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荐读】王阳明:人人皆可为圣人
绿网导读

王阳明说的“圣人”,就是致良知的人。从孟子到王阳明,一以贯之:人人皆有良知,皆有善根。


  1   -  


《传习录》上记载,弟子王艮一天出游归来,王阳明问他:“都见到了什么?”

 

王艮说:“我看到满街都是圣人。”


王阳明曾多次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王艮不相信。


在王看来,圣人是遥不可及的,所以他说的“我看满街都是圣人”这句话,是在讥笑王阳明的言论:“你瞧,那些在大街上的凡夫俗子都是圣人,我怎么就不相信,天下会有这样多圣人啊。”

 

王阳明大概是猜透了王艮的心意,于是就借力打力:“你看到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王艮尴尬的一笑:都是圣人。王阳明点头说:对!人人都是圣人,谁也不比任何人差。

 

王阳明说的“圣人”,就是致良知的人。从孟子到王阳明,一以贯之:人人皆有良知,皆有善根。


良知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样的,在凡不减,在圣不增。这世界上,贤者与作恶者、智者与愚者、成功者与普通人,其中差别并不在于内心良知良能的多寡有无,因为良知是每个人的本性;而在于,每个人多大程度上认识到、多大程度上发挥了这种良知良能。

 

所以王阳明说,良知良能人人皆有,圣人和愚夫身上都有。圣人只是保全它而不让它遭受任何蒙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良知自然常存,这也是修习。



  2   -  


正是因为良知人人皆有,所以善才成为人的本性本心中自然而然的存在。

 

王阳明在一封家书中说:“夫恶念者,习气也;善念者,本性也。”人的恶行恶念,都是后天的习气。也就是说,恶总是在人的生长中所养成的、被熏染的。而善念,则是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是本性。

 

人之所以作恶,并非是因为泯灭天良,并非是因为没有善根,而是因为后天养成、熏染的恶习遮蔽了人的本性。


根据王阳明的心学,世界上没有十恶不赦的人,只要照见自己的本心,善念必然驱逐恶习,正如太阳驱逐雾气一样。



  3   -  

 

王阳明心学的核心就在于体悟良知、致良知。而致良知的要点正在于反求诸己和知行合一。

 

“反求诸己”,出自《孟子·离娄上》。即遇到挫折时切莫责怪他人,而应先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努力加以改正。

 

有位朋友经常因为生气而指责别人。王阳明告诫他说:“学习应该反身自省。如果只去指责别人,就只能看到别人的错误,就不会看到自己的缺点。若能返身自省,才能看到自己有许多不足之处,哪还有时间去指责别人?”


舜的弟弟叫象,象屡次想害死舜,但舜还是照样疼他。王阳明说,“舜之所以能感化象的傲慢,最主要的就是舜不去看象的不是。如果舜坚决要去纠正象的奸恶,只会看到象的不是,而象又是一个傲慢的人,肯定不会认错,舜又岂能感化他?” 


这位朋友听了这番话,深有所悟。 



  4   -  


在王阳明看来,知和行本来就该是一体两面。一方面,行必须有知的指导,行必须借助知的反思;而行则可以检验、修正知。

 

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是;所以必说一个行,方才知得真。

 

我们自己以为懂得了一个很好的道理,但却未能付诸行动。原因只有一个,你只是知道了这个道理,却并未真正用“心”去体悟它。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一个人如果真的知道了什么是好的、善的,那他一定会去做。如果他没有付诸行动,原因只有一个:他并未真正认识到善;同样,坏人作恶,原因也是对于善的无知,或者没有真正认识到善。


故而,心学的落脚点和归宿,始终在反求本心、致良知。

 


来源:国学魅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阳明:人胸中各有个圣人
《王阳明:一切心法》:复盘阳明心学
王阳明最要紧十句话,心学精华,人生要旨!
致良知:王阳明心学的核心学说
浅谈致良知
人生处世智慧:学王阳明,做人如山。学鬼谷子,做事如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