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未必知道《陋室铭》写于何处——安徽人文行(三)


-1-

 

唐代“诗豪”刘禹锡不足百字的名篇《陋室铭》,能一字不漏背下来的人肯定为数不少,其中名句更是人人皆能脱口而出。

我们不妨全文再读一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读完,请问:你可知此文写于何处?

答案是:安徽东部的一个小县——和县。

 


史载,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参加王叔文领衔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与柳宗元等八人被贬,史称“八司马事件”。从此,刘禹锡仕途坎坷,53岁时被贬至安徽和县(古称历阳、和州)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按朝廷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时任知县见刘禹锡是被贬之人而故意刁难,安排刘禹锡在城南江边居住,刘禹锡不仅无怨言,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知县为此不高兴,让县衙差役把刘禹锡住处从城南迁到城北,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此处附近垂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县见刘禹锡仍悠闲自乐,又派人把住处调到城中,只给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刘禹锡被迫搬三次家,且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刘禹锡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欺人太甚,遂愤然写下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这就是《陋室铭》的来历。刘禹锡的这段经历与北宋时期苏东坡被贬到海南儋州的经历有几分相似。


 

-2-

 

刘禹锡的“陋室”位于和县老城区中心,所在地为一处小山头,当地开辟为公园,名为“陋室公园”,免费开放。

时易千秋,刘禹锡所住的陋室和石碑早已无存。明代建有多座亭台楼阁,后俱遭兵燹。现存的陋室为清朝乾隆年间重建,庭院建成刘禹锡纪念馆。

整个庭院不大,共有室3幢9间,呈“品”字状,几棵古树荫蔽。主室斗拱飞檐,古雅别致,鸟语花香。走廊门旁有一副楹联: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入内,正厅塑有一尊刘禹锡全身站像,上悬“政擢贤良”横匾。两旁木柱上刻一副取自刘禹锡诗句的楹联: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偏屋白墙黑瓦,典雅庄重。院内还有民国年代重刻的《陋室铭》碑一方。


 

时代变迁,现在的和县县城已是现代化,陋室公园被闹市围绕。市民在公园内悠然自在行走,还可见到有旅游团前来参观。

对现在城市人来说,这种依山傍水的住处称为别墅,千金难买。到此,很难想象当时刘禹锡所居之室的简陋、冷清。


 

-3-

 

有道是,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川被犬欺。

一代文豪刘禹锡从繁华的洛阳被贬至偏僻的小地方,还要遭地方官百般为难,难得的是他却始终保有高雅的志趣和独立的人格。

《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个人的体味,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的人生态度以及安乐恬淡的隐逸情趣。铭文运用对比、白描、隐寓、用典等手法,读完犹如一曲既终而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孟子云,穷则独善其身。看上去,《陋室铭》似有避世消闲的消极成分,而刘禹锡安贫乐道的人生抉择又何曾不是不流于俗的品质?


 

刘禹锡早年在“永贞革新”中追随改革者急流勇进,雄心勃勃。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改革受挫,刘禹锡从洛阳被贬谪在外20多年,其中包括被贬到广东连州任刺史近5年。

刘禹锡在政治失意、遭贬谪之后致力于文学,成为唐代中晚期的“诗豪”,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流芳千古。


 

《陋室铭》只是刘禹锡众多流传于世作品中的一篇短文,其多篇诗作更是脍炙人口,历代传诵不衰,且不乏名句。如: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浪淘沙》: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寒沙始到金。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4-

 

刘禹锡在和县写下《陋室铭》,而今“陋室”成为和县的一块文化金字招牌。

当地有以陋室命名的街道、宾馆、商店,不以“陋室”之“陋”为耻,想必当地人都能读透“何陋之有”的深义。

我与当地人交谈,他们都觉得当地经济不发达,但说起和县的悠久历史,说起刘禹锡留下的《陋室铭》,都引以为豪。


 

 寻访《陋室铭》的诞生地,敬仰刘禹锡的情怀,自然也会想到当今人的居住追求。

人是物质的奴隶。现在,很多人都迷醉于追逐名利,梦想住豪宅,攀比不休。很多人都被物质追求绑架,很难有不与物质挂钩的精神追求。

应该说,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追求更好更高的物质享受并不为错。但认得欲望太强太高,不能抵达则焦虑不堪,天天热衷说房价,恨不得炒房轻松赚大钱,那就不知道这样的人世间还是否无可厚非?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刘禹锡这般逸致情怀,今世恐是难求矣!

 


寻访陋室,有个插曲。

在陋室庭院内流连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里,除了一个旅游团,就仅有我一名游客。庭院内一直反复播放一首古韵味的琵琶曲,很是触人情怀。

我问管理人员曲子的名字,对方说是另外的人用下载到U盘的,她不知道名字。我想了个办法:把曲子拷贝到随身带的笔记本电脑上,查到是林海的《琵琶语》。此后,这首曲子一直陪伴我在安徽的几天行程。

有传世名文,有历史遗迹,又有喜爱的音乐陪伴,行程不孤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知县怎么敢以下犯上
沉舟侧畔千帆过:诗豪刘禹锡
《陋室铭》的作者刘禹锡,一个你绝对想不到的牛人
最豁达的唐代诗人,我只服刘禹锡
死磕到底的刘禹锡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天真再做少年|刘禹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