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起来读《黄帝内经》(62)|板蓝根

感医疗之乱局,叹中医之没落,惜人命之枉丧!本公众号将长期致力于中医经典及传统中医理念的传播与普及工作,唯愿通过您的关注分享,达到抛砖引玉、星火燎原之目的。

关注健康,关注人生——欢迎点击标题下的小蓝字“罾事物语”,关注本微信公众号!


黄帝内经·素问·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本篇要点

李经纬、邓铁涛《中医大辞典》:本篇是对热病的病理变化和预后吉凶的评议,故名。内容论述阴阳交、风厥、劳风、肾风等几种热病的成因、病理、治法、预后等。着重阐述邪正消长的变化规律。



原文与译文

(原文)黄帝问曰: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①,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为何?

(译文)黄帝问道:得温病的人,出汗以后身体即发热,脉躁动,病情也不因汗出而稍减,并且言语狂乱,不食东西,这是什么病呢?


(原文)岐伯对曰:病名阴阳交②,交者,死也。

(译文)岐伯答道:病名叫阴阳交,是一种死症。


(原文)帝曰:愿闻其说。

(译文)黄帝道:希望能听到其中的道理。


(原文)岐伯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复热者,邪气也,汗者,精气也;今汗出而辄复热者,是邪胜也,不能食者,精无俾③也,病而留者,其寿可立而倾也。且夫《热论》曰:汗出而脉尚躁盛者死。今脉不与汗相应,此不胜其病也,其死明矣。狂言者是失志,失志者死。今见三死④,不见一生,虽愈必死也。

(译文)岐伯说:人之所以出汗,是由于水谷入胃,化生精微。现在邪气在骨肉之间交争而出汗,这是由于邪气退而精气胜的原因,精气胜就应该能吃东西,而不再发热;发热是邪气引起的,汗是精气的反映。现在出汗而又发热,说明邪气已经胜于正气了。不吃东西,是精气缺乏,而精气缺乏,会使热邪更盛。汗出而热留不退,病人的寿命就危在旦夕了。而且《热论》说过:汗出而脉尚躁动旺盛的,则死。现在脉象与出汗不相应,这是精气不能胜于病邪,死的征象是显著的。至于言语狂乱,是神志失常的缘故,而神志失常的也会死亡。现在死征有了三种,而不见一点生机,那么即使有好转的现象,也是必定要死的。


(原文)帝曰:有病身热,汗出烦满,烦满不为汗解,此为何病?

(译文)黄帝道:有人身体发热,汗出烦闷,就是说烦闷不因汗出而解,这又是什么病?


(原文)岐伯曰:汗出而身热者,风也;汗出而烦满不解者,厥也,病名曰风厥⑤。

(译文)岐伯说:汗出而身体发热,是由风邪引起的;汗出而烦闷难解的,是由于气机上逆,这个病名叫做风厥。


(原文)帝曰:愿卒闻之。

(译文)黄帝道:希望知晓其中的道理。


(原文)岐伯曰:巨阳主气,故先受邪;少阴与其为表里也,得热则上从之⑥,从之则厥也。

(译文)岐伯说:太阳经主宰诸阳之气,是身之表,所以容易先受病邪,而少阴和太阳互为表里,如果少阴受太阳发热的影响,从而随之上逆,便成为厥。


(原文)帝曰:治之奈何?

(译文)黄帝说:怎样治疗呢?


(原文)岐伯曰:表里刺之,饮之服汤。

(译文)岐伯说:刺太阳和少阴两经的穴,同时内服汤药。


(原文)帝曰:劳风⑦为病何如?

(译文)黄帝道:劳风这种病是如何的?


(原文)岐伯曰:劳风法住肺下,其为病也,使人强上,冥视,唾出若涕,恶风而振寒,此为劳风之病。

(译文)岐伯说:劳风发病是在肺下,它的症状是头项僵直,目视不明,吐黏痰,恶风易发寒颤,这就是劳风病。


(原文)帝曰:治之奈何?

(译文)黄帝说:怎样治疗呢?


(原文)岐伯曰:以救俯仰。巨阳引⑧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咳山青黄涕,其状如脓,大如弹丸,从口中若鼻中出,不小则伤肺,伤肺则死也。

(译文)岐伯说:首先要节制动作,注意休息;其次是依靠服药引太阳经的阳气,以解郁闭之邪。通过这样的治疗,青壮年三日可以愈,中年人精气稍衰的,五日可愈,老年或精气不足的,七日可愈。这种病人,会咳出青黄的痰,样子像稠脓,大小像弹丸。这种稠痰应当从口中或鼻中排除才好,如果不能咳出,就要伤肺,伤了肺就会死亡。


(原文)帝曰:有病肾风⑨者,面胕庞然⑾,壅害于言,可刺不?

(译文)黄帝道:有患肾风的病人,面部足背浮肿、目下壅起像卧蚕一般,言语也感到不便,像这样的病人,可以针刺吗?


(原文)岐伯曰:虚不当刺,不当刺而刺,后五日其气必至。

(译文)岐伯说:肾已重虚,不应当用刺法,如已用了刺法,五天后病气必然会来的。


(原文)帝曰:其至何如?

(译文)黄帝道:病气来了会怎样?


(原文)岐伯曰:至必少气时热,时热从胸背上至头,汗出,手热,口干、苦渴,小便黄,目下肿,腹中鸣,身重难以行,月事不来,烦而不能食,不能正偃⑿,正偃则咳,病名曰风水,论在《刺法》中。

(译文)岐伯说:如病气来了,一定会感到气短,时时发热,从胸背上至头部,汗出、手热、多渴、小便色黄、眼睑浮肿、腹中鸣响,身体沉重,行动困难。若病在妇女,月经就会停止,胸闷,不能吃东西,不能仰卧,仰卧就咳嗽得非常厉害,这病叫做风水。在《刺法》篇里有详细的论述。


(原文)帝曰:愿闻其说。

(译文)黄帝道:希望你说说这其中的缘由


(原文)岐伯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阴虚者,阳必凑之,故少气时热而汗出也。小便黄者,少腹中有热也。不能正偃者,胃中不和也。正偃则咳甚,上迫肺也。诸有水气者,微肿先见于目下也。

(译文)岐伯说:邪气的聚集,因为正气的不足。肾阴不足时,阳邪就乘虚聚合在一起,所以短气,时时发热、汗出、小便色黄,这是因为有了内热。不能仰卧,是胃中不和。仰卧就咳嗽加重,是水气向上迫肺。凡是有水气的病人,微肿的预兆可在目下看出。


(原文)帝曰:何以言?

(译文)黄帝说:为什么?


(原文)岐伯曰:水者阴也,目下亦阴也,腹者至阴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肿也;真气上逆,故口苦舌干,卧不得正偃,正偃则咳出清水也。诸水病者,故不得卧,卧则惊,惊则咳甚也。腹中鸣者,病本于胃也。薄脾则烦,不能食,食不下者,胃脘隔也。身重难以行者,胃脉在足也。月事不来者,胞脉⒀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

(译文)岐伯说:水属于阴,目下也属阴,腹部为至阴之处,所以腹中有水,目下必然出现微肿。心气上逆,所以口苦舌干,不能仰卧。仰卧就会咳出清水。凡是水气病人,都不能仰卧,因为卧后会感到惊恐不安,而惊恐就会使咳嗽加重。腹中鸣响,是由于胃水随经下泄。水气迫脾就会烦闷而不想吃东西。食物不能下咽,是胃中有阻隔。身体沉重,难以行动,是胃的经脉下行于足的缘故。妇女月经不来,是因为胞脉闭塞。胞脉属于心脏,而下络于胞中,现在水气上道迫肺,心气不能下通,所以月经就不来了。


(原文)帝曰:善。

(译文)黄帝说:很好!


注释

①脉躁疾:指脉象躁动急速。

②阴阳交:阳,指阳热邪气;阴,指阴精正气。

③俾:补助、补充的意思。

④三死:指汗出复热而不能食、脉躁盛、狂言三症。

⑤风厥:指太阳受风,精亏不足,少阴虚火上逆而发热汗出,烦闷不除的病症。

⑥上从之:指少阴虚热随太阳之气上逆。

⑦劳风:指因劳成虚,因虚受风引起的以恶风阵寒,颈项僵硬,咳嗽吐浓痰的一种病症。

⑧巨阳引:指在太阳经上取穴,进行针刺以引动经气的一种治疗方法。

⑨肾风:风热伤肾,肾不能主水,水邪泛滥而出现水肿的一种病症。

:足。

⑾庞然:肿起的样子。

⑿正偃:偃,仰面倒下。正偃,即仰卧。

⒀胞脉:胞,子宫。胞脉,即子宫的络脉。


认识一味中药——板蓝根(归类:清热药)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温毒发斑,舌绛紫暗,痄腮,喉痹,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


讨论交流请在加个人微信号:zzgzss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内经》素问 ●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译文).txt
《皇帝内经》素问——风论篇,痹论篇,痿论篇
素问·奇病论 第四十七注解
《黄帝内经·素问》痹论篇原文与译文
黄帝内经33——34
问道《黄帝内经》启示录73: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