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煌经方——您不得不知的“退黄”经方!

茵陈蒿汤

患者资料:患者女,65岁,因“身目黄染伴恶心、纳差10天”于2021.05.20收住入院,患者皮肤黄染,肝区叩击痛,口干口苦,嗳气反酸,恶心欲吐,大便干结,舌淡红,苔厚腻,脉细。

黄煌教授:

面诊:患者皮肤黏膜黄染,巩膜黄染,表情严肃,喜皱眉;

舌诊:舌淡红,苔厚腻;

脉诊:脉细;

腹诊:上腹部平软,按压疼痛,肝区叩击痛;

腿诊:双下肢无水肿;

问诊:患者精神一般,乏力明显、口干口苦,纳差,时有嗳气反酸、恶心欲吐,厌食油腻,皮肤瘙痒,小便色黄量少,大便干结,数日一次;

处方:大柴胡汤+茵陈蒿汤

柴胡20g  黄芩15g  姜半夏15g  

麸炒枳实30g  炒白芍20g  熟大黄5g  

茵陈30g   炒栀子10g  干姜5g  

红枣20g  赤芍(野生)20g

解析:《素问 平人气象篇》“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 黄疸的发生,内外因互有关联,相互影响,湿从热化,蕴蒸肝胆而发黄者,为阳黄;治当利胆退黄,健脾除湿,故选大柴胡汤+茵陈蒿汤加减。

茵陈蒿汤为治疗湿热黄疸之常用方,《伤寒论》用其治疗瘀热发黄,《金匮要略》以其治疗谷疸。方中茵陈苦泄下降,善能清热利湿,为治黄疸要药;栀子清热降火,通利三焦,助茵陈引湿热从小便而去;大黄泻热逐瘀,通利大便,导瘀热从大便而下。本方合大柴胡汤,柴胡配黄芩和解清热、燥湿;赤白芍活血养阴柔肝;枳实泄热通腑;半夏和胃降逆,配伍干姜,以治呕逆不止;大枣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脾胃。

护理:

(1)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慎起居,适劳逸,防过劳。

(2)怒伤肝,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急躁。

(3)保持皮肤清洁,忌用碱性肥皂,勤剪指甲,避免抓破皮肤。

(4)宜清淡低脂优质蛋白,忌辛辣刺激肥甘厚味燥热之品、戒烟酒,可食清热利胆的食物,如赤小豆、荸荠、冬瓜、鲜藕等。

黄煌教授课堂

茵陈蒿汤

茵陈蒿汤是经典的退黄方,传统的清热利湿方,具有退黄疸、通大便、止肤痒等功效,现代研究提示能保肝、利胆、降血脂等,适用于以身黄鲜明如橘子色、寒热不食、小便色黄短少、腹满、舌红苔黃腻为特征的疾病。 

经典配方

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陈蒿,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伤寒论》《金匮要略》

经典方证

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

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伤寒论》《金匮要略》

适用人群

1、身目黄染色鲜明,黄红隐隐,色如橘皮;

2、发热或身热烦躁,皮肤瘙痒,口干,头汗多,汗黏臭,小便黄赤;

3、腹胀满,不欲食,厌食油腻,大便秘结;

4、舌红苔厚,脉滑数。

适用病症

1、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2、以右胁肋疼痛不适为主要表现的肝胆疾病。

1、茵陈五苓散——小便不利,口渴, 饮水欲吐,腹泻。

2、栀子柏皮汤——皮肤发黄,伴有皮肤瘙痒,身热。

3、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皮肤瘙痒、有损伤、脓肿、疼痛。

YIZHENYIYAO

微信号|xmyzyywhcb

版权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使用不当的情况,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茵陈蒿汤
茵陈蒿汤证主证,方歌方解,功效与作用 | 道医网
茵陈蒿汤经典医案、方论
茵陈蒿汤在皮肤科中的运用
茵陈蒿汤 茵陈蒿汤的加减应用1、脂肪肝合并尿道炎或者妇科炎 急性黄疸型肝炎 3、皮肤黄黑:皮肤黄黑
分型看待!古方与黄疸型肝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