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何春秋没有外患之说,战国外患不明显,到了汉初却被匈奴压着打

  喜欢先秦历史的朋友应该会有感觉春秋时期几乎没有外患这一说,诸侯国基本都压着胡人打;到了战国时期外患也不是十分明显,甚至有赵国李牧打跑匈奴的说法;然而到了汉初刘邦却遭遇了白登之围,被打怕后赶紧跟匈奴和亲。之所以出现这个现象,除了历史格局因素,我觉得还有战略接触这个原因。

  一、春秋时期列国的战略环境

  事实上自商朝、周朝建立以来,华夏民族的活动范围并不大,一直是在中原一带内慢慢扩展开来的。尤其是周朝的分封制,对后世影响非常大。比如姜太公的封地到周朝初期只不过是齐鲁之地的一小块地盘,原先生活在那一带的人甚至还是被称作“东夷”,之后的齐国都是他的后人以及取代他们的田氏打下来的。

  分封制在西周的作用很明显,就是让受封者自己去开拓“蛮夷”的地盘。所以后来周朝通过这种方式在西边发展出秦国,在南边发展出楚国、吴国、越国,东边就是齐、鲁、宋这些国家,北边就是晋、燕这些国家。

  华夏族在这一时期的扩张的秘诀就在此,周天子基本不用自己动手,各个受封的诸侯国会自动帮忙打天下;而且各个诸侯国还经常互相帮忙打外人,久而久之形成了东周春秋时期很“绅士”的诸侯礼仪。这也是为什么到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比较少灭国战的原因,因为这一时期整体向外扩张是主要趋势,内部战争不是主要的,有也只是争霸为主。

  所以上面这张春秋初期地图很形象地反映了春秋初期的战略环境,周边还有很多适合农耕的地方等待征服,比如辽西、辽东、太行山、黄河流域的河套地区、河西、陇右、巴蜀、南越之地等等,这些后来分别成为燕国、晋国、秦国、楚国等主要诸侯国的首要扩张目标。

  不过似乎这一切进展不是很快,不知道是不是打仗太“绅士”的缘故,到了春秋后期只有少部分诸侯国达到目标。

  当然了春秋时期周边的胡人或者夷族其实也不是这些诸侯国的对手,他们甚至没有青铜冶炼技术,大多军事不太行。但是周边的民族还是以游牧民族为主,骑兵还是占优势,可以抵消大部分春秋时期的诸侯国的军事优势,故而诸侯国扩张脚步不明显。

  另外一方面,后来的强敌还远在蒙古高原,还未兴起,跟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压根也谈不上战略接触,也就造成了春秋时期没有外患之说的刻板印象。

  不过春秋末期发生了勾践灭吴、田氏代齐、三家分晋等事件,战争形势悄悄转变,即进入了战国时期。

  二、战国时期列国的战略环境

  战国时期很明显的特征是灭国战开始频繁了,说明军事战争变得频繁且规模扩大。之所以变成这样,还得看地图,如上图。

  燕国已经打到辽西了,辽东之后虽然也征服了,但其实经济、人口价值都不大,远不如中原地区,所以燕国是有往中原地区夺取领土的需求。

  原先晋国的地盘被赵国、魏国、魏国继承,他们的势力范围也接近蒙古高原了,开始占领一部分河套地区,以获取战马资源。但是初期还没有类似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农耕文明为主的华夏族对抗游牧民族还是处于劣势,也不适应游牧生活,所以还办法向河西以及蒙古高原广阔的草原发展。

  秦国的势力范围也抵近西域不过因为西域有强国,且土地的农业价值不如中原,所以秦国更倾向于往中原发展。当然了适合农业发展的巴蜀因为隔着秦岭天险,秦国要积攒足够的军事实力才考虑去打下来。

  楚国的南面更是所谓的“蛮夷之地”,都是山地,农业更不发达,而且以当时的生产力也很难开发,这导致了楚国的兴趣也转移到了中原。

  所以你看,战国七雄基本都扩张到了自己的战略极限,要继续扩张获得优质的土地,只能向中原地区聚焦。至于漏讲的越国,因为后来的越王无彊北伐齐国争中原地盘中埋伏身亡导致内乱分裂,发展成东越国,闽越国等,无暇中原混战之事。

  中原的资源有限,所以战争就变得很激烈,春秋时期的诸侯“绅士”礼仪也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大规模的你死我活的灭国战。战争需求大大增加,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旺盛,也逼出了各种权谋。比如被诸侯国鄙视的白狄建立的中山国,一度十分强大,但被诸侯国以外族的理由给联合干掉了。

  但在战国七雄向内争夺中原资源的时候,蒙古高原的匈奴人逐渐强大起来,开始出现部落统一进程。战国后期他们从河西走廊进来抵达了河套地区,开始了与中原政权的战略接触,这个时候外患问题就慢慢出现了。

  战国后期赵国数次击败匈奴,争夺河套地区,目的还是很简单,一是获得战马资源,二是堵住河西走廊的入口,保障赵国的战略安全,以便更好地向中原地区争夺地盘。

  同样地,这个时期长城出现了,包括燕国、赵国、秦国的长城,主要目的是为了防御北方强大起来的匈奴。包括后面统一六国的秦始皇,也很重视修长城,将几个诸侯国的长城都连了起来,方便防御匈奴。

  三、秦汉时期与匈奴之间的形势格局

  秦朝的时候冒顿杀了父亲头曼单于继位,然后统一了匈奴,很快就统一了蒙古高原,向外扩张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对中原政权的威胁骤然加剧。所以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领二十万大军夺回河套地区,以减轻防御压力;另外修长城的进程也一直在加速,但毕竟劳民伤财,最终各种原因干扰下爆发了农民起义,秦朝灭亡。

  秦末农民起义使得中原政权的人口、经济破坏很大,国力骤减,形势也越来也不利。虽然后期的楚汉之争只有四年,但仍然遗留下来了很多历史问题,其中最麻烦的就是分封制。

  秦始皇消灭的分封制,但是西楚霸王项羽又给恢复了,然后汉高祖刘邦的实力又达不到秦始皇一口气消灭六国的程度,所以刘邦不得不妥协同意继承了项羽的分封制,将开国功臣分封。后面又要分出一部分精力跟国力去解决掉这些异姓王,导致他能抽出对付匈奴的兵力严重不足,尤其是战马资源。

  战马在那个时代可是很恐怖的战斗力来源,要知道彭城之战项羽仅用2万多骑兵就打得刘邦这方以步兵为主的诸侯联军溃不成军。所以刘邦御驾亲征白登之围惨败,然后不得不和亲屈辱求平安,也是必然的事情。 

  当然还有更要命的事情,刘邦也没意识到分封制的危害,立了很多同姓王拱卫京师,这里也要分出去很多人口、资源与财力,想长期且大规模对抗匈奴是不可能的。

  所以汉初只能憋着一口气,专心发展生产!

  最后做个小小的总结,从春秋时期到汉初,匈奴强大起来也是有一个过程的。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原政权的诸侯国在向外扩张为主的春秋时期,跟还未强大起来的匈奴还没有战略接触,故而外患问题很少见;在向内争夺资源为主的战国时期,匈奴才逐渐强大起来,慢慢抵近战略冲突也逐渐增加,但由于中原政权足够强大且匈奴实力还不足,故而外患问题尚可压制;但秦朝的时候匈奴统一了,强大到严重威胁中原政权的时候,秦朝却灭亡了,汉初因为生产还没恢复故而根本无法抗衡匈奴,所以只能委曲求全和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部编版七上历史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春秋战国大乱的根源:分封制分无可分最终走向兼并战争
中国唯一一个没有外患的王朝,直到终结前,依然是“最强王者”
中国历史上最牛的2个时期,国内风起云涌,外敌还被打得求饶
战国时打的如此惨烈,匈奴为啥没能趁虚而入?
西晋作为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为什么国祚那么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