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资治通鉴》里细思极恐的细节,司马光不敢明写,只能隐晦的讲

《资治通鉴》四个字,宋神宗给起的。“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治道,讲的就是治国之道。其实在资治通鉴里面有很多回想起来细思极恐的细节,但是我们没有注意,等到转过头回想一下,你才知道司马光把大智慧、大阳谋都写进了这本书里面。

比如说资治通鉴里面的《完璧归赵》,对赵国其实是一次失败的外交活动。

赵国的蔺相如将玉完整带回来了,却输掉了刺探军情、军心的执政斗争中。

秦昭襄王作为一代雄主,看似一块玉璧换15城有点荒诞,这背后藏着秦王的政治试探。

《资治通鉴》第四卷 周纪四 
【原文】赵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欲之,请易以十五城。
赵王欲勿与,畏秦强;欲与之,恐见欺。
以问蔺相如,对曰:“秦以城求璧而王不许,曲在我矣。我与之璧而秦不与我城,则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
臣愿奉璧而往;使秦城不入,臣请完璧而归之!”
赵王遣之。
相如至秦,秦王无意偿赵城。
相如乃以诈绐秦王,复取璧,遣从者怀之,间行归赵,而以身待命于秦。
秦王以为贤而弗诛,礼而归之。
赵王以相如为上大夫。

译文】赵王得到楚国宝玉和氏璧,秦昭王想要,愿意用十五座城来交换。
赵王想不给他,又畏惧秦国的强大;给他,又怕被秦王欺骗,便征求蔺相如的意见。
蔺相如回答说:“秦国用城来换宝玉而大王不允许,是我们理屈。而我们给他宝玉,他不给我们城,是秦国理屈。
衡量两种办法,我看宁可让秦国在道义上有负于我们。
我愿护持宝玉前去,假如秦国不交出城来,我一定能完璧归赵。”
赵王便派他前往。
蔺相如到了秦国,看出秦王并无真意用城来换赵国的宝玉,就哄骗秦王,取回和氏璧,派随从藏在怀中,从小道潜回赵国,而他自己留下来听任秦王的处置。
无奈之际,秦王只好称赞蔺相如的贤能,不但不杀他,反而以礼相待,送他回国。
蔺相如回到赵国,赵王封他为上大夫。

这个故事我们都读过,那个时候老师讲的是蔺相如不畏强权,不辱使命的故事,但是大家想一下:

用一块玉来换取15座城池,是不是有点荒诞不经?

其实这用玉换城池的做法,正是一个正儿八经的阳谋。

当时的秦王,是当时赫赫有名的秦昭襄王,他在位56年,南征北战,那个时候的他除了对赵国之外的地方都不停地发动战争。

等等,为什么说他最除了赵国之外的地方发动战争,而没有动赵国呢?

其实秦王与赵王之间还有这样一些故事:

1、前一位赵王对秦王有知遇之恩

秦昭王的上一位皇帝是秦武王,这个秦武王在举鼎之后身体受伤,没有治好,一命呜呼了。

而且这位举鼎的秦武王还没有孩子,所以秦国之内对皇位的争夺十分激烈。

而咱们的下一位皇帝秦昭王,还在燕国当人质,那么这秦昭王是怎么通过人质而上位的呢?

是赵国的赵武灵王给了秦朝朝廷压力,然后一路护送秦昭王回国登基,这才让后来的秦昭王在位期间并没有攻打赵国。

2、赵国本身的实力就比较的强大

当时互送秦昭王回国的赵武灵王是一位雄主。他当时推行的是胡服骑射,让赵国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

当时的赵国还跟秦国有一场“军事比赛”

赵王出击匈奴,秦国也出兵10万到边境待命,以防赵军战败匈奴进攻秦国。结果赵军打的匈奴丢盔弃甲,给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是后来赵武灵王去世,他的儿子赵惠文王继位,情况开始发生了变化。

赵惠文王当时并没有做出太大的绩效,这让秦昭王终于忍不住想要对着赵国动手了。

他要求赵国献出和氏璧,其实就是在看看赵国的虚实。

蔺相如完璧归赵看似风光,但是暴露了新赵王并没有他爹赵武灵王那般的雄才大略,也暴露了赵国对秦国的恐惧,可谓是一次失败的外交活动。

在完璧归赵之后的第二年,秦昭王就开始攻打赵国了,这就是通过一个和氏璧来探赵国虚实的战略。

而齐国是怎么对待秦国的探虚实的?


齐襄王十九年(公元前265年)病逝,而新继位的齐王年幼,当时是他的母亲齐后当政。而秦王想探一探齐国的虚实,就派人给齐国送去一块连在一起的玉连环,让齐国的人来解开它。

而这个玉连环是雕刻在一起的,根本不能从中解开。就在秦国使者准备看齐国笑话的时候,齐后拿着玉连环一下子就摔碎在地上,说到:这下这不就破解了吗?

依常规思维,这个用整玉雕成的玉连环永不可解,君王后却以超常思路,于“破”中得最佳之“解”!

秦王看见齐后如此智慧过人,气魄雄伟,便不敢对齐国轻举妄动。

所以说,这完璧归赵,看似是完整的玉归还到了赵国,但是赵国却在其中的政治斗争中输掉了。


中国文化的“气”,很大程度是靠着这些历史经典传下来的。《史记》和《资治通鉴》,是其中最优秀的两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资治通鉴》细思极恐的阴谋,司马光都不敢明写,只好拐弯告诉你
中华智谋大全:战国篇
最失败的外交
战国系列116:蔺相如渑池明志敢令秦王击缶
精读《资治通鉴》: 蔺相如,赵国之柱
中华成语故事 第一章 中华历史成语故事100个(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