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氏漳台谱牒对接

漳台谱牒对接

《黃氏族譜原序》
系霞苑贤舍黄氏族谱。属黄岸派。手抄本,毛笔字,竖排,79面。其谱序言,始祖以上之世系出自河南光州固始县。唐武后垂拱二年黄硕卿来任闽藩都镇抚,退休卜居于兴化之涵头,比宋南渡。绍熙元年,十六世黄致政宦于漳,为龙岩尉。先居于漳州永香,嘉定六年迁贤舍。
全谱共分四部分,一是年号表,辑录从唐高祖至民国,收藏者又记录建国后年份;二是族谱原序,明宣德元年三月十二日九世孙黄焘斋撰、工部尚书宝谟阁直学士金华开国伯李大同撰、明嘉靖四年孟秋月九日十一世孙黄健撰、明嘉靖四年八月望日十一世孙黄健撰、明嘉靖五年八月十二日十一世孙黄健撰、清嘉庆十四年孟冬月望日二十二世黄辉撰,共有6篇族谱原序,其中夹杂一篇霞苑贤舍社重兴祠记;三是录科举中式名单;四是世系排列,从其始祖黄致政,介绍至二十二世黄垂忠。其中还记录昭穆字辈及祭仪等,最有研究价值的是原谱序和世系。
《江夏黃氏三黃族谱》
系黄杰派族谱,习惯称三黄派族谱。黄文夔生三子:传度、传护、传保。黄传度为苏派始祖,黄传护为漳派始祖,黄传保为潮派始祖,后人称为“三黄派”。手抄本,毛笔字,竖排,178面。书中盖有“华安县良村乡文物保护领导小组”公章。
族谱开篇写福州东际桥及其鼓山情况。接着,有翰林编修番阳刘衜撰《三黄族谱跋》、赐进士出身承书郎都给事中金浦吴源于成化庚子春三月朔撰《题三黄族谱后》、乾隆庚午顺天举人辛未进士部观政授湖北省宜昌长乐县二十五世黄涛撰《叙族谱巅末》、赐进士出身奉政大夫南京吏部考功司郎中温陵晋江观颐邱有嵓撰《良村黄氏族谱序》、清乾隆二十三年桂月二十五世黄长出录《重修良村黄氏族谱释疑序》。主体部分是先祖的传记及世系,良村三黄支系记叙详细。族谱中绘有祖祠图、祖考茔墓图、祖妣茔墓图、恒山堂寝室图、祠宇神主牌位、春秋陈设图等为其他族谱所罕见。
《笔峰黃氏家谱》
系开漳圣王陈元光黄氏部将在漳州繁衍之后裔宗族迁徙南靖笔峰支派之分支家谱。属开漳圣王陈元光黄氏部将派。手抄本,毛笔字抄写,竖排,共66面。
清光绪九年仲冬下澣黄凤岐撰《笔峰黄氏家谱序》记其迁徙缘由,笔峰本自漳州城东门外堡之建溪、下南乡新桥外之东山、漳城东北角北溪一带之内林社分支而来,初往丰田,至古溪,至笔峰。
族谱主体从建溪东山第一世祖镇抚黄时需传写起,传曰:“镇抚府君,讳桂,字伯馨,时需其别号也。厥先由河南光州固始县从唐将军陈元光统兵入闽,遂卜居漳之东北建溪。”黄时需生于元至元甲子正月初。详记时需、隠竹、雪轩等先祖传记。并慎重声明“以上从东山族谱钞来,以下只凭丰田大宗昭穆簿录出”。丰田大宗从太祖黄介轩一世写起,并记有小宗世系。族谱中插图有茔墓地形图2幅。其族谱有历史资料价值,对于研究陈元光所统领的黄氏部将在漳州繁衍生息情况可以挖掘有益的信息,因为谱牒研究者对此资料知之甚少。
《石美南门黃家族谱》
系宋黄天从派分支角美石美南门之分支家谱。手抄本,毛笔字抄写,竖排,共56面。
黄天从派迁住石美南门,系第六世黄均信,慎夫之子。黄正辰撰《建海澄大宗文》记其建大宗祠缘由时牵涉始祖事,“自始祖暨五世诸祖俱未有庙而分居各邑,每多从六世祖以肇祀。维兹均派念水木之义切,霜露之忱,议公建大宗于澄邑之蔡地,祀始祖天从公、六世祖神位。”
族谱主体内容是世系,从一世,即肇始祖黄天从记起,其内容主要是名讳、谥号、字,以及妣、副妣,生卒年、迁徙、中式、官职、墓地方位;世系一直记到二十六世祖,至二十六世一辈人基本上是生于清光绪年,卒于民国时期。谱内还记载《黄氏内八句祖诗》、《黄氏祖书》、《六世祖走马书》、《字法》(昭穆辈序)、《衍派歌》等。
《紫云黃家族谱》
系清乾隆时期漳州黄氏迁徙台湾之分支家谱。手抄本,毛笔字抄写,竖排,共25面。收藏于台湾台北市松山区福德街黄氏后裔家中。是研究漳台血缘关系的一本家谱。
昭和八年癸酉孟春传录者五代孙黄金涂撰《始祖渡台遗志序》写道:“尝思木有本水有源,盖闻我始祖于乾隆年间渡台以来,三代而人丁稀奇,勤职而建业颇有。因而原籍谱序废弛,迨及道光年间,阄约字据又避蛀蚁侵坏,致此茫无头序矣。”迁徙台湾的始祖是黄揲、黄登兄弟,还有黄汉、黄扬兄弟留居祖厝地。族谱记载:“原籍漳州府龙溪县打山堡张溪社人氏。路途志明,漳州城出东门外十二里张溪社黄祖厝,寻根摘要,来台湾始祖兄弟四人,二者来台,二者在漳矣。”
族谱主体内容是世系,从迁徙台湾的始祖黄揲、黄登作为一世开台肇始祖记起,其内容主要是名讳、谥号,以及妣,生卒年、迁徙、墓地方位;世系记至民国时期。谱内记载《紫云黄姓一派共同诗八句》、《绍安之字辈》、《乾隆年间始祖渡台湾》诗一首:“乾刚坤柔渡台疆,隆盛时势得祯祥。祖居漳地福庇荫,愿祈苗裔俾炽昌。”还绘有开元寺紫气临堂献祥云的紫云曾祖考妣牌位图等。
《壶山黃氏传志录》
系黄杰派第十世黄鍼之子黄贞庵从篁坑迁徙壶山之分支家谱。手抄本,毛笔字抄写,横排,共42面。
至清乾隆年间,壶山黄氏已成“漳南望族”,厦门大学教授黄典诚在《壶山黃氏传志录序》写道:“有清一代,吾邑龙溪故家壶山黄氏,恃其优良家风、家规、家训,赖以书香不断,人才辈出,居官留去后之思,掌教沛春风之惠,集孝弟于一门,工诗文于艺苑。阖第雍穆,遐迩凭式。”
族谱主要内容:一,《壶山黃氏一览表》,世系以表形式列出,主要记述十一世至二十三世,其内容标明名讳、谥号、字、中式、官职、职业。二,《壶山黃氏墓志铭》,收录《清诰授奉直大夫例赠朝议大夫直隶河间府知府壶溪黄府君墓志铭》、《清诰授中宪大夫江南道察院御史纳庵黄公墓志铭》等七铭。三,谱内还附有《龙溪县志摘录》、《漳州府志摘录》《文集摘抄》,以及人物、行述等。
《江夏黃氏北溪头社旧尾厝角宗譜》
系黄岸派分支家谱。手抄本,毛笔字,竖排,225面。其开基祖从泉州晋江蘗谷迁徙,定居于漳州龙溪北溪头。清光绪十九年葭月十五世黄鸿年撰《碧江黄氏家谱》写道:“高祖念楚公任漳州别驾,卒于官,不能归籍。汝生公偕子姓兄弟随任在漳,遂卜居龙溪之文山前碧江社。”
全谱有关黄岸派分支家谱材料主要有二部分,一是《碧江黄氏世系》,“高宗讳政发,号念楚,湖广江夏人。有元武宗朝,以明经授漳州路别驾。”以下列各世。二是《碧江黄氏世纪》,为若干先祖的简要传略。由于抄录者对入闽各宗派木本水源无研究,所以在族谱中录入不少黄天从派的谱牒材料。
《南靖溪雅黃氏族譜》
系派分支家谱。手抄本,毛笔字,竖排,232面。
清乾隆十七年仲秋第十世黄汝嘉、黄以固重修黄氏族谱时写序中道明始祖及历代修谱情况:“忆自始祖之迄于今也,传世一十有三,历年三百有余。始自叔祖如松辑之,继自孟威修之,上著祖德宗功,下纪水源木本,其中迁闽迁粤,居东居南,谱之所述备矣。”第六世黄如松修谱于清康熙七年,第五世黄孟威修谱于清康熙二十九年。
全谱主要有四部分,一是修《黄氏族谱》的历代所写的序,如前所说之序外,还有《宋朝遗谱序》、《明朝遗谱序》等。二是黄氏家谱世系,“世系原出江西衮州府宜春县布上里,官卫指挥,于洪武二年来山城官坡头把关。”三是附有多种祝文,有重修挂匾祝文、保生大帝寿誕祝文、九月初九日祭文昌祝文、关圣帝君起马祝文等等。四是附有三张房产布局图。
《北溪头黃氏族譜》
系黄岸派分支家谱。又名《碧江志》,龙海市北溪头黄氏族谱编委会编,主编黄日顺,2006年12月,内部出版。铅印本,横排,480面。
全谱共分十二章,分别为圣祖黄帝、黄氏渊源、历史胜迹、古迹春秋、世系望族、淑气钟英、几经风波、光辉历程、再铸辉煌、人物传略、文化常识、族房世系,主要内容是第十二章族房世系,还有第十章人物传略以及分散于各章的人物事迹等,族谱中还印有北溪头地形图、先祖彩色画像、宗祠、石碑等彩照。


漳州黄氏宗祠
一、祖祠家庙
芗城北斗社崇本堂 位于漳州市芗城区石亭镇北斗社社中。始建于明隆庆二年(1568年)。座乙辛兼辰戌,总占地面积约260平方米,建筑面积140平方米。民国28年(1939年)重修。肇基始祖黄朴斋,属黄岸(硕卿)派系。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从武昌迁河南固始、福州、莆田涵江,在龙岩任都尉六载退休,后到漳州府治北郊十华里,今北斗村开基建社。
芗城秋坑社追远堂 位于漳州市芗城区石亭镇秋坑社。始建于明嘉靖期间(1537年)。坐乾巽兼亥已,总占地面积约368平方米,建筑面积248平方米。清乾隆二十八年重修(1763年)重修。肇基始祖黄纯朴、黄纯直二兄弟,属紫云派系。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从长泰县樟山社迁白秋坑村开基建社。祠堂于民国28年(1939年)重修。
芗城下苍社江夏祠堂 位于漳州市芗城区石亭镇下苍社。始建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坐癸丁兼子午,总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平方米。肇基始祖上巷黄狗仔、下巷黄水仔。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从华安丰山黄塘迁今属石亭镇下苍村开基建社。祠堂于2001年重修。
龙文榜上黄氏宗祠 榜上黄氏宗祠位于漳州市龙文区步文镇坂上村榜上社。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坐南朝北,砖木结构,面积480平方米,又称《肇基祠》,重建于清乾隆年间,继而圯塌,在裔孙倡议下于民国37年(1948年)重修,1997年再度修葺。
龙文长福村紫云堂 坐于漳州市龙文区步文镇长福村。创建于清乾隆年间,坐西北向东南,砖木结构,歇山式,建筑面积227平方米。仿古建筑。1935年进行过修葺。肇基始祖于明末从龙海市角美镇锦宅村迁来。
龙文湘桥村复兴堂 坐落于漳州市龙文区蓝田镇湘桥村。始建于明末。坐东朝西,砖木结构,歇山式,建筑面积2598平方米。共五进,旗杆台等。开基始祖黄国贤,于元初从龙海角美南门迁至湘桥村,堂内供奉列宗列祖。新修于2001年。2002年列为漳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龙文后店村永言堂 位于漳州市龙文区朝阳镇后店村。系后店黄氏家庙。坐东向西,建筑面积280平方米,“文化大革命”中受毁坏。1994年重修。始祖黄桂,字伯馨,号时需。元大德元年(1297年)任漳州路镇抚,已传衍至二十代。
龙文区篁卿社追远堂 位于漳州市龙文区郭坑镇篁卿社。始建明中期。坐东南向西北。占地面积35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土木结构,二进一天井。明末清朝及民国皆有修葺。奉祀祖先黄孟杰。从龙溪石美北门迁来。牌匾“八路大提点”、“户部尚书”。
龙海西边社太祖庙 西边黄氏家庙(俗称大祖)位于龙海市角美镇石美西边社中。始建于清乾隆初年。东北朝西南。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占地面积500平方米。为歇山顶二进三开间式土木结构。历史上曾多次修葺。1982年由旅新华侨黄便重修。
龙海市北溪头社追远堂 位于龙海市榜山镇北溪头,俗称大宗祠堂。始建于明万历年间。重修于1997年。总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坐北朝南,土木结构,三进二天井。奉祀始祖先,开基祖、至九世祖列祖列宗神牌位,子黄龙,宋绍兴三十年庚辰(1160年)特奏进士,任龙溪令。属龙海市人民政府文物保护单位。
龙海市城外社僾见堂 位于龙海市港尾镇城外村城外社北面,为浦西黄氏大宗祠堂,二进二庑,坐东向西。始建于明景泰五年(1454年),民国20年(1931年)重修,1992年再次重修,1998年在祠堂两边建护厝。总建筑面积560平方米,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奉祀入闽始祖黄天从至六世诸祖。2006年该祠被龙海市人民政府列入文物保护单位。
龙海锦宅社著存堂 位于龙海市角美镇锦宅社中心。为锦宅黄氏大宗祠堂。创建于明代。坐北朝南,建筑面积为321.9平方米。为二进式砖木结构,前护厝大厅上悬挂“源远流长”及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十月初七钦赐匾额。后来被毁,祠堂前建有石门亭,正中刻镌“著存堂”。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及咸丰丁已年(1857年)曾有修葺,1997年8月再重修。主祀锦宅社开基祖黄振田。
龙海下楼村树德堂 位于龙海市紫泥镇下楼村(原海澄县山后乡恒泥保),下楼黄氏宗祠。建于清朝年间。坐北向南,为三开间,砖木结构,古建筑。加筑围墙,面积366平方米,建筑面积157平方米。2003年8月重修,前加建门亭,后加建用室三间,并立碑记载。2005年3月落成庆典。内供奉六世祖陆伯公及历代祖先神位。
龙海东山社大宗祠堂 位于龙海市颜厝东山社中心。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坐西向东。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土木结构,三进门带二天井,前有池潭。在清末道光八年最后一次修茸,保存石碑一块。奉祀祖先一至五世祖。始祖黄本初。
龙海南门社黄氏祠堂 位于龙海市角美镇石美南门村南门社中心。始建于明代。由港尾浦西天从公第六代裔孙分居石美南门社。正面向南方。建筑面积339平方米,占地面积635平方米。为土木石结构。于同治年间修葺,1990年再次重修。奉祀祖先均信祖。 2004年被龙海市政府列为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漳浦湖西大宗家庙 位于漳浦县湖西乡诒安城内南门。又称湖西黄姓大宗祠。始建于清顺治五年(1648年)。坐北向南,为两进三开间土木建筑,悬山顶。
漳浦长桥村元吉堂 位于漳浦县长桥镇长桥村。明朝始建。坐西北朝东南,形制古建筑,土木结构,上下两进,建筑面积约3300平方米,1996年进行过最后一次的修葺。历代人物有明天启四年(1674年)进士黄望孔,清咸丰六年(1856年)文魁黄吉卿,清光绪庚辰科会元、状元黄培松。
漳浦狮头社敬爱堂 位于漳浦县旧镇镇狮头社。又称狮头黄氏大宗家庙,坐东向西。为两进三开间土木建筑,悬山顶。
云霄和瑞堂村继述堂 漳江之畔的云霄县火田镇和瑞堂(和尚堂)村内。又名祖妈祠堂。始建于明初。坐坤向艮兼申寅,门朝乾方兼亥字。建筑面积90平方米。为二进单开间土木石混合建构, 1996年重修。供奉和尚堂开基祖黄仲福。开基祖黄仲福,生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入云霄初祖黄寿卿之玄孙。
云霄溪口绍保堂 位于云霄县火田镇溪口景阳楼内,景阳楼坐落在溪口山仔顶。主体坐乾向巽,拥地面积3300平方米。土木混合结构三层建筑。绍保堂(十二世),系黄严肃公三子黄弘勇(溪口三房公)祠堂。绍保堂独立于楼内中心偏前段,杉木斗拱。
诏安高坑村祀先堂 位于诏安县梅岭镇高坑村后山脚下,系梅岭镇黄姓的总祖祠“黄氏家庙”。始建于清初,两落中天井三开间,歇山顶宫殿式建筑,开龙虎门,单层单檐土木结构。坐甲庚向寅申分金,占地面积550平方米,建筑面积329平方米。供奉“唐开漳功臣竭忠侯黄世纪”、“明文伯黄石斋夫子”金身及一世祖、二世祖等神主。
诏安焕塘坝里村燕翼堂 位于诏安县秀篆镇焕塘坝里村。建于清康熙癸未年。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305平方米,建筑面积320平方米,土木结构。由前厅、天井、上厅、右边一厢房组成。雍正戊申年八月重修,2000年1月重建。
东山礁头村追远堂 位于东山县杏陈镇礁头村。坐向丑向未兼癸丁,占地面积430平方米,建筑面积192.5平方米。建筑方式歇山顶单进明堂式。奉祀始祖黄邦彦。
东山铜钵村燕冀堂 位于康美镇铜钵村。始建于明朝。坐向丙向壬兼巳亥,占地面积1332平方米,建筑面积193平方米。建筑方式八柱式歇山顶二进明堂。清道光年间由诏安高坑裔孙黄开泰(道光进士,授满城知县)重修。家庙前为大埕,占地4-5亩,大埕前面有一大池。
东山铜陵尊敬堂 又名黄氏家庙,位于东山县铜陵镇顶街下巷南门大埕。始建于清道光年间,至今150多年。坐北向南,土木结构,歇山顶二进明堂。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家庙前3 个大埕,1100平方米,左右 厢房,西厢房边有一私塾学堂。厅堂悬挂“先贤遗泽”匾额。
平和西安村安撫祠堂 位于平和县霞寨镇西安村。祖祠坐丑向未兼癸丁分金,清乾隆辛丑科钦点榜眼及第黄国梁,授殿前侍卫郎。祠堂始建年代不详,20世纪80年代末遭遇火灾,1999年春仿旧貌重建。为三开间,分上下厅二进式。
平和大径村种德堂 位于平和县安厚镇大径村高阳楼。又名大径祖祠。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1714年)。面积215平方米。土木结构。重建于1993年。供奉十一世祖黄子珍及以下列祖列宗神位。
平和霞寨西爽楼 位于平和县霞寨镇西爽楼。始建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供奉开基始祖黄明颂及以下列祖列宗神位。总面积300多平方米,砖木结构,二进厅堂,中央天井。
平和霄嶺大宗祠 位于平和县国强乡。又名“上公祖庙”。始建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为二厅一门楼,堂挂康熙皇帝赐匾“太子太保”匾、“勋高九赐”匾,以及横匾“天南屏捍”、 “带励前锋”。门外有三埕。1988年11月17日被平和县人民政府列入为文物保护单位。
南靖田螺坑江夏堂 位于南靖县书洋镇田螺坑土楼群左侧的“背头山”脚下。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坐乙山辛向,占地面积2533.48平方米,建筑面积237.48平方米。清代维修一次,2004年重新翻修。建筑形式为一厅两屋,中堂为上厅,供奉始祖有三郎公及历代先祖神位。
南靖乐土龙湖祠 位于南靖县和溪镇乐土山坡下。由二代祖黄孟昌始建明洪武二年(1369年),正堂艮坤分金,坐丑兼末,占地1.3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88平方米,为三堂二横。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扩建,1993年翻修。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靖笔峰功留堂 位于南靖县船场镇笔峰。始建于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坐申向艮兼甲寅正针,辛末辛丑分金,建筑面积68平方米,砖木结构。修建于民国31年(1942年),将原三层楼堂改建为祠堂,为砖木结构四点金,前后两落。1968年被毁。1990年复建。2002年重建功留厅。
南靖湖朴仰凤堂 位于南靖县靖城湖朴。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清同治年间和1964年修葺,1996年再次重修。坐南向北,为二进三楹。土木砖结构。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2平方米。
长泰赤岭村瞻依堂 位于长泰县枋洋镇赤岭村大埔。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坐西南朝东北。建筑布局分前、中、后三落,历代有修建,于2000年进行较大维修。
长泰院前思远堂 位于长泰县枋洋镇院前祖厝,始建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历代曾多次修建,于2006年改建,坐坤艮兼申寅,占地总面积811.72平方米。思远堂奉祀祖先。最近原址原貌,修旧如旧,古色古香,祠堂祠堂建筑占地面积468.25平方米
华安玉兰村追远堂 位于华安县丰山镇玉兰村。始建于明正德年间(约1510年)。坐南向北,建筑面积185平方米。石、三合土、木结构,为二进式歇山顶构筑。2003年重修。肇基始祖汉阳公,迁自龙溪角美镇石美东门,观音亭后。
华安良埔村则思堂 位于华安良村良埔村。建于1550-1563年间。坐东向西,建筑面积368.88平方米。土木结构,二进座落。三房始祖黄耕隐,系孟俊公的后裔。繁衍至今二十六代,人口近万人。1981年重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泰开漳姓氏资料汇考》
福建漳浦县许氏族谱序
同宗共祖血脉连 两岸三地一家亲
浦西黄氏族源各地调查考证侧记
山东阳谷侨润办事处东唐村族谱序
颖川始祖源流与世系迁徙分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