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八雅轩丨【墨缘有约】青少年书法杂志 | 浅析魏碑楷书的“平画宽结”

周士棋

浅析魏碑楷书的“平画宽结”

魏碑在中国书法史被尘封千年之后,借由清代碑学运动,在金石学家们的摹拓之下大放异彩,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北魏元氏墓志和洛阳龙门造像题记,而这只是魏碑中的一部分。黄惇对魏碑的定义是:

“清代中叶之后,碑派书法崛起,习惯上因北魏石刻最具典型意义,而将北朝石刻书法总称为'魏碑’,又称北碑,又因将其与南方楷书区别,称为'魏楷’,客观上形成了与南方楷、行、草书翰有别的另一种审美典型。”〔1〕

“清代中叶之后,碑派书法崛起,习惯上因北魏石刻最具典型意义,而将北朝石刻书法总称为'魏碑’,又称北碑,又因将其与南方楷书区别,称为'魏楷’,客观上形成了与南方楷、行、草书翰有别的另一种审美典型。”〔1〕

而人们常常冠以魏碑欹侧、锋利、刚强等审美风格。康有为评魏碑有十美,以振聋发聩之势高扬魏碑之美,不免有溢美之嫌,但亦可以反观魏碑在清末碑学运动高潮时的无上地位。就魏碑的间架结构分析,沙孟海给予了我们重要的启发,为后来研究魏碑的学者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思路:

“北碑结体大致可分为'斜画紧结’与'平画宽结’两个类型,过去也少人注意。《张猛龙》《根法师》龙门各造像是前者的代表。《吊比干文》《泰山金刚经》《唐邕写经颂》是后者的代表。后者是继承隶意。前者由于写字用右手执笔关系,自然形成。这样分系,一直影响到唐宋以后。褚遂良、颜真卿属于后者,欧阳询、黄庭坚属于前者,南北朝是其起点。”〔2〕

“北碑结体大致可分为'斜画紧结’与'平画宽结’两个类型,过去也少人注意。《张猛龙》《根法师》龙门各造像是前者的代表。《吊比干文》《泰山金刚经》《唐邕写经颂》是后者的代表。后者是继承隶意。前者由于写字用右手执笔关系,自然形成。这样分系,一直影响到唐宋以后。褚遂良、颜真卿属于后者,欧阳询、黄庭坚属于前者,南北朝是其起点。”〔2〕

所谓“斜画”与“平画”,主要是针对字形中的横画而言的。楷书的横画,往往会略微向右上倾斜,这是符合右手书写生理习惯的,倾斜幅度较明显的称之为“斜画”;而横画较为水平的,称之为“平画”。横画与竖画之间的折笔如果内擫,则字内空间紧密,称之为紧结,如果折笔或竖画外拓,字体较宽博,便称之为宽结。斜画紧结和平画宽结是楷书结体的两种主要情况。而事实上,在实际情况中,平画未必一定和宽结组合,斜画也未必和紧结联袂,往往便产生了平画宽结、斜画紧结、平画紧结、斜画宽结这四种类型。

北朝前期

前期指的是十六国至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此时期刻石沿用魏晋时风,楷书碑刻呈现隶楷过渡的痕迹,即章法体势为楷书形制,用笔仍残留隶书的笔意。具体可分为,十六国的铭石书,多用隶书,其中以“北凉体”为代表,施安昌对其描述为:字形方扁,在隶楷之间……点画峻厚,章法茂密,形成峻拔、犷悍的独特风格。〔4〕如北凉《沮渠安周造佛寺碑》(445),此碑为隶书,有扁方界格,横画起笔采用魏晋时惯用的“折刀头”,末尾挑出。

“但十六国时期正是处于隶书向楷书过渡发展的关键时期,其所处的历史阶段决定了它在书法史上的重要意义。”〔5〕

“但十六国时期正是处于隶书向楷书过渡发展的关键时期,其所处的历史阶段决定了它在书法史上的重要意义。”〔5〕

这一路隶书的发展自然会催生楷书的形成,处于过渡时期的这一书体,往往导致难以辨别碑刻字体到底是隶书还是楷书。十六国时期铭石书多用隶书,而北魏平城时代也多是在沿袭这一书风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楷书。

平城时期,平画宽结的作品有早期的《孙恪墓志》(451),字形左右开张,字取横势,存有隶意,横画起笔隐去“折刀头”的痕迹,收尾形态不一,或圆收,或三角形的顿切,真趣盎然。《韩弩真妻王亿变墓碑》(454)凝重厚实,因字成形笔画依然有隶书雁尾翘脚的痕迹,横平竖直,楷书的特点也存在。这些被殷宪称之为“庄重肃穆、森严峻整的隶意楷书”。〔6〕中期《邑师法宗等五十四人造像题记》(483),字体排布错落有致,用笔厚重自然沉稳,宽博大气,隶书笔法已经明显减少。《司马金龙墓表》(484)笔画整齐工整,有稚拙之气。晚期的《比丘尼昙媚造像题记》(503)已经开启了洛阳体的斜画紧结模式,但其体势宽博,左右开张,依然留有横画宽结的风味,殷宪认为它与《郑文公碑》同出于北魏大书法家郑道昭之手。

北朝前期铭石书处于隶楷过渡的阶段,存在两种情况:一是为了体现碑刻的庄重性,使用隶书以宏其尊威,但此时的隶书已经不再纯粹,书写中带入程式化的笔意;另外,则是铭石书刻受到日常书写俗体的影响,楷书为隶书的俗体,使得碑刻也有楷书的痕迹,这是自然的。在平城时期这些杂有隶意的楷书,朴厚丰茂,拙意盎然。作为当时的官体,在迁都洛阳后逐渐为新妍峻峭的“邙山体”所取代,但横画宽结的楷书并未泯灭。

北朝中期

这一时期也称为洛阳时期,指的是从孝文帝迁都洛阳(494)到北魏灭亡(534)。这一时期的魏碑楷书在继承和发展平城时期楷书的基础上,形成了魏碑中最具代表性的“斜画紧结”的新式楷书,称之为“邙山体”。此时楷书书体进一步发展成熟,字体演变使得铭石书中的楷书笔法更加纯粹,隶书的笔意,如“折刀头”、横画两端的翘脚逐渐消失。施安昌认为此时“结体间架已是斜画紧结而不是平画宽结;横画起笔不再向下扣而是出锋朝上,收笔不再上挑而是下顿;趯笔顿挫而不再有弯弧”。〔7〕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平画宽结的楷书结体消失殆尽。

邙山体作为洛阳时期铭石书的主流形态,其风格可谓千人千面,刘胜角曾将邙山墓志群楷书风格分为四类:一为工整秀丽者;二为清媚劲挺者;三为端朴峻整者;四为藏拙浑穆者。〔8〕其中端朴峻整这一类,与平画宽结有异曲同工之妙。如《元慧墓志》(520)和《冯邕妻元氏墓志》(522),这两尊墓志字内空间紧凑,但横画平直,竖画基本呈垂直状态,与元氏墓志中常见的右肩耸斜相比,显得紧致内敛,精巧别致。值得注意的是528年河阴之变,大量元氏贵族在这场政治巨变中罹难,这一年出现了较多的墓志。其中《元悌墓志》《元彝墓志》《元悛墓志》这三方墓志结体宽博,端庄大方,雍容得度,无不彰显墓主人生前的高贵。这一类笔画较细,多少有些稍嫌乏力。接下来532年同样四方墓志:《元頊墓志》《元颢墓志》《元恭墓志》《元徽墓志》,四志平画宽结十分明显一致,结构宽博疏逸,周正端朴,不排除是一人所书的可能。著名的《张玄墓志》(321)与《元徽墓志》有相似之处,横画平缓,不过前者为横画紧结,后者为横画宽结。由此可以看出,横画宽结的形式结构似乎有取代斜画紧结的态势。这是书法风格发展的一种规律,“质以代兴,妍因俗易”是千百年来书法审美发展的规律。

北朝后期

北朝后期指的是北魏灭亡到隋统一(534—581)。

“这一时期的刻石总体水平和品位都开始下降。文化的发展往往和社会背景有着直接的关联。东魏和北齐都有过胡化逆流和政治倒退。”〔9〕

“这一时期的刻石总体水平和品位都开始下降。文化的发展往往和社会背景有着直接的关联。东魏和北齐都有过胡化逆流和政治倒退。”〔9〕

此时横画宽结的结体受到复古思潮的影响,以楷法写隶书,结体宽博,笔画粗重,略有欹侧。

东魏时期沿着北魏末期宽博横展的遗风继续发展,更加具有平画宽结的态势,与唐碑法度谨严的楷书相比,难分伯仲,可想而知唐朝对魏碑是有取法和继承的。如《高归彦墓志》(543),笔画细腻圆融,结构平整规模。西魏楷书的情况也与东魏楷书相一致,横画平沓。

“我们可以用'平画宽结’来概括东魏楷书的变化。东魏'平画宽结’的楷书是继承北魏洛阳楷法而来,他们把曾经'支流’的发扬为'主流’,这就是他们的成绩。”〔10〕

“我们可以用'平画宽结’来概括东魏楷书的变化。东魏'平画宽结’的楷书是继承北魏洛阳楷法而来,他们把曾经'支流’的发扬为'主流’,这就是他们的成绩。”〔10〕

这一时期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复古思潮,让书法史又出现了复归隶楷的轮回。北朝刻经中,如娲皇室《鼓楼东摩崖刻经》当中可以看到楷书复古的逆流。另外北响堂寺《唐邕刻经铭》《无量寿经》等中,他们追求隶书古意,但却不善于书写隶书,仍是渗入大量楷书笔法,使得字体结构呈现平画宽结。此时的隶楷杂糅与十六国时期的隶楷交叉虽然都是隶楷交融,但仔细分辨依然可以辨别:十六国时期的隶楷,多是字体演变过渡时期的产物,是隶书不纯粹之下,带有楷书写法;而北朝后期则多为楷书经历百年发展后人为地向隶书复古,将其体态写扁,故其为复古思潮的产物。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和四山摩崖,是北朝灭佛运动中,佛教徒们为了保存佛法的一种护法行为。大字摩崖,其结体宽博,气势磅礴,雄浑豪迈,蔚为壮观。其平画宽结一是受到复古思潮之影响,隶楷结合;二是形式与功用的结合下的产物。若是在二千多平方米的石壁上精心刻凿,日后必定不能流传久远,唯有粗刻深凿方可。那平画宽结既是配合粗刻深凿,又是为彰显佛法之威严。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拓片(局部)

小结

三个时期中魏碑平画宽结的结体,在各个时期都是存在的,成为峻峭新妍的魏碑中古拙质朴的另类。这既是由隶书过渡发展为楷书的支流,也是在魏碑中“千人千面”的“平正”一路。当然还有不少魏碑中平画宽结的结体,我们没有提到,只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趋势化的部分。探寻“平画宽结”的存在情况,对于魏碑楷书结体的发展与流变是有重要意义的。众所周知,隋碑与唐碑是在魏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取法颇深,致使到了唐代楷书进入成熟时期。楷书大家辈出,正是融汇了北碑与南朝新风所得。唐代徐浩、颜真卿宽博厚重的楷书正是取法于北碑平画宽结的典型代表。康有为说:“欧师北齐刘珉,颜师穆子容,亦知其来。”〔11〕毕沅也曾在《中州金石记》当中说过类似的话,颜真卿取法魏碑看来确有其事。平画宽结在发展过程中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时期不同形制上会多少存在差异。如十六国时期带有隶书痕迹、楷书笔法不成形;进入洛阳时期,也并非纯粹的平画宽结,也有一部分平画紧结,内空间收紧;到了洛阳时期的后期和东魏,平画宽结的结体就更加显著,内空间也更饱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魏碑”是一种怎样的书法风格?
北魏《元徽墓志》;北魏《元文墓志》
碑刻发展史(一)
墓志书法的艺术特点及临习我见(二)
欣赏魏碑代表作,隶书变楷书的第一个辉煌
青少年书法杂志 | 浅谈《张猛龙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