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人楼缓当面恫吓赵王的背后:为何他会死心为秦服务?根源在用人

长平之战过后,在应侯范睢提议之下,秦国向赵国提出议和——条件是,赵国必须献出六座城邑。

在得知秦人暂停进攻的大好消息后,赵国上下顿时松了一口气。可面对秦人献出六座城邑的要求,赵孝成王一时间也没确定该答应还是不答应。

正在此时,一位前赵人从秦国赶了回来。此人的来头不小:他曾在赵武灵王手下为臣,后来到了秦国又被秦人任命为丞相,以顶替去世的“智囊”樗里疾。公元前295年,楼缓被免去国相,但从此一直呆在秦国。这一次,楼缓恰好在长平之战后回到赵国,时机确实有些巧妙。

鉴于楼缓曾是赵臣,又刚从秦国返回,赵孝成王想从他身上探听到一些消息。于是,赵孝成王就接见了楼缓,问他对割地给秦国的看法。

起初,楼缓显得极为谨慎:“这不是下臣所能知道的事。”

赵孝成王知道楼缓的身份有些尴尬,但危亡之时能多得到一些消息总是件好事,便坚持追问道:“虽然这样,请试着谈一谈您个人的看法。”

楼缓见此,缓缓地答道:“同一句话,不同身份的人说出来,人们心中的看法就完全不同。如今下臣刚从秦国赶来,如果我说不割城邑给秦,那确实并非良策;可如果我说割地给秦国,恐怕大王又会认为下臣是替秦人说话。所以,我实在是不敢回答。假如大王一定要听我的意见,那我认为不如答应秦人的条件。”

长平之战后,赵国青壮年战死十之七八。此时如果秦军继续向赵发起进攻,赵国实在是无力抵抗,只有坐等灭国了。献出六座城邑就能保全赵国,任谁看来都是件大幸事。赵孝成王极为明白,听了楼缓这话,无可奈何地答道:“好吧!”

事情到了这种地步,赵国割地看来已是板上钉钉。可不想,半路却突然杀出个程咬金,强力阻止赵国割地给秦国。

这位从中作梗之人不是别人,正是赵国中牟(今河南鹤壁)人虞信,即后世人所熟知的虞卿。虞信也曾担任赵国上卿(相当于丞相),所以人称“虞卿”。早年间,为救魏齐而虞卿弃官而逃;在魏齐自杀身死后,虞卿心灰意冷地回到了赵国,不再出仕,专注于著书立说。现在听说赵囯要割让六座城邑,虞卿也坐不住了,立马求见赵孝成王。

见到虞卿,赵孝成王将楼缓的话原原本本告诉了他。

虞卿立刻指出:“这是游说之士的伪诈之辞!”

“为什么这么说呢?”

虞卿没有正面回答,却反问了赵孝成王:“此次攻打赵国,是秦人因疲敝而退兵,还是大王认为他们还有能力进攻,只是因爱护大王才停止进攻的呢?”

长平之战,赵国固然损失惨重,但其实秦军本身也损失巨大。正因这场战略决战消耗过于巨大,才促使秦昭襄王下了暂停进攻的决心。

赵孝成王自然也不糊涂:“秦国进攻我国,可谓是不遗余力了。这当然是因为秦人疲敝了才停止进攻的。”

听了这话,虞卿就显得更理直气壮了:“秦国竭力去攻打它不能夺取的城邑,疲敝之后不得不退兵;现在大王却将秦人攻占不了的城邑割让出去来资助秦人,这等于是帮敌人来攻打赵国。明年如果秦人再来攻打,恐怕大王就无能再自救了!”

虞卿这么一分析,赵孝成心里顿时觉得有了底。回过头来,他又把虞卿之说告诉了楼缓。

楼缓听了这话,轻蔑地问:“虞卿能知道秦国国力的极限在哪吗?既然知道秦国无力再攻,不肯放弃区区弹丸之地,那么来年秦国再次攻打赵国,大王那时又能保证不割地而媾和吗?”

长平之战秦国确实损耗巨大,但毕竟秦国是胜利一方。况且秦强赵弱,秦国恢复速度也要更快。万一秦国恢复后再来攻打赵国,恐怕赵国就不仅仅是献出六城了!

面对楼缓赤裸裸的恫吓,赵孝成王此时也不敢发火。可他却反问了一句:“现在听您的主张割地了,您能保证来年秦国不再攻打赵国吗?”

虽然楼缓曾担任秦国丞相,但毕竟此时秦国主政人并非楼缓。是否攻打赵国这么重大的决策,连“战神”白起都没有话语权,何况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楼缓?

所以,一听赵孝成王想让自己作出保证,楼缓当然不乐意:“这可不是我敢担保的事情。从前,韩、赵、魏三国与秦国结交,相互亲善。如今秦国不讨伐韩、魏,偏偏来攻打大王您,一定是大王侍奉秦王的礼仪有不如韩、魏二国之处。如今下臣替您解除由于失礼而引发的秦人进攻,让两国开放边关、互通使节,让赵国能恢复与秦国的交情。假如明年大王侍奉秦国的礼仪又落到了韩、魏二国之后,这时秦国再来攻打赵国,就不是下臣所能担保的事了!”

秦国的外交国策,楼缓原本就没有决策权;但他这番说辞,却狡猾地避开了这一要点。楼缓言语中,实际上就是要求赵国放弃国家尊严,心甘情愿地去作秦国下属藩国。站在秦国立场,楼缓这么说也是无可厚非。不过,三十多年前,楼缓可还是赵人!

听到这里,赵孝成王也无话可说,又将这番话转述给了虞卿。

虞卿愤怒地批驳道:“楼缓说不讲和,来年秦国再次攻赵,就不得不再次割地求和;可现在讲和,楼缓又不能保证秦国不再攻打赵国,那么割地求和又有什么好处?还不如不讲和!秦国再善攻,也无法夺去六座城邑;赵国再不善守,也不至于丢掉六座城池。秦国这次退兵,现在一定是疲敝不堪,我们还不如用五座城邑来收买天下诸侯,联合他们去攻打秦国!这样一来,我们虽然对其他诸侯有所损失,却能从秦国得到补偿——对比白白割地给秦国,究竟哪种做法更好?”

虞卿不但有力驳斥了楼缓的荒谬,还提出了破解秦国威胁的办法:与其割六座城邑给秦国,还不如用五座城邑来收买其他诸侯国,然后联手去攻打与赵国同样疲惫不堪的秦国,到底最终谁能笑到最后?

赵孝成王听完,连连点头称是:“好吧!”

得知虞卿之计,楼缓终于有些慌了。他不甘心失败,再次求见赵孝成王,说:“虞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赵互相攻击,天下诸侯都满心欢喜,为什么呢?他们一定会想此后要依靠强秦来欺压弱赵。如今秦军战胜,天下诸侯此时必定都纷纷前往秦国,去祝贺胜利了。所以,大王还不如赶紧割地求和,以此来迷惑天下诸侯、安抚秦王之心。不这样做,恐怕天下诸侯将借秦国之怒,趁赵国疲敝而将赵国瓜分了。赵国都要灭亡了,哪里还能图谋秦国吗?请大王迅速作出决断,不要再生异心了!”

东周诸侯的本性,都喜欢恃强凌弱;毕竟,这样做风险最小。虞卿想借诸侯之力来反秦,可是诸侯究竟会帮强秦还是弱赵?此时虞卿还奢谈伐秦,岂不是自不量力?

楼缓的话,很快就传入了虞卿耳中。他急忙再次入宫见赵王,说:“危险了,楼缓这明显是替秦国说话啊!赵兵为秦军所困,现在又向秦国割地求和,这愈发增加了天下诸侯的疑心,又怎么能安抚秦王?这不是向天下昭示了赵国的弱小吗?况且,秦国向大王索要六座城邑,大王可以仅用五座城邑来贿赂齐国。齐、秦势不两立,齐国得到大王五座城邑,必定会与赵国合力向西进攻秦国。虽然大王在齐国有所失,却能在秦国取得补偿。如此一来,赵国不但可以与韩、魏、齐三国结成亲密友邦,还能让秦国陷入孤立。”

诸侯虽然都喜欢恃强凌弱,但如今秦国吞并天下的野心已然暴露。今日赵国一旦屈服,明日天下列国都将难以幸存。长平之战在赵国作出巨大牺牲后,秦国也遭遇了巨大损耗。天下诸雄不趁此良机来遏制秦国,反倒会去助秦灭赵?所以,楼缓的说辞才更加荒谬!

听到这,赵孝成王终于定下了决心,立刻派虞卿前往齐国,与齐王合谋攻打秦国。当虞卿还未回国之时,秦国使者已主动上门来讲和了。

楼缓听说了此事,也忙不迭地从赵国逃走了!

这次回到赵国,楼缓虽然不是秦使,可明显背负了某种使命。作为曾经的赵人,楼缓面对赵王,竭尽欺诈恫吓之能,他本身立场如何,已是司马昭之心。好在“强中自有强中手”,在虞卿强力阻击下,楼缓的阴谋才未能得逞。

公元前306年,楼缓作为赵国使者出使秦国;公元前300年,楼缓就被秦人看中,被任免为丞相;公元前295年,楼缓被免去丞相,由魏冉代之。楼缓被免丞相之年,赵国刚好发生沙丘之乱,赵武灵王不幸死于内乱之中,赵国也由鼎盛走向了衰落。

由此看来,楼缓前半生一直生活在赵国,赵国也未曾亏待过他。可为什么土生土长的赵人,会如此死心塌地为秦国服务呢?

在赵国出仕时,楼缓不过是位使者;可到秦国后,楼缓却在里疾与魏冉之间担任了丞相!赵国强盛时,秦国重用了楼缓;赵国由盛转衰之际,就以他人替代了楼缓。这种做法,显然带有一定功利性。可不管如何,这正体现出秦人的高度自信——任命一位来自最强竞争对手国家的人来做丞相,除了秦国,还有几国能做到?用人唯才,这正是秦国的最大优势。

可赵国与之相比,就逊色不少。

长平之战前,赵国能参与决策之人就只有平原君、平阳君等等公族人氏。虞卿虽然才干极高,也曾担任过赵国上卿,却屡次发言都遭受忽视。直到长平之战结束后,其他人都无法处理残局时,虞卿主张才受到重视。对比之下,秦、赵两国的用人格局,差异不是很明显了吗?无法人尽其才,也难怪虞卿会为魏齐甘愿放弃赵国丞相之位了!

虞卿尚且如此,才干明显不如虞卿的楼缓,在赵国境遇又能好到哪去?可秦国却能让楼缓担任丞相,充分施展他的才能!赵人楼缓之所以会死心塌地为秦国服务,或许正是因为秦国能为他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赵三·秦赵战于长
蔺相如(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
传记第四十三 廉颇 蔺相如
廖彬宇先生诗说中国之知错就改
楼缓是秦国的丞相吗?他是怎么死的?
士林讲座 | 第六期 将亡国进行到底(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