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骨巨细胞瘤
  • 多数学者认为GCT是起源于骨髓中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

  • 特征为血管丰富的组织中含有增生的单核基质细胞与大量均匀分布的多核巨细胞。

  • 具有局部侵袭性,大部分为良性,部分生长活跃,少数一开始即为恶性称之为恶性巨细胞瘤(Malignant  Giant Cell Tumor).

  • 无论良恶,病变过程中均可恶变为骨肉瘤和纤维肉瘤,并发生肺及淋巴转移。

  • 局部刮除易复发。


发病率、好发年龄及部位
  • 骨巨细胞瘤在良性骨肿瘤中发病率居第二位,达16.7%,仅次于骨软骨瘤。

  • 好发年龄:20-40岁,骺板闭合前及50岁以后发病极少见。女性略多于男性。

  • 大多发生于长骨,典型位于长骨骨端。其中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最多见。约半数位于膝关节附近。其次为桡骨远端、股骨近端、胫骨远端、肱骨近端及腓骨近端。


554例GCT的性别、年龄和部位分布
影像学表现:
X-Ray:
  • 长骨骨端偏心性溶骨性膨胀性骨质破坏,皮质膨胀、变薄,内可见纤细骨嵴,典型者“皂泡”样改变。

  • 一般具有横向生长特征。

  • 多数边界清楚,骨壳完整,无硬化边,病灶内无钙化。

  • 恶变者,病变骨壳残缺不齐,边界不清,可见软组织肿块突出。


CT:
  • 长骨骨端偏心性膨胀性骨质破坏,内无钙化或骨化,骨壳完整,边界清晰,无硬化边。内可见纤细骨嵴。

  • 恶性者骨壳不完整,可见软组织肿块向外侧突出。

  • 肿瘤血供丰富,增强后明显强化。


MRI:
  • GCT在T1WI上呈均匀中等或低信号,T2WI多数呈混杂信号。

  • 肿瘤内出血,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出血后可形成液-液平面(含铁血黄素在下层,更多见于动脉瘤样骨囊肿)。

  • 增强扫描,瘤体呈中等强化,囊性和出血部分无强化。

  • 恶变者,软组织肿块呈高信号。

男,29岁,膝关节疼痛3-4月来诊。X-Ray显示;股骨远端溶骨性病灶,病灶骨皮质明显变薄,病变边界清楚,无硬化,无骨膜反应。
图a CT显示股骨远端溶骨性骨质破坏,病变处骨皮质变薄,边界清楚,无硬化边,无骨膜反应,内未见钙化。图b MRI:T1WI呈低信号,边界清楚。
MRI:T2WI显示为近等信号,STIR序列显示为高信号,周围软组织轻度水肿。
男,39岁,骶尾部疼痛伴大便困难1月,骶尾部压痛、叩击痛。CT示:S1、S2椎体轻度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缘无硬化,内可见残留骨嵴。病变突破骶椎前后缘形成软组织肿块。

MRI:病变呈略长T1信号和略长T2信号,T2WI可见高信号小囊变区。
女,30岁,腰痛伴双下肢放射痛2月。X-Ray示:L5右侧椎弓根显示不清,右侧横突及S1右侧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楚,无硬化边,病灶内无钙化。
CT:病灶呈膨胀性、溶骨性改变,边界清楚,骨皮质变薄,内可见粗大骨嵴。内无明显钙化。
软骨母细胞瘤
动脉瘤样骨囊肿
骨囊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临床必备: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MRI诊断(下)
【读片时间】第0192期:腰3骨巨细胞瘤伴动脉瘤样骨囊肿
以囊性病灶为主的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影像解析
长骨偏心膨胀性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 – 影像PPT
骶尾部脊索瘤与巨细胞瘤的影像学鉴别点
看图识病(190):颅神经麻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