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居易在杭州

历史故事新编-33


白居易在杭州

/墨吟 夏天

图:杭州西湖白沙堤


公元822年,年已50岁的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古代50岁已算老者,白居易不顾年事已高,轻车简从,微服体察民情,在路上行走三个多月,到达杭州。

时值江南大旱,可谓“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白居易进入杭州城,见西湖两边千亩良田都已龟裂,眼看正在灌浆的水稻奄奄一息,心情十分沉重。他来到刺史衙门,见数百农户都跪在衙门前,恳请大老爷开闸放西湖水灌溉农田。白居易不动声色,索性杂在人群中,看大老爷如何应对。

一个身着官服的人,怒气冲冲走出衙门,大声呵斥:“谁说要放西湖水?放了湖水,湖中鱼龙何处栖息?放了西湖水,湖中菱茭怎能生长?”

白居易看不下去,手捻五绺长须,站出来反问:“请问大老爷,鱼龙和百姓相比,何者要紧?菱茭和稻米相比,何者重要?”

那官吏避开白居易的问题,继续呵斥:“西湖乃皇上洪福之象征,谁敢再言放西湖水,便是反对皇上!”

白居易再次反问:“请问大老爷,皇上吃的稻米从哪里来?穿的龙袍从哪里来?没有百姓种稻织布,皇上还能稳坐金銮殿吗?”

农户们听这位老者声如洪钟,出言不俗,齐声喝彩:“说得好!就是这个理!”

官吏勃然大怒:“你这老儿是何人?竟敢当众冒犯皇上,顶撞本官,莫非要煽动百姓造反?”

白居易微微一笑,说:“在下姓白,名居易,字乐天是也。”

那人一听,顿时如蔫了的茄子,连忙下阶作揖道:“不知新任刺史白大人驾到,下官有失远迎,伏乞恕罪!”

上任第二天,白居易即下令开闸放水,西湖水哗哗流入干涸的农田,干枯的稻禾如同喝下甘露,一下子直起了腰。农户们都说:“白大人来做我们的父母官,老百姓有盼头了!”

随后白居易到各县视察灾情,访贫问苦。白居易经过认真调研,决定在钱塘门外修筑一条堤坝,建造一座石涵闸,引江水入湖,以备旱情严重时灌溉农田。

堤坝筑成后,白居易亲自写了一篇《钱塘湖石记》,命人刻在石碑上。碑文详细注明堤坝蓄水、放水及维护保养的方法,既可以让周边农户知晓如何使用,更是让后任官吏了解这条堤坝对于百姓生存的利害关系。

农户们看到石碑上刻着“放湖水一寸,可灌溉农田十五顷,一昼夜可灌溉农田五十顷”等文字,都深感白刺史的贴心,亲切地称堤坝为“白公堤”。

但是,白居易建造的这个水利工程,触痛了那些鱼肉百姓、靠着西湖发横财的贪官污吏。他们把白居易视为眼中钉,千方百计要将他逐出杭州。

于是他们翻遍白居易的诗作,想从鸡蛋里挑出骨头来。好不容易找出白居易在杭州写的一首《醉后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

余杭邑客多羁贫,其间甚者萧与殷。

天寒身上犹衣葛,日高甑中未拂尘。

江城山寺十一月,北风吹沙雪纷纷。

宾客不见绨袍惠,黎庶未沾襦裤恩。

此时太守自惭愧,重衣复衾有余温。

因命染人与针女,先制两裘赠二君。

吴绵细软桂布密,柔如狐腋白似云。

劳将诗书投赠我,如此小惠何足论。

我有大裘君未见,宽广和暖如阳春。

此裘非缯亦非纩,裁以法度絮以仁。

刀尺钝拙制未毕,出亦不独裹一身。

若令在郡得五考,与君展覆杭州人。

他们认为这是一首借古讽今之作,于是联名写奏折,直送京城,弹劾白居易。

唐穆宗看到这份奏折,对白居易的醉后狂言也看不太懂,就让众大臣来解读。一个曾经被白居易奚落过的翰林院学士,看了半天,站出来奏曰:“启奏陛下,诗中'此裘非缯(zeng,丝织品)亦非纩(kuang,棉絮),裁以法度絮以仁’句,看似醉后胡言乱语,实乃影射朝廷法度严酷,暗指陛下对民不施仁政也。”

其实这两句诗是一个奇特比喻,“裘”是棉袍,代指冬天穿的官服,外表乃锦缎裁制,象征执法之威,里面是棉絮,象征仁爱之心,从而表达了白居易为官要严宽相济的执政理念。

翰林院学士为报复白居易而故意曲解,唐穆宗自己看不懂,却偏听偏信,非常生气地说:“这个白居易,真是太狂妄了!”于是下旨罢免杭州刺史,令他到洛阳反省。

白居易在杭州为官三年,对杭州的山山水水都有深厚的情感。在离开之际,他吩咐随从,将三年内积蓄的俸银留存银库,交付继任者用于治理西湖;并将别人赠送的礼品全部分发给杭州百姓。

白居易离开杭州那天,百姓们提着酒壶,托着糕点,站在西湖边为他送行。白居易骑马缓缓而行,百姓们纷纷跪地,涕泪交加:“白大人,您是被冤枉的呀!我等草民需要您哪!”

白居易急忙下马,一一扶起百姓,与他们话别,并即时写下一首《别州民》:

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

甘棠无一树,那得泪潸然。

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

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夏天墨吟论古今

夏天:白居易是唐代第三大诗人,所写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是他的代表作,被称为“诗魔”和“诗王”。他在杭州修筑的堤坝早已不复存在,如今西湖的白堤,又称白沙堤,筑于白居易赴杭州之前,但杭州人民依然叫白沙堤为“白公堤”,以表达对白居易深深的怀念。

墨吟:白居易从34岁起步入仕途,后半生都在做官。由于他敢于直谏,切中时弊,往往惹得皇帝不高兴。皇帝对他又恨又念,怨恨时就将他贬到外地去,想念时又将他召回京城。但不管在哪里做官,无论官大官小,白居易都能造福一方,半生为官,两袖清风。用现在的话说,他是能上能下、不谋私利、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白居易75岁在洛阳去世,唐宣宗写了一首悼诗,对其作出很中肯的评价:“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居易的小故事!
白居易的“检讨”
大江安澜|一片冰心在西湖
忆江南 | 小学生必背诗词No.18
你知道吗 | 西湖上的白堤、苏堤,“白”和“苏”分别指什么?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沙画版)丨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课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