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肿的辨证论治

       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引起头面、目窠、四肢、腹部,甚至全身浮肿的病证。
       现代医学所说的急、慢性肾炎以及心功能不全所致的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功能性水肿等,均可参照本文处理。
水肿,有阳水、阴水之分。阳水发病急骤,多从头面部先肿,皮肤鲜泽光亮,按之凹陷易恢复,肿势腰以上为剧;阴水起病缓慢,多从下肢先肿、皮肤萎黄或灰黯、按之凹陷恢复较慢,肿势腰以下为剧。
      临床辨证,当以阴阳为纲。阳水属实,有风水、水湿、湿热之别,治以祛邪,分别给予发汗、利水、攻逐等法;阴水多属本虚标实,治以扶正祛邪,用健脾、温肾、通阳利水等法。若因脾虚气血不足,湿邪留滞者,则宜补气养血,健脾化湿,不宜过于分利。

按语:
(1)水肿的发生与肺、脾、肾三脏的气化失常密动相关。治疗时应根据脏腑病证,灵活运用利水、宣肺、益气、温化等法。
(2)在临床上还必须注意阴水与阳水的转化。如阳水迁延不愈或屡经反复、正气渐伤,可转为阴水;阴水复感外邪导致水肿加剧,则可表现阳水标实证。不论阴水或阳水,若水肿不退,日益增剧,水邪上凌心肺,均可出现腹大、胸闷、喘咳、心悸等严重证候。
(3)上述各个证型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二证或者二证以上同时出现。如水湿郁久,既可伤及脾阳,又可湿郁化热,壅阻三焦。脾阳不振,日久不仅伤及肾阳,形成肾阳衰弱证,又往往脾肾阳虚,同时存在,而且在临床上比较多见。临证时当注意证型间的转化与兼夹,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
(4)当水肿消退后,应根据肿退后的临床表现给予培本,采取补肺、健脾、益肾等法,以巩固疗效。
(5)气血两虚证,多属营养不良性水肿,功能性水肿,肿势一般不剧,治疗上以补养为主,切忌过于分利。
(6)水肿病均应忌盐及硷类食物,以利于消退水肿,并应注意休息,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发生,避免病情反复发作。
(7)水肿病经过一般常法治疗无效,有血瘀证候,如肌肤有血缕赤痕,舌质有紫气瘀斑,下肢肿硬色紫,或妇女月经不通者,可参合运用活血化瘀法,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泽兰、刘寄奴、凌霄花、马鞭草、路路通、益母草等。《内经》有“血不利则为水”的论述。

阳水证治:
(1)风水相搏证:病机是风邪犯肺,肺失通调。
水肿从目脸部开始,肿势迅速,以面部为著,皮肤色泽光亮而薄,按之凹陷,恢复比较容易。或有恶寒发热,肢体酸痛,咽喉疼痛,喉蛾红肿,咳嗽。舌苔薄白,或者薄黄,舌质偏红,脉浮紧或者数。
治法:疏风利水。
方药:苓桂浮萍汤、越婢加术汤。
常用药物:浮萍,羌活,防风,防己,桂枝,白术,茯苓,麻黄,桔梗,泽泻,车前子。
加减:风热偏盛去桂枝、羌活,加生石膏、金银花、连翘、茅根、芦根。
咽喉痛加牛蒡子、土牛膝根。
水邪上逆加桑白皮、葶苈子,紫苏子。
(2)水湿浸渍证。病机是寒湿困脾,脾不制水。
肢体浮肿、多由下而上,肿势以下肢为甚,按之凹陷,恢复较缓。
胸闷,腹胀,肢体困倦,尿少而浑。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通阳化湿,利水。
方药:胃苓汤,五皮饮。
常用药物:桂枝、连皮茯苓,泽泻,生姜皮,苍术,白术,薏苡仁,大腹皮,陈皮,防己。
加减:湿困中焦加厚朴,干姜,花椒。卫表阳虚加黄芪,防风。
(3)湿热壅结证:病机是水热壅阻,三焦气化不利。
全身水肿严重,肌肤绷急,腹部胀大肿满。胸闷,烦热,气粗,口干,小便短赤,有灼热感,便秘。舌苔黄厚腻,脉沉数。
治法:分利湿热。
方药:疏凿饮子。
常用药物:商陆,槟榔,苍术,黄柏,通草,猪苓,茯苓,泽泻,赤小豆。
加减:水热壅盛加大黄,黑白丑,严重者加甘遂,大戟,攻逐行水。兼有表证加羌活、秦艽。
疮毒内归加金银花、连翘、河白草、地肤子、苦参、蒲公英。

阴水证治:
(1)脾阳不振证:病机是脾虚失运,水湿内聚。
水肿日久、腰以下肿甚、肤色浮黄。腹胀纳少、便溏、倦怠、口泛清水、小便量少、色淡黄。舌苔白滑或白腻,舌质淡,脉沉缓。
治法:温阳健脾,利水消肿。
方药:实脾饮,附子理苓汤。
常用药物:黑附子、桂枝、干姜、白术、茯苓、椒目、泽泻、防
己。
加减:脾虚湿盛加苍
术,厚朴,木香。脾气虚弱,加黄芪,党参,山药。兼有肾虚者加补肾药如仙灵脾,巴戟天,仙茅。
(2)肾阳衰弱证。病机是阳衰阴盛,气不化水。
水肿反复发作,消长
不已,腰以下肿甚,
以足跗为剧,按之凹陷,久久难复,肤色灰黯。恶寒肢冷、腰部
酸痛、小便少,色清。舌苔白,舌质淡胖、潮润或暗紫、脉沉细弱。
治法:温肾利水。
方药:真武汤,济生肾气丸。
常用药物:黑附子、桂枝、白术、山药、茯苓、泽泻、鹿角片、仙灵脾、巴戟天、车前子。
加减:阳损及阴去鹿角片、巴戟天,加熟地、山萸肉、麦冬。
肾气虚加黄芪,党参。
复感外邪去鹿角片、巴戟天,加天麻、细辛、生姜。兼有脾虚加健脾药。
(3)气血两虚证:病机是脾虚不健,气不化湿。
晨起面浮、下午腿肿、肿势不剧、疲劳加重、休息则减。倦怠乏力、头昏目眩、气短、小便正常或反多,舌苔薄白、舌质淡、脉细。
治法:补益气血,健脾
渗湿。
方药:参苓白术散。
常用药物:党参、黄芪、炒白术、茯苓、白扁豆、山药、生苡仁、当归、白芍、赤小豆、红枣。
兼有肾虚酌加熟地、巴戟天,黑附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辨证论治肾病综合征
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杨兆林临证医案录 五
水肿中医辩证论治
水肿1
探析张景岳论治水肿之要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