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麻黄桂枝各半汤

【原文】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23条]

【方组】

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芍药一两生姜一两(切)甘草一两(炙)麻黄一两(去节)大枣四枚(擘)杏仁二十四枚(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本云: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将息如下法。

【临证参考用量】

桂枝6g芍药3g生姜3g炙甘草3g麻黄3g杏仁3g大枣4枚上7味,以水1000mL,先煮麻黄1、2沸,去上沫,再人其它药味,煮取360mL,去泽,温服120mL。

【功效】

疏达肌腠,轻解表邪,调和营卫。

【主治】

主症: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发,无汗,形如疟。

副症:或面赤,身痒,或烦躁,口渴,脉浮而不甚紧,苔薄白。

【方论】

本方为太阳病日久,表郁不解之证治。

本方既用于有麻黄汤证,又有桂枝汤证者。表邪佛郁,乃非桂枝汤所能胜任,但病延已久,邪微正衰,又非麻黄汤峻汗所能适应,故二方合之,变大剂为小剂,则解表发汗而不伤正,调和营卫而不留邪,淘为一轻度发汗剂。

本方为桂枝汤、麻黄汤之合方,其剂量非常轻微,仅有两方之总剂量三分之一,为一偶方轻剂。方中桂枝汤调和营卫,为汗液之地;麻黄汤疏达皮毛,为汗液之用;且芍药草枣之酸收甘缓配生姜麻桂之辛甘发散,有刚柔并济,从容不迫之妙。为此,以达到小汗邪解之效,而无过汗伤正之弊。

《伤寒来苏集》曰: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面有赤色者,是阳气拂郁在表不得越。因前此当汗不汗,其身必痒。法当小发汗,故以桂麻二汤各取三分之一,合为半服而急服之。盖八九日来,正气已虚,表邪未解,不可不汗,又不可多汗。多汗则转属阳明,不汗则转属少阳。此欲只从太阳而愈,不再作经,故立此法耳。

《伤寒贯珠集》曰:夫既不得汗出,则非桂枝所能解,而邪气又微,亦非麻黄所可发,故合两方为一方,变大制为小制,桂枝所以为汗液之地,麻黄所以为发散之用,且不使药过病,以伤其正也。[尤在泾]

总之,本方用于邪气郁于表,正气抗邪不得外出之太阳病。它体现了辛温轻剂,小发其汗之证治法,可谓桂枝汤与麻黄汤之间的中等强度发汗剂是也。

【治验案例】

黄某,女,40岁
初诊
        2009年3月就诊,主诉近日来身痒,皮肤起疹疱,夜间身痒为重,口不干不苦,二便可,舌淡白,脉弦细。该患者身痒夜间为重,口中和
        六经辨证:表证太阳病,兼有瘀血
                           法桂枝麻黄各半汤意
        处方:

        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6g     生姜10g    

        荆芥10g     防风10g     赤小豆15g   当归10g                     

        蛇蜕6g      白蒺藜15g  沙苑子12g 

        服药三剂后,身痒即大减,后以柴胡桂枝汤调理而愈。身痒为患者自我感觉,从《伤寒论》可以看出,身痒多有病位在表的机会,为表证太阳病,若时日已久,而表邪未解,可入里化热,由六经来辨当为太阳阳明合病,治疗当先解表或表里双解,此时治疗仍当以解表散邪兼以清热,若热明显者,可根据证情加入生石膏、栀子等。痒甚加白蒺藜、白藓皮、蝉蜕等,血虚明显可加入赤小豆、当归等,内湿明显者可加入生苡仁、败酱草等。
(摘自胡希恕医案) 

许叔微医案:尝记一亲戚病伤寒,身热,头痛,无汗,大便不通已四、五日。予讯问之,见医者治大黄朴硝等欲下之。予曰:子姑少待,予为视之。脉浮缓,卧密室中,自称其恶风。予曰:表证如此,互大便不通数日,腹又不胀,别无所苦,何速使下?大抵仲景法须表证罢方可下,不尔,邪乘虚入,不为结胸,必为热利也。予作桂枝麻多各半汤,继以小柴胡,絷絷汗出,大便亦通而解。(《普济本事方肥959:120)
      按语:大便不通而腹无胀满,且恶风,脉浮缓之表证末罢,则不可下,《
伤寒论》第44条指出:“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本案无用桂麻各半场通畅太阳表气,表气通则里气和;再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大便因之自通。

黄道富医案;陈某,女,17岁,1989年9月14日初诊。自述7天前曾患“感冒”,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发,头晕不呕,二便正常;汗出不畅,身痒体臭,浴后不减,校医疑为“疟疾”,建议至某院诊治。血液检验未找到疟原虫,诊断为内分泌功能紊乱.予谷维素等药治疗,症情依然,遂求治于余。证见舌质淡、苔薄白,脉微弱。此届风寒湿久稽,营卫不和。宜祛风散寒,调和营卫。仿张仲景小发汗例,试投桂麻各半汤加味:
      桂枝5克,白芍3克,麻黄(先煎)3克,杏仁3克,炙甘草3克,生姜2片,薏苡仁15克,2剂,水煎服。

      服药1剂,汗出、身痒即止;2剂后自觉身如浴后轻松舒畅,体臭等症随之消失,至今未复发。(湖南中医杂志1990,(5):29)

      按语:

体臭一症,隋·巢元方《谙病源侯论》云:

“体气不和,使津液杂秽,故令体臭。

”本例发于感冒之后,当为余邪未尽与湿浊之气相搏,蕴蒸外溢作臭。所谓“以其不得小汗出,身必痒。”故采用辛温解表,小发其汗的桂枝麻黄各半汤,更加薏苡仁一味以增强其宣化渗湿之功,故取效甚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伤寒论.第45条
太阳阳明并病表证未解的怎么治疗?
《金匮要略方论》学习笔记356
胡希恕经方医学系列学习医论L011——经方的表阳证(太阳病)
【每日一诵】伤寒论第164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