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上最著名的十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上)

中国历史上,如果以广义来论,始终有着两种并立的文明,两种文明大致以长城为界,也就是现在说的半干旱和干旱分界线,以南为农耕文明,以北为游牧文明。游牧民族善骑射,往往带甲百万,自古以来就是华夏农耕文明的最大威胁。

每当华夏内乱,或者草原受灾之际,北方游牧民族就会抓准时机,趁华夏暗弱之时,挥军南下,劫掠钱财物资和人口,给百姓和边境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但是在另一方面也是促进了民族融合,现在的北方汉族,很多都融合了鲜卑、氐族、古羌族等众多游牧民族,当然,融合也是一种同化,我巍巍华夏,心怀宽广,胸襟开阔,接纳着四方各民族的投奔。

接下来,我们就简单盘点一下,中国历史上几次著名的北方游牧民族南下,这当中规模各有不同,但是都给中国历史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一面催生了汉唐盛世,一面又灭亡了南宋政权。数千年历史,接下来,我们就拭目以待!

犬戎入侵

1、两周相交,戎狄四起

西周末年,由于诸侯各自做大,王室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式微,难以再号令天下,而诸侯势力增加之后,便开始了各自为战,内斗不止。这个时候,北方的游牧民族便开始觊觎关中和华北富饶之土地。

而这些少数民族中最具影响力的当属犬戎和白狄。西周后期,随着西周政权衰落,西夷逐渐崛起,势力从遥远的青海和河西走廊逐步向关中地区靠近,一直延伸到西周的龙兴之地陇西,周幽王时期,由于周幽王废嫡立庶,废黜王后申后和王后之子太子姬宜臼,引发了申后父亲申侯不满。

随后,申侯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的王畿之地,最终申侯没有预料到,犬戎野蛮,此事一发不可收拾,犬戎直接攻破了西周丰京和镐京,并且杀死了周幽王,掳走其王后褒姒,灭亡了曾强盛一时的西周王朝。

尊王攘夷

申侯随即立前太子姬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在秦伯等人的护送下,得以迁都洛邑,重建朝廷,史称东周。周王室在经历了犬戎洗劫之后,更是衰落,完全没有了驾驭诸侯的实力。周王甚至需要看周边强藩的脸色,周王亲自统帅的王师,甚至被郑庄公大败过,可谓是颜面尽失。而东周初年,正是北方游牧民族肆虐河北之际,白狄崛起南下,横扫冀州。

攻下邢国,灭了卫国,围攻曹国,将势力推进到了黄河岸边。将华夏文明抨击得命悬一线,这一时期,乃是华夏文明最艰难和最危险的时刻,只要稍微走错了路,可能就要被南蛮和白狄瓜分了。好在这时出了一代伟人齐桓晋文,正是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尊王攘夷,南边威震楚国,北边大败白狄和山戎,保证了华夏文明的成长。接过霸主接力棒的晋文公,进一步发展,击败了楚国,迫使楚国进一步融入华夏文明。北边多次大败白狄,将戎狄赶入山区,解放了华北大地。

白登之围

2、汉初积弱,白登之耻

匈奴,自战国后期到两汉,一直是中原王朝最头疼的问题。强如横扫六国的秦始皇,也没有能够解决匈奴问题,没有扭转和匈奴之间的局面。而匈奴最强盛的时代是在汉初之时。

秦汉之间,先是农民起义四起,然后又是楚汉争霸,数年战乱,导致人口锐减,虽然最终刘邦一统江山,但是新兴的汉朝百废待兴,需要一定的时间恢复元气。而匈奴却在这一时期,迎来了历史上最伟大的单于,冒顿单于。

冒顿单于在秦朝末年统一了匈奴各部,建立了强大的匈奴帝国。向东大破东胡,向西大败月氏,横扫北方,一统草原。当匈奴强盛之时,便把目光投向了长城以南的华夏,开始对新建立的汉王朝有些想法。汉高祖六年,也就是公元201年,冒顿单于迎来了一个天赐良机。

首先刘邦迁韩王信封地,从中原阳翟迁往太原,也就是汉匈前线,韩王信对战匈奴,几乎都没有胜过,所以,在高压之下,韩王信选择造反,单靠他自己手下,完全不可能成功,于是勾连匈奴,得到了匈奴冒顿单于的允诺。冒顿单于率领三四十万大军南下,刘邦亲率30万大军北伐,两军在晋阳一带遭遇,刘邦精锐之师,直接重创了匈奴前锋。刘邦头脑发热,不听劝阻,率领大军追击。

匈奴南下

却一不小心追过分了,孤军深入,被匈奴围困在了白登山。由于刘邦率领追击的军队脱节,刘邦手下只有十来万大军,被四十万匈奴大军围困,一困就是七天七夜,随军粮食将要耗尽,等待援军怕是来不及,投鼠忌器,不得已只能向匈奴低头,再之后,刘邦在陈平奇谋之下,说动冒顿单于撤围,逃出生天。

当然冒顿单于也是没办法,围住刘邦后,一时间拿不下,而汉军几大名将统帅的精锐正从四面八方赶来,再僵持下去,被包围的就是冒顿单于自己的大军,毕竟在曹参、夏侯婴等百战名将面前,冒顿必然没好。所以在索取了一些利益后,两家各自罢兵。

但是,白登之围极大的折损了大汉王朝的面子,刘邦更是颜面尽失,之后冒顿单于不断南下,侵略边境,掠夺财产和人口等资源,而且汉朝为了缓和关系,还多次和亲匈奴,一直到汉景帝之后,经过三代积累,有了文景之治的加持,终于才在汉武帝时期,北上大破匈奴,一雪前耻。

五胡乱华

南北朝

3、五胡乱华,南北对峙

汉末之后,自黄巾起义开始,到后来何进和董卓等武将掌管朝廷,天下诸侯皆反,各方势力相互征伐,百姓流离失所。中原损失了大部分人口,全国人口因为汉末数十年战乱,损失了十之八九。

而三国鼎立时期,最重要的就是比拼国力,怎样才能展现国力呢?那就得掌握更多的人口,譬如曹操撤出汉中前便迁走了上万百姓,将淮南人口迁往淮北,给东吴留下了一片真空之地。而因为战乱导致人口的锐减,靠繁衍生息需要数十年时间,而最快的方式便是把少数民族内迁,蜀汉便迁移了南汉地区人口定居犍为等地,东吴大举开发越人。而北方自曹魏中后期开始,便有了内迁五胡的设定。

这一举措在西晋时期,得到了大规模运用,最终的结局就是氐族、羌族、匈奴、羯、鲜卑和乌桓扽民族的不断内迁。后来,随着贾后乱政,八王之乱,西晋朝廷一塌糊涂。然后匈奴刘渊揭竿而起,在山西建立汉,随后在刘聪时期,攻破洛阳和长安,灭亡了西晋。自此拉开了五胡乱华的序幕。在此之后,羯族、氐族、羌族、鲜卑族先后在历史上留下了重要一笔。

从五胡乱华到南北朝,直到隋朝取代北周为止,北方游牧民族在中国北方统治了两百多年,先后建立了差不多二十个政权。

渭水之盟

4、隋末唐初,渭水之盟

突厥,乃是在隋末唐初之际,北方最强大的敌人。敢与强盛的大隋帝国硬碰硬的一个强大帝国,疆域无比辽阔,南北五千里,东西胜万里,带甲上百万。而隋朝与突厥之间旷日持久之拉锯争夺,乃是一场持续二十多年的大战,自581年开始,崛起的突厥便不断南下侵略隋朝。

起初,匈奴突袭隋朝,隋朝历经一年多奋战,在付出惨重代价的情形下击退了突厥大军。随后进入隋炀帝时期,隋朝重甲骑兵横扫突厥,杨素大军在607年将突厥打得几乎崩溃。但是随着隋炀帝末期征伐高丽失败,隋朝在风卷残云般农民起义下走向灭亡,而突厥却趁此时间重新走向了崛起,趁隋末天下大乱,突厥开始南下,多次入侵并州,李唐崛起也离不开突厥的扶持。

公元626年,也就是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掌控大局的那一年。由于当时关中军力基本掌控在李建成手中,随着李建成的去世,李世民来不及部署,突厥大军长驱直入,一直打到了距离长安仅40里的泾阳。

虽然尉迟敬德勇猛无比,率部击败了突厥前锋军队,但是面对来势汹汹的突厥大军,李唐暂时无力对抗,最后只能虚张声势,签订和平协定,史称渭水之盟。李世民自此之后,知耻而后勇,以雷霆手腕稳定了唐朝政局,随后派出李靖和李勣大破东突厥,荡平了漠北。

回纥南下

5、安史之乱,回纥借兵

安史之乱,乃是盛唐到中唐的重要转折点,同时也是一次著名的游牧民族南下事件。安禄山本是西域粟特族人,因为盛唐开明的政策,得以在唐朝任职,其人颇有能力,且深通官场之道,最终,兼任平卢、范阳和河东三镇节度使,受封东平郡王,镇抚东北地区。整个黄河以北,太行以东几乎都在安禄山掌握之下,公元755年,安禄山敏锐地感觉到多年不经兵事的唐朝被盛世腐化,随即起兵南下,一路上各座城池望风而向,叛军随即攻破东都洛阳。

再之后,凭借杨国忠等人的神助攻,攻破潼关拿下关中。后来,唐肃宗即位之后,为了迅速恢复大唐江山,一面重用郭子仪和李光弼,同时暗中授意借兵于回纥,当然这当中是有条件的,就是收复长安城后财宝都归回纥,当然后来为了江山稳固,改成了洛阳城。

回纥人自此之后,登上了中华历史的舞台,曾多次出兵中原,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苦难,也是大唐王朝走向衰落时的巨大耻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战争与季节:古代游牧民族一般会选择什么季节南下劫掠? | 循迹晓讲
“巧借人妻”:白登山之围,刘邦真的是靠贿赂妇人才脱困的吗?
逼得秦始皇不得不修筑长城的匈奴,现在成了哪个民族?说来很难信
匈奴最终为何没能向突厥, 蒙古, 满清那样入主中原
黄帝后裔有两帝国分支,老大夏商周秦汉,小弟却欺负老大上千年
“西迁”与“南下”:游牧民族的魔幻漂流之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