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药-方剂分类法

按证候分类,首推《伤寒论》将方剂按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证候变化分类,突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

按功效分类,源于唐代陈藏器 《本草拾遗》,按功效分为宣、 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十种,称为十剂。

明代张景岳在 《景岳全书》 中提出:补、和、攻、散、寒、热、固、因的八阵;

清代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提出:汗、 和、下、消、吐、清、 温、补的八法;

汪昂在《医方集解》中提出的补养、发表、涌吐、攻里、表里、和解、理气、理血、祛风、祛寒、清暑、利湿、润燥、泻火、除痰、消导、收涩、 杀虫、明目、痈疡、经产、救急等二十二类,均是按功效分类。

按临床分科分类,首见于《汉书.艺文志》列为"经方十一家"之一的《妇人婴儿方》;《千金要方》中也有妇人方、少小婴孺、七窍病等按科分类方法。以上四种分类方法各有所长,都比较实用。现代方书多采用以功效为主的联合分类法,如冷方南等编著的《中国基本中成药》的目录部分采用功效分类法,索引部分采用三级分类:第一级按内、外、妇、儿、五官等分科;第二级按病名分类;第三级在病名之下再按证候分类。这种方法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符合中医辨证论治思想,又比较实用。

按方剂组成结构的分类,见于《内经》中的七方。按病因和脏腑的分类法,首见于《千金要方》。按主方的分类法,见于明代施沛的《祖剂》,书中选古方70首为主方,将其衍化方分列其后。合计达800余方,对研究方剂的变化渊源有一定价值。按剂型的分类法多见于现代中成药制剂手册,便于制剂时查找使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4种不同功效药膳推荐,建议长期收藏
《方剂学》学习笔记17
方剂的分类
方剂学 07讲
第三章 方剂的分类
方剂分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