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痉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痉病是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证。可见于西医学中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脑、继发于各种传染病后的脑膜炎、脑肿瘤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高热、惊厥等。此外,外伤所致的破伤风,也常以痉证为主要表现。
      辨证须分外感与内伤,虚证与实证。一般外感发痉,多属实证,为风湿、温热等邪壅阻经络,治当祛邪舒筋通络;内伤发痉,多属虚证,为血虚阴伤、筋脉失养、虚风内动所致,治应滋养阴血。
按语:
(1)痉病当辨有邪、无邪。有邪属实,多为热盛动风、筋脉拘引,或风湿外侵、筋脉不利所致;无邪属虚,多因阴血亏损、血不荣筋而成。至于破伤风发痉,则当隶属外科范围。
(2)阴虚风动、筋脉失养之痉,多为热病日久灼伤阴液所致,应与气血两虚、血不荣筋的痉证相鉴别。前者应甘寒
以滋阴清热;后者应甘温以益气养血。
(3)因心脾不足,气郁痰阻,突然仆倒,手足抽搐,并见哭笑无常者,当与郁证、厥证诸病证互参。
痉病的临床辨证分型论治:
(1)风湿证
病机:风寒湿邪,阻滞经络。
症状:头痛、项背强急、恶寒发热,肢体酸重、关节不适、无汗,舌苔白腻、脉浮紧。
治法:祛风散寒,化湿和络。
例方:葛根汤、羌活胜湿汤。
常用药物:葛根、桂枝、白芍、防风、羌活、独活、藁本、甘草。
加减:寒盛加麻黄;风盛有汗、不恶寒,去羌独活、藁本,加瓜蒌根。湿兼热加秦艽、地龙、丝瓜络、桑枝。
(2)温热证:
病机:阳明热盛,邪窜经脉。
症状:高热,项强、甚则角弓反张,口噤骱齿、手脚挛急,目直视,或神昏、腹满便秘、溲短赤。舌苔黄腻或燥黄、舌红而干、脉数。
治法:清热通腑。
例方:大承气汤。
常用药物:大黄、芒硝、枳实、甘草、瓜蒌根。
加减:热盛伤津加玄参、麦冬、生地;热盛动风加山羊角片、钩藤、石决明、僵蚕;无腑实证去硝、黄,加生石膏、知母;营血热盛加水生角片、赤芍、丹皮。
(3)风毒证:
病机:创伤不洁,风毒入侵。
症状:牙关紧闭,肌肉痉挛,四肢抽搐、面呈苦笑,项背强急,甚则角弓反张,头痛、恶寒、发热、烦躁不安。
舌苔腻、脉紧。
治法:祛风解毒止痉。
例方:五虎追风散、玉真散。
常用药物:防风、制南星、白芷、天麻、白附子、全蝎、僵蚕、羌活、蝉衣。
加减:邪毒隐伏,正气欲脱者加人参、黑附子。病后余邪未清,去防风、羌活,酌加当归、黄芪、白芍、党参、川芎。
(4)血虚证:
病机:血虚风动,筋脉失养。
症状:四肢麻木、抽搐、筋惕肉蠕,面色苍白、头晕疲倦,或见小腿抽筋。舌淡红,脉弦细。
治法:养血祛风,舒筋和络。
例方:加味四物汤。
常用药物:生熟地、白芍、川芎、当归、鸡血藤、木瓜、伸筋草、天麻、钩藤、全蝎。
加减:兼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白术;血瘀者加赤芍、红花,桃仁。
(5)阴虚证:
病机:肝肾不足,虚风内动。
症状:手足蠕动、或微抽搐、肢体强急,面色潮红,低热、口干、神倦、汗多,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治法:养阴息风
例方:大定风珠。
常用药物:白芍、阿胶、龟板、生地、五味子、生牡蛎、麦冬、甘草、鸡子黄、鳖甲。
加减:阴虚内热者加白薇、丹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痉证
经络肢体病证>>痉证
【金匮要略】第二章第13条
第三节 痉病
傅青主:加减生化汤:专治有汗变痉者。痉病
人人必知的病机十九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