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很常见,但千万不要将其误诊为椎体骨折

【医学影像服务中心】总结

先看三个病例

病例1年轻患者,腰背痛就诊。CT影像可见椎体前上缘局灶性骨质缺损,可以一游离类三角形骨性密度影。


来源radiopaedia

病例2X线检查时发现L4椎体前上缘见一骨质缺损区和“游离”的骨块

病例3患者伴有长时间的腰背部疼痛史。L4椎体前上缘局灶性骨质缺损,区域内可见一游离的骨性信号。

来源radiopaedia

诊断结果:腰椎前椎缘骨。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讲的内容,相信大家看过本篇文章,下次遇到就不会误诊为椎体骨折啦!

椎缘骨介绍

椎缘骨系发生于椎体前方边缘的三角形骨块,一般X线检查即可确诊。好发于腰4。在腰椎侧位片多为大小不等三角形骨块,位于椎体前上角,少数在前下角。正位片多无明显异常。床上可引起腰部疼痛,多数无症状。

椎缘骨多呈三角形,少数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骨块外围为骨皮质,其中为骨松质,边缘清楚。三角形骨块的上缘和前缘分别平行于椎体的上缘和前缘,后缘(即斜面)与椎体前上(/下)缘的斜面相对应,其间有厚薄一致的透亮间隙区,宽约2-5mm不等。

与骨块相对应的椎体前上角截然缺失,似被利刀削砍,边缘硬化,厚薄不一,大多为2-5mm。硬化带与正常骨无明显分界,多逐渐移行于松质骨内。骨块可轻度移位。

椎缘骨示意图

椎缘骨由疝入的髓核和软骨成份、骨质缺损区及掀起的骨块所构成。(来源radiopaedia

影像学表现

X线侧位片上见椎体前上(下)角大小不一的三角形骨块,与椎体缺损区相对应,周边硬化如皮质,内为松质,形成假关节状。

CT示椎体前部局限性骨质缺损,游离骨块位于缺损区前方,边缘硬化,周围无软组织改变,有时缺损区见软组织密度影,为邻近突出的椎间盘。

MRI示游离的骨块呈长T1短T2信号,游离骨块与椎体间缺损区与同层椎间盘等信号。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学说不一,包括外伤、永存骨骺及椎间盘突出等学说。以后者最多见,椎体软骨板和(或)椎体骨骺交界处存在薄弱区,在异常外力的作用下诱发髓核突出,使得椎体骨骺与椎体分离,形成三角形骨块。

椎缘骨主要与以下疾病鉴别:

(1) 椎体前缘骨折,常有急性外伤史,椎体后缘骨块与椎体骨质缺损相吻合,无硬化带,CT 、MRI可见周围软组织损伤征象,MRI还可发现骨水肿征象。

(2) 椎体前缘骨质增生,与椎体紧密相连,边缘锐利,椎体前缘无缺损区;

总结

L4-5椎体前上缘局灶性骨质缺损区,不规则,外形欠光整,缺损区呈与同层面椎间盘信号或密度相似,患者无症状或伴有腰痛病史,要考虑到椎缘骨的可能。

初学者一般对此病认识不足,通过提高影像检查质量、及时复查及密切结合临床情况,可以有效避免误诊、漏诊。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史志卫, 丁长青, 刘德海,等. 腰椎前椎缘骨的影像学表现[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 15(2):143-145.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查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影像基础】椎缘骨的影像学表现及命名
【每周病例】骨转移瘤MRI-X线病例图片影像诊断分析
病例讨论:一例压缩性骨折的治疗
老年人腰背痛要小心!有可能是脊柱骨折了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和治疗
病例交流 | 一例骨质疏松症患者诊疗过程及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