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温病条辨——犀角地黄汤

温病条辨下焦篇:二十、时欲漱口不欲咽,大便黑而易者,有瘀血也,犀角地黄汤主之。

邪在血分,不欲饮水,热邪燥液口干,又欲求救于水,故但欲漱口,不欲咽也。瘀血溢于肠间,血色久瘀则黑,血性柔润,故大便黑而易也。犀角味咸,入下焦血分以清热,地黄去积聚而补阴,白芍去恶血、生新血,丹皮泻血中伏火,此蓄血自得下行,故用此轻剂以调之也。

犀角地黄汤方(甘咸微苦法)

干地黄(一两) 生白芍(三钱) 丹皮(三钱) 犀角(三钱)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渣再煮一杯服。

青龙试注:本方来自《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吐血门犀角地黄汤

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汗之内蓄血、及鼻衄、吐血不尽,内余瘀血,大便黑、面黄,消瘀血方

犀角(一两) 生地黄(八两) 芍药(三两) 牡丹皮(二两)

上四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喜妄如狂者加大黄二两,黄芩三两。其人脉大来迟,腹不满自言满者,为无热,但根据方不须有所增加。

通过孙思邈描述大家可以看出本方用于伤寒化热,或者温病热邪入营血,导致各种吐血出血证。具体表现大便黑,面黄,其作用可以消瘀血。方后加减喜妄如狂加大黄黄芩清热攻下,属于加减法。那么从伤寒论来看热邪入里影响神志如狂描述有桃核承气汤,严重可以抵挡汤,然后此两方属于攻瘀,非消瘀之方;

《瘟疫论》云:初则昼夜发热,日晡益甚,既投承气,昼日热减,至夜独热者,瘀血未行也,宜桃仁承气汤。服汤后热除为愈,或热时前后缩短,再服再短,蓄血尽而热亦尽。大势已去,亡血过多,余焰尚存者,宜犀角地黄汤调之。

这里吴又可用于攻瘀之后,瘀血发热,未尽血亏不易再攻,改犀角地黄汤消瘀,他是尊孙思邈之意。因此可以看出本方消瘀同时还能补血滋阴,其中生地作用出一药两用,消瘀补血。

叶天士医案:

陈 夜热。邪迫血妄行。议清营热。

犀角 鲜生地 丹皮 白芍 

青龙试注:夜热入血分迫血旺行,有吐血迹象,因此给与犀角地黄汤,是学习吴又可经验。

尹 环口燥裂而痛。头面身半以上。发出瘾疹赤纹。乃阳明血热。久蕴成毒。瘦人偏热。颇有是 症。何谓医人不识。犀角地黄汤。 

青龙试注:口唇痛,全身隐疹赤纹,考虑阳明血热,瘦人多火,虽然没有脉舌,也可治血热,犀角地黄汤凉血散瘀止血。

叶天士加减法犀角地黄汤

王(十四) 脉左数右长。颈项结瘿。时衄。(瘿)
生地(三两) 丹皮(一两半) 犀角(二两) 生夏枯草(一两半) 生钩藤(一两半) 黑山 栀(二两) 土贝母(二两) 生薄荷(五钱)

青龙试注:犀角生地丹皮凉血散血止血,夏枯草土贝母清热散结,栀子清肝,钩藤平肝,薄荷辛凉疏肝 ,属于透热转气法,量大显然丸方。

温病条辨当中,吴鞠通犀角地黄汤方证论述口干不欲咽水这句是金匮要略语,大便黑是孙思邈语,简单总结是热入血分,吐血便血这些吴氏虽然没有提到,只是简略而已。总结来看以上就是犀角地黄汤演变继承。

临床应用:

程杏轩医案鼻血案

汪氏妇,夏月初患齿衄,衄止旋吐血,血止鼻又衄,大流三日,诸治不应。诊脉弦搏,知其肺胃火盛,非寒凉折之不可,乃用犀角地黄汤,取鲜地黄绞汁,和童便冲药,外用热酒洗足,独蒜捣涂足心,一昼夜衄仍不止。因忆门人许生曾言∶人传止衄奇法,先用粗琴线数尺,两头各系钱百文,悬挂项下,再用手指掐定太溪穴(太溪穴在两足内踝下动脉陷处,)神验。

外治之法,于病无伤,今既诸治罔效,姑一试之,衄竟止。惟神形疲困,头昏少寐,思血去过多,真阴必伤,改用麦易地黄汤加龟板、石斛、白芍、女贞、沙参、阿胶、旬日霍然。识此以广见闻。

伤寒温病经典 发起了一个读者讨论 我觉得这个医案还是犀角地黄汤奏效,大家觉得如何?

丁甘仁医案:

楮左 伤寒两感证已半月,叠投温经达邪,诸恙向安,昨忽吐血,鼻衄、牙龈舌衄俱见,昼夜不止,盈盏成盆,幸脉象濡中不洪,神识尚清,盖由气分大伤,邪热入营,逼血妄行,虽曰衄解,然尚在危险中也。今拟大剂育阴清营,以制炎上之火,未识能得挽回否?

西洋参(三钱) 京玄参(三钱) 大麦冬(三钱) 大生地(一两)生白芍(三钱) 犀角片(煎冲,四分) 粉丹皮(二钱) 侧柏叶(二钱) 鲜藕(切片入煎,四两)鲜竹茹(三钱)

【二诊】 服育阴清营之剂,诸衄已见轻减,原方去犀角,加川石斛(三钱)。

【三诊】 加清阿胶(三钱)。

青龙试注:丁甘仁老用犀角地黄汤,而又合增液汤麦冬玄参生地养阴,侧柏叶新鲜藕节等加强止血,竹茹止呕,一诊奏效!可见犀角地黄汤其凉血止血力量甚大!

一:刘渡舟医案:颜面过敏性皮炎:曹某某,女,45岁。2000年5月8日初诊。

患面部过敏皮炎,颜面起红斑肿胀,脱屑,瘙痒,中西药治疗月余,竟无寸效。我曾从发于头面高部,症以风痒为主考虑,用荆防败毒散3剂,也无效。1个月后,情如故,患者瘙痒难忍,再次来求诊,我遂将其介绍给刘老诊治,刘老诊完看了一眼患者的面部,问了一下二便,得知大便干燥难解,一周一行,随处下方:水牛角15g(先煎),生地16g,丹皮10g,赤芍10g,玄参16g,黄连6g,黄芩10g,大黄3g,山栀子10g,连翘10g,蒲公英10g,紫花地丁,枇杷叶16g。此方仅服1剂,面部肿消,服完3剂,为之痛苦数月的皮炎痊愈。后再未发作。(作者张文选)

青龙试注:孙思邈有加大黄黄芩手法,刘渡舟老不仅加大黄黄芩,还加黄连栀子公英紫花地丁枇杷叶等。揣摩刘老犀角地黄汤是合方三黄泻心汤之意再加五味消毒饮(连翘公英紫花地丁),加枇杷叶是学习医宗金鉴清肺枇杷饮之意,是发展药王孙思邈手法总结后世诸家经验。

二:低热鼻衄

刘渡舟医案:孙某某,男,20岁,1992年1月8日就诊。患低热、鼻衄已四年之久,累服中、西药治疗无效。患者每于午后寒热往来,其特征是:先是恶寒、头痛,继之发热,体温徘徊在37.5~38℃,随之则鼻衄不止,衄后则头痛,发热随之减轻。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纳差,口苦,问其二便尚可。舌边红,苔白腻,脉弦细。辨为少阳经郁热内伏,迫动营血,血热妄行之证。

治宜和解少阳邪热,清火凉血止衄。

柴胡15克,黄芩10克,水牛角15克,丹皮12克,白芍20克,生地30克。

服7剂,寒热不发,鼻衄亦止。唯口苦、脉弦仍在,又与小柴胡汤加白芍、丹皮而愈。(《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1996:12)

张伯臾医案变应性亚败血症

陈x*女书安

门诊号:75/1659

一诊1975年5月14F日

发热皮容关节痛反复发作延今两载,经某医院住院治疗,

会断为查应性亚收血症,出院后仍经常发热关节痛。现早晚先寒后热,热势渐高,得汗热退,五日来胸背发出红斑,间有粒疹,有灌浆状,脉细濇,舌光边暗,口干便软。阳症阴脉,正虚邪热化毒,侵犯营血。拟犀角地黄汤加味。

广犀角9.0克(先煎)生地30.0克炒丹皮9.0克赤白芍各30.0克金银花30.0克带心连翘15.0克白花蛇舌草30.0克炙升麻9.0克生黄芪克12.0克生甘草9.0克红藤30.0克败酱草30.0克

七剂

二诊1975年6月4日

疱疹红斑已退,体温亦退四日,惟仍感烦热如火迫,舌光质暗,便软脉小。仍拟原法出入,从热毒施治,佐以化瘀之品。

广犀角9.0克(先煎)大生地18.0克炒丹皮12.0克赤白芍各9.0克金银花15.0克带心连翘15.0克汉防已12.0克生黄芪12.0克生甘草9.0克红藤30.0克败普草30.0克杜红花6.0克

七剂

三诊I975年6月11日

四日来身热又起,达38℃,前发红斑渐回,但又有新红斑出现,纳呆口干苦,大便不爽,舌光红边青,二便均有热感,脉细。正虚邪实,前法宜参益肾之品。

仙灵脾15.0克仙茅15.0克炒知柏各9.0克全当归15.0克广犀角9.0克(先煎)大生地18.0克炒丹皮9.0克赤白芍各6.0克白花蛇舌草30.0克炙黄芪12克,土大黄30克败酱草30.0克

连服十四剂

四诊顺975/年7.月2日

身热一周未发,胸背红斑已回,但右手臂红斑尚来退净作痒,怕冷多汗,二便可,脉细苔薄边质暗。再拟前法出入。

仙茅仙灵脾各15克,知母黄柏各9克,灸黄芪12克,广犀角4.5克分吞,赤白芍各9克,炒丹皮9克,大地龙9克,紫草白鲜皮各12克,生甘草9克。

本方加减30多剂停药,后防半年只有一两次低热,一二日可退,未服激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煌经方 | 2022国际经方大会学习连载(七十一)
周末分享:先君温病笔记(13)各家论温病之温病久延
犀角地黄汤组成,方歌方解,医案分析,功效与作用
奇方妙剂丨犀角地黄汤(芍药地黄汤)
​65.犀角地黄汤药方详解研讨
《温病条辩》——桃仁承气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