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菜花常见虫害

【菜花菜青虫】

成虫为菜粉蝶,属鳞翅目,粉蝶科。分布广泛,以华北、华中、西北和西南地区受害最重。为寡食性害虫,是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

【为害特点】

1-2龄幼虫在叶背啃食叶肉,留下一层薄而透明的表皮,3龄以上的幼虫食量明显增加,把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吃光叶片,仅剩叶脉和叶柄,影响植株生长发育和包心。如果幼虫被包进叶球里,虫在叶球里取食,同时还排泄粪便污染菜心,致使蔬菜商品价值降低。

【形态特征】

成虫为白色中型的蝴蝶。雌虫前翅前缘和基部大部分为灰黑色,翅的顶角有1个三角形黑斑,中央外侧有2个显著的黑色圆斑。雄虫前翅颜色比较白,翅的顶角处的三角形黑斑颜色浅而且也比较小。卵直立,似瓶状,高约lmm,初产时乳白色,后变为橙黄色,表面具纵脊和横格。幼虫共5龄,青绿色,背线淡黄色,腹面绿白色,体表密布有细小黑色毛瘤。蛹纺锤形,两头尖细,中间膨大有棱角突起,初蛹多为绿色,以后有灰黄、青绿、灰褐、淡褐、灰绿等色。

【发生规律】

菜粉蝶一年发生多代。由北向南每年发生的代数逐渐增加。黑龙江一年发生3-4代,辽宁、北京等地4-5代,上海、南京、江苏、浙江、湖北等地一年发生5-8代,杭州、武汉、长沙等地8-9代,均以蛹越冬。越冬场所多在秋菜田附近。越冬蛹羽化时间,江南各地于第二年早春2-4月,华北4-5月,东北5-6月。菜粉蝶虫口数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上升,菜青虫发育最适温度为20-25℃,当温度高达32℃时,幼虫开始出现死亡;发生盛期东北地区为7-9月、华北地区5-6月和8-9月(由于高温多湿、天敌增加等因素,虫口迅速下降,到秋季又回升)、江南各地3-6月和9-10月为害最重。成虫白天露水干后活动,以晴朗无风的中午最活跃。卵多产在叶片背面,每雌虫可产卵10-100多粒;卵期3-8天。幼虫多在清晨孵化;幼虫共5龄,1-3龄幼虫食量较小,主要啃食叶肉为主,4-5龄进入暴食期,此时幼虫开始大量蚕食叶片,食量约占幼虫期总食量的80%以上。老熟幼虫主要在叶片背面化蛹作茧。

【防治方法】

防治菜花菜青虫,应于卵孵盛期至低龄幼虫期喷雾,用氯虫苯甲酰胺5%悬浮剂30毫升/亩,或阿维菌素18克/升33-50毫升/亩,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微乳剂(乳油)每亩15-25克,或多杀霉素25克/升悬浮剂33-66毫升/亩,或虫螨腈100克/升悬浮剂50-70毫升/亩,或苏云金杆菌16000IU/毫克悬浮剂55-82克/亩,或茚虫威150克/升悬浮剂10-18毫升/亩,兑水均匀叶面喷雾,对作物的顶尖和叶片正反两面喷雾,确保覆盖全株,用水量要充足施药时间为晴天的下午近傍晚。

【菜花蚜虫】

【为害特点】

喜在叶面光滑、蜡质较多的十字花科蔬菜上刺吸植物汁液,造成叶片卷缩变形,植株生长不良,影响包心,并因大量排泄蜜露、蜕皮而污染叶面,并能传播病毒病,造成的损失远远大于蚜虫的直接为害。

【形态特征】

有翅胎生雌蚜:头、胸部黑色;腹部黄绿色,有数条不明显的暗绿色横带,两侧各有5个黑点;全体覆有明显的白色蜡粉;无额瘤,腹管远比触角第5节短,中部膨大。无翅胎生雌蚜:体暗绿色,腹背各节有断续暗带,全体有明显白色蜡粉;触角无感觉圈,无额庆,腹管似有翅型。

【发生规律】

在北方地区每年发生8-20余代,以卵在植株近地面根茎凹陷处、叶柄基部和叶片上越冬。在4月下旬孵化,5月中旬产生有翅蚜,5月下旬至6月初陆续迁飞到春夏十字花科蔬菜及春油菜上大量繁殖为害。甘蓝蚜一般以春秋季为害较重,温暖地区全年可以孤雌胎生繁殖。

【防治方法】

1、蔬菜收获后,及时处理残株败叶,铲除杂草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保护天敌昆虫。在田间设置黄板诱杀。

2、药剂防治在蚜虫发生初期,低龄若虫时开始施药防治,隔5-7天施药1次,共2-3次;喷雾时应均匀周到,叶面、叶背及心叶均需着药。推荐亩用吡虫啉70%水分散粒剂2-3克,啶虫脒5%乳油24-30毫升,啶虫脒20%可溶粉剂15-24克,啶虫脒70%水分散粒剂2-2.5克(啶虫脒随气温升高药效增强,建议在上午或中午打药),多杀霉素25克/升悬浮剂67-100毫升,虫螨腈240克/升悬浮剂20-30毫升,兑水均匀叶面喷雾。

【菜花小菜蛾】

【为害特点】

以幼虫剥食或蚕食叶片造成为害,初龄幼虫嗜食叶肉,残留表皮,在菜叶上形成一个个透明斑;3-4龄幼虫将叶食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叶片呈网状。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6-7mm,翅展12-16mm,触角前伸,两翅合拢后在体背具3个相连的土黄色斜方块,前翅缘毛长并翘起如鸡尾,触角丝状,褐色有白纹,静止时向前伸。雌虫较雄虫肥大。卵椭圆形,稍扁平,淡黄色。幼虫刚孵化时为深褐色,后变为绿色,性情活泼。雄虫在腹部第6-7节背面具一对黄色性腺。末龄幼虫体长10-12mm,纺锤形,体上生稀疏长而黑的刚毛。头部黄褐色,前胸背板上有淡褐色无毛的小点组成两个“U”字形纹。蛹长5-8mm,在灰白色网状茧中,茧呈纺锤形,体色变化较大,呈绿、黑、灰黑、黄白色等。

【发生规律】

在东北一年发生3-4代,华北5-6代长江流域9-14代以蛹或成虫在植株上越冬,翌年在田间发现越冬代成虫。在北方5-6月及8-9月呈现两个发生高峰,以春季为害重。成虫昼伏夜出,黄昏后开始活动、交配、产卵,以午夜为最多。成虫产卵对甘蓝、花椰菜、大白菜等有较强的趋性,卵常产于叶背面靠近主脉处有凹陷的地方。成虫飞翔能力不强,但可借风力进行远距离传播。幼虫共4龄,发育适温为20-26℃,幼虫期12-27天,幼虫活泼,受惊吐丝下坠;老熟幼虫在被害叶背或老叶上吐丝作茧化蛹,也可在叶柄叶腋及杂草上作茧化蛹,蛹期约9天。小菜蛾抗逆性强,长期施用一种农药很容易产生抗药性,给防治带来很多不便。在十字花科蔬菜连作的地区,小菜蛾常泛滥成灾。

【防治方法】

1、合理安排茬口,常年发生严重地区,尽量避免小范围内十字花科蔬菜周年连作。收获后及时清除残枝落叶,并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深翻土壤,可消灭大量虫源,减轻为害。

2、生物防治。保护菜田中的天敌种群,发挥自然天敌控制作用至关重要。小菜蛾天敌主要有小黑蚁、草间小黑蛛、丁纹豹蛛、瓢虫、黑带食蚜蝇、菜蛾啮小蜂、菜蛾绒茧蜂,还有蛙、蟾蜍等,也采用性诱剂来诱杀雄性成虫。

3、物理防治,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在成虫盛发期可以在田间装一个振频式杀虫灯,来诱杀成虫降低田间虫口密度。建议采用防虫网栽培。

4、防治菜花小菜蛾,应于卵孵盛期至低龄幼虫期喷雾,用氯虫苯甲酰胺5%悬浮剂30毫升/亩,或阿维菌素18克/升33-50毫升/亩,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微乳剂(乳油)每亩15-25克,或多杀霉素25克/升悬浮剂33-66毫升/亩,或虫螨腈100克/升悬浮剂50-70毫升/亩,或苏云金杆菌16000IU/毫克悬浮剂55-82克/亩,或茚虫威150克/升悬浮剂10-18毫升/亩,兑水均匀叶面喷雾,对作物的顶尖和叶片正反两面喷雾,确保覆盖全株,用水量要充足施药时间为晴天的下午近傍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菜青虫
今日识虫|柳蓝叶甲的识别及防治
【作物病虫害】教你一分钟识别瓜类常见害虫
瓜果蔬菜这9种害虫真难缠,防治手段看这里
重磅!十字花科蔬菜病虫害防治,看这一篇就够用!
伏蚜难防、小菜蛾难打,2种害虫如何防?好方法来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