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戳穿《大秦帝国》这套著作的最大谎言

如今,史学流行“翻案风”,都有给秦桧说好话的人。

新媒体兴起后,抖音上也出现了很多讲历史的博主,比如号称“周子”的周文强。


除了“有个人姓科,叫科比”的梗之外,还有就是这人不厌其烦地吹捧秦始皇。

其实,吹捧大秦是这几年的热门话题,看看《大秦帝国》系列电视剧的热度就明白了。


这股热度,应该是从同名版书籍问世后开始的。

无论是书籍还是电视剧,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大秦帝国灭亡的时候,南下的五十万大军没能及时回援,而是站在民族高度,选择了留在南方。


这个说法流行开来以后,成了大秦帝国粉丝为秦帝国招魂的依据,越发让人觉得大秦帝国太伟大了。

虽然逻辑上能自洽,可偏偏不是事实。

秦国没有职业军

对于我们的印象中来说,像秦灭六国这样的重大军事行动,动用的军队数量动辄数十万,那么,秦国应该拥有常态化的职业军才是。


可是,不要忘了,募兵制是从唐朝开始,在宋朝才普遍实行的。

秦国的军制,是普遍征兵制,凡适龄男子都必须在专门名册登记,并开始服役,当时称此为“傅籍”。


云梦秦简出土后,根据《编年记》推算知秦代规定傅籍的年龄是17岁。

凡到“傅籍”年龄者一律服兵役二年,一年在本郡,一年去京师或边疆,统称“正卒”。


卒之上,有“卿”、“大夫”、“士” 三个等级,其中士卒是基层兵员。

士卒的区别并不是靠爵位,而是靠承担的任务。

士一般是从富户中征发,有“材士”、“轻车士”、“骑士” 的区别。


拿骑士为例,以秦国时期的生产力,况且以农耕为主,能自备马匹的家庭自然经济实力也不一般。

这些人能够当上士,除了家底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比较精壮。

因为,大部分家庭在那个年代连饭都吃不饱,人家营养跟得上,自然比较有力气。


这些士,自然也是秦军中的主力,类似于特种兵之类的精锐。

可他们作为秦军的骨干力量,却并不呆在军营中训练。

如“材士”(也称“发弩”)往往散居郡县原籍担任治安官吏,是基层军吏——“士吏”,也称“校长”的部下,受到本县“发弩啬夫”与“校长”的双重领导。


真正构成秦军主体的,也与秦国百姓息息相关的是“入屯为兵”。

秦国那个年代,没有兵团概念。

“县卒”或称“乘城卒”就是驻地在县中的“屯兵”,“都尉屯”就是在郡中的“屯兵”。

在上郡的“屯军”就是今人一般理解的“长城军团”,实际上是“屯兵”与“徭戍”的综合体,而并非一支三十万人的野战军。


也正因为如此,这支武装的人数在《史记》中时而是三十万,时而是十万。

南下军团分析

秦统一六国后,除了蒙恬在长城以北的军事行动之外,就是兵发南越。

这一支部队的具体数目最早出自《淮南子》:

“始皇遣国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越人)夜攻秦人,大破亡,杀尉屠睢,仗尸流血数十万……”。


既然长城军团都不可能有三十万大军,那征服南越就不可能动员五十万大军。

南越的军事实力,或者说给秦军造成的压力肯定不会大于匈奴。

当然,由于彼时当地的居民文明程度比较低,秉性悍勇,这在冷兵器的时代,肯定是一种优势。

加上当地的气候条件,秦军始终不能适应丛林作战,所以初期进展不顺。

但主帅屠睢也阵亡在前线,南越各部给人的感觉又好像很强,这是为什么?

表面看,这是一场大规模的遭遇战,仅仅一场野战,秦军就损失数十万。


但不能忽略的是,越人没有东方六国那种成熟的制度,也没有匈奴头曼、冒顿单于那种强势领袖。

秦军即便是客场作战,但互不统属、一盘散沙的越人从哪里动员出堪比六国、匈奴的军事力量?


而且,除了人,武器装备也是必须要考虑在内的因素。南越当时的社会还比较原始,杀伤力强大的武器即便有,也不可能是大规模的装备。

很显然,这是文学叙事,而不是史学叙事。

秦军南下阵亡的主帅屠睢,官职是尉级,也就是郡守的军事副手级别。


《商君书·境内篇》论军爵:
以国尉低于将一级,“将短兵四千人”,“国尉短兵千人”。

也就是说,按照秦国官制,主管军政的国尉可以掌管卫兵一千人。

后来在越地留守的任嚣也只是一个郡尉,连郡守都没设置。而作为任嚣副手、后来大名鼎鼎的南越王赵佗,当时只是龙川县令而已,算“县级干部”。


而统领几十万大军的将军,要么是高级执政官,要么是高级贵族,一旦将军统军出征,是需要秦始皇亲自登台拜将的。

从屠睢个人的职务上来说,他根本没有资格统率一支几十万的大军。

另一方面,就秦国当时的人口和数量,要动员一支五十万的部队也是很困难的。

灭楚的战争中,老将王翦希望出动六十万部队,少壮派将领李信则认为二十万足矣,秦始皇毫不犹豫选择李信。


征讨楚国这样一个体量庞大的政权,秦始皇都舍不得出动六十万大军,更何况南越。

秦军第一次征讨南越的战斗,估计是擅长奔袭的越人在丛林设伏,更可能是夜袭。

屠睢作为一名基层军官,有着亲冒矢石的军事素养,也是他的职责所在,在遭遇战中不幸阵亡。


这是不是更像是一场意外?估计越人自己都想不到。而这,也引发了秦军的第二次反扑,直到征服南越为止。

那两次出动的秦军就算没有五十万,又有多少呢?最后这支队伍去向如何?

南下军团去向

根据《汉书·地理志》直到西汉末元始二年(公元2年),南越四郡人口也不过才39万。

经过两百年的繁衍生息,要凑齐50万大军还要倒贴,更不要说这39万人中还有很多原本就是当地土著。


恐怕,这也是为什么司马迁著《史记》的时候,不采纳《淮南子》说法的原因。

中国古代用兵,向来兵士与夫役不分。
汉武帝时派唐蒙入夜郎(今贵州),“将千人,食重(辎重)万余人”。

也就是说军队里只有十分之一是作战的士兵,其他人都是负责后勤运输的民夫。


按这个比例,南下的秦军即使名义上有五十万之众,其实也只有五万野战军而已。

而且,这支军队的构成为“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为兵”,本身就是一支临时拼凑的军队。

这就可以解释为何战斗力不强,而且也基本搞清楚了这支部队的动向。

由于大部分都是负责后勤保障的民夫,那征讨南越后自然是解散了。


其余直接作战的士卒,在南越本身力量就不足,哪里敢北上救援秦国呢?

第一代南下干部赵佗可是连“我孰与皇帝(汉高祖刘邦)贤”、“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遣不若汉”这种大逆不道的话都是说得出来的。


假若秦汉之际他麾下真有50万大军,恐怕早就出兵北上逐鹿中原(未必是效忠秦廷),还坐守岭南,以“蛮夷大长老”自居作甚?

参考文献:
刘三解《秦砖》
文史宴《 郭晔旻:大秦帝国灭亡时,真有一支见死不救的南方大军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秦朝灭亡时,留在百越按兵不动的那支50万大军,根本就不存在!
八、秦朝的百万大军之谜
秦始皇攻百越之战背景、经过以及影响
秦攻百越之战
大秦帝国征服百越之战:五十万大军开辟岭南疆土
​秦攻百越之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