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代书画艺术鉴赏---陈万福

陈万福,笔名万法,桃花源里人,渊朋笔下客,四川成都人。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四川美术家协会会员

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画家

四川中国画研究院画家

四川中国画学会会员

四川工笔画协会会员

诗婢家画院艺委会副主任

四川客家人书画艺术院画家。

陈万福长期从事平面设计工作,设计作品《陶行知全集》,《华君武全国漫画巡展》首日封,邮戳,《白芙蓉》香烟出口包装,《宽窄.好运》香烟等作品。

如来 如去 如意

(文 /张仁刚)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莲(蓬)荷(花)历来都与文学、宗教、建筑、考古、民俗、艺术、中医等领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绘画艺术中,以莲荷为创作题材的艺术流派和艺术家都在激进的传统与新潮、现实与理想、情感与科学、心理与行为、人性与意识的思潮中崛起和发展。在艺术流派方面,有如吴门画派、金陵画派、扬州八怪、新安画派、海上画派、京津画派、金陵画派、长安画派、岭南画派、浙江画派等;在艺术家方面,有如吴炳、顾德谦、赵千里、冯大有、钱选、徐渭、陈道复、朱耷、金农、石涛、恽寿平、蒋廷锡、梁德润、姚世俊、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张大千、齐白石、潘天寿、王雪涛、杨善深、赵少昂等辈。此外,“连(莲)生贵子”类的民间木版年画,民族装饰图案、读物艺术插图也不断涌现出经典作品。这些多姿多彩的艺术门类和艺术范式丰富着中国绘画,并最终形成中国独特的莲荷艺术。

陈万福的莲荷艺术正是这一多元艺术范式和多维思想影响下的产物,也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艺术思想、学说、价值、情理关系一脉相承的绘画图式。

对陈万福而言,其莲荷艺术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绘画和摄影两个部分。前者主要以中国工笔画形式表现莲荷的风姿绰约和香远益清,在创作上追求诗情、画意、禅悦、乐韵的境界。后者则以照相机类专门设备对莲荷进行构成图像的纪实性,摄影创作的选择性和运用机械的技术性等方面的艺术加工和影像记录的过程。两者的共同之处就是画家通过艺术思维的作用把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而又平凡的莲荷形象转化为精美的视觉图像,并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艺术形态、价值观念和文化取向。工笔画《池依恋》《熏风十里藕花香》《来去无意》《暗香难留》《此生原在无声间》《小憩》《残荷风凉鸟自鸣》《满池金黄淡烟中》《荷塘清趣》等作品在意境营造、笔墨构成、内涵意蕴等方面都有“自我化”的探寻痕迹。从艺术哲学的角度来论,不难看出他的生活经验、艺术创作、思绪情感、视觉张力和文化信息是相对艺术创新而言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一方面是由传统承袭、同比借鉴而呈现出创作的严谨格局;另一方面则是不拘行迹自由情趣的再现,也即随意“泼墨勾勒”式创作。准确地说,这是陈万福艺术创作和创作过程中的文化基因与视觉基点。其特点就是画家通过想象这一特殊的思维形式,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和以传统水墨表现技法体现本质、深化意境、烘托主题,表达思想。特别是是那种以泼墨为主的勾勒、皴擦、点染结合方式表现荷叶形态、情态与意趣,颇有笔墨抒情韵味,再加上大胆而巧妙的黑白灰关系处理和因意境、主旨、空间等需要的精细刻画。这样一来,不仅有传统笔墨符号、而且另有一种庄严活泼、明快生动的新画风。

与很多画莲荷的画家有所不同的是,陈万福常 长于以摄影的方式将荷花、莲蓬、禽鸟等物象的各种形态摄取下来,于绘画创作中加以选择、组织、变化和临写,并 把摄影艺术的构图、光影、角度等构成元素借鉴、引进中国画创作, 这种跨越、嬗变与融通的审美追求就使其作品的形象因深入具体而富有视觉的真实感和生命力。 如与莲荷有关的系列作品《暗香难留》《此生原在无声间》《小憩》《残荷风凉鸟自鸣》中、花叶、禽鸟和草虫的主体化表达、简洁化处理和导向化组合都达到相当熟练的程度,其程度的阶梯化演进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画家对自然美的选择、尊重与感应。

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创作需要积累。这种积累包括诸如生活、历史、社会、宗教、自然、意识等领域的直接和间接的形式和内容。在积累生活、搜集素材、发挥想象时,陈万福结合创作需要,把涉及一切与创作主旨有关的构成要素都给予了充分的考虑。事实上,也因 90 年代初,一次聚会后的偶然机会,让他与莲荷结连因缘。自那以后,画家就一直以莲为伴,以荷为友,常常漫步在莲荷世界里。他说:“师造化,作为绘画的基本功,最重要的就是要深入生活,了解荷花,坚持写生。只有通过写生才能把荷花的形象认识的更深刻、理解的更全面。才能充分地创作与开新。”实践证明,这种“偶然相遇、长期积累、多面探索、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认知态度、学习精神和创作激情促成了画家绘画本体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准确地说,这也是陈万福在长期探索艺术语言、表达自我意识、升华精神情感中的必然的结果。

综而观之,陈万福的莲荷创作有四个特点:一是艺术语言的简洁朴实、纯净清新和平易近人;二是情感的真挚动人,尤其是画家那种源自内心的对莲荷真诚而纯真的情感和情感的自然流露,绝不是机械化的刻制和东施式的效颦;三是表现技法的豪放酣畅与生动精微相结合,于背景处理的多样性中融入拟人化情态;四是艺术空间融入禅宗禅悟思维。从当代中国画发展格局来看,这些创作特点既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又契合了时代发展要求。这些特点正是是画家在雅化与情化、善化与美化审美功能下的心境契合。

就思想而言,我以为,陈万福的艺术思想渊源可以划归于禅宗范畴,其体系主要由“自性清净,远离垢染”和时空互摄的圆融境构成。这也是他画别于其他画家荷花创作思想和文化上的隐形特征,恰恰因此,其绘画才予人以典雅、绮丽、明快、流畅的感受。就艺术形式与艺术思维的内在关系而论,画家那种“泼墨勾勒”式技法十足的体现了“大胆落墨,小心收拾”的中国画理。具体地说,在荷叶的创作上,画家那“泼墨”一泻千里的形态与气势,相对于传统的“三矾九染”,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线条塑造形象的功能,强化了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的墨色层次和水分调控后所呈现的水晕墨章形态与艺术审美效果。但从荷蓬、禽鸟、茨菰、浮萍、苇叶、红蓼、蜻蜓等物象的结构和形态的处理手法来看,与豪放酣畅的随意“泼墨勾勒”式技法相比,那就显得极度的精细、深刻、丰富了。《清露》《荷韵》《残荷》作品中对荷叶叶脉样式、禽鸟飞羽、蜻蜓翅脉、莲蓬肌理的刻画都极为巧妙和精微,这与比较空灵的构图形成了鲜明对比,更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于是 “泼墨勾勒”式的画风也就成为画家莲荷之意、莲荷之思、莲荷之趣、莲荷之象的情感寄托和心灵栖息了。

禅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中国画史上起过很大的作用,有着特殊的意义、内涵和神韵。禅宗所蕴含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如来藏思想、不二法门的般若思想和事事无碍的华严圆融思想,以及由此延展的处世态度、人生追求、直觉关照、审美情趣、超越精神,都无一例外地凸现在陈万福莲荷艺术清净、空灵的境界里。那种“泼墨勾勒式”创作过程中的自由、随意与洒脱,始终都给人以沁人心脾的感觉,难道这不是禅宗思维赋予画家艺术创作中彰显的艺术魅力?

艺术需要登高望远,海纳百川的广阔视野。陈万福认为,艺术创作离不开观察与审视的视野。视野广者其艺术造诣精湛,视野狭者其作为必浅薄。艺术家有了广阔的视野后,那他的创作与创新都能够在形式、境界、格调、顿悟中化腐朽为神奇。通过上述作品分析,我们清晰地看到画家在构成艺术的笔墨技法和思想内涵两者中,更多的还是采用视野综合、分解、虚化、位移等方式,舍去了宏大与壮阔的空间概念,力追虚静、幽远、淡雅、细润、空灵的禅意图式、视觉张力和空间美感。这就于莲蓬、荷花、荷叶、荷箭、水草、禽鸟等物象中展现宾主、呼应、开合、虚实、藏露、繁简、疏密、纵横、参差、动静、奇正、向背等构成关系和时空秩序,以哲学思辨和禅宗三昧处理形式美中各构成关系和审美法则。

佛教有“花开见佛”之说。从某种程度上说,人有了莲的心境,就会将万物内化于心,转化成佛性。“佛教认为顺世论的无我是极端化的无。因为这种无连解脱轮回也否定了的无,而佛教的无是建立在轮回与解脱都有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是有的,而有些东西是无的。”这种表述方式恰好是陈万福莲荷艺术的禅意空间、诗意空间和精神空间的展示与诠释。

李叔同《送别》中“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的诗意、画境恰似意犹未尽地伴随着晚风、笛声、拂柳在夕阳西下之时,将情感遥寄山外,山外山、山的远方,这是于天地间绵绵不绝的表达与倾诉。从情态内向感受的层面上说,画家的莲荷艺术不论是现实关怀、语言变革还是主体情感都足以让人产生对生命本体、自然意识与艺术信仰中新的审视角度。在现实多变的社会中,陈万福在自己的莲荷世界里坚守文化取向和坚持艺术探索,他对笔墨语言、情感态度和精神意蕴的精神性已显示出了积极的意义。

 (校对/小信 审核/赵金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朴秀逸,自由洒脱,陈师曾写意花卉欣赏
画家专栏 │小蒙——朦胧画派代表人物画家
陈衍宁国画艺术欣赏
古代山水画和现代山水画区别在哪?
新岭南画派名家陈少平国画赏析
国画大师石鲁作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