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 VS 非骨化性纤维瘤 (FCD/NOF) 影像诊断要点总结

影像时间

病例展示

简要病史:患儿,女,12 岁,因 「 右下肢疼痛 10+天 」 就诊。入院前 10+天,患儿诉无明显诱因出现右小腿下段疼痛,程度能忍受,无下肢麻木,未予重视,不伴压痛,行走时疼痛,夜间、休息后稍减轻,无寒战、高热,无咳嗽、咯血,无潮热、盗汗、乏力等不适。

右胫腓骨 CT 平扫:
注:右侧胫骨下段干骺端后份见偏心性、多房状、分叶状骨质缺损区,其周边见薄层硬化边,其后侧骨壳局部缺损,大小约 2.3 cm×1.5 cm,病灶长轴与骨干平行,呈膨胀性向骨髓腔凸,周围未见明显软组织肿块影。

右胫腓骨 MRI:
T2WI-FS
T1WI
T2WI-FS
T1WI
注:右侧胫骨下段干骺端后方见偏心性、多房状、分叶状等、长 T1 信号影,T2 压脂像上呈高、低信号,病灶边缘呈环状稍,局部骨皮质变薄、缺损,大小约 2.3 cm×1.5 cm,病灶长轴与骨干平行,呈膨胀性向骨髓腔凸,周围未见明显软组织肿块影。

患儿行手术治疗

手术名称:右胫骨远端开窗、骨肿瘤病灶刮除术,异体骨植骨术,胫骨肿瘤送病检术,胫骨远端内固定术。
术中所见: 右胫骨远端距骺线 2 cm 偏内侧见一约 5 cm*4 cm*4 cm 病灶,肿瘤周围骨组织硬化,边界清楚,质硬,病灶内为质软组织。

术后右胫腓骨中下段 DR 正侧位片:

病理结果:(右胫骨下段干骺端)镜下见梭形成纤维细胞及纤维形成束状、席纹状、旋涡状结构,内含多核巨细胞,可见散在淋巴细胞。结合临床和影像考虑干骺端非骨化性纤维瘤。

No.1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非骨化性纤维瘤


纤维骨皮质缺损(Fibrous cortical defect FCD/非骨化性纤维瘤(non-ossifying fibroma NOF)由骨髓结缔组织源性的良性肿瘤,无成骨活动。本质上二者是同一种病变,只是发病部位和病灶大小有些不同。

它们是同一病变的不同发展阶段:
病灶,好发 6-15 岁,无症状或仅轻症,多为体检意外发现,仅限于骨皮质 —— 纤维骨皮质缺损 FCD
病灶,好发 8-20 岁,有症状,病变膨胀并有骨髓腔侵犯 —— 非骨化性纤维瘤 NOF

No.2

病理 


二者病理形态类似。肿瘤由坚韧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宏观上表现为肉质、纤维状、黄色或棕褐色病变,界限分明,互相毗邻,每一病灶有一层硬化骨组织包绕,其内无成骨,并伴有不同的出血区域。显微镜显示病变是高度细胞化的,在基质组织背景上含有梭形细胞,呈明显的 storiform 型,也可见泡沫状组织细胞和多核巨细胞。不应看到有丝分裂像和/或细胞发育异常。

在愈合阶段,随着新骨取代缺损,成骨细胞活性增加,逐渐重塑并完全消失。事实上,许多骨岛是愈合的纤维性黄色瘤 (FCD/NOF)。

No.3

临床表现


FCD 是无症状和自限性的,到成年时完全愈合,可有家族发病倾向。
NOF 大多数是无症状的,较大的病变可能会疼痛,并可能影响骨的支持结构,而易发生病理性骨折。多发性非骨化性纤维瘤与神经纤维瘤病Ⅰ型 (NF-1) 和 Jaffe-Campanacci 综合征相关。少数病例可自愈。

No.4

影像学表现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FCD)

1、好发于长骨干骺端,通常位于股骨远端、胫骨近端或远端,病变长轴与骨干一致。表现为在皮质内小的 (d< 2-3 cm) 骨质缺损区,病变可多发、对称,髓腔无侵犯,无膨胀性骨壳,无软组织肿块,在上肢骨中不常见。


2、平片和 CT

透明皮质内骨质缺陷;由硬化的边缘勾勒出轮廓;没有累及下面的髓腔;没有骨膜反应;增强扫描无强化。

CASE 1

男,儿童,踢足球时扭伤了脚踝,轻微肿胀。

注:左侧胫骨下端干骺端外侧骨皮质区见边界清晰的透亮区,并见清晰的硬化边。

CASE 2

女,9 岁,业余舞蹈者,非特异性膝关节疼痛。

注:右侧胫骨上段干骺端偏内后侧皮质区边界清晰的透亮区,无侵蚀性骨质破坏或软组织肿块。

3、MRI

信号特征包括: T1WI 呈低信号, T2W 信号表现多样,取决于愈合阶段。无骨膜反应。

CASE 3

男,15 岁,无缘故小腿疼。

T1WI
T2WI
T2WI-FS
T2WI
T1WI
T2WI
注:左侧胫骨远端干骺端可见偏心性异常信号,在所有序列中均为低信号。在反应性硬化的 STIR 中,它被周围的低信号边缘所包围,没有骨膜反应或软组织肿块。


非骨化性纤维瘤(NOF)

1、好发于四肢长骨 (胫骨、股骨、腓骨) 一侧,距骺板 3-4 cm 的干骺端,表现为偏心性、多房性骨皮质缺损区,病变膨胀并有骨髓腔侵犯,周围有薄层硬化边。没有骨膜反应、皮质断裂或软组织肿块。

2、平片和 CT
典型表现是具有边界清楚、薄层硬化边、多房性、边缘膨胀的透明病变(d>3 cm),多个病灶毗连呈串珠或泡沫状,病灶长轴与长骨平行。突入髓腔的病灶边缘呈扇贝样硬化为特征性表现。病灶内密度低于肌肉组织,增强扫描无强化。

3、MRI
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取决于病变在发展和愈合阶段的成像时间。
起初,病变具有高或中等 T2 信号,其周围低信号边缘对应于硬化边。当它成熟并开始骨化时,在所有序列上均呈低信号。

CASE 4

男,14 岁,踢足球时受伤了,不负重时小腿疼痛。

注:右侧胫骨远端干骺端见多房状、分叶状骨质缺损区,病灶边缘见硬化边,病灶长轴与骨干平行,呈膨胀性向骨髓腔凸,其旁及上方骨质不连续,呈斜形线状透亮影,周围未见明显软组织肿块影。没有骨膜反应。

3 月后复查:
注:3 个月后右侧胫骨下段骨折线愈合。

患儿进一步 CT 检查:
注:CT 证实了平片的发现,右侧胫骨远端干骺端偏外后份见多房状、分叶状骨质缺损区,病灶边缘见硬化边,病灶呈膨胀性并凸向骨髓腔,未见明显软组织肿块影。

MRI 检查:
注:病变在 T2 压脂像上呈不均匀稍高、低信号。

病理活检:组织学特征符合非骨化性纤维瘤表现。

术后复查:
注:病灶被稍高密度影填塞。

术后 6 月:
注:填后 6 个月,右侧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恢复正常,充填部位骨质硬化增加。

3 年后:
注:填塞后 3 年,在先前填塞病灶处有细微增加的骨质硬化,骨皮质看起来正常。

这个病例显示了一个良性骨病变中的病理性骨折的表现,这是一个组织学上证明的非骨化性纤维瘤。其随后的骨填充治疗和随后的影像学特征表明骨填充接近正常。

CASE 5

男,14 岁,运动时扭伤了脚踝。

注:踝关节 x 线侧位片示胫骨远端干骺端见边界清晰的骨质缺损区,边缘见硬化边,病灶呈膨胀性改变,没有骨膜反应。

CASE 6

女,14 岁,偶然发现右侧股骨病变。

注:右侧股骨下端干骺端见多发囊样、膨胀性生长透光区,边缘见硬化边,以内侧为著,呈特征性的扇贝样,部分呈融合状,并见分隔影,距骺板约 1.2 cm。

CASE 7

女,11 岁,股骨远端疼痛。

注:左侧股骨远端干骺端后份显示一个膨胀性骨质缺损区,边缘见明显硬化边,没有骨膜反应或皮质破裂或软组织肿块,病灶靠近骺板约 3 cm。

进一步 CT 检查:
注:轴位 CT 图像证实了病变的平片外观,并显示没有骨外肿块的证据,并见病灶向骨髓腔内突出,邻近骨皮质变薄、但完整。

MRI 检查:
SAG:T1WI
SAG:T2WI
COR:T2WI
注:MRI 显示左侧股骨远端干骺端后份见偏心性、膨胀性、边界清楚的病变,呈长、等 T1 长、短 T2 信号影,向骨髓腔内突出,病灶长轴与骨干平行。

No.5

鉴别诊断


1、纤维性骨皮质缺损(FCD)与骨样骨瘤
2、非骨化性纤维瘤 (NOF) 与动脉瘤样骨囊肿 (ABC )
3、非骨化性纤维瘤 (NOF) 与皮质内骨肉瘤
4、二者与撕脱性骨皮质不规则 (骨皮质硬纤维瘤) 鉴别:撕脱性骨皮质不规则属于「 Do Not Touch」病变,为肌腱附着处过度应力导致的撕脱性损伤,并非真正的肿瘤。发生于股骨远端后正中,但在骨皮质外形成碟形压迹,这与非骨化性纤维瘤 (NOF)  的外凸相反;其边缘不清,可有相邻区硬化、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胀,此时影像表现易与骨肉瘤混淆。

No.6

小结


纤维骨皮质缺损与非骨化纤维瘤是同一病变的不同发展阶段,两者在病理上是一样的。根据其好发年龄、常见部位、有无症状以及是否对骨髓腔有侵犯综合分析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这类病变应避免活检、介入和手术,合理安排随访时间及检查方法。

作者 | 桔梗

内容策划 | 小雪球、彭龙

插图来源 | radiopaedia 

参考文献 | (向下滑动)

1.Osteolytic lesion of the tibial shaft in a young boy bhishek Vaish et al., Case Rep, 2020

2.Rare case of juvenile ossifying fibroma of the lumbar spine causing vertebra plana Bhavuk Garg et al., Case Rep, 2021

3.Central ossifying fibroma of mandible Kumar Nilesh et al., Case Rep, 2020

4.Teenager presents with unilateral proptosis Healio

5.Asymptomatic children had a 18.9% prevalence of benign bone tumors Healio

6.EFFECT OF CEREBRAL AND SPINAL CORD INJURY ON EXPRESSION OF NERVE GROWTH FACTOR IN BONY CALLUS OF FRACTURED THIGHBONE GUO JING-QIN et al., Journ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Medical Sciences), 2006

7.Skeletal pathology and variable anatomy in elephant feet assessed using computed tomography. PeerJ

8.Effects on VEGF and VEGF mRNA expression in issues of callus in treating fracture of rabbit with three-period treatment theory of bone fractur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N Jian-min et al.,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2007

9.REPAIR OF RABBIT RADIUS DEFECT WITH NEW-TYPE NANOSTRUCTURE ENGINEERING STENTS FENG Xin et al., Journ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Medical Sciences), 2014

10.THE IMAGING DIAGNOSIS OF FATIGUE FRACTURE IN COMMON SITES OF LOWER EXTREMITY SUN Liang et al., Journ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Medical Sciences), 2015

11.Pathology of Selenium Deficiency in the Chick Christian L. Gries et al.,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1972

12.Research progress on role of Hippo pathway in bone repair Yang Qichang et al., Chinese Medical Journals Publishing House Co., Ltd., 202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检查
科普教育】骨肿瘤,(十四)非骨化性纤维瘤Nonossifying Fibroma
全文阅读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非骨化性纤维瘤、骨化性纤维瘤、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性纤维结构不良 鉴别对比表格版 (有实图)
【每日一例 | 367期】 右侧胫骨远端病变X线平片病例
非骨化性纤维瘤(NOF)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