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儿科学——概论(一)
青医君整理知识点,必须学习

 

1、从出生后至满1周岁,称为

A、胎儿期 

B、围生期 

C、新生儿期 

D、婴儿期 

E、幼儿期 

2、胎儿期体重增长快的阶段是

A、妊娠早期4周 

B、妊娠早期12周 

C、妊娠中期10周 

D、妊娠中期15周 

E、妊娠晚期13周 

3、学龄前期起于

A、1周岁 

B、3周岁后 

C、2周岁 

D、4周岁后 

E、满5周岁 

4、小儿“纯阳”之体的含义是

A、纯阳无阴 

B、阳常有余 

C、阴亏阳亢 

D、发育迅速 

E、肝常有余 

5、小儿易受惊吓,原因主要是

A、肺脏娇嫩 

B、脾常不足 

C、肾常虚 

D、心神怯弱 

E、稚阴未长 

答案与解析

1、【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从出生后至满1周岁,称为婴儿期,其中包括新生儿期。

2、【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妊娠晚期13周,胎儿以肌肉发育和脂肪积累为主,体重增长快。后两个阶段若胎儿受到伤害,易发生早产。

3、【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学龄前期:从3周岁后到入小学前(6~7岁)为学龄前期。这一时期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学龄前期儿童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如溺水、烫伤、坠床、误服药物中毒等,应注意防护。

4、【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纯阳”学说:“纯”指小儿初生,未经太多的外界因素影响,胎元之气尚未耗散;“阳”指以阳为用,即生机。“纯阳”学说高度概括了小儿在生长发育、阳充阴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发育迅速,犹如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生理现象。

5、【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心主血脉、主神明,小儿心气未充,心神怯弱未定,表现为脉数,易受惊吓,思维及行为的约束能力较差。

小儿年龄分期

考点 年龄分期的标准及临床意义

1.胎儿期

从男女生殖之精相合而受孕,直至分娩断脐,胎儿出生,称为胎儿期。

妊娠早期12周的胚胎期,从受精卵细胞至基本形成胎儿,最易受到各种病理因素,如感染、药物、劳累、物理、营养缺乏以及不良心理因素等伤害,造成流产、死胎或先天畸形。妊娠中期15周,胎儿各器官迅速增长,功能也渐成熟。妊娠晩期13周,胎儿以肌肉发育和脂肪积累为主,体重增长快。后两个阶段,若胎儿受到伤害,易发生早产。

2.新生儿期

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

由于新生儿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御邪能力都较差,加上胎内、分娩及生后护理不当等原因损伤胎儿,可导致产伤、窒息、硬肿、脐风等疾病。

3.婴儿期

出生后至1周岁为婴儿期。其中包括新生儿期。

这一时期生长发育迅速,处于乳类喂养并逐渐添加辅食的阶段,机体发育快,营养需求高。但是,脾胃运化力弱,肺卫娇嫩未固,受之于母体的免疫能力逐渐消失,一身免疫力尚未健全,容易发生肺系疾病、脾系疾病及各种传染病。

4.幼儿期

1周岁后至3周岁为幼儿期。

这一时期小儿由于断乳后食物品种转换,容易发生吐泻、疳证等脾系疾病;户外活动增多,接触面扩大,传染病发病率增高;幼儿识别危险、自我保护能力差,故易于发生中毒、烫伤等意外事故。

5.学龄前期

3周岁后到入小学前(6-7岁)为学龄前期。

这时期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学龄前期儿童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如溺水、烫伤、坠床、误服药物中毒等,应注意防护。

6.学龄期

从6~7周岁入小学至青春期来临(一般为女12岁,男13岁)称为学龄期。

这一时期儿童急性疾病的发病率下降,但应注意保护视力,防止近视;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防治龋齿;注意情绪和行为变化,减少精神行为障碍的发病率。

7.青春期

女孩自11-12岁到17-18岁,男孩自13-14岁到18-20岁。青春期体格发育出现第二次髙峰。由于青春期生理变化大,社会接触增多,容易出现各种身心疾病,如月经紊乱、性心理障碍、易冲动、酗酒等。应做好此期生理卫生教育,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保障青春期的身心健康。

小儿生理、病因、病例特点期

考点一 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脏腑即五脏六腑:娇,指娇弱,不耐攻伐;嫩,指柔嫩;形,指形体结构,即四肢百骸、肌肤筋骨、精血津液等;气,指各种生理功能活动,如肺气、脾气等;充,指充实。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说小儿时期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形态发育都未曾成熟,生理功能都是不完善的。

从脏腑娇嫩的具体内容看,五脏六俯的形和气皆属不足,但其中又以肺、脾、肾三脏不足表现出。肺主一身之气,小儿肺脏未充,主气功能未健,而小儿生长发育对肺气需求较成人更为迫切,因而称肺脏娇嫩。

小儿初生,脾禀未充,胃气未动,运化力弱,而小儿除了正常生理活动之外,还要不断生长发育,因而对脾胃运化输布水谷精微之气的要求则更为迫切,故显示脾常不足。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内寓元阴元阳,甫生之时,先天禀受肾气未充,需赖后天弹胃不断充养,才能逐渐充盛,这又与儿童时期迅速长养的需求常显得不敷所求,故称肾常虚。

清代医家吴鞠通通过长期临床观察,从阴阳学说出发,认为小儿时期的机体柔嫩、气血未充、脾胃薄弱、肾气未充、腠理疏松、神气怯弱以及筋骨未坚等特点可以归纳为“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这里“阴”指体内精、血、津液,以受脏腑、筋骨、脑髓、血脉、肌肤等有形之质;“阳”指体内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稚阴稚阳学说进一步说明小儿时期,无论在物质基础还是生理功能方面,都是幼稚娇嫩和未曾完善的,必须随着年龄的逐步增长,才能不断地趋向于健全和成熟。

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小儿充满生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论在机体的形态结构方面,还有各种生理功能活动方面,都是在不断地、迅速地向着成熟、完善方向发展。这种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在年龄越是幼小的儿童,表现越是突出,体格生长和智能发育的速度越快。

《颅囟经·脉法》说:“凡孩子3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这里“纯”指小儿先天所禀之元阴元阳未曾耗散,“阳”指小儿的生命活力,如旭日之初生,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生理现象。“纯阳”学说概括了小儿在生长发育、阳充阴长过程中,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

“纯阳”,是我国古代医家关于小儿生理特点的学说之一。不能将“纯阳”理解成正常小儿为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正如《温病条辨·解儿难》说:“古称小儿纯阳,此丹灶家言,谓其未曾破身耳,非盛阳之谓。”纯阳指小儿先天禀受的元阴元阳未曾耗散,因而成为后天生长发育的动力,使儿童显示出蓬勃生机,迅速地发育成长

考点二 病因特点及临床意义(助理不考)

儿科常见的发病原因与成人大致相同,但先天因素是儿科特有的病因,小儿病因相对较成人单纯,以外感、食伤和先天因素居多,情志、意外和其他因素也值得注意。年龄越小,对六淫邪气的易感程度越高;年龄越小,因乳食而伤的情况越多。

1.外感因素

由于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卫外功能较成人为弱,又寒温不知自调,因而更易被“六淫”邪气所伤,产生各种肺系疾病;小儿脏腑娇嫩,又易被燥邪、暑邪所伤,形成肺胃阴津不足、气阴两伤等病证;小儿为纯阳之体,六气易从火化,小儿伤于外邪以热性病证为多。

疫疠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其引发的疾病有起病急骤、病情较重、症状相似、易于流行等特点。小儿之体为“稚阴稚阳”,形气未充,御邪能力较弱,是疫疠邪气所伤的易感群体,容易形成疫病的发生与流行。

2.乳食因素

小儿“脾常不足”,且饮食不知自调,易于为乳食所伤。由于家长喂养不当,初生缺乳或未能按期添加辅食,或仼意纵儿所好,饮食营养不均衡,皆能使小儿脾气不充,运化失健,产生脾胃病证。又常因小儿幼稚,不能自控、自调饮食,易于造成挑食、偏食,过食寒凉者伤阳,过食辛热者伤阴,过食肥甘厚腻者伤脾等;小儿易见饥饱不均,乳食食入量偏少可导致气血生化不足,乳食食入量过多又可导致食伤脾胃。

饮食不洁也是小儿发病的一个常见原因。小儿缺乏卫生知识,易于误食一些被污染的食物,引发肠胃疾病,如吐泻、腹痛、寄生虫病等。

3.先天因素

先天因素即胎产因素,是指小儿出生之前已作用于胎儿的致病因素。遗传病因是小儿先天因素中的主要病因,父母的基因缺陷可导致小儿先天畸形、生理缺陷或代谢异常等。妇女受孕以不注意养胎护胎,也是导致小儿出现先天性疾病的常见原因,如妇女妊娠饮食失节、情志不调、感受外邪、房事不节等,都可能损伤胎儿而为病。

4.情志因素

小儿心怯神弱,最常见的情志所伤是惊恐。当小儿乍见异物或骤闻异声时,容易导致惊伤心神,出现夜啼、心悸、惊惕、抽风等病证;长时间的所欲不遂,缺少关爱,容易导致忧思、思虑损伤心脾,出现厌食、呕吐、腹痛、孤独忧郁等病证;家长对子女的过于溺爱,使儿童心理承受能力差,或者学习负担过重、家长期望值过高,都易于产生精神行为障碍类疾病。

5.意外因素

小儿没有或者缺少生活自理能力,没有或者缺乏对周围环境安全或危险状况的判断能力,因而容易受到意外伤害。例如:误触水火的烫伤,跌仆损伤的外伤,误食毒物的中毒,误吸异物的窒息等。

6.其他因素

环境污染,食品污染,或农药、激素含量超标等,已成为当前普遍关心的致病因素。放射性物质损伤,包括对胎儿和儿童的伤害,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医源性损害,包括治疗、护理不当,院内感染等,有增多的趋势,需要特别引起儿科工作者的注意。

考点三 病例特点及临床意义

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为“稚阴稚阳”之体,年龄越小,脏腑娇嫩的表现就越突出。正是由于小儿机体的这种不够成熟、不够完善的生理特点,形成了小儿的御邪能力较弱,抗病能力不强,容易被外邪所伤,出现病情多变而迅速传变的特点。小儿发病容易,突出表现在肺、脾、肾系疾病及传染病方面。小儿病理特点的另一方面表现为“心常有余”“肝常有余”,这是指儿科临床上既易见心惊,又易见肝风的病症。小儿生理上心神怯弱、肝气未盛,病理上易感外邪,各种外邪均易从火化,因此,易见火热伤心生惊、伤肝引动肝风的证候。小儿为病传变迅速的病理特点,主要表现在寒热虚实的迅速转化方面,即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病理表现特点。

2.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与成人相比,小儿的机体生机蓬勃,脏腑之气清灵,随拨随应,对各种治疗反应灵敏;并且小儿宿疾较少,病情相对单纯。因而,小儿为病虽具有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的特点,但一般来说,病情好转的速度较成人为快、疾病治愈的可能也较成人为大。 

编辑:刘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儿生理和病理特点
孩子做这一动作注定短命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一)
脾虚的孩子怎么办?后天之本本调理脾胃,娃娃抓起!
《家庭美德》09 家庭六步教育 王书华老师主讲【安阳】
第一章 儿科学基础 第四节 生理病理病因特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