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八周正念减压问答以及课程精华整理
 
 
 
问答整理:
 
1. 问:身体扫描的时候没有感觉
答: 感觉如果经常用,就会进步,不用的话,就会退步(感觉会越用越敏锐,觉察能力也会越精微,所以要多加锻炼)。如果在扫描某个部位的时候没有感觉也没关系,那就换下一个部位,重点是跟自己的身体呆在一起。
 
2. 问:做正念练习的时候,感觉思绪会飞
答:大部分人早上做练习的时候,感觉较好,注意力比较容易集中,感觉较为清晰,体验较好;但是晚上可能是由于劳累了一天,做练习的时候,思绪容易飘,不容易集中。那就挑选一个适合自己的时间点来练习。
 
3. 问:now app上身体扫描有不同的版本,有25分钟,45分钟的,请问这些时间上的不同有啥区别:
答:身体扫描可粗可细,可短可长,粗的话可以一分钟,细的话也可以45分钟。
 
4. 问:正念减压身体扫描为啥是从下(脚部)到上(头部)呢?
答:由于我们的大脑经常会思考很多东西,如果从头开始扫描,可能会头昏脑涨,那么如果从脚开始,就会比较容易进入状态。卡巴金老师把这个身体扫描统一为从脚开始,但是人和人之间有不同,多练习几次,就慢慢就会习惯了,允许自己,给自己多一点时间练习。
 
5. 问:练习身体扫描没感觉
答:正念就是觉察当下可以感觉到的任何感觉。不要追求或者期待会有什么东西发生,允许自己没有感觉。
 
6. 问:感觉与身体的连接是很敏锐的,一般早晚都会练习,但是如果睡着的话,就会自责。知道应该接纳自己睡着这个行为,可是还是做不到去全然接纳。
答:接纳自己不接纳。知道现在情绪就是很糟糕的,感觉自己的难过不开心。接纳自己不接纳的感受。觉察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
 
7. 问:身体扫描45分钟,做着做着就不想做了。会有烦躁的感觉,
答:在做任何练习的时候,如果出现情绪,可能是悲伤或者愤怒的情绪。当这些情绪出现的时候,先不要去感受身体,比如先去感觉烦躁,和那个烦躁呆在一块,通常过一会,他就自然会消失。情绪出来的时候,先感觉情绪,先不用管引导语怎么说。
 
8. 问:做完身体扫描以后,觉得很舒服,不想起床了。
答:觉察那份不想起来的心情,觉察那份享受的心情,给自己的心一点动力,在心里默念,我要起来,我要起来。
 
9. 问:做练习的时候您推荐听音频还是不听音频?
答:当觉得音频妨碍练习或宁静,或者说不用音频,更容易专注觉察,这时候就该舍掉音频了。音频如指月之指,指向党项的身心体验。看月是目的,手指只帮助我们找到月亮。清晰觉知当下身心,比听音频更重要。
 
10. 问:正念过程中有不同的身体感受,该如何处理?
答:如果这个感受给你造成困扰(比如腿太疼了,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那就先观察腿部的感受。
如果这个感受没有给你带来困扰,那么静坐的时候,注意力还是要放在呼吸上或者是腹部的起伏上。
 
11. 问:正念的伸展中,有一些动作和瑜伽动作很像,请问这和瑜伽有什么区别呢?
答:正念的伸展中确实有有哈达瑜伽的动作,和瑜伽的不同在于是,正念的伸展重点不是关注姿势的标准,也不是去超越身体的极限,柔软度。而是透过这些柔软的动作去觉察身体,感觉身体。正念的伸展重点在觉察身体。
 
12. 问: 上个礼拜情绪没有放大,是否和正念练习有关?
答;正念的练习是有助于培养我们的觉察力,那些情绪,不管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
如果没有觉察到情绪的话,就会被情绪带着走。但是如果觉察到情绪的话,情绪
可能就会消退了。
 
13. 问:练习的过程中,总是想去刻意的控制呼吸怎么办?
答:无论有没有控制,只要知道就可以了。如果控制的话,控制时间很长的话,会很累。尽量试着不去控制呼吸,让它自然的就好。
 
14. 问:在练习伸展的时候,越是关注屏住呼吸,就越是呼吸不自然。
答:觉察自己呼吸的状态,发现自己憋气的时候,越是憋得很久,还是容易呼气的。
不要太在意自己屏住呼吸这件事情。
 
15. 问:身体扫描的时候,是腹部鼓起一个小包;
答:那你是用感觉的,还是看到的?腹部随着隆起,收缩,是很正常的。
练习的时候,如果身体有不同的感受,我们只需要标记 知道,知道,知道。
 
16. 问:和不舒服的感觉相处是什么感觉?
答:就是不去躲开他,看着他,把注意力投向他。
 
17. 问:为什么要去体会疼痛呢,而不是换一个不让自己感受疼痛的姿势。
答:生活中有些病痛,比如变化姿势,疼痛依然在。身体的疼痛会引起心理的情绪。比如有些孕妇生孩子的时候,通过教导孕妇用正念的方法去感知疼痛。因为其实只有身体的痛,没有心理的痛。静坐的时候,可以练习和疼痛在一起,可以培养我们面对困难的勇气。
 
18. 问:静坐的时候如何让自己放松,如果把身体打太直的话,静坐的时候会觉得很累。
答:静坐的是如果身体弓下来的话,会觉得累。静坐的时候要注意姿势是可以帮助自己保持警醒的。保持放松姿势的原因是:用最省力的姿势可以保持很久。太挺直的话,可能会僵硬。较为放松的姿势 挺直的时候肩膀不要用力,并且稍微有些含胸。
 
19. 问:练习正念后,在面对压力事件的时候,有压力,我像往常一样有情绪,但是情绪不会影响我做事了。困惑的是,遇到压力的时候,我依然会胃疼,难受,胸闷。
答:不是说练习正念后,我们就没有情绪了,而是依然有情绪,生理反应,只不过我们保持觉察,用正念的方式去对待。
 
20. 问:觉得自己不太好,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优秀。
答:每个人的好坏成就都是比较出来的。每一个人都有比别人差的地方,世界第二首富还是比第一首富差的。每个人一定都会比别人差的地方,如果只看到自己比别人差,就不会很快乐。如果用正念的方式,跟和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同在,只要还有呼吸,那就和自己在一起。可以选择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本来就很好的部分。好的部分就远远多于自己不好的部分。给自己鼓励,给自己所需要的,拥抱自己,这是自我关怀的一部分。我们不要只看自己比别人差的部分,我们多看自己好的部分,如果没有比较的话,就没有好坏的差别。注意力在哪里,世界就在哪里。
 
21. 问:会一直有愤怒的感觉,请问该如何处理?
答:我们肯定有愤怒的事情,但是当愤怒真的来的时候,可以选择把注意力放在别的地方。转移注意力,不去注意他,就不会愤怒。另外一种,就是通过运用改变认知的方式,让自己不再愤怒。或许正念没法帮助我们达到一种完全没有压力的生活,但是它可以帮助我们在有压力事件或者情绪发生的时候,保持觉察,同时有选择权,这样这些压力事情或者情绪或许就不会变得那么糟糕了。
 
温老师整理:(最后一节课的问答)
22.问:如何界定「控制與不控制」的情緒
答:用RAIN四步驟與情緒同在。也許像隔著窗看天氣的變化。控制就控制,知道後,放掉就好。不論有無控制,都知道就好。沒關係。
23.问:身體掃描,想像腳,踢一下,可以嗎?
答:只要不覺得的累的話,就踢幾下,更有感受,無妨的。
24. 问:早上練習,會有杂念,接下來一天的事…覺得不好,怎麼面對?
答:允許練習過程中發生的一切。雜念就雜念,溫柔帶回。自責就覺察自責,允許自己也仍會自責。不需要是正念完人。只要知道就好。
25. 问:練習結束後,靜坐要回覆正常,花五到十分鐘。
答:表示心很靜定,沒關係。起坐前可以在心理說:我決定要動了。把這五到十分鐘,也當作是練習,覺察其變化
 
 
 
课程精华整理:
 
1. 真正的正念老师是生活,如何面对生活,如何有智慧的回应生活。
 
2. 正念行走
 
老师讲到了正念行走,一种是非正式的行走,也就是在行走的过程中,开放五感,该看的时候看,该听的时候听;另一种是正式的行走,也就是在行走的时候,采用专注的方式,把注意力放在腿部和脚部的感觉上。
正念行走:
(1)日常生活中的行走 在日常生活中,开放感官。听,看,闻,偶尔感觉脚是如何抬起的
(2)专注的行走 走的时候,每次的步伐大概是一个脚掌的长度,走的时候,可以先去感觉,脚是哪里
在移动,哪里在带动。一步踩稳之后,再跨另一步。走到尽头的时候,感觉下站姿,再原地转身。走的时候,感觉哪里在带动这些。一开始的时候,腿会没有力气,到后来慢慢的会很有力气。
 
3. 正念聆听:
之前的练习都在聆听自己身体的声音,现在练习正念沟通是在练习完全的去聆听对方的声音。大多人都希望自己没有被忽略掉,没有被遗忘掉。和对方沟通的时候,先不着急回应,好好去聆听。注意力在哪里,世界就在哪里。注意力在伙伴的身上,他就是我们的全世界。在聆听的过程中,发现我们自己走神分心,像自己在练习的时候,再把注意力带回来就好。
 
4. 和情绪相处/和疼痛共处
正念的练习不是去消灭情绪或者疼痛,而是去感知他们。
这个练习培养我们和情绪以及疼痛共处的能力,因为越能够和疼痛,以及各种情绪相处,
可能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越可能有更多的勇气和耐心。
 
5. 小组讨论:
分享不愉悦的事件:分析什么事,什么原因造成不愉悦,不愉悦的事件是否有持续,是什么东西在让不愉悦的事情持续,是事件本身还是自己的想法。
 
6.讨论环节:把自己每天的日常事情列下来,分类。哪些事情是让你能够滋养的,让你有成就感,让你得到快乐的。有哪些事会很耗费你的能量的,
讨论结束:温老师的总结
觉察同一件事情,在什么情况下,会变得滋养,在什么情况下会变得耗能。如果可能的话,多做一些滋养的事情,有时候会在忙碌的时候,或者烦躁的时候,会忘记这些滋养我们的事情。如果耗能的事情,我们可以尽可能不做,对于这种没办法避免,但是又是很耗能的事情,觉察我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体验是什么。把正念带进去看看,看是否会有一点的帮助。
有些事情是耗能的,但又是不得不做的,那我们怎么面对呢?为这些事情找到做他们的意义?
比如说也许非常讨厌在上班的时候做一些事情,但是工作这件事情,可以让我们过比较好的物质上的生活,或者帮助家人过很好的生活。去思考这些耗能的工作背后的意义,或许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把这份工作做下去。
 
 
                                                       田芳 于 2019/11/4 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提高情绪20招
高考在即:紧张的孩子,焦虑的妈
情绪自愈力
“我天生就很容易沮丧,我能怎么办?” | 让心理保持健康的4种方法
问答:为什么很容易被情绪带走?
静坐乃佛家养生之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