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用爱心治病的医生,被同行群嘲了!
userphoto

2023.06.25 江苏

关注

这是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真实故事,故事就发生在不久前。

2023年5月9日,湖北某自治州的中心医院,接诊了一位老年女性患者。

这名徐姓老太太,是来当地旅游的,在景区游玩期间,老太太不慎摔倒,腕关节疼痛难忍,被家属送来医院就诊。

经过X线检查,徐老太是左桡骨远端骨折伴尺骨茎突撕脱骨折。

徐老太从上海来这里旅游的,没想到第一个景区还没玩完就摔成这样了。她表示自己不想住院做手术,希望医生帮她保守治疗,让她不痛还能继续把剩余几个景区玩完。因为她们老年人来一趟实在不容易。

值班医生让徐老太不用担心,骨折复位后打石膏固定好,就可以继续玩了。

然后,医生给徐老太做了手法复位和石膏固定,并给老太太开了止痛消肿的药膏。

感到疼痛明显减轻的徐老太十分满意,连声感激,盛赞当地不仅风景优美,医护人员更是善良热情,让游客感到温暖和安全感!

而医生则笑着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能解除您的痛苦是我最大的心愿!”

徐老太和家人开开心心的离开了医院,去继续剩下的行程。旅游结束回到上海后,徐老太依然对热情善良的医务人员念念不忘,特意给医院写了一封情真意切感谢信。

医院收到感谢信后,也为这和谐的医患关系深感欣慰,特意将此事在自己医院公众号上做了详细报道,报道大标题是:看看这位医生如何用爱心治愈游客!

如果不是宣传人员的一个小疏忽,那这件事简直就是仁心仁术的典范,医患和谐的楷模。

但是,不知道出于什么动机,医院的宣传人员很多此一举的把患者术前和术后的X光片发了出来。

下面两张图,分别是患者治疗前后的X光片。

看到这个复位效果,骨科医生们瞬间就炸了。

然后,这位会用爱心治病的好医生,被同行给群嘲了。一位骨科专家甚至在自己公众号写了长长的一篇文章,对当事医生和医院做了非常专业又极其严厉的批评!‍‍‍‍‍‍‍‍‍‍‍‍‍‍‍‍‍‍‍‍‍‍‍‍‍‍‍‍‍

阿宝虽然是烧伤医生,但在全国最顶级的北京积水潭医院呆久了,耳濡目染也好歹懂一些粗浅的骨科知识。

连我这个烧伤医生看完患者复位后的片子,都觉得有些不对劲:成功复位后,桡骨远端的关节面应该朝前啊,咋和复位前一样还是朝后呢?

为此,我特意问了几位我们医院的骨科医生。大家都一致认为这个复位根本就没有成功,几乎相当于在未复位情况下原位石膏固定了。

他们告诉我:这种伤首选手法复位,如果复位不成功的话,1周内可以尝试再次复位,如果时间拖的太久,就只能手术治疗了。如果骨折在这个位置畸形愈合,会严重妨碍手的正常功能。

这件事,令很多技术精湛的专业医生内心极度不平衡。

这个案例的治疗水平,在专业医生眼中是很差的,甚至是需要被严厉批评的。但是,对这么一个水平很差的治疗,患者却非常满意非常感激,不仅当时对医生千恩万谢,事后还特意给医院写信表扬医生。

患者非常满意,医生非常高兴,上级非常开心,医院非常自豪,医患非常和谐,方方面面都非常开心。

这,让那些医术精湛,每天为患者殚精竭虑提供尽可能优质治疗,却时不时被打被骂被投诉到12345的医生们,情何以堪!

在我看来,这个患者满意医生高兴上级开心医院自豪的乌龙故事,应该让我们医疗主管部门领导和医改决策者作为经典案例好好学习并思考一下。

我们应该认真思考一下:医疗服务的核心是什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标准来评判医疗服务质量?

全国范围内,医疗行业普遍把“患者满意率”作为衡量医疗服务质量最重要标准之一。

但真正的临床一线医生都知道,由于医疗行业的特点,越是严重的疾病,越是复杂的手术,越是重要的医疗决策和治疗方案,越是难以让患者和家属满意。

道理很简单:在大多数时候,医生不是报喜的喜鹊,而是报丧的乌鸦。

患者和家属期望的永远是:这个病一点都不重,这个手术一点都不复杂,这个治疗一点都没有风险,治疗费用一点都不高,恢复期一点都不长,患者很快会好而且不会有任何后遗症。

而医生要反复告诉患者和家属的往往是:这个病很重,这个手术很复杂,这个治疗有很大风险,治疗费用很高,恢复很慢,而且预后不好。

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医生无法让患者和家属满意。不是医生的水平不行,而是患者的病情摆在那里。

医疗行业与别的行业截然不同,医疗行业技术含量太高,医生和患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专业门槛,导致双方的关注点往往不在一个层面。

比如在本文这个案例中,徐老太受伤后的关注点,是伤情会不会影响她的旅游安排。在她心目中,这就是天大的事情。如果医生让她住院,她就会非常沮丧甚至对医生非常不满。

而医生的关注点,则应该是如此重要功能部位的骨折,如何才能做到理想复位,如何才能最大限度的恢复患者的功能,避免患者出现严重残疾。

相对于手部功能严重受损这样的后果,徐老太能否继续旅游这件事,根本就不重要,根本就不值一提。

老太太如果手法复位达不到理想效果,就应该果断住院手术治疗,或者转往水平更高的上级医院继续治疗。老太太想不想住院,老太太还有几个景点没逛完,老太太出来一趟旅游有多不容易,那根本就不是需要重点考虑,甚至根本就不是医生应该考虑的问题。

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最重要标准,毫无疑问应该是治疗是否专业和规范。患者满意与否,并不是一个科学的标准。

如果我们将患者满意度作为医疗服务质量的最高评判标准,这个技术水平被同行群嘲的医生,应该是服务质量最高的人。

医疗服务的核心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本该清晰明了,但在现实中却非常模糊混乱。

在提到医疗服务的时候,无论是内行还是外行,无论的媒体还是领导,无论是牛鬼蛇神还是蛇虫鼠蚁,都喜欢把这么一句耳熟能详的话挂在嘴边:

 “偶尔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这句话,是长眠在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的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特鲁多医生在历史上的名气,很大程度上来自这段非常容易引起共鸣的话。而这也被很多人认为是评价医疗服务和医生工作的一个标准和指导原则。

但事实上,特鲁多医生说这段话是有其原因和背景的。

特鲁多是一名结核病患者,也是一名结核病治疗专家。在特鲁多那个年代,结核病属于绝症,只能通过休养和呼吸新鲜空气等手段缓解病情,却没有彻底治愈结核病的手段。只有极个别特别幸运的患者,才能够“偶尔”被“治愈”。

所以,特鲁多面对他的那些当时属于绝症的结核病患者,只能做到:“偶尔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说白了,这段话,其实是一种医生在医学无能为力时的无奈的感慨。与其说他是提倡医生安慰患者,不如说他是在自嘲医生往往没本事治好患者而只能去给与廉价的安慰。

特鲁多的女儿,也死于结核。如果能选择,我相信特鲁多医生百分百的愿意治愈女儿的结核病,而不是束手无策的天天安慰。

医疗行业不同于一般的服务行业。医疗服务的核心是什么?是准确的诊断,规范的治疗,而不是什么“总是去安慰”。

安慰是件好事情,也是对很多患者来讲很重要的事情,但是这不是医疗服务中最重要的事情,甚至也不是医生最擅长的事情。

最擅长“安慰”患者的,是牧师,仁波切,和江湖骗子以及莆田系民营医院。

当很多人把“总是去安慰”视为医疗服务的核心,也就难免出现各种雷人的奇谈怪论。

比如当事医院公号在宣传这位令患者非常满意的良心医生的时候,标题中用了这样的话:看看这位医生如何用爱心治愈游客!

前些年的时候,台湾电力紧张,台湾地方政府投入巨资修建核电站解决电力短缺问题。没想到,一群人义愤填膺的走上街头,强烈要求关闭核电站。

在被问及关了核电站如何解决电力短缺问题的时候,这帮人理直气壮的回答:用爱发电!

这个回答把无数网友雷的外焦里嫩的。

今天我才知道,爱这东西不仅能发电,还能治病。

在我看来,作为一个医生,还是应该认真磨练医术,用精湛的技术为患者解除痛苦。

不做庸医,这应该才是医者真正的苍生大爱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特鲁多
百年回望:特鲁多墓志铭的人文启示
回望特鲁多墓志铭 做有温度的医生【精选】
一位医生的墓志铭
回望特鲁多墓志铭做有温度的医生
高俨被白血病死亡的教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