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同博物馆(最小字号)
                      一 
       大同博物馆在大同的西郊区,从古泉宾馆骑哈罗助力车很快就能到,听说大同博物馆星期

一是闭馆的,去之前都不知道,知道了才觉得侥幸,幸好没在星期一来,路上的路灯设计挺新颖的,分叉的两个简练的倒勾形,很有未来感,路上碰巧看到了同在西郊区的文瀛湖生态公园,大同人口密度不是太高,在西郊区人又更少了,从路旁远眺文瀛湖见不到边,而来游玩的人三三两两,的确是少了热闹,但好景总会吸引人来陆续地前来,所以也不会让人冷清吧,大同的经济绝对称不上太好,骑在西郊区,经过许多住宅楼,透过贴着福字窗花的窗子,能瞧出屋里的装潢大都是很简朴的,资本还没有在这座旅游名城疯狂肆虐,普通人虽然不能尽情享受金钱的消费快感,但却能享有充足的空间,怡人的景色,还能暂时站在资本逐利下就业疯狂竞争的核心之外,当时便觉得大同人的生活有一丝刚刚城镇化的乡村生活的味道,同时享受到了城镇与乡村的好处。
       
                     二
       在离大同博物馆还有一个弯时,又看见了大同大学,路北路南两个校区,少说也得和坞城校区一样大小,建在博物馆、图书馆旁边,毗邻文瀛湖,人文、自然气息想想都很浓郁,也许这才是中国大学该有的样子,山西大学的建筑彼此相邻,挤得太近,整个校园虽说不小,密度是够人呛的,想到人少的地方一个人散散步,还得骑车到太原的南边——那边环境清静,在大学失意时,暂时不想面对整个现实时,这个喧闹的大学"街"便把人紧紧关在了宿舍,北边的文瀛苑是个颇有南方秀气的公园,一条小径蜿蜒着流向景深处,本身挺好看的,就是把它放在了人流量很大的校园有点不妥,一个人走才有意思的路变成十几个人挤着走的路,个中情趣肯定大打折扣,而且这个大学生的领地从早到晚经常被附近社区的老人占据,聊天的、散步的、跳广场舞的、练拳的,,,老人倒是很会利用这一块好地方。
         (大同大学的展览馆)

                     三
       清晨耀眼干净的阳光洒下,随着脚步,光波在黑色的栏杆上流动,天是蓝的,光是淡黄的,草是绿的,丘陵一样的大剧院、翻动的书卷一样的博物馆,静静地躺在这片开阔的土地上!









       (大同博物馆、大剧院)

                       四
      我看到大同的火车站台便略微猜到了大同的经济状况,在进博物馆时又有了更深的体会。博物馆的入口真的有点局促,山西博物馆的售票口和检票口之间隔着一个广场的大小,尽显从容气派,而大同博物馆的售、检票口之间就几步之遥,售票员手里拿着一沓票,就站在门口给你发票,倒是很人性化,排队时,旁边有三个女生谈起最近刚去过的长沙博物馆,那儿的博物馆是带着身份证从机器那取票。售票口连着检票口,还连着存包箱,方便倒是很方便,领了票走进大厅,一副巨型的北魏贵胄出行图铺展在眼前,主景壁画前一座古拙的牛车雕塑,似乎在用它缓沉的脚步拖着壁画里的历史走向我们身边。



                      五
      向右转进第一个展厅,是关于恐龙的,恐龙化石的发现原来是从1822年开始的,也就是说只有近代人及其后的人才知道恐龙,恐龙按照臀部的骨头形状主要被分为蜥臀目和鸟臀目。大同是著名的煤矿生产地,而煤矿是由化石转变来的,化石既有植物的也有动物的,这说明大同在恐龙时代曾是一片植被茂盛、生机盎然的宝地。这里展出的恐龙化石最多的还属天镇甲龙的,其他还有跃龙(一种残暴的肉食性恐龙,也称异龙)、鸭嘴龙(草食性,伸向脑后的头骨令人印象深刻)等,很多化石都是由老师、学生率先发现的,能在大学时代干了这样了不起的事,这些学长着实叫人羡慕。




                 (天镇甲龙)

                      六 
      百万年前,恒岳山崛起,大同河涸缩,沧海变桑田,人类文明于焉勃兴,许家窑人飞索系石球,渔猎河泱,岁月冉冉,其后裔在桑干河两岸繁衍生息。

                (牛角化石)

                    
      商周时期,北方及大同被泛称为"狄",春秋时,又有"白狄","赤狄"和"长狄"之分,春秋时期见于文献的代国即为白狄所建,据有大同盆地和张家口部分地区,代王城在今河北蔚县,代国与晋国交流密切,史载,赵简子藏宝符于恒山,令众子寻找,唯有赵襄子取其"代"之意,赵简子又将其女嫁与代王,是"和亲"还是"美人计"不可知,之后,公元前475年赵襄子越过夏屋山,击杀代王,占据代地,此后,大同归属中原政治文化版图,战国早期,赵襄子立其兄伯鲁之孙赵浣为太子,即位后称为赵献侯,公元前411年,赵献侯在今大同县境兴建平邑(这是代地除代王城之外的一座新城,随着赵武灵王设置代郡、雁门郡后,赵国北部边疆日益扩大和巩固,出现了许多县城、邑城,如平城、高柳、平阴、平舒,《战国策》记载:代三十六县),此为大同建城之始,其子赵烈侯即位初长居代地,再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西破娄烦、林胡,东灭中山,北击匈奴,修筑长城,战国晚期大将李牧长期统兵于长城沿线,并重创匈奴),破娄烦、林胡,开疆扩土,在原代地东部设置代郡,西部增扩雁门郡和云中郡,今大同地区古属代郡和雁门郡,始终是赵国的北疆重地,也是中原农耕和北方游牧文明交流融合缓冲地带的桥头堡。

                 (三牲尊)

      (战国铁剑、铜戈、带钩)

           (春秋绿松石串珠)

                      八
      秦皇一扫六合后,代和雁门沿为天下名郡,筑长城以备胡,汉初,韩王信勾结匈奴反叛,遂有白登之围(汉高祖六年,令全国县邑筑城,代、雁门二郡出现了平舒、道人等新城,白登之战,平城的战略地位日益受到中央政府重视,大量城邑的修建巩固了边防,也促进了当地的发展),此时大同已称平城,秦汉大同为边陲重地,匈奴常有侵扰,两汉政权一方面加强边郡建设,兴县立城,在马邑囤积大军,强势出击,另一方面,实行"和亲",最终,匈奴帝国瓦解,北匈奴西遁,南匈奴在汉朝感召下,内迁定居。

(汉代油灯,底下的兽头灯应该是为了扩大照明范围)

(汉代陶屋,作陪葬用的,地基高筑、屋檐重叠,暗示汉朝的大同是个潮湿多雨的地方)

           (油画,白登之围)

(汉代弩机,作娱乐用,战场不多见,拓跋沙漠汗在阴馆射鸟用的应该就是这个)

                     九
       平城是拓拔鲜卑建立的北魏王朝的首都,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拓跋珪在盛乐建立北魏),称皇帝,开启北魏平城时代,至迁洛前在平城建都凡97年,北魏京都平城是在平城县的基础上扩建而来,分为宫城、外城、郭城,宫城位于平城北部,宫殿鳞次栉比,外城是坊间开巷,巷通街衢,规划完整,郭城外东设东苑、太庙,西置郊天坛、西苑,武州山石窟寺(今龙门石窟),北建北苑、鹿野苑,南筑圆丘、灵堂等,太和年间,孝文帝在冯太后支持下颁布新政,北魏国力至此达到鼎盛。

                (平城模型)

                (北魏瓦当)

(北魏柱础、板瓦,有一块板瓦有大半个人那么宽,可以试想当年这块板瓦所在的屋顶有多壮观)

               (铺首衔环)

(漆屏风画,司马金龙墓,司马金龙,北魏琅琊王,西晋贵族出身,父亲司马楚之因受西晋贵族排挤,降魏,父子极受北魏宠信,司马金龙位至镇西大将军,此画展现了汉隶向唐楷过渡时期的魏书)

(有踏碓像,灶台像,水井像)


(动物像,狗体态矫健强壮,像今天的猎狗,猪的鬃毛直挺,精壮有力,和今天猪的形象也有差别)


        (司马金龙墓陪葬墓俑)

                    十一
       太武帝(道武帝奠定封建国家,太武帝完成北方统一,太和新政推动华戎一体)灭北凉后,打开了中西交流的通道,丝绸之路重新焕发生机,中西亚的金银器,玻璃器,奇珍异果流入平城,西域波斯的忍冬纹、联珠纹等成为当时流行饰物,西域技术传入平城,平城开窑烧制玻璃,佛教始传中国于东汉,于北魏大发展,北魏建国之初,沙门法果宣称皇帝即当今如来,拜天子乃是礼佛,所以北魏的佛教具有浓重的国家色彩,太延五年439年,太武帝平佛教圣地凉州,沙门佛事俱向东传,佛教造像盛行,由于佛教发展严重影响皇权,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太武帝下令灭佛,6年后文成帝即位,复法,沙门昙曜在武州山主持开窟造像,从此平城进入佞佛时期。

                 (驮粮马)

                (北魏陶狗)

             (北魏玻璃小瓶)

                (银下颌托)

           (北魏石雕屋形龛)

              (石雕供养龛)

              (石雕武士像)

                 (杂技佣)

                   十二
       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平城改为恒州,不少鲜卑耆老怀念鲜卑旧俗,抵制汉化,羁留旧都,平城经济文化发展缓慢,"胡化"之风抬头,仅数十年间,平城脱离社会主流,丧失其重要地位,恒州时期,民间崇佛运动仍然热情高涨,云冈石窟后期的"秀骨清像"风格形成,北魏末,先是柔然进逼,继而六镇之变,恒州陷入长期战乱,526年,一代帝都平城在战火中沦陷,8年后北魏王朝终结。

                   (陶灯)

    (北魏左铅人,右玛瑙棋子)

               (石雕门框)


      (彩绘陶制的镇墓武士俑)

      (彩绘陶制的人面镇墓兽)
石雕柱座、砚台、龙首铜帷帐钩


 (尉迟定州墓石椁,椁是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虽为陪葬品,却再现了北魏的民居样式)

(有着汉族风情的连枝灯,和具有鲜明游牧民族特色的石灯)

       (陶井、陶豆、铜熨斗)

             (陶马、牛车)

               (陶猪、鸡)

(1号金铃饰、2号10号铜剪子、3号8号9号铜小刀、4号铜耳挖、5号7号铜漏勺、6号铜镊子)

    (上方是磨石、下方是铜铃)

                  (金首饰)

                    十三
       唐代大同,时有云州和云中郡之称(为边地重镇,有大同军城常设,时有烽警,永淳元年682年,曾为东突厥默啜所破,州县具废,天宝年间复置,安史之乱,时局动荡,兵戈不息,长浴战火,唐末五代云州几度易手,战事惨烈,),(最终,沙陀人李克用以大同为基础,进而盘踞晋阳,称雄藩镇,奠定后唐王朝)会昌五年845年,置大同军节度使,是"大同"作为行政区划名称之始,一直沿用至今,10世纪初,契丹人崛起于松漠之间,乘唐末战乱,建立辽国,日渐强盛,进逼中原,五代时辽册立后晋石敬瑭为"儿皇帝",割取"燕云十六州",大同属辽;辽、西夏和宋鼎足而峙,大同成为辽之西京;女真金朝代辽,西京依旧;蒙古元朝改大同路,辽金大同,陪都重地,经契丹、女真和蒙古等族相继经营,大同成为中国第二次民族大融合的重要舞台,大同,200余年辽金陪都,既为军事重镇,又是两朝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还是佛教盛传地区,大同辽金建筑体现了民族交融的独特文化,是草原民族对晚唐遗风的传承和光大,辽1044年,升云州为西京,设西京道大同府,为五京之一,城池广袤二十里,辟四门,东曰迎春,南曰朝阳,西曰定西,北曰拱极,辽保大二年1122年,金兵攻占大同后仍为西京,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西京道大同府为大同路,金元时期延续辽代大同城池规模未变,西京的饮食器具蕴含的信息显示辽代铜器居多,游牧气息浓郁,金元瓷器增多,定居和农耕氛围浓郁,大同地区煤炭资源丰富,铸铁技术在辽代日趋成熟,元代更具规模,女真人、契丹人逐水草而居,渔猎为业,居于毡帐,用车为营,辽金有"捺钵"之俗,春夏消暑,捕鹅钩鱼,秋冬避寒,射鹿猎虎。

       (白釉执壶、三彩执壶)

            (应县木塔模型)

                 (小狗瓷像)

(从左往右:喝酒用的白釉提梁壶、青釉莲花纹豆、柏油贴花注壶、贮酒用的大酒瓶?)

(铜镜,中间为十二生肖大铜镜,围饰十二生肖与八卦图案,十二生肖与道教有关吗?)


                  (琉璃犼)

    (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模型)

   (鸱吻,系华严寺正殿,很高)

                    十四
       唐代以后,民间信仰呈现多元化,大同既有佛寺道观,又有清真寺院,但仍以佛教为盛,辽金西京是当时的佛教中心之一,僧众云集,佛寺林立,保留至今者如华严寺、善化寺、观音堂、禅房寺、灵丘觉山寺、应县佛宫寺、朔州崇福寺等,云冈石窟也再度迎来兴盛,有十寺之建,金元时期,道教兴盛,宫观众多,金末,道教大师丘处机西游中亚后,曾在此停留弘教,元朝对宗教采取宽容政策,诸教俱兴,忽必烈时,诸方僧众四万余汇聚西京普恩寺(今善化寺),作资戒会七日七夜,堪称西京盛事。
 
               (高僧坐像)

                (民间供器)
 (金首饰,有凤凰、蝴蝶、蜻蜓、牡丹)

          (佛教的民间供器)


        (魂瓶、魂塔、魂罐)

      (辽金时代风格的门神画)
(墓葬里的壁画,床上的被子寓意逝去的人?)

                    十五
       洪武元年1368年,明军逼近元大都,元顺帝率众北逃,次年常遇春攻占大同,国家一统,北方蒙古诸部如鞑靼、瓦剌、兀良哈等,成为明朝统治的严重威胁,为抗击蒙古各部,明朝在东起鸭绿江,西迄嘉峪关的长城沿线,设置九个边防重镇,大同镇因"屏全晋而拱神京",位居"九边之首",明代隆庆议和,汉蒙开始"封贡互市",边贸不断,满清入关建国,边境移向西北,大同仍是军事后勤保障基地,刀光血火不再,南北商贸渐兴,商旅辐辏,繁华富庶不下江南,见证了晋商的崛起,代王府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以辽金西京国子监改建,为朱元璋13子朱桂的府邸,坐落大同城东北,大同在明代军事重镇地位奠定后随之而来的是以军事贸易为主的商业繁荣,明朝曾于大同设立马市,促进了汉蒙的贸易往来,开中法的实施更吸引大批商旅辐辏传输,大同成为九边各镇中最为繁华之地,清朝战乱甫定,大同恢复元气,边疆远移漠北,大同成为集散供给之地,由此出发,晋商北拓北方市场,大同成为中、蒙、俄商贸的重要节点。

           (明代大同城模型)

                (明代铁炮)

             (铁刀、铁斧)

                 (铜火铳)

                (琉璃鸱吻)

                 (琉璃顶)

    (竹雕送子观音、和合二仙)


          (南海仙翁、八仙)

                    十六
       两汉之际,佛教东传我国,北魏王朝以兼收并蓄的广博胸怀吸纳了这个来自异域的文明,根植中原的北天师道崛起,佛道较量,佛教一度势弱,经历了天法复法的惊险过程,步入佞佛时期,武州山前,铿锵的纤锤不仅铭刻着佛教在融合了多元文化的大同渐次中国化的进程,也拉开了大同作为雕塑之都的序幕,由北魏而及唐辽,由金元降及明清,云冈石窟将雄健与辉煌凿于岩;曲回寺将虔诚与喜悦雕于石;华严寺、善化寺将庄严与感动塑于形;永安寺、云林寺将谦恭与信心绘于壁。

(海会遗珍,海会殿为华严寺配殿,位于大同城西南隅,属辽代建筑,上世纪50年代拆毁,原殿十八座塑像现存大同市博物馆,造像由玄武岩雕刻而成,均结跏趺坐,面相庄严,手持各印,气度雍容,具有鲜明的辽金特征)
(禅定印 与愿印 降魔印 期克印
无畏印  说法印 智拳印)

            (药师佛铜坐像)

               (阿难铜立像)

             (大威德明王像)

   (斩鬼张真君像、骑马关公像)

           (道教三官之地官)

             (刘关张三兄弟)

                    十七
      太和十八年494年,北魏孝文帝将国都从平城迁到洛阳,掀起了规模巨大的汉化运动,开创了北魏洛阳时代,开凿了龙门石窟,永宁寺等寺院遍布城内外,北魏洛阳城比汉晋洛阳城规模更大,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由宫城、内城、外郭城组成,宫城正殿为太极殿,内城分布着众多官署、贵族宅邸、朝廷祭祀场所和皇家佛寺,最外层的外郭城,街巷布局以里坊制为主,里坊区内还建置有"大市""小市"和"四通市"等工商业区,北魏洛阳城的规划对隋唐的洛阳城和长安城影响较大。

        (黄釉胡人乐舞扁壶)

               (青瓷唾盂)

              (青瓷鸡首壶)

          (彩绘陶制仪仗俑阵)

                (明堂模型)

                  (牛车)

(彩绘陶制人面镇墓兽,最早的镇墓神兽出现在战国楚国墓葬中,镇墓兽较多置于墓室入口两侧,为死者把守墓门,具有威吓入侵者的功用,平成时期墓葬兽的最大特点是出现了人面镇墓兽,这种新出现的人面镇墓兽是深目高鼻的胡人形象,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文化的融合)

              (波斯的金币?)

                   (壁画)

                    结语
      大同博物馆只是国家二级博物馆,但我在里面看得津津有趣,它的展品没有太原博物馆的多、珍,却贴近生活,通俗易懂,这还是我第一次通过博物馆的方式亲近地感受到了古代人的平常生活大致是个什么样子,大同北魏一脉的历史介绍也很连贯,让人越看越有登堂入室之感。博物馆在传递知识时简直是一本立体的书,使你走入其内,站在旁观者的视角品味古今的不同,亲眼印证你之前所知所学的让你激动(弩机);初见比想象更精美宏大,或与想象截然不同的叫你惊叹(蓝色的玻璃器,薄如蝉翼,刷新了我脑海里诗词中玻璃杯的意象;偌大的板瓦、鸱吻,暗示着我古代宫殿真正的气派);领略的前所未闻的历史又带着自己对古代的追忆跨入新的大门!


                  2018.8.25参观8.30结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地市巡礼】016大同市:北魏平城,辽金西京
大同博物馆馆藏文物欣赏
山西大同:北朝艺术博物馆
大同的历史
「作家新干线·散文」张景录|一座古城的记忆
大同博物馆也有一组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彩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