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按蹻导引把握自主健康

联合国卫生组织的研究数据告诉大家,在医院所获得的治疗或保健仅占全部份额的8%,也就是说医院的治疗、保健做足了,对整个生命健康来说也只能起到8%的作用。所以要想寻求真正的健康,还是要自主。

母爱的力量

      自幼体弱多病,偶尔来场大病,童年的记忆里,都是母亲背着我去看病,母亲那温暖柔软的臂背,关切温和的眼神,耐心的陪伴,是我一生幸福的回忆,也是我喜悦的源泉。6岁时,得到民间少林武术大师吴师父的开蒙训练,身体的敏感度、灵活度,爆发力以及洞察力明显提升,发病的频率也明显下降。

      十八岁时,母亲脑瘤手术,医生挽救了母亲的生命,却留下了偏瘫的残疾。因病致残,因病致贫,母亲被病苦折磨,既没钱治病,也求医无门。我开始自学中医针灸,没有成效,七年后,母亲卧床病逝,心中懊恼和无奈无处排遣,苦闷不堪。

       当然,痛苦不一定都是坏事,对病痛的恐惧,对健康的渴望,对康复的向往,对身体的好奇,变成了学医的动力!多年来,我一直没有停止过探索,寻医找药,访师苦练,不辞辛劳,甚至是苦中有乐。29岁时,有幸遇到了民间的按蹻导引大师潘先生,大爱无疆正是潘先生的人生写照,他将毕生探索、研习、开发的按蹻导引古医术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我,直至辞世。

上古医术按蹻导引

      古圣在探求宇宙规律,开发自己生命潜能的同时,洞悉医道与身体气机的奥秘,研究出在没有草药,不具备针石的情况下,就可以用手、脚、语言、意想激发经络的气血运行方法,導引按蹻是伟大中华民族医药理论指导下的医疗实践活动。

       导引按蹻是功夫,前辈有言,正确的方法加上时间就叫功夫!導引按蹻对医者的气血能量消耗较大,非精通导引术之人无法施展,故流传不广,却深受各医学大家所喜爱。相传扁鹊于虢国大殿之上治疗虢国太子尸厥使用的就是導引按蹻之法。

      按蹻导引:按是手的操作,蹻是脚的操作,导引就是通过手、脚、体态、语言、意识来改善气血循环的方法。导引术的宗旨是导经令和,引体令柔。《导引按蹻经》和《内经》《外经》,王叔和著《脉经》,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本草经》等赐予我们能够实现自主健康、圆满养生的一个非常方便和直接的法门。 它既可以自己给自己做调理,也可以给别人做治疗;别人可以帮你按蹻,但帮你导引却不那么容易。

中医学理论体系概述

      中医学是在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不断积累,反复总结而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传统医学科学,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条件

       中医学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系统地阐述了生理、病理、经络、解剖、诊断、治疗、预防等问题,建立了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医学发展的基础和理论源泉。中华民族从春秋战国到秦汉这一历史时期,学术上呈现出“诸子百家”的繁荣景象。

1.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自然、社会和思维)根本观点的体系。

 2.社会自然科学的渗透:自然科学是关于物质运动规律的理论知识体系。它广泛地吸收、移植、渗透和交融了哲学、数学、化学、天文学、历法学、气象学、地理学、声学、物候学、生理学、解剖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文化技术基础。

3.长期医疗经验的积累。

导引按蹻医术核心理论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人的生命是天地自然的产物,人是一个整体,人体遵循阴平阳秘的平衡原则、五脏依序五行生克制化的规律而产生种种功能与情志差别,既受宇宙时空的影响,也受自身情志的干扰。

       《素问·通评虚实论》名言:五脏不平,六腑闭塞所由生也。六腑不通,形成六腑本身的病变,还能进一步导致五脏的病患,六腑的闭塞消除,五脏的问题很自然获得解决。透过长期的按蹻导引的实践,我们都知道按腹是解决六腑闭塞的一个非常直接的方法。

       从造字可以发现,甬是甬道通路的意思,甬+辶即为通,意味着甬的通畅的功用正常。甬+疒即为痛,甬病了,甬正常通畅的功用没有了,不通则痛!   

 导引

什么是导引?古人把五禽戏、太极拳、形意拳、八段锦、易经筋等传统功法统称为导引之术。通过修静让人回归“忘我、无我”,忘掉后天教育灌输的种种意识与观念,引出先天的本我元神,元神之气周流灌注全身,打通人体奇经八脉,春秋皆度百岁而健康长寿。

导引的方法:

导引的方法很多,意识的导引,呼吸导引,念诵导引,思维导引,聆听导引,发声导引等等,以呼吸导引为例,中国人都熟悉的六字诀,吹嘘呼吸,声、意、气、力贯注输布,劫引病邪,漱涤五脏;大家都很熟悉的印度瑜伽的冥想,

按蹻的主要手法及特点

主要手法:温、熨、按、摸、推、拿、揉、搓、振、颤、点、拨、扣、捏、搬、提、捋、抻、揪等。

主要特点:是温经活血、行气怡情、揉肉不伤皮,拨筋不伤骨,分骨不伤筋。

导引按蹻的医道源流

       《素问·异法方宜篇十二》:導引按蹻起源于中原地区,只因该地区地势平坦,气候湿润,所以万物皆可生长。以至于在该地区生活的人总是“食杂而不劳”,多有痿,厥,寒,热这四种病,導引按蹻疗效鲜明。痿症是指筋脉迟缓,手足痿软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病证,下肢不能随意运动及行走。厥证是突发性昏倒,不知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为主要症状,是一种急性病证。

       医道祖师亦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天皇伏羲氏,地皇神农氏,人皇轩辕氏, 奉为宗师则为歧伯与俞跗二人。分支中有供奉葛宏(葛真人)的,则偏重外科丹药仙术。有供奉扁鹊(秦越人)的以方药灸刺见长,还有供奉华佗(华真人)的,则以导引领先,都是人们共同尊崇的医界前辈。

导引按跷术的旺衰

       史记《孟子.粱惠王篇》“赵注为长者折支的记载”。折支,既是古老筋骨推拿术与保健按摩术。至隋朝,已盛行于宫中。宫廷设有专职的按摩医并配有相应的官职。《隋书.百官志》载有:按摩博士二人……。

       在盛唐史上,宫廷还进行了有系统的教学培养。《新唐书.百官志》载有:按摩博士一人,按摩师四人……掌教按摩引导之法以除疾病。由于官府的重视,从事按摩医疗的专业人员,已远远的超出了方脉医。在唐朝的《唐六典》中载有:太医署有按摩工56人,按摩生115人。”巢原方的《诸病源候论》以及孙思邈的《备急千金方》等著作,均载有按摩、导引。

    宋朝导引按跷术又有了新的进展。尤其在“内导与外引”的功法上,己分辨为“大导引”与“小导引”之分了。

        宋末元初战争随起,民间奇才纷纷现身,华佗弟子自师故后便隐居深山修道,专事攻研导引,后立昆仑医道,民间称吴普、樊柯二人为双隐教主。

       清宫把针术从御医行列中废除,西医入驻中原,废除中医之声,中西医结合之声,勤求古训之声此起彼伏,導引按蹻隐匿于民间,融合了更多的中医理论,它在一次次的口传心授中传承者,它在一代代的传承进化着,普通的健康人也能从某个方面入手,激发起患者自身的气机运转,抽茧拨丝般一步一步调整对方的经络运转,从而使身体回归到一个原始自然的平衡状态。

       据传说:“弘历年间,乾隆微服出访,不期偶染风寒。寒热交作,百药未效。居榻,偶迂店女小秀。秀,独擅内功推按,未至刻,其病随手而愈。寡人惊讶不己。慨曰:当此术何不扬善?帝携秀入宫,众,广语贱小秀.秀愤私语弘历。朕曰:“吾亦扬善,何奈众贬。吾善,众不善。虽善,苦力不能为之。世称谓天子,朕苦寡人自知,其坏之不为,善之亦难矣!”

中医有五艺:

灸、针、砭术、药、導引按蹻。其中灸、针和药现在被社会所熟知,而砭术和導引按蹻却几近失传。

作者简介:爱红是《按蹻导引》传承人。本人自幼多病,酷爱中医,29岁时,有幸得《按蹻导引》大师潘先生得多年栽培,又四处拜访民间医者及佛道医武高人大家,探索《导引按蹻经》之宗义,实践《黄帝内经》中导引按蹻疗法,在调理各种疑难疾病上取得了巨大的收获,同时,收到了愈后不易复发,恢复脏腑及生理功能等特点。

本人立志:

探研千年医学经典,

传承上古非凡医术。

消解疑难杂病困扰,

普及中华医学疗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主健康,圆满养生:刘力红老师谈导引按蹻(一)
导引按跷——自主健康、圆满养生
略论中医与道家的关系
传统健身与亚健康
[转载]中医藏象学说——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_仰慕医道者
再识中医(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