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起来读《黄帝内经》(57)|穿心莲

黄帝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本篇要点

本篇以“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为重点,讨论病证的虚实、症状,以及重虚重实、经络的虚实、脉的虚实等。

(原文)黄帝问曰:何谓虚实?

(译文)黄帝问道:什麽叫虚实?

(原文)岐伯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译文)岐伯回答说:所谓虚实,是指邪气和正气相比较而言的。如邪气方盛,是为实证;若精气不足,就为虚证了。

(原文)帝曰:虚实何如?

(译文)黄帝问:那么虚实的情况各是什么样的呢?

(原文)岐伯曰:气虚者,肺虚也;气逆者,足寒也。非其时则生,当其时则死。余脏皆如此。

(译文)岐伯说:以肺脏为例:肺主气,气虚的,是属于肺脏先虚;气逆的,上实下虚,两足必寒。肺虚若不在相克的时令,其人可生;若遇克贼之时,其人就要死亡。其他各脏的虚实情况亦可类推。

(原文)帝曰:何谓重实?

(译文)黄帝道:什麽叫重实?

(原文)岐伯曰:所谓重实者,言大热病,气热,脉满,是谓重实。

(译文)岐伯说:所谓重实,如大热病人,邪气甚热,而脉象又盛满,内外俱实,便叫重实。

(原文)帝曰:经络俱实何如?何以治之?

(译文)黄帝道:经络俱实是怎样情况?用什麽方法治疗?

(原文)岐伯曰:经络皆实,是寸脉急而尺缓也,皆当治之。故曰:滑则从,涩则逆也。夫虚实者,皆从其物类始,故五脏骨肉滑利,可以长久也。

(译文)岐伯说:所谓经络俱实,是指寸脉急而尺脉缓,经与络都应该治疗。所以说脉滑象征着气血畅盛,叫做顺;脉涩象征着气血虚滞,叫做逆。大凡人体虚实的情况和生物是一样的,就是说呈现圆润现象的都为生,呈现枯涩现象的都为死。若一个人五脏骨肉滑利,生命是可以长久的。

(原文)帝曰:络气不足,经气有余,何如?

(译文)黄帝道:络气不足,经气有余的情况怎样?

(原文)岐伯曰:络气不足,经气有余者,脉口热而尺寒也。秋冬为逆,春夏为从,治主病者。

(译文)岐伯说:所谓络气不足,经气有余,是指寸口脉热而尺脉却寒的情况。秋冬之时见到这样现象的,为逆;而在春夏之时,就为顺了。需要治疗的是那种主病的逆象。

(原文)帝曰:经虚络满何如?

(译文)黄帝问:经虚络实的情况怎样?

(原文)岐伯曰:经虚络满者,尺热满,脉口寒涩也。此春夏死,秋冬生也。

(译文)岐伯说:所谓经虚络实,是指尺脉热满而脉口寒涩,这种现象,若在春夏则死,若在秋冬则生。

(原文)帝曰:治此者奈何?

(译文)黄帝问:怎样治疗这种病呢?

(原文)岐伯曰:络满经虚,灸阴刺阳;经满络虚,刺阴灸阳。

(译文)岐伯说:络实经虚的,灸阴刺阳;经实络虚的,刺阴灸阳。

(原文)帝曰:何谓重虚?

(译文)黄帝问:什么叫做重虚?

(原文)岐伯曰:脉气上虚尺虚,是谓重虚。

(译文)岐伯说:脉虚、气虚、尺虚,这就叫做重虚。

(原文)帝曰:何以治之?

(译文)黄帝问:怎样辨别呢?

(原文)岐伯曰:所谓气虚者,言无常也;尺虚者,行步框然;脉虚者,不象阴也。如此者,滑则生,涩则死也。

(译文)岐伯说:所谓气虚,是由于膻中之气不足,表现为语言不能连续;所谓尺虚,是尺脉脆弱,表现为行步怯弱无力;所谓脉虚,是气血都弱,阴阳不能应象。所有表现上面这些现象的病人,脉象滑利的,可以生;如果脉象涩滞,就会死的。

(原文)帝曰:寒气暴上,脉满而实,何如?

(译文)黄帝问:寒气上攻,脉气盛满而实,情况怎样?

(原文)岐伯曰:实而滑则生,实而逆则死。

(译文)岐伯说:脉实而有滑利之象的主生,脉实而有逆涩之象的主死。

(原文)帝曰:脉实满,手足寒,头热何如?

(译文)黄帝问:脉象实满,手足皆寒,头部热,情况如何?

(原文)岐伯曰:春秋则生,冬夏则死。脉浮而涩,涩而身有热者死。

(译文)岐伯说:在春秋可生,在冬夏就会死。有一种脉象浮而涩,脉涩而身又发热的也会死的。

(原文)帝曰:其形尽满何如?

(译文)黄帝问:身形虚浮肿胀的情况怎样?

(原文)岐伯曰:其形尽满者,脉急大坚,尺涩而不应也。如是者,故从则生,逆则死。

(译文)岐伯说:所谓身形虚浮肿胀,是指脉口急大而坚,尺脉却反涩滞,像这样,顺就可生,逆就会死。

(原文)帝曰:何谓从则生,逆则死?

(译文)黄帝问:怎样叫顺则生、逆则死?

(原文)岐伯曰:所谓从者,手足温也;所谓逆者,手足寒也。

(译文)岐伯说:所谓顺,就是手足温和;所谓逆,就是手足寒冷。

(原文)帝曰:乳子而病热,脉悬小者何如?

(译文)黄帝问:新产后而患热病,脉象悬小,它的变化怎样?

(原文)岐伯曰:手足温则生,寒则死。

(译文)岐伯说:手足温暖的可生,如手足寒冷,就会死的。

(原文)帝曰: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者,脉何如?

(译文)黄帝问:乳子而感受风热,出现喘息有声,张口抬肩症状,它的脉象怎样?

(原文)岐伯曰:喘鸣肩息者,脉实大也。缓则生,急则死。

(译文)岐伯说:脉象浮缓,尚有胃气的,可生;如果脉现小急,是真脏脉现,就会死的。

(原文)帝曰:肠澼便血,何如?

(译文)黄帝问:肠中赤痢的变化怎样?

(原文)岐伯曰:身热则死,寒则生。

(译文)岐伯说:痢兼发热的,则死;身体寒冷不发热的,则生。

(原文)帝曰:肠澼下白沫,何如?

(译文)黄帝道:痢疾而下白沫的变化怎样?

(原文)岐伯曰:脉沉则生,脉浮则死。

(原文)帝曰:肠澼下脓血,何如?

(译文)黄帝道:痢疾而下脓血的怎样?

(原文)岐伯曰:脉悬绝则死,滑大则生。

(译文)岐伯说:脉象小涩的会死;滑大的则生。

(原文)帝曰:肠澼之属,身不热,脉不悬绝,何如?

(译文)黄帝道:痢疾病,身不发热,脉搏也不悬绝,预后如何?

(原文)岐伯曰:滑大者曰生,悬涩者曰死,以脏期之。

(译文)岐伯说:脉搏滑大者生;脉搏悬涩者死。五脏病各以相克的时日而预测死期。

(原文)帝曰:癫疾何如?。

(译文)黄帝问:癫疾的情况怎样?

(原文)岐伯曰:脉搏大滑,久自己;脉小坚急,死不治。

(译文)岐伯说:脉来搏而大滑,其病慢慢的会自己痊愈;要是脉象小而坚急,是不治的死证。

(原文)帝曰:癫疾之脉,虚实何如?

(译文)黄帝道:癫脉象虚实变化怎样?

(原文)岐伯曰:虚则可治,实则死。

(原文)帝曰:消瘅虚实何如?

(译文)黄帝道:消渴病脉象的虚实怎样?

(原文)岐伯曰:脉实大,病久可治;脉悬小坚,病久不可治。

(译文)岐伯说:脉见实大,病虽长久,可以治愈;假如脉象悬小而坚,病拖长了,那就不可治疗。

(原文)帝曰:形度、骨度、脉度、筋度,何以知其度也?①

(译文)黄帝道:形度,骨度,脉度,筋度,怎样才测量的出来呢?

(原文)帝曰:春亟治经络;夏亟治经俞;秋亟治六府;冬则闭塞,闭塞者,用药而少针石也。所谓少针石者,非痈疽之谓也,痈疽不得顷时回。

(译文)黄帝道:春季治病多取各经的络穴;夏季治病多取各经的俞穴;秋季治病多取六腑的合穴;冬季主闭藏,人体的阳气也闭藏在内,治病应多用药品,少用针刺砭石。但所谓少用针石,不包括痈疽等病在内,若痈疽等病,是一刻也不可徘徊迟疑的。

(原文)痈不知所,按之不应手,乍来乍已,刺手太阳傍三痏,与缨脉各二。掖痈大热,刺足少阳五;刺而热不止,刺手心主三,刺手太阴经络者,大骨之会各三。暴痛筋软,随分而痛,魄汗不尽,胞气不足,治在经俞。

(译文)痈毒初起,不知他发在何处,摸又摸不出,时有疼痛,此时可针刺手太阴经穴三次,和颈部左右各二次。生腋痈的病人,高热,应该针足少阳经穴五次;针过以后,热仍不退,可针手厥阴心包经穴三三次,针手太阴经的络穴和大骨之会各三次。急性的痈肿,筋肉挛缩,随着痈肿的发展而疼痛加剧,痛得厉害,汗出不止,这是由于膀胱经气不足,应该刺其经的俞穴。

(原文)腹暴满,按之不下,取手太阳经络者,胃之募也,少阴俞去脊椎三寸傍五,用员利针。霍乱,刺俞傍五,足阳明及上傍三。刺痫惊脉五,针手太阴各五,刺经,太阳五,刺手少阴经络傍者一,足阳明一,上踝五寸,刺三针。

(译文)腹部突然胀满,按之不减,应取手太阳经的络穴,即胃的募穴和脊椎两傍三寸的少阴肾于穴各刺五次,用员利针。霍乱,应针肾俞旁志室穴五次,和足阳明胃俞及胃仑穴各三次。治疗惊风,要针五条经上的穴位,取手太阴的经穴各五次,太阳的经穴各五次,手少阴通里穴傍的手太阳经支正穴一次,足阳明经之解溪穴一次,足踝上五寸的少阴经筑宾穴三次。

(原文)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隔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暴厥而聋,偏塞闭不通,内气暴薄也。不从内,外中风之病,故瘦留著也。蹠跛,寒风湿之病也。

(译文)凡诊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粗急发喘逆等病,如肥胖权贵人患这种病,则是由于偏嗜肉食厚味所造成的。凡是郁结不舒,气粗上下不通,都是暴怒或忧郁所引起的。突然厥逆,不知人事,耳聋,大小便不通,都是因为情志骤然激荡,阳气上迫所致。有的病不从内发,而由于外中风邪,因风邪留恋不去,伏而为热,消烁肌肉,着于肌肉筋骨之间。有的两脚偏跛,是由于风寒湿侵袭而成的疾病。

(原文)黄帝曰:黄疸暴痛,癫疾厥狂,久逆之所生也。五脏不平,六腑闭塞之所生也。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

(译文)黄帝道:黄疸、骤然的剧痛、癫疾、劂狂等证,是由于经脉之气,久逆于上而不下行所产生的。五脏不和,是六腑闭塞不通所造成的。头痛耳鸣,九窍不利,是肠胃的病变所引起的。

【注释】①这一句因与上下文不相衔接,故疑为错简。下面诸节在内容上能衔接,却改变了行文方式,非问答形式了,也让人心存疑虑——古文献保存至今尚能保持原貌的恐怕基本没有可能性。

编后记:凡人之病,不外乎阴阳,而阴阳之分,总不离乎表里虚实寒热六字尽之。何谓虚何谓实,本篇即回答了这个问题,也即“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故本篇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篇关于消瘅也即糖尿病的论述:“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糖尿病既属于“高梁之疾”,那不管有病没病,少吃大鱼大肉,就显得十分必要。

认识一味中药——穿心莲(归类:清热药)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顿咳劳嗽,池泻痢疾,热淋涩痛,痈肿疮疡,毒蛇咬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脉实大,病久可治;脉悬小坚,病久不可治
28通评虚实论篇原文和白话文翻译
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1)
《素问》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黄帝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第37天丨坚持诵读《黄帝内经》,每天都能有收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