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郝现军大夫读书笔记【95】

名老中医冉雪峰说:士先器理而后文章,医先医德而后学问。

一个良医无所求无所惧,则百病可医,反之则小疾难治。

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无求品之高;明月清风随意取,青山绿水任傲游。

学医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至其约。

术精怀仁,慎思明辨,胆大饮小,智圆行方。

不气歌: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倘若生气中他计,气出病来无人替。请来医生把病治反说气病治非易。气之为害大可惧。诚恐因气把命弃。我今尝过气中味,不气不气真不气。

老中医廖冥阶治疗中风处方:

1·大秦艽汤:秦艽,生石膏,当归,白芍,川芎,生地,熟地,白术,茯苓,甘草,大枣,黄芩,防风,羌活,独活,白芷,细辛,湿加生姜,春夏加知母,心下痞满加枳壳。主治:中风手足不能动,舌强难言,风邪散见,不拘一经者。本方治气血虚而有风邪,用风药解表,血药气药以调里,故用之多效。

2·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桂枝,白芍,大枣,生地,左侧上肢偏瘫加当归,下肢不遂加牛膝,筋挛不舒加木瓜,骨软加虎骨,阳虚加黑附子。主治风痱,身无疼痛,但半身不遂,手足无力,不能运动者,久久服之,自见功效。

3·加减羚羊角散:羚羊角粉,天麻,钩藤,龙胆草,桑寄生,牛膝,僵虫,全虫,蜈蚣,鸡血藤。此方平肝息风,直透神经,故取效神速。主治中风后,神志已经清悉,但血压尚未下降,口眼歪斜,舌强不语者。

4·疏经汤:半夏,茯苓,橘红,甘草,石菖蒲,天麻,僵虫,全虫,秦艽,红花,黄芩,竹沥,生姜汁。此方治酒客热疾、偏瘫、口眼歪斜、面赤唇麻、语言蹇塞、脉弦滑大者。五付大效。

5·加减六君子汤:人参,黄芪,白术,当归,半夏,黑附子,桂枝,大枣,全虫,茯苓,石菖蒲,远志,白芍,陈皮,甘草,生姜。主治阳虚卒中,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四肢不暖,小便频数,脉弱者。

张仲景乌梅丸(乌梅、黄连、干姜、桂枝、人参、川椒、当归、细辛、黄柏、黑附子)功能温脏安蛔,主治蛔厥,又主久利,腹阵痛,烦闷呕吐,时发时止,得食则吐,甚则吐蛔,手足厥冷或久痢不止,胃腑发咳。为厥阴病主方,适用于上热下寒,虚实夹杂之治疗。厥阴病特点是: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乌梅丸集酸苦辛甘,大寒大热之药,以杂治杂,广泛用于治疗多种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杂病,如内外妇儿五官各科,辨证时必须紧扣寒热错杂,虚实并见的病机。乌梅丸所治疾病如下:

1·消化系统疾病: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胆囊炎、胃炎、十二指肠壅积症、滴虫性肠炎、克隆病、胆道蛔虫、虫臌、吞酸、胃痛、糖尿病性胃轻瘫、腹胀、十二指肠溃疡、上消化道出血、便血、便秘、过敏性肠炎、小肠功能紊乱、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肝肾综合症、痢疾、呃逆等病症。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神经症、帕金森病、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抑郁症、精神性烦渴、奔豚气、痉病、癔病、面瘫、肋间神经痛。

3·呼吸系统之哮喘、肺气肿。

4·泌尿系统疾病,如尿结石、肾衰、肾炎、尿路感染、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乳糜尿。

5·心血管疾病:心衰、晕厥、风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病。

6·男科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遗精。

7·妇科盆腔炎、带下、功能性子宫出血、更年期综合征、不孕症。

8·小儿癫痫、小儿惊风、小儿盗汗。

9·皮肤病:荨麻疹、带状疱疹。

10·五官科疾病:中耳炎、美尼尔氏病、链霉素中毒、癔病失音。

11·口疮、牙痛。

12·角膜炎,风火眼。

13·寒热错杂之崩漏。

龙骨、牡蛎降气收敛,引上焦阳亢之火归于下焦,以暖腰肾之寒,这种治法为“以自身之热疗自身之寒”,使寒热对流,疾病不治自愈。

青娥丸(补骨脂、核桃仁)中补骨脂温肾补精髓与劳伤。歌曰:三年持结向南隅,人信方知药力殊,夺得春光来在手,青娥休笑白髭须。

小米粥在北方叫“代参汤”,妇女产后多服小米粥是平补之物。

贯众能清子宫热毒,治疗白带多,用苍白术、薏苡仁、贯众、杜仲,如气郁加黄芩、枳壳、桔梗、木香、麦芽。

逍遥散加木香、枳壳、桔梗,其力量增加。

便秘:青菜萝卜糙米饭,不再吃其它东西,一个星期内就可以把肠道洗净。

皮肤病重用白术。中药叶边有刺皆消肿。

六君子加干姜、五味子、细辛治咳喘。

小青龙汤加枳壳、桔梗、木香、丹参、石菖蒲增效,治疗肺心病、咳喘气闭。

穿破石治疗肝炎(1)穿透力稳健,用后后劲十足,凡体内血脉不通者皆可用治(2)肝胆系统疾病以及各类瘀滞皆可用之(3)可以作为抗痨药(4)消除体内各种癥瘕、积聚、包块、囊肿,如卵巢囊肿、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前列腺肥大(5)穿破石根茎金黄,流白色浆汁带豆腥味,通利之中还有补益作用,可用于农村干活劳伤积损陈年旧疾。

冬葵合剂治疗尿潴留:冬葵子,石苇,扁蓄,车前草,熟地,泽泻,菟丝子,乌药,黄芪,党参,肉桂,肾阳虚加黑附子,阴虚火旺加知母、黄柏,感染加连翘、当归、赤小豆,去党参、黄芪、肉桂。

四逆散临床应用:

1·小儿食滞发热,用四逆散加槟榔?山楂,重者用小承气汤加三棱、莪朮;

2·胃痛偏虚,用四逆散合左金丸;

3·内伤郁证,用四逆散合越鞠丸;

4·食积发热用四逆散合调胃承气汤;

5·胃虚有滞,用四逆散合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阳虚外感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或者用玉屏风散加黑附子,或者用补中益气汤合玉屏风散益气解表;阴虚外感用桑杏汤加玉竹、防风,生脉散加桑叶、防风,或者六味地黄丸加防风、桑叶、杏仁、川贝母。

肠鸣腹泻用苓桂术甘汤加肉桂。

胃痛验方:党参,黄芪,高良姜,香附,郁金,木香,川楝子,檀香,蒲黄,五灵脂,元胡,白芍,甘草,砂仁。水煎服。

治疗胃痉挛验方:高良姜、荜拨、瓜蒌、薤白、肉桂、厚朴、元胡甘草、生姜。水煎服。

治疗痔疮肿痛验方:夏枯草、皂角刺、蒲公英、生地、赤芍、丹皮、槐花、苦参、大黄、金银花、炮山甲、连翘、甘草,水煎服。

遗精论治:

1·梦遗:黄柏,知母,天冬,茯神,生地,丹参,冬青子,丹皮,山药,甘草,朱砂,莲子心;

2·无梦而遗精:莲子、煅牡蛎、龟板、生龙骨、熟地、茯神、山药、金樱子、芡实、沙苑子、远志、酸枣仁。

感冒发热后伤阴耳鸣耳聋,用理气通窍法:柴胡,川芎,香附,辛夷,黄芩,青皮,木香,石菖蒲,生地,元参,神曲,磁石。

多汗用(1)当归六黄汤内服(2)外洗敛汗方:麻黄根,煅牡蛎,生龙骨,防风,僵虫,沙苑子各一两,水煎外洗。

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验方:板蓝根,紫草,丹皮,黄芩,防风,白蒺藜,白癣皮,柴胡,丹参,川芎,桃仁,细辛,土元,全虫,地龙,僵虫,党参,元胡,外用云南白药酒外敷。

秘制太和丸治妇女不孕症:香附、苍术、藿香、防风、前胡、苏叶、薄荷、厚朴、草果、半夏、乌药、陈皮各四十克,麦芽八十克,砂仁二十克,枳壳、山楂、白蔻仁、木香、茯苓各四十克,川芎、羌活、白芷、甘草、当归各二十克,研末,一次十二克,一天两次,开水冲服。

六味地黄丸加远志一两治疗肾虚耳聋。

治疗白癜风验方:白癣皮,白蒺藜,火麻仁,防风,当归,白芍,桑叶,茯苓。研末炼蜜为丸服用。

治疗泄泻验方:苍术,陈皮,厚朴,藿香,木香,半夏,茯苓,补骨脂,白芍,甘草。水煎服。

胸膜炎胁痛乏力,低热,盗汗,形瘦,处方:黄精,山药,桃仁,瓜蒌,百部,赤芍,地骨皮,白薇,郁金,桑白皮,葶苈子,薏苡仁,柴胡,甘草。

失眠用珍珠母丸:珍珠母,石决明,龙齿,龙胆草,白蒺藜,夜交藤,茯神,合欢皮,石菖蒲。

老年骨关节炎验方:忍冬藤,当归,赤芍,怀牛膝,桂皮,甘草,威灵仙,地龙,伸筋草,川断,红花,水煎服。

腮腺炎验方(1)板蓝根,金银花,连翘,芦根,全虫,甘草,水煎服(2)冰片化开外涂患处。

红枣、黑木耳、红糖熬水服,治疗崩漏。

王福智老师经验:

1·感冒咳嗽流黄涕:麻黄、黄芩、桑白皮、茯苓、枇杷叶、杏仁、桑叶、紫菀、细辛、甘草、蝉蜕。

2·湿热痢疾用芍药汤:白芍,黄连,黄芩,大黄,当归,甘草,肉桂,木香,槟榔,车前子,枳实,焦三仙。

3·下奶方:炮山甲,王不留行,漏芦,路路通,黄芪,当归,甘草。气郁加柴胡。

4·清肠饮治疗小儿腹痛:金银花,黄芩,当归,元参,白芍,薏苡仁,生地榆,甘草,败酱草,大黄,元胡,丹皮。

5·小儿胰腺炎发热,用仙方活命饮。

6·小儿咳嗽发热,方用麻黄,桂枝,杏仁,陈皮,茯苓,细辛,金银花,连翘,荆芥,甘草。水煎服。

5·食积用方:炮山甲、制鳖甲、炒鸡内金、番泻叶,枳实,槟榔,甘草,焦三仙,水煎服。

声音嘶哑验方:甘草,桔梗,荆芥,大贝母,牛蒡子,薄荷,水煎服。

久病之人最易感受风寒,导致经络鼻塞,应先温通阳气,解表,疏通经络,使经络通,气血畅,用下方:附子桂枝独活寄生汤:附子、桂枝、白芍、半夏、茯苓、川芎、独活、防风、桑寄生、陈皮、乌药、甘草、生姜、大枣,水煎服。

慢性肾炎水肿期,不论是否兼见表证,常用五苓散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方,关键在于守方。

哮喘必止方:射干,麻黄,杏仁,厚朴,苏子,葶苈子,陈皮,半夏,茯苓,甘草,枳实,胆南星,鹅管石。三拗射胆汤治哮喘急性发作:三拗汤加苏子、蝉衣、射干、僵虫、半夏、陈皮、枳实、胆南星、桔梗、甘草、鹅管石。

乌梅丸治癣。蒿芩清胆汤治湿热咳血。补中益气汤治疗虚人感冒比玉屏风散好。

秘方治睾丸炎:木香十克,蜈蚣三条,研末分三次冲服,黄酒一百克送下,吃一周。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暴聋、暴盲、暴哑属寒邪闭阻少阴者。

真武汤加治疗前列腺肥大,二诊加红参、牛膝、乌药。

老人便秘论治:

1·气虚用补中益气汤加枳壳。

2·血虚用一贯煎加桃仁。

3·阳虚用真武汤合当归补血汤。

4·气郁用小柴胡汤。

眩晕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泽泻汤合五苓散,五苓散加人参名春泽汤。

水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五皮饮加白术苏梗。

肥胖阳明实热,用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阳虚用真武汤加泽泻、干姜。

白发脱发通治方,阳和汤合当归补血汤之变方:鹿角,枸杞子,熟地,制首乌,当归,黄芪,麻黄,白芥子,肉桂,干姜,三七。

肾盂肾炎用活血化瘀药加清利药,不能补。

失音用通窍活血汤合仙方活命饮。

中医十剂是从药味的功能到方剂的分类:宣可决壅,通可去滞,补可去弱,泄可去闭,轻可去实,重可镇怯,滑可去着,涩可固脱,燥可去湿,湿可去枯。

风温,病在上焦,属手太阴,法宜辛凉解表,用银翘散、桑菊饮化裁。兼有微寒者略佐葱白、苏叶,夹湿者加滑石、芦根、通草。初起总宜达邪外出为要。切勿过早使用寒凉,冰伏其邪,热不得外越而内陷,延长病程。

银翘散加减法:胸闷加藿香、郁金;渴加天花粉;项肿咽痛加马勃、元参;衄血去荆芥、淡豆豉加白茅根、侧柏叶、栀子炭;咳嗽加杏仁;热渐渐入里加生地、麦冬。

桑菊饮加减法:小便短少加知母、黄芩、栀子;燥热在气分加生石膏、知母;入营加元参、牛角粉;在血分去薄荷、芦根加麦冬、生地、丹皮,肺热加黄芩、天花粉,咽痛加僵虫、射干。

降火最速莫过于童便,凡热盛络伤之证,在对症方中加入童便颇效。

低热证治:

1·阴虚用青蒿鳖甲汤。

2·气虚发热用补中益气汤,甘温能除大热,重用当归补血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党参,若脉弦细数,脾胃虚弱,疲乏,嗜睡,身沉重,关节酸痛,口苦,食不知味,大便不调,宜升阳益胃汤(气虚夹湿热):黄芪、半夏、人参、甘草、白芍、防风、羌活、独活、陈皮、茯苓、泽泻、柴胡、白术、黄连。

3·外感治疗不当,热郁于内,用火郁汤:连翘,薄荷,黄芩,葛根,柴胡,升麻,白芍。

4·低热偏于血分,用圣愈汤加地骨皮,纳呆加神曲、荷叶。

5·肝经郁热,用丹栀逍遥散加香附、神曲、荷叶,胁痛加川芎、郁金,胁下有块加姜黄。低热病人,若寒药不宜多用,多用不仅伤脾败胃,若寒太过亦化燥伤阴。

河南省名中医李鲤治疗面瘫经验:首分寒热,一般耳后翳风穴处有疼痛感者为热证,可用四物汤加秦艽、黄芩、金银花、板蓝根。翳风穴不痛多属感寒证,可用补阳还五汤加防风、秦艽,无论寒热均可用牵正散黄酒送服。外治法可用皂角面与食醋调和成糊状微火熬至棕黄色,摊于白棉布上贴患处,每天一换。夏季用鳝鱼血外涂也可。针灸治疗要细心操作,掌握好补泻手法。前三个月不要用电针。日久不愈者,宜对镜按摩或用活血祛风之药水煎薰洗患处。

治疗休息痢验方:用古方救绝神丹,处方:当归,白芍,槟榔,木香,莱菔子,枳壳,甘草,薤白,滑石。

阴虚水泛为痰,冲气上逆,咳嗽痰壅,用金水六君煎加干姜、细辛、五味子,重用熟地可效。

肾不纳气,虚阳上浮的气喘,用冯氏全真一气汤:人参、熟地、麦冬、牛膝、五味子、黑附子、山萸肉、白芥子。水煎服。

疳积,总不外脾胃受伤,热自内生,立法不外乎消积调理脾胃,《医宗金鉴》消疳理脾汤(芜夷、三棱、莪朮、青皮、陈皮、槟榔、使君子、甘草、黄连、麦芽、神曲)消积杀虫。又方:焦三仙、山药、鸡内金,研末冲服。

蒲辅周治疗崩漏验方:地榆、陈醋各半煎。形瘦血热崩漏用地骨皮、瘦肉炖服,气虚加黄芪。

老年血崩验方:当归,熟地,阿胶,红花,冬瓜子,水煎服。

反胃呕吐:属痰饮者先用十枣汤泻下痰饮,再用苓桂术甘汤加半夏,或八味地黄丸善后,或用五苓散使水从小便去。

胃溃疡病宜补不宜通,补可保护胃粘膜,促使溃疡早日愈合,但也不可拘执甘温一法,唯用黄芪建中一方,前贤程钟龄用归脾丸治虚痛,丁甘仁用妙香散以治食痛,如肝强犯中,脾胃损伤者可用四君子合逍遥散以和治之。或因郁火伤阴,则宜一贯煎之类以滋养之。生冷所伤,六君子理中温中健脾,又加乳香、没药、乌贼骨、白及制酸止通。毕澄茄治胃痛效果好。

嘉定某老中医用黄芪桂枝汤治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可加苏梗、半夏、陈皮、麻黄等,即使有火热之象,用之也无妨。

产后发热用三圣温海汤:制首乌二十四克,柏子仁十二克,当归二十四克,收敛虚浮之热,纳于气血之中,不使发散于外,收效甚佳。

治疗肝硬化腹水,食疗用鲤鱼汤。

妊娠恶阻用桑叶三十克,竹茹、丝瓜络、酸枣仁各二十克,生姜为引,水煎服。

张镜人善用平胃散加焦三仙治疗胃痛,用逍遥散加郁金、香附、九香虫治肝郁。

食物中毒用藿香桂枝汤:藿香,神曲,白芷,枳壳,半夏,茯苓,焦山楂,苏叶,防风,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陈皮。此系藿香正气散合桂枝汤化裁而成。治外感风寒,内伤饮食出现寒热胸闷吐泻等症,无不应验。

复元活血汤主治跌仆而致淤血证,炮山甲可以用土元配牛膝代替。适当加小茴香、陈皮,偏于胸胁痛,加枳壳、郁金、苏梗。伤于头部可用通窍活血汤之意加入麝香。另外可加泽兰、车前子、滑石、白茅根以使脑部淤血水浊下行。

老中医邵念方治疗头痛,先用天麻、柴胡、葛根、川芎、蔓荆子,用量至30克,对症用药,在此基础上配合辩证处方,肝热川芎用至15克,再加白蒺藜。

阳虚失眠用潜阳封随丹加减:黑附子10克,砂仁15克,龟板、黄柏各10克,肉桂6克,生龙牡、茯苓各30克,甘草6克。水煎服。

呕吐多年,可用吴茱萸汤合五苓散加灶心土。《古今录验》续命汤,除治风痱外,还能治疗精神病。

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厚朴麻黄汤是治疗寒饮夹热而咳喘的好方子。

半夏厚朴汤治咳嗽。咳嗽胸满,咽堵不适,痰气阻滞,此方既能温化痰饮,又可降逆理气,以苏子易苏叶。不单是梅核气,凡是咳嗽咯痰伴咽喉部不适者,皆可使用。

射干麻黄汤证有痰鸣,既有表证,又有里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末日囤药:常见病、传染病、慢性病、急救经方大全(取自伤寒金匮及倪师部分方剂)
读书笔记(12)
世传秘方900方(九)
倪海厦经典配方全集(有待整理校对)
倪海厦经典配方
倪海厦的259个经典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