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影专栏 | 叫了几十年的听神经瘤,原来是错的!

前言:叫了几十年的听神经瘤,其实极少真正发自听神经,而多来自前庭上神经,其次为前庭下神经,准确的叫法应该是前庭神经鞘瘤。下文为我们医影特邀讲师的精彩总结。


概述


前庭神经鞘瘤是最常见的桥小脑角区肿瘤(80%),中位年龄为50岁,90%患者为单侧,患者常出现慢性不对称感音神经性耳聋

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治疗理念已经从“全切”变为“保听”

目前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随诊观察

影像学(主要是MRI)已成为前庭神经鞘瘤初步筛查、评估和随访的重要手段。认识和理解治疗目标、各种治疗方法、预期的治疗后发现和并发症,使影像科医生能够提供与治疗计划和结果相关的关键发现,在多学科团队(MDT)中发挥重要作用。


前庭窝神经,又称位听神经,含特殊躯体感觉,由两部分功能性质不同的感觉纤维组成,一部分为传导平衡觉的神经纤维,称为前庭神经;一部分为传导听觉的纤维,称为蜗神经。

1、前庭神经传导平衡觉,感觉神经元为双极神经元,位于内听道底的前庭神经节内,经内耳门入颅,走行于桥小脑角区,经延髓脑桥沟外侧入脑,止于前庭神经核和小脑绒球小结叶等部位

2、蜗神经传导听觉,感觉神经元为双极神经元,位于耳蜗蜗轴骨质中的蜗神经节内,经内耳门入颅,走行于桥小脑角区,经延髓脑桥沟外侧入脑,止于蜗神经核

前庭神经鞘瘤的自然病程


>50%的前庭神经鞘瘤平均增长2-4mm/年,而<10%则变小
瘤体主体在内听道外的相对于瘤体主体在内听道内更容易生长

>2cm的前庭神经鞘瘤更容易生长
2mm/年的增长率与听力下降有关


前庭神经鞘瘤的治疗手段


手术切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随诊观察

手术目标已从全切除转向长期颅神经功能保留;部分切除后观察或立体放射治疗,尤其对较大的前庭神经鞘瘤,可以实现长期颅神经功能的保留;术中避免蜗神经及面神经的损伤。

随诊观察

每6-12个月进行一次MRI+C成像
60岁以上合并手术禁忌症
肿瘤体积小且无明显症状

小结

前庭神经鞘瘤是最常见的桥小脑角区肿瘤,影像科医生必须掌握其术前的影像学特点;

VS的治疗目标已经改变,从全切除转向长期颅神经功能保留;

年龄越大、肿瘤越大、术前听力越差是进行性治疗后听力丧失的危险因素;

>3cm的较大肿瘤通常采用手术切除而解除对周围结构的压迫üü较小的肿瘤可以采用手术或放射治疗;

掌握治疗方法的目的是让影像科医生认识与初始治疗相关的影像学发现,并认识到预期的治疗后发现和意外并发症。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查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侧耳朵听力下降,警惕听神经瘤!!!
【手术经验分享】保留听力的听神经瘤手术——周岩
神经鞘瘤
关于听神经瘤手术切除中的面、听神经保护
听神经瘤微侵袭手术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听神经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