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个热门成语

语言与文字


四个热门成语

/墨吟

这四个成语是:猛药去疴,重典治乱,刮骨疗毒,壮士断腕。

猛药去疴、重典治乱是决心,刮骨疗毒、壮士断腕是勇气。

一、猛药去疴

图1:诸葛亮舌战群儒


猛药去疴,疴指沉疴宿疾,即拖延长久的大病、重症,用常规药已无法医治,只能用烈性药孤注一掷,方能治愈。

这个成语典出《三国演义》诸葛亮舌战群儒。当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基本上统一北方,只是刘备和孙权尚有些势力,想同时吞并这两股势力还有困难,于是投书东吴,欲与孙权联手先消灭刘备。东吴以张昭为首的谋士都主张降曹灭刘以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但他自知难以说服孙权和张昭等大臣,于是特地请来诸葛亮当说客。

张昭首先向诸葛亮发难,说什么你是刘豫州三顾茅庐请来的,又自比管仲、乐毅,本以为如鱼得水,可以协助刘豫州席卷荆襄阳九郡,不料如今荆襄已被曹操所夺,使得刘豫州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几乎无容身之地了。何以刘豫州既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其初也?难道这就是管仲、乐毅之所为吗?

诸葛亮听罢,心想若不压倒张昭,又如何能让孙权下决心联刘抗曹?于是他哑然失笑,洋洋洒洒说了一大通话,逐一批驳张昭。这段话原文如下:

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而已:此正如病势尫羸(wāng léi)已极之时也,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惇,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至于刘琮降操,豫州实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弃之,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亦大仁大义也。寡不敌众,胜负乃其常事。昔高皇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此非韩信之良谋乎?夫信久事高皇,未尝累胜。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

这一篇言语,说得张昭并无一言回答。

二、重典治乱

图2:朱元璋御制《大诰》


重典治乱的观点最早见于《周礼·秋官·大司寇》:“刑乱国用重典。”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郑玄注曰:“'用重典’者,以其化恶伐灭之。”就是说,对于作恶多端、扰乱国家的乱臣贼子,必须彻底消灭。

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你方唱罢我登场,改朝换代之际,必有数十年或数百年的乱世,统治者几乎都采用“刑乱国用重典”,但是收效甚微,甚至乱上添乱。因为没有切实可行的法典,即使有也形同虚设,皇帝和刑部官吏可以随心所欲采用法外酷刑,打击异己,制造出大大小小的冤案,好人坏人一起杀掉了。

用重典比较有成效的大概只有明太祖朱元璋。明王朝建立之初,经济萧条,民生维艰,社会一片乱象。因朱元璋出身贫寒,对民情有所体察,他认为有必要实施“刑乱国用重典”的策略,方可恢复民生。他说:“昔在民间时,建州县官多不恤民,往往贪财好色,饮酒废事,凡民间疾苦视之漠然,心实怒之。故今严法禁,但遇官吏蠹害吾民者,罪之不恕。”他认为重典治乱的关键是重典治吏,为此他还亲自制定了一部刑典《大诰》,专门用于审判高官贪腐的重大案件。不久,明朝安定的局面就出现了。

三、刮骨疗毒

图3;关羽刮骨疗毒


大家都知道,刮骨疗毒来源于关羽治疗箭伤的故事。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秋,关羽率兵攻打樊城,樊城守将曹仁向曹操告急,曹操派左将军于禁和立义将军庞德统领张辽、张郃等七军前往樊城驰援。

关羽熟悉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秋季阴雨连绵,连续下了十多天,汉水暴涨。曹军不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都驻扎于低洼地区。正可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关羽命士兵决堤放水。曹军驻地一下子成了一片汪洋,水深达五六丈,七军皆被大水淹没,于禁、庞德带少数残兵侥幸脱逃。这就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水淹七军。

关羽在团山镇大战于禁、庞德,最后擒于禁,斩庞德,但他自己的右臂也不幸中箭。

华佗奉命为关羽疗伤,经诊断,乃是一支毒箭,毒素已浸入骨头,必须施行外科手术,切开皮肉,刮骨疗毒。但当时没有麻药,华佗欲取被子将关羽身体蒙住,取铁环将右臂套住,关羽笑道:“何必如此,先生尽管动刀。”说着,一面伸出右臂,一面跟马良下棋。华佗割开皮肉,用刀子刮毒,发出“沙沙”的声响,周围的人都别转头,不敢正视,而关羽照旧饮酒下棋,连眉头也不皱一下。手术完毕,华佗赞道:“将军真乃天神也!”

四、壮士断腕

图4:断腕皇后述律平


壮士断腕,典出唐·窦臮(ji)《述书赋·下》:“君子弃瑕以拔才,壮士断腕以全质。”意思说,君子敢于舍弃自身的缺陷来提升才华,壮士敢于斩断自己的手腕来成全气节。而“断腕”,也确实有个故事。

五代十国末期,契丹人建立了辽国。公元92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讨伐渤海国途中突然驾崩。遗体运回国内,皇后述律平迟迟不发丧。当时朝野上下蠢蠢欲动,都想争夺最高权力。为稳定政局,皇后想出一条毒计,召集部落首领和朝廷大臣一百余人开会议事。

述律平发问道:“先帝灵柩已停放数日,尔等是不是还在想先帝呢?”

众人皆作悲戚状,齐声答道:“臣等受先帝大恩,焉能不想!”

述律平正色道:“既如此,就请诸位去瞻仰先帝遗容吧!”

众人随皇后来到阿保机灵柩前,述律平一声令下,事先埋伏的刀斧手一齐涌出,将众人团团围住。

部落首领和朝廷大臣手无寸铁,尽皆大惊失色。唯有原平州刺史赵思温挺身而出,不肯就范。

述律平责问他:“你是先帝亲近之人,有何理由不去侍奉先帝?”

赵思温冷笑一声,从容抗辩:“要说亲近,皇后是先帝最亲近的人,自当带头去侍奉先帝,皇后在前,臣随后跟进!”

众人见有人出头抗命,都朝皇后怒目而视,看她作何反应。

众目睽睽之下,述律平立刻作出反应:“国家无主,诸皇子尚年幼,哀家便是想去,又如何去得?”

话音刚落,用左手猛然从一个刀斧手手中夺过金刀,将自己的右手齐腕砍下,命人把这只血淋淋的手腕放入阿保机灵柩,涕泪交加说:“先帝啊,臣妾暂且以此手腕从殉,待国家安定之后,定当前来侍奉先帝!”

与此同时,刀斧手一起动手,将一百余人全部斩首殉葬。述律平钦佩赵思温是个硬骨头,认为是个可用之人,遂网开一面,没有杀他。

从此,未被殉葬的皇亲国戚和文武官员,再也不敢轻举妄动,对述律平的懿旨,再也不敢违抗。

后来,人们称述律平为“断腕太后”。


【飞雪点评】学习!墨吟清凉尽书心,卷起成语论时事。

【墨吟回复飞雪出口成章啊!只是过奖了,不敢当,不敢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关羽是蜀国第一名将?看完这8个成语你就懂了
三国中的狠角色:关羽刮骨疗毒只能排第三,前两人太“狠”!
憨爸推荐 | 小学课本最难懂的120篇古文,用思维导图轻松搞定
与三国演义人物、故事有关的成语
壮士断腕
隋唐英雄谱上最剽悍豪杰,脸上中箭凿子取出,关羽刮骨疗毒比不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