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府文化 | 都知川酒好,知道历史上四川还有哪些名酒吗?

四川酒史源远流长。《华阳国志·蜀志》载:九世开明帝“始立宗庙。以酒曰醴,乐曰荆”。即是说,原来椎结左言,不晓文字的蜀人,至开明九世(大约为公元前463年至公元前406年)全面接受中原文化,用汉语呼酒为“醴”,当是改从中原王朝礼乐的一种体现。

 

我国古称祭祀用酒为“醴”。醴,为一宿熟的酒,也就是醪糟、甜酒。饮醴之法是用一种角制的汤匙连糟舀取食用。经滤取后的甜酒为“清酒”。清酒可以不用汤匙舀食,而直接用口啜饮。

 

△三星堆出土的陶盉


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众多酒器中,发现一类数量较多的瓶形饮酒器。有的考古学家认为,这种饮酒器只适宜啜饮滤去滓的清酒,因此推论开明九世“以酒曰醴”的“醴”仅是汉语音译,实际是一种清酒。

 

西汉时,蜀郡成都人司马相如与临邛富商卓王孙之女卓文君在临邛“买酒舍”,当垆卖酒的故事,是千古流传的佳话。东汉时代,蜀郡酿酒业发达。20世纪70年代,成都西郊土桥曾家包、新都县利济乡、彭县均出土了表现酿酒的画像砖。这些酿酒的画面不仅生动地再现了汉代蜀酒的酿造流程,而且也反映出当时蜀地酿酒的规模。

 


《史记·货殖列传》说:“通邑大都,酤一岁千酿。”“酤”即酒酤,“岁千酿”就是一岁酿一千瓮酒。汉代成都是全国五大经济城市之一,汉平帝元始二年统计,成都有76256户,人口约38万。按户数比,成都仅次于长安;如按人口计,成都可能超过长安。


从汉魏时期起,蜀地流行一种“酴酒”,即酴醾酒,原本是一种酿造时间较长、未过滤糟滓的重酿米酒。经过滤糟滓的酴酒,谓之“酴清”。

 

△郫筒酒


魏晋时,成都郫县生产一种用竹筒酿制的酴醾酒,名曰“郫筒酒”。到南北朝时期,贾思勰便把“蜀人作酴酒法”介绍给全国的老百姓。梁萧子显《美女篇》诗云:“朝酤成都酒,暝数河间钱。”南北朝时期,“成都酒”已成诗人笔下的习语,可见其知名度之高。


唐代四川的酒业出现了崭新的局面。首先是唐代四川的酒肆多、酒家多,特别是成都地区尤多。唐代诗人张籍《成都曲》诗:“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其次,唐代四川的酒美、酒好,唐诗中随处可见诗人赞颂川酒的诗句。如杜甫《戏题寄上汉中王三首》:“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据唐代诗文记载,当时四川的名酒已有剑南烧春、汉州鹅黄酒、郫县郫筒酒、戎州重碧酒、射洪春酒、青城乳酒等名称。唐代四川名酒之多,不仅位居全国之冠,而且影响到川酒的历史地位和声誉。



△宋代酿酒图


宋代四川的酒业仍然很发达,保持全国领先。北宋熙宁十年(1077)前,四川酒课年收入208万贯,约占全国酒课的13%。南宋时期,四川酒课年收入多在五六百万缗左右,约占南宋政权酒课收入的24-49%。

 

唐代的四川名酒,有的到宋代继续有名。时至南宋,成都最有名的酒还是“郫筒酒”,但酿造法发生了些微变化。汉州(即今四川广汉)鹅黄酒在宋代仍享有盛名。陆游《剑南诗稿·游汉州西湖》:“叹息风流今未泯,两川名酿避鹅黄。”(陆游自注:鹅黄,汉中酒名,蜀中无能及者)

 

唐代的重碧酒,宋代依然传承下来了,并且成了全国名酒之一。在北宋诗人黄庭坚的戎州(即今四川宜宾)诗中,“重碧”又名“荔枝绿”酒。黄庭坚在戎州写的诗词,几乎每首都不离酒。诗中最具戎州本地特色的酒则有荔枝绿、安乐、玉醴、春泉。荔枝绿为全国“公酿”,即官家用酒。南宋时,戎州重碧酒仍然维持其酒中翘楚的地位。



宋代四川产好酒的地方较唐代更广,名酒更多。宋人朱弁《曲洧旧闻》卷七引张能臣《郧乡》《涪江》二集所记天下酒名200多种,其中三川占18种。从陆游《剑南诗稿》可知,这还是一个很不完全的统计。

 

眉州有名酒“玻璃春”。陆游《剑南诗稿·蜀酒歌》:“眉州玻璃天马驹,出门已无万里途。”绵竹产醇酽的蜜酒,这是一种重酿的米酒。宋代泸州酒也很有名气。黄庭坚《应之真赞》曰:“江安石不足,江阳酒有余。”江阳即今泸州。此外,宋代绵州的酒也有名。陆游《剑南诗稿·东山》称绵州:“有酒如涪绿可爱,一醉直欲空千罍。”


宋代四川外销酒的包装上一般打有“蜀”字,可见那时的蜀酒制造商就已有了品牌保护意识。

 

△剑南春遗址酒窖


在元代以前的黄酒酿造时代,四川酒在全中国已是声名卓著,而元以后的白酒(即蒸馏酒,又名烧酒、火酒)酿造,四川更是独领风骚。据考古研究,四川的白酒酿造历史可追溯到明代中期。

 

明末战乱,四川人口锐减,百业凋零。清初,外省移民大规模入川,带来优良的制曲烤酒工艺,加上四川土壤肥沃、物产丰富,又有悠久的酿酒历史传统,故有清一代四川酒又得到飞跃发展。清代以烤酒为业,商号聚集的中心有成都、绵竹、绵阳、泸州、宜宾等地。

 

参考文献:

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四川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代西南地区酒业初探
导游词精选:川酒概况
四川崇州|蜀酒浓无敌的隐秘角落
眉山:从一座城市的命运看四川文脉的断续
既崇且丽
【品味】那些写给成都的情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