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继续简单聊一聊跟随产业资本的感受

我的大红鹰:

大佬给解析一下顾地?

顾地从10块涨到40了,有人让我解一下,我就简单的列个帖子闲聊一下,

其实顾地我从15年就开始关注,但是一直没有买入,主要因为是,新变更大股东的资产是农业,当初认为公司未来大概率转型农业并且农业资产预期性不够性感,所以就没有强烈想买的愿望,但现在来看,10块偷偷涨到40块,可能很多做价值成长或单纯做财务价值投资的人不明白,一个业绩垃圾的公司何以从10块涨到40块,差不多4倍,然后仅仅用了9个月,从30多亿涨到现在的130多亿,其实它背后的逻辑还是我经常讲的跟随产业资本去博取一个垃圾公司变金子预期的市值波动翻升的钱,基本上现在股权转让在不断得到大众和市场的认同,市场就是这样,一旦被大众都知道和认可了,我不知道这种玩法还能玩多久,但仅从目前来看还是可以玩的,这种公司唯一的有一种好处就是长周期性,因为从股权转让到真正的可能的资本运作一般会有较长时间的运作筹备期,大体的时间段是在1到2年左右,所以,有可能大部分交易者忍受不了这种寂寞 的等待,所以,我认为这种思路应该会长期适用于目前的A股市场,有很多人私下叫我不要讲的那么细了,自己知道偷偷赚钱就可以了,有N个人这样私底下劝过我,其实,就如我上面说的,这是一个长周期性的选股思路,即使短期被大部分人知道也是问题不大的,因为未必所有人都能忍受这种漫长时间段的煎熬,可能买入之后,几天不涨或几个月不涨就出局了,比如我一直讲的小圣,我从16年3月分享买入,去问一下一直还在坚守的人有多少?可能80%的人受不了早就跑了,所以,我认为跟随产业资本的这种思路不怕被大众化,因为耐心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

股权转让目前越来越被大众和市场认同,但是其实如果一直有这种思路的话会发现,这种模式最早的时候是开始与14年的,特别是14年,以硅谷天堂 为代表的PE开始大量介入二级市场,比如,硅谷天堂 ,和君资本,等等,这些以前专门做一级市场的PE,开始涌入二级市场,并且数亿资金买入上市公司股权,形成利益捆绑然后待资本运作完成之后,高位套现赚钱,我举个很好 的例 子,威创股份这只股票,现在有很多大V看好公司的教育产业,其实,威创股份,原来的业务主要是数字拼接墙,然后它转型幼教是如何开始的?在14年初大股东部分股权转让引入了和君资本,然后和君资本数亿资金介入,之后在和君资本的运作下公司首先收购了红缨教育,之后和君资本继续加仓上市公司,后面又进行了多次在教育产业的资本并购,这票我在15年做过,其实,一家主营数字拼接墙的上市公司,有何能力向教育产业转型,其实是很难的,必须要借助产业资本的专业化能力,当然产业资本也有利益索求,一旦公司转型成功市值翻升后,当初低价买入的股权就会出现一个较大的套现空间。当初最开始的就是这种PE+上市公司模式,一般PE很少去主动拿下公司的控股权,一般都是做一个二股东或小股东,比如当年开拓这一模式的其实是硅谷天堂 ,其中,我也跟踪这个产业资本作过几只股票,比如,高新兴,14年底,大股东减持部分股权与硅谷天堂 ,硅谷天堂 数亿资金介入,之后,差不多半年后公司停牌重大资产重组,之后复牌后直接7个一字板,长期关注我的人可能都知道,我当年在这只股票上是翻倍的,在硅谷天堂 的积极运作下,公司通过外沿式并购,从一个单纯的安防公司向智慧城市全面布局。再一只股票是浩物股份,14年中旬硅谷天堂举牌浩物股份,然后通过后面的加仓后成为第二大流通股份,之后,股价从硅谷最初举牌时的4块左右最高涨到20块,之后公司在16年确实也有过停牌重大资产收购,但无奈失败,但是从目前来看,硅谷天堂依然没有减持,可能人家目光远大,我14年硅谷天堂 举牌后,跟随进入,这1年多,前前后后做过4次波段,差不多每一次的点位相加有200来点的盈利。当然这里有还有很多例子不用一一细讲了,我认为这是最初的模式PE+上市公司。

=================================

之后呢,在15年股灾之后,才开始大量出现股权转让变更大股东的,像中植这种以前专门做PE+上市公司模式的,也开始在这个市场上买壳,先后拿下了好几家公司的控股权,也就是在这1年左右的时间内,再比如,华夏幸福的王文学,15年底成立知合系后,先后拿下了3家公司的控股权,有人说新股这么快,未来的注册制,壳价值会越来越不值 钱,但为什么这帮产业资本有的甚至高益价大价钱买壳,如果未来注册制开始,IPO消化完了壳会不断贬值,难道他们还不如我们散户,不知道这个道理吗?其实未来会如何现在谁也说不好,就像我经常说的,大众思维一定是错的,对的也是错的,不然赚钱的将是大部分人,但股市少数人赚钱这个铁律不会变,不要太主观,跟随守正,近1年来,确实出现大量的产业资本介入二级市场做大股东,而且都是数亿,数十亿的投资,你说他们傻吗?都是为了利益的,未来壳一文不值,这话现在说还是有点早。

然后,我16年开始利用这种选股思路,选了,黑牛食品,宇顺电子,圣来达,三剑客,其中黑牛食品基本上从我分享到最高点最多时翻倍空间,后面卖了黑牛后,又波段买入了玉龙股份,之后卖出后又布局了现在的乐通股份,从过去多种案例可以证明:产业资本确实有能力帮着上市公司垃圾变金子,再次证明跟随产业资本确实可以赚到钱,最起码以我个人的例子来看,我从14年开始这种思路中长线后,基本上成功率是100%,还没有一只让我亏钱的。

=====================

最后要注意的是,目前这种模式和思路越来越被市场和大量散户投资者关注,未来能不能继续玩,还可以玩多久?我认为由于这是一种中长线的选股思路,即使被大量投资者知道,也许可能会有短期的影响,但中长期去看应该影响不大,很简单,产业资本数十亿的资金投入,不会因为大量小散拥入,就不去转型了,只不过,这种从股权转让到真正的资本运作的长周期性(一般1到2年)就足以让80%以上没耐心的散户熬不到最后。。。个人观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星星-奶爸 论产业资本的造富新模式
PE/VC交易结构系列性创新玩法双向对赌
硅谷天堂减持斯太尔,经典“上市公司 PE”案例,标的亏损但收益依然高达130﹪ | 小汪天天见
“PE+上市公司”模式收益风险全解
两大资本力量顺风起舞 PE批量制造“牛股”
从天堂坠入地狱:“硅谷天堂”模式神话如何破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