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境静·身静·心静

博客文选


笔耕心读梧桐雨纪念文集

《梧桐花开》

境静·身静·心静

/冷荫 整理/墨吟

图:静


找个“静境”不困难。岸边垂钓、雅室阅读、田埂漫步……都是身处“静境”的悠闲。

修养好的人,给人以静感。正襟危坐、认真阅读、默默含笑……都是静态。这是人的“身静”。

即使身处“静境”,即使“身静”,仍然未必“心静”。“心静”不是容易的事,因为在生命途中,人注定难得安宁。

反之,如果心是静的,即使身处于嘈杂的环境,即使人在动态之中,他的心依旧是静的。

革命导师列宁,在拥挤的火车上专心读书,直至能背,这是“心静”的典型例证。环境的嘈杂,未能影响他高效率的读书,足见他的“心静”。

“心静”者,思维未必停滞,思维活跃,不等于心不静。

我这里所说的“心”,指情绪、情感等心理反应,而思维,则指理性的活动。

“心静”,意味着心理状态平和、情绪稳定、欲念受到调控节制。心不静,表现为情绪波动大,情感反应强烈,身心受欲望主宰。人在这样的状态下,即使“境静”、“身静”,也不可能“心静”。

“心静”与性格有关系,但并不取决于性格。性格截然不同的人,可以一样是“心静”的。

有的人遭遇重大挫折后,用沉默表达自己已经认命。但沉默不一定“心静”。其中,有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奈,逆反情绪很强烈。其内心深处,必然是“不服气、不甘心”的,谈何“心静”?这和通过自觉的修炼,到达“心如止水”般的“心静”境界,是有本质区别的。

唯有以积极的人生态度,积累真切的人生感悟,在感悟的基础上,自觉的修炼,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心静”。

寄希望于“境静”,是人之常情。一个独立安静的住处,可以静静地阅读、做笔记,静静地思考、写作……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会感到宁静安逸。

旅游,只要充分接近自然,必有安静之感。

但是,人们不会只满足于独立的住处和游山玩水。因为“境静”带来的宁静是暂时的,不可能有长久的效应。要真正达到“心静”的境界,修炼是必要的,修炼,不可能只依赖于“境静”。

退休老人打牌或下棋,唱歌、跳舞或锻炼,养鸟、栽花或烹饪……在这充满动感的人群中,有很多“心静”的人。其中,不乏有人精神世界比较超脱。

如我,喜欢电脑,独自习文和阅读,我是“身静”的,但不等于“心静”。我多少有点浮躁,修炼得还不够。

“心静”,是良好的精神状态、修养的高境界。我的一位同事,在儿女上学期间,桌子让妻儿占据,他就拿椅子当桌子,在上面备课、写作,丝毫不影响他做学问,他就是一个“心静”的人。所以说,“心静”之人,不一定孤寡独居,他们很随和、低调地出现在热闹的地方或普通人群中。你甚至不会注意到他,也因此不能发现其“心静”的不凡。

“心静”之人,带着心的宁静,阅读世界,领悟人生,那才是真正的自由、浪漫和潇洒。

自古就有人称道和颂扬“心静”,陆游的“心安病自除”,朱熹的“心平气自和”,都阐明“心静”对人的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心静体动”则是今古提倡的养身之道。

所以说,“境静”、“身静”皆不如“心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创)心静方能致远,静心才能超然
心静如水,依物随形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心静
心静是一种境界
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是心静的最高境界
心清如水,意淡如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