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其中一件珍宝居然被人当作养马的食槽

中国国家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藏品100余万件,展厅48个。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是中华文物收藏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水平最高的考古博物馆。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水平最高的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鹳鱼石斧图彩陶缸于1978年出土于河南省临汝县(今汝州市)阎村,新石器时代前期的葬具。为红陶砂质,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底径19.5厘米。器腹外壁的一侧就是著名的鹳鱼石斧图。图高37厘米,宽44厘米,约占缸体表面积的一半,画面真实生动、色彩和谐、古朴优美,极富意境,是迄今中国发现最早、面积最大的一幅陶画。经专家用碳十四测定,它是原始社会仰韶文化时期的产物,距今已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文物第一号。

新石器时代陶鹰鼎。新石器时代陶鹰鼎为新石器时代后期仰韶文化陶器,于1957年出土于陕西省华县太平庄一座成年女性墓葬。新石器时代陶鹰鼎高35.8厘米、口径23.3厘米、最大腹径32厘米,采用伫足站立的雄鹰造型,鼎口设置于背部与两翼之间,将鼎形器物特征与鹰的动物美感巧妙地融为一体。新石器时代陶鹰鼎是原始艺术与实用功能完美结合的典范,是远古时期不可多得的雕塑艺术珍品,于2002年1月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后母戊鼎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长方形,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大鼎于1939年3月在安阳出土,险些被切割卖走。村民将其埋在土里,终于熬过了八年抗战。战后大鼎被运到南京,由于太重,没被运到台湾。1959年转交国博。

四羊方尊。四羊方尊是商代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四羊方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边边长为52.4 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同时,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因为其工艺复杂,巧夺天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 ,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不过现在看到的四羊方尊是修补过的,因为四羊方尊在抗战时期称被日寇炸成20多片。

西周利簋。西周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或'檀公簋',西周早期青铜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簋为盛放黍稻之用,常与鼎组合使用,天子可以用八簋。此簋是西周最早的青铜器,底部铸有铭文4行32字,记载武王征商,在甲子日早晨获胜,取得了政权,是唯一跟武王伐纣直接相关的历史实物,价值无可估量。

西周大盂鼎。西周大盂鼎又称廿三祀盂鼎,是西周时期的一种金属炊器,是西周早期青铜礼器中的重器。1849年出土于陕西郿县礼村(今宝鸡市眉县常兴镇杨家村一组,即李家村)。1952年藏于上海博物馆,1959年转至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鼎为圆体,口沿下环饰六个曲折角兽面纹,足上端饰卷角兽面纹,衬以雷纹为地,内壁铸铭文19行291字,铭文字体雄浑,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该鼎于清道光年间出土,曾被左宗棠收藏,是清末海内三宝之一。

西周虢季子白盘。西周虢季子白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商周时期盛水器,晚清时期出土于宝鸡。盘为水器,此盘为先秦最大铜盘,堪称西周青铜器的魁首。它重400多斤,圆角长方形,盘内底部铸有铭文8行110个字,通篇用韵,四字一句,句式工整,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此盘在太平天国战争时期被刘铭传发现,当时是一个马槽,后来刘家后人将其埋入土中,秘不示人,直到解放后捐献给国家。

九龙九凤冠。九龙九凤冠为明神宗(万历皇帝)孝端王皇后凤冠。出土于定陵。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展览文物。九龙九凤冠高27厘米、口径23.7厘米、重2320克,有珍珠三千五百余颗,各色宝石一百五十余块。此冠用漆竹扎成帽胎,面料以丝帛制成,前部饰有九条金龙,口衔珠滴下,有八只点翠金凤、后部也有一金凤,共九龙九凤。后侧下部左右各饰点翠地嵌金龙珠滴三博鬓。这顶豪华的凤冠,共嵌红宝石百余粒、珍珠五千余粒。华丽珍贵至极。

太平天国玉玺。太平天国玉玺是太平天国政权的重要标志。这个洪秀全的玉玺是中国历代农民战争史中最重要的文物,也是中国近代史上首当其冲的重要史料文物。玉玺为清白玉质,印纽两侧均刻着精致丹凤朝阳的图案,四周刻有双龙双凤。玺面长、宽均各二十厘米,比清代皇帝的所有玉玺都大。印面上刻有吉利韵语11句44个字,和历代国玺都不一样,十分奇特。1864年7月19日天京失陷,太平军突围,玉玺被湘军掳去,由曾国藩送交清廷军机处,存于方略馆。清亡后,由国立历史博物馆收藏。

商代三联甗。商代三联甗是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的文物,高68厘米、长103.7厘米、重138.2千克。甗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甑,用以盛放物品,下部为鬲,用以盛水,中间有箅以通蒸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陶甗,商代早期出现了铜甗,但数量很少,到商代晚期有所增加。商甗多为甑鬲合铸,连为一体,甑上多立耳,甑内体较深。这种甗不仅见于中原,边远地区也有发现。还有上下两体分铸可以分合的甗,一般为一甑一鬲。晚商出现了一鬲三甑甗,3件甗联为一体,故名“三联甗”。这件三联甗,鬲身长如方案,面上有3个高出平面的圈口,体腔中空,平底下有六足。甑敞口收腹,底有3孔以为箅。全器花纹精美,上有夔纹、三角纹、云雷纹等。此器出土时案面有丝织物残痕,腹、足有烟熏的痕迹,可见为实用器。这样的甗可以同时蒸煮几种食物,为后代的一灶带数眼炊具的制造打下了基础。

好了,以上就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件珍宝,当然还有很多也是很珍贵宝贝静静的呆在国博院等待着你去看他一眼。感兴趣有时间的看官大老爷们就快去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博物馆镇馆之宝——中国国家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八大稀世之宝|中国国家博物馆|兽面纹|文物|陶俑|陶缸|青铜
馆藏国宝 | 中国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牧野之战的唯一见证利簋
探秘中国国家博物馆9大“镇馆之宝”
中国博物馆珍藏的顶级文物,件件都是价值连城!
中国64件禁止出国展览文物(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