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名人谈家谱

  杨云鹏修复点校梓赠道光七年版《杨氏族谱》100册

  清道光七年版《杨氏族谱》六册私藏

  明代天启年间南宁祠始修《杨氏族谱》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国档全字(1984)7号文件指出:“家谐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及待发掘的一部分,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教制度,以及地方名的资料,这不仅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的价值,而且对当前某些工作起着很大的作用。同时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许多根在大陆的同胞,海外侨胞思乡之情愈趋强烈。他们也急需家谱来寻找自己的血缘关系。充分发挥家谱在学术研究和统战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为做好南宁祠六修族谱总谱的纂写工作,特录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五位名人关于家谱的精辟阐述,共全体族人研读践行,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撸起袖子加油干,合力谱写南宁祠族人共同富裕新篇章。

一、孙中山谈家谱

《族谱》记述中华民族由宗族的团结,扩充到国家民族的大团结,这是中国人才有的良好传统观念,应该加以利用。——孙中山《三民主义》欲兴民族,先从团结宗族入手。——孙中山《谈国、论家、论谱》

孙中山先生在论宗族组织中指出:“中国国民和国家结构的关系:先有家族再推到宗族,然后才是国家……敬宗睦族的观念,深入中国人的脑筋。若遇到亡国灭族的危机,他就怕祖宗血缘断续,不由得拼命奋斗。有了民族的团结,还怕什么外患,还怕不能兴邦吗?”

孙中山先生在1912年5月曾赴广州参加孙氏宗亲会,并发表演说:“四万万同胞,皆黄帝之子孙,其始均无所谓氏族者。自人民繁衍,而姓氏生;姓氏生,而家族之见重,由是家族以起。然此家族亦甚好,合无数之家族而即成为国家。”

二、毛泽东谈家谱

搜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可以为人文、聚落地理等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摘自毛泽东《一九五七年在成都会议上的讲话》

研究现代史不能不去搞家史和村史,从研究最基层的家史、村史的微观入手,这是进而研究整个宏观社会历史的基础。——摘自《毛泽东读书》(1964年)

三、邓小平谈家谱

邓小平说:“家谱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一定会对推动两个文明建设、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繁荣学术文化研究,起到重要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人论家谱,我们为什么要修家谱?
家谱的作用
家谱的序跋、体例和格式内容
修谱续谱之我见
民间又兴修谱热
家谱[人文资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