷地质侵蚀、底泥释放等面源污染各贡献一半左右。与相对集中排放的点源污染不同,面源污染分布较广且带有一定的自然属性,其对巢湖入湖污染负荷的贡献是相对长期稳定的,一般不易控制。随着对城市生活和工业污水等点源处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面源污染将在入湖污染负荷结构中更加突出,既是未来巢湖治污的重点,更是控污的难点,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根据国内外湖泊污染治理经验,巢湖水污染防治必须实行综合治理,在着力开展经济结构调整、城镇污水处理、工业污染治理、农业清洁生产、环湖河流截污和水系生态修复的同时,根据巢湖污染成因、污染结构、输送途径和自然地理条件,为提高湖泊自净能力,增加水体纳污容量,吐削湖内污染负荷,加快水环境改善进程,在确保防洪、供水等综合利用功能的基础上,还必须结合引江济淮水源建设,同步实施引江济巢工程。
  巢湖现有控湖工程的建设规模与工程运用方式是以防洪、灌溉、供水等功能利用为主的,基本未考虑湖泊生态系统的需求,汛期防洪形成的拒江倒灌阻隔了江水入湖,使湖泊水体更新周期与水生物种群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春季蓄水灌溉形成的较高湖水位,使滩地晒滩与挺水植物生长失去了条件。长期以来,平均每年超过11个月的通江涵闸关闭,湖泊环境容量下降、净化能力衰退、水生植物消失等问题日渐突出。
  统筹兼顾防洪排涝、灌溉供水的兴利除害与生物种群交换、挺水植物生长、水环境容量改善的湖泊生态等需求,依现有控湖工程既难以做到也存在很大调度风险,必须建立在更加完备、更加强大、更加灵活的控湖工程体系和工程调度上,通过水量的安全引进、水位的有序变动、水体的经常流动,恢复湖泊环境容量,促使植物生长,抑制蓝藻爆发,增强湖泊生态服务功能,逐步实现湖泊多目标功能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巢湖生态调水。争取江水入湖规模年均达到10亿立方米,基本恢复至建闸前水平。
  引江济巢工程实施后,年均新增引江水量约12亿立方米,约占巢湖正常库容的70%,其中利用现有引江线路扩疏增加1.0亿立方米,新辟引江线路增加11.0亿立方米,可使巢湖基本恢复至建闸前江湖交换规模,水体自然更新周期由现在的12年减少为不足2年,配合巢湖流域污染源治理,在实施引江济巢3年左右后,全湖水质能稳定在Ⅳ级及以下,并可有效抑制蓝藻大规模爆发。
  
  2、引江济巢工程概况
  引江济巢工程由新辟线路和现有线路扩疏组成,初步推荐的新辟引江线路自安庆枞阳闸引江入菜子湖调蓄后,向北经孔城河过分水岭由白石天河注入巢湖,输水线路全长约113公里,河道断面按满足Ⅲ级航道60米底宽设计,引江流量200秒立方米以上,涉及安庆市的枞阳县、宜秀区、桐城市和巢湖市的庐江县,永久占地近2.0万亩,拆迁房屋37.4万平方米,安置人口1.54万人(其中搬迁人口近0.9万人),土石方开挖约1.0亿立方米,工程估算投资约86.5亿元。此外,结合巢湖防洪和供水要求利用凤凰颈闸及西河、兆河现有线路应急扩疏,使现有线路引江规模由20~30秒立方米增加至100秒立方米以上,需投资4.7亿元。
  3、建设引江济巢工程的重大意义
  在积极探索面源污染有效控制措施和确保防洪、供水安全的同时,有条件地恢复江湖自然沟通,对改善巢湖水环境、重建江湖生命通道、争取长江水权配额、发展江湖航运、促进省会经济圈和全省发展有重要意义,可起到其它治污工程无法替代的独特和综合作用。作为巢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引江济巢建设本身不存在重大环境和技术约束,特别是引江线路和引江调度不涉及跨省问题,工程的实施和正常管理均较为便利,其建设的意义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增加江湖水量安全交换,恢复巢湖环境容量。引江济巢可使巢湖基本恢复至建闸前的江水入湖规模,显著缩短水体自然更新周期,有利于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和水体环境容量,是加快巢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一项重大生态水利工程。
  二是增强全省水源配置能力,支撑引江济淮建设。引江济巢的立项和实施有利于争取长江未来水资源分配的战略主动权,可为涉及安徽半壁江山的今后引江济淮工程提供充足水源,是支撑我省水资源配置的一项战略水源工程。
  三是重建江湖生命正常通道,修复湖泊生态环境。江湖连通恢复了江湖之间的生态廊道,增加了江湖之间的生物交流,对营造湖泊多样的水生环境、促进湖泊休养生息有积极意义,是重建江湖生命通道的一项重要生态修复工程。
  四是开辟巢湖对江第二通道,促进江湖航运发展。引江济巢结合航运建设,可成为巢湖第二通江航道,有助于完善交通体系,有助于提升合肥交通枢纽中心地位和解决庐江一带铁矿石外运问题,是江淮水运骨干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是改善流域长远发展环境,支撑全省奋力崛起。本着"先治污、后调水"的原则,作为巢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重大工程之一,引江济巢是一项可靠、主动的治污措施,对加快巢湖水环境改善,推动省会经济圈发展有重要作用。
  四、初步论证意见
  作为一项集水资源配置、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江湖水运等功能的大型综合利用工程,其论证工作较为复杂,加之又涉及长江水权分配、巢湖治污方案、对长江干流影响、内湖防洪排涝、周边灌溉供水、血吸虫扩散、入湖泥沙淤积、江湖物种交换等敏感问题,社会各界极为关注。
  引江济巢有关研究加深了有关问题的认识,从目前已开展的专题研究结论和大多数专家咨询意见上看,比较一致地肯定了引江济巢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工程本身没有提出具体地颠覆性意见,但在论证过程中也存在不少担忧乃至争论,一些敏感问题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论证和耐心解释。
  五、下步工作建议
  加强项目领导,研究组建项目业主。充实和调整引江济淮领导小组,按照项目基建程序,组建项目法人,承担前期工作立项、工程建设和今后管理的职责,加大落实前期工作经费。
  加快项目进程,争取完成立项程序。催请国家发改委尽快批复《巢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同时完善有关专题,完成调水试验和工程规划及规划环评工作,争取水利部尽快审查。
  加大推进力度,及早启动可研工作。引江济巢建设内容多,涉及面广,问题较复杂,论证周期长,为加快建设进程,建议着手安排启动可研阶段工作,同时筹备兴建引江济巢水工模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引江水入巢湖,它们如何“大显身手”?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报告
合肥正全面调查巢湖污染源 下一步瞄准小流域治理
细数《诗词大会》让中国环保难堪的16首诗词,句句神补刀!
安徽庐江:江水悠悠济巢湖
引江济淮工程对合肥的影响如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