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武帝“独尊儒术”,那“霸王道杂之”的汉家制度从何而来?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汉书》

汉朝的治国方针演变之中,存在一个“霸王道杂之(青春版)”→“独尊儒术”→“霸王道杂之(旗舰版)”的演变过程,对于“独尊儒术”这个词汇,想必很多人都十分熟悉了,对于“霸王道杂之”的这个说法,关注汉朝历史或者看过《楚汉传奇》之类的汉朝影视剧的读者,估计也大多听说过,可有谁知道“霸王道杂之”到底是什么,又来源于什么,造成了什么影响么?

>>  霸王道杂之的含义

“霸王道杂之”,顾名思义,就是将霸道与王道结合使用。那么何为霸道何为王道呢?简单来说,霸道就是通过武力、刑法、权势等统治天下的政策。而王道,在现代帝王学说当中指的是,通过民间的人情社会、道德标准等方式,在不违背政治和法律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治国方针,在古时候有个更加简单的解释,那就是使用仁义统治天下的方法。

霸道主要来源于法家,法家相信制定明确的法律就能够治理好国家,而事实上,商鞅变法也取到的足够的成效,秦朝之成立,也在于霸道的推行,项羽令人闻风丧胆,靠的也是无人能挡的武力,这一桩桩一件件事实,都让霸道由此深入人心。

而王道,则主要来源于儒家,儒家讲究在人心中建立一套自我约束机制,这套机制表现在对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等等的遵循上来。通过在人心中埋下对修身、慎独等等优秀品质的坚守,从而令人们遵纪守法,使得君臣官民共襄盛举的太平盛世之貌得以出现。

>>  霸王道杂之的由来

在汉朝建立之初,汉武帝实行的制度,其实就是霸王道杂之的青春版。之所以要如此,是因为一方面秦朝的强大跟项羽的雄武,这都让人见识到了霸道可以带来的力量以及过分霸道所能引起的巨大负面效果。

同时,因为秦朝时期焚书坑儒,儒学在秦朝时被严重压抑。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因此汉家本身更加倾向于儒家学说,何况儒家学说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是各家当中独占鳌头的大家,儒家学说中提出的对大同世界的和平美满之愿景,对当时饱经战乱的百姓和朝廷都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因此,在汉朝建立之初,霸道和王道就因为其本身的优点而在汉朝并行。但此时的“霸王道杂之”还十分盲目,只是因为经验和喜好而被采用,而并未深刻分析其中内涵。

直到董仲舒对儒家进行了深刻解构,了解了儒家学说对于汉朝稳定可以带来的巨大裨益之时,真正的霸王道杂之的制度才正式开始形成。因为儒家学说本身应用于道德和教化之上,相对而言缺乏具体的标准,因此在实施起来具有很大的难度。

因此汉武帝虽然说是独尊儒术,但实际上并未完全使用儒学来治理国家,而是在董仲舒等人系统研究儒学的同时也研究法家等霸道学说,从而将王道与霸道深刻剖析其中利弊,并最终将其融合,最终形成了西汉中后期的“旗舰版”霸王道杂之的制度,其表现在于西汉的治国之政乃是外法内儒,也就是使用明确的法律典章乃至礼法标准来为人们的行为划定一个底线,而后在这底线之上,再使用儒家学说来构建道德等方面的上层建筑。

这在很多汉朝学者的理论当中都可以看到。比如东汉思想家王充就曾经提出“轨德立化”、“优事理乱”的思想,前者就是注重王道的教化,而后者则注重霸道的法理。西汉儒宗的叔孙通也曾有言——“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这也是强调了王道的稳定性和霸道的进取性, 也是王道与霸道相结合的思想。而诸如此类的例子,还不胜枚举。

>>  结语

也正是因为汉朝实行这种“霸王道杂之”的制度,使得汉朝得以延续了400多年,是后来所有封建王朝当中最久的。另外,霸王道杂之提出的外法内儒、德刑适中的思想,还影响了之后几乎所有朝代的治国理念,包括现在我们的法律,也一直在寻求一个人情、道德与规矩、刑法之间的平衡点,足见汉朝时期“霸王道杂之”政策的巨大影响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外儒内法: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汉武帝尊儒用法的治国之道
黄老探真之一——帝国政治红线系列
独尊儒术
儒家主张以德报怨,独尊儒术的西汉,为何还重用酷吏、征伐不断
为什么汉武帝重用了董仲舒的“儒术”,却不重用其人?
12西汉时期之独尊儒术与儒表法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