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陕甘总督左宗棠觐见皇帝 要走什么样的流程?

1868年,陕甘总督左宗棠奉召进京,觐见同治皇帝和两宫太后。

那么,作为一名封疆大吏,左宗棠觐见皇帝,要走什么样的流程?

首先,我们必须知道,不管是左宗棠,还是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当他们任职总督、巡抚级别的封疆大吏时,不能随意离开封疆之地,更不能随意来到京城,否则的话,将面临很严厉的处罚。

封疆大吏要觐见皇帝,有两种方式。一是皇帝主动召见,二是请求皇帝陛见。

这次,左宗棠觐见同治皇帝,是皇帝主动召见,要与他商议西北军务的相关事宜,所以就有了这次京城之行。

左宗棠上一次来到京城,还是在30年前的1838年。当时,左宗棠第三次进京参加会试。结果如你所知,他又名落孙山,不得不悻悻然回到家乡种田。30年前,左宗棠还是一名落魄的举人;30年后,他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封疆大吏。前后对比,左宗棠怕是会心生无限感慨吧?

进入京城后,左宗棠的第一件事是来到紫禁城宫门,递折请安。这个折子,就叫“请安折”。目的有两个,一是表示对同治皇帝和两宫太后的尊敬,二是向同治皇帝和两宫太后表示自己已经到了京城。

递了“请安折”,左宗棠就由打前站的差官和办差的官员陪着,下榻于贤良寺。贤良寺是离紫禁城不远的一座寺庙。清朝时期,外地官员进京觐见皇帝,多选择下榻于贤良寺,左宗棠如此,曾国藩、李鸿章也是如此。

随后,就是等待同治皇帝的召见了。期间,左宗棠很忙。一方面,大兴知县等地方官员要来拜见他,尽地主之谊;另一方面,他要主动前去拜见恭亲王奕訢领衔的各位军机大臣。

一番迎来送往之后,便到了同治皇帝召见的时间。由于左宗棠功勋卓著,朝廷赏了一个“紫禁城骑马”的资格。这就意味着,左宗棠进了宫门后,可以在紫禁城内骑马一阵子,免了步行之苦。

到了觐见的日子,左宗棠一大早就起来了,穿上一品服饰,头戴双眼花翎。有些影视剧里,皇帝召见大臣时,大臣身穿便服。这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情况。按照礼仪制度,大臣觐见皇帝时,传错朝服的最低处罚,也是罚俸一月,更不要说身穿便服了。

接着,左宗棠骑马进入紫禁城,来到军机处休息,等候召见。

清朝时期,皇帝举行登基仪式在太和殿,临朝议政在乾清门,召见大臣一般在养心殿东暖阁。这次同治皇帝召见左宗棠,也是在养心殿东暖阁。有些影视剧里,说皇帝在太和殿召见大臣,是不符合召见惯例的,应该是编剧的臆想。

皇帝召见大臣,必须由亲王、御前大臣、领班军机大臣带路。这天,同治皇帝第一班召见的便是左宗棠,带左宗棠进去的则是恭亲王奕訢。

恭亲王奕訢将左宗棠带到养心殿外,随后,左宗棠在太监的带领下,继续来到东暖阁。进去后,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跪安,口中奏称:“臣左宗棠恭请皇上圣安。”如果是满人官员,则必须口称“奴才”。然后,免冠磕头。

随后,左宗棠便起身到同治皇帝面前一块预设白毡垫上下跪,等待同治皇帝和两宫太后提问,这叫奏对。

由于同治皇帝年幼,提问的事情基本由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完成。

奏对时,皇帝问什么,就答什么。如果有多人参加召见,就由领衔大臣回答问题,别人不能插话,也不能互相说话,只有皇帝问到了本人才能回答。而且,奏对时间不管多长,大臣都必须跪着。有些影视剧里,皇帝与大臣坐着谈笑风生,像开圆桌会议一样,在真实历史里根本不可能出现。

大臣跪着奏对,对身体和精神来说都是一件极为痛苦的事情,所以回答简而又简,几乎没有什么废话,这也形成了一个惯例:“无论奏对何事,必以三语为率,并须简浅明白,不须上(皇帝)再问。”要三言两语讲清楚,达到不需要皇帝再问的效果。

跪着奏对是一件技术活儿,也是一件体力活儿。经常觐见皇帝的大臣,往往会用厚棉絮做成护膝,以免跪奏时间过长引起疼痛。同时,还得经常在家里练习下跪,免得在皇帝面前失利,引来言官弹劾。

李鸿章贵为直隶总督,他在慈禧太后举行50大寿前,每天要练习3次下跪,熟悉流程。

奏对完毕后,恭亲王奕訢带头跪安,左宗棠跟着磕头后,退后几步,这才转身退出东暖阁。

这就是左宗棠觐见同治皇帝的全部流程。这些流程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否则的话,必将面临严厉的处罚。

【参考资料:《清史稿》《大清五朝会典》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朝太监有多会赚钱?连左宗棠都被敲诈3000两银子
陈平民 | 王茂荫与晩清封疆大吏吴棠(徽学研究)
有人说左宗棠和李鸿章都是封疆大吏,就连看门的太监都敢向左宗棠要过路费,而不向李鸿章要,这是为什么?
【每天老照片】--310--晚清重臣封疆大吏,握有皇帝的尚方宝剑
雍正对年羹尧表露杀心,封疆大臣年羹尧为何不反?
清代谥号文正第一, 文襄最隆, 曾文正, 左文襄, 独张之洞名不副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