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针灸经络腧穴歌诀白话版(一)

一、经络腧穴歌

手足十二经所属歌

【出处】选自《医宗金鉴》,该书是清乾隆年间编撰的大型医学丛书,吴谦等主编。该书内容丰富、考订翔实、切于实际、易学易用。

【歌诀】

五脏六腑共包络,手足所属三阴阳,

太阴足脾手肺脏,阳明足胃手大肠,

少阴足肾手心脏,太阳足膀手小肠,

厥阴足肝手包络,少阳足胆手焦当。

【白话解】五脏六腑和心包的经脉,分属手三阴三阳及足三阴三阳。足太阴是脾经,手太阴是肺经。足阳明是胃经,手阳明是大肠经。足少阴是肾经,手少阴是心经。足太阳是膀胱经,手太阳是小肠经。足厥阴是肝经,手厥阴是心包经。足少阳是胆经,手少阳是三焦经。

十二经气血多少歌

【出处】选自《针灸大全》,明·徐凤编撰。此书是综合性针灸书。可参考用于补泻手法。

【歌诀】

多气多血经须记,大肠手经足经胃。

少血多气有六经,三焦胆肾心脾肺。

多血少气心包络,膀胱小肠肝所异。

【白话解】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应记住。少血多气的有六条经,即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阴肺经和足太阴脾经。多血少气的有四条经,即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厥阴肝经。

临床可根据各经气血多少,选用不同的补泻手法、针刺浅深、留针时间、艾灸壮数。

十二经营气流注顺序歌

【出处】选自《类经图翼》,明·张介宾撰。此书广泛收集文献和资料,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歌应掌握。

【歌诀】

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续;

手阴脏手阳手头,足阴足腹阳头足。

【白话解】十二经脉营气运行或称气血流注的顺序是:起于肺经,顺序流注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复回肺经。手三阴经由脏走手,手三阳经由手走头,足三阴经由足走腹,足三阳经由头走足。

十二经脉歌

【出处】本歌选自《针灸聚英》,又名《针灸聚英发挥》,明·高武撰。此书汇集了明以前各家针灸学说之精华,并提出了作者的学术见解。有参考价值。

(1)肺经

【歌诀】

手太阴肺中焦生,下络大肠出贲门,

上膈属肺从肺系,系横出腋臑中行。

肘臂寸口上鱼际,大指内侧爪甲根。

支络还从腕后出,接次指属阳明经。

此经多气而少血,是动则病喘与咳,

肺胀彭彭缺盆痛,两手交瞀为臂厥。

所生病者为气嗽,喘渴烦心胸满结,

臑臂之内前廉痛,小便频数掌中热。

气虚肩背痛而寒,气盛亦疼风汗出,

欠伸少气不足息,遗矢无度溺色赤。

【注释】

①肺系:与肺相连系的气管。

②臑:上臂肘至腋部分,外侧称臑外,内侧称臑内。

③是动则病:指本经经气有异常变化而产生的病症。

④所生病者:指本经经穴能主治的病症。

【白话解】

手太阴肺中焦生,下络大肠出贲门,

上膈属肺从肺系,系横出腋臑中行。

肘臂寸口上鱼际,大指内侧爪甲根。

支络还从腕后出,接次指属阳明经。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返还向上到胃上口贲门处,穿过横膈隶属于肺,然后上沿着气管到咽喉部,横折走至腋下,行于上臂内侧前缘肌沟中,至肘窝尺泽部,再行于前臂内侧桡骨下缘至寸口动脉搏动处,经过鱼际抵达大指桡侧指甲根少商穴。其支脉从腕后列缺分出,在食指端商阳穴联系手阳明大肠经。

此经多气而少血,是动则病喘与咳,

肺胀彭彭缺盆痛,两手交瞀为臂厥。

手太阴肺经多气少血,经气有异常变化就会病咳、喘、肺胀满,甚至锁骨上窝(缺盆)部疼痛,喘咳重,强迫坐位,两手交叉于胸前,两目视物不清。这种病称臂厥,是本经经气厥逆。

所生病者为气嗽,喘渴烦心胸满结,

臑臂之内前廉痛,小便频数掌中热。

气虚肩背痛而寒,气盛亦疼风汗出,

欠伸少气不足息,遗矢无度溺色赤。

本经腧穴主治的病症包括气喘、咳嗽、渴、烦心、胸中胀满不舒、循经所过上前臂内侧(廉)前边疼痛、小便频数、掌心发热。还包括肺气虚的肩背痛、恶寒、呵欠、少气喘息、小便多,或是实证的肩背痛、有汗恶风、尿黄赤。


1. 大肠经

【歌诀】

阳明之脉手大肠,次指内侧起商阳,

循指上廉出合谷,两筋歧骨循臂肪。

入肘外廉循臑外,肩端前廉柱骨旁,

从肩下入缺盆内,络肺下膈属大肠。

支从缺盆直上颈,斜贯颊前下齿当,

环出人中交左右,上夹鼻孔注迎香。

此经气盛血亦盛,是动䪼肿并齿痛。

所生病者为鼽衄,目黄口干喉痹生,

大指次指难为用,肩前臑外痛相仍。

气有余兮脉热肿,虚则寒慄病偏增。

【注释】

①䪼:即颧部。

②鼽(qiu):即鼻炎。

【白话解】

阳明之脉手大肠,次指内侧起商阳,

循指上廉出合谷,两筋歧骨循臂肪。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指甲桡侧角商阳穴,沿食指桡侧缘至合谷,经两筋凹陷处阳溪向上循臂外上至肘。

入肘外廉循臑外,肩端前廉柱骨旁,

从肩下入缺盆内,络肺下膈属大肠。

经肘外侧曲池向上循上臂(臑)外侧上肩前(肩髃)向后进入颈椎下大椎穴,回过来经过缺盆进入胸腔络于肺,穿过膈肌属于大肠。

支从缺盆直上颈,斜贯颊前下齿当,

环出人中交左右,上夹鼻孔注迎香。

支脉从缺盆向上经过颈、颊部进入下齿中,回还出来左右两脉交会于人中,再向上夹于鼻孔,止于迎香穴。

此经气盛血亦盛,是动䪼肿并齿痛。

本经多气多血,经气有异常变动就会出现颈部肿痛和牙痛。䪼为颧部,本处依课本改为颈肿。

所生病者为鼽衄,目黄口干喉痹生,

大指次指难为用,肩前臑外痛相仍。

气有余兮脉热肿,虚则寒慄病偏增。

本经腧穴主治鼻塞流涕、鼻出血、目昏黄、口干、咽喉肿痛、手指屈伸不利,以及经脉所过的肩前部上臂外侧疼痛。实证的还可有经脉经过部位肿胀发热,虚证还可出现恶寒战栗。

1. 胃经

【歌诀】

胃足阳明交鼻起,下循鼻外入上齿,

还出挟口绕承浆,颐后大迎颊车里,

耳前发际至额颅。支下人迎缺盆底,

下膈入胃络脾宫。直者缺盆下乳内,

一支幽门循腹中,下行直合气冲逢。

遂由髀关抵膝膑,胻跗中趾内间同。

一支下膝注三里,前出中指外间通。

一支别走足跗趾,大趾之端经尽已。

此经多气复多血,是动欠伸面颜黑,

悽悽恶寒畏见人,忽闻木音心惊惕,

登高而歌弃衣走,甚则腹胀及贲响,

凡此诸疾皆骭厥,所生病者为狂疟,

温淫汗出鼻流血,口喎唇紧又喉痹,

膝膑疼痛腹胀结,胸膺伏兔胻外廉,

足跗中趾俱痛彻,有余消谷溺色黄,

不足身前寒振慄,胃房胀满食不消,

气盛身前皆有热。

【注释】

①颐:颏的上方,口角的外下方和腮的前下方部位

②胻:胫骨。

③跗:足背。

④贲:横膈。贲响即肠鸣。

⑤骭:胫骨。骭厥为足阳明经气厥逆。

⑥膺:胸乳以上部位。

【白话解】

胃足阳明交鼻起,下循鼻外入上齿,

还出挟口绕承浆,颐后大迎颊车里,

耳前发际至额颅。

足阳明胃经起于鼻旁迎香,上至鼻根在睛明与手足太阳交会后,沿鼻外下行入上齿中,左右两支挟口环唇交于承浆,反折至颊部大迎、颊车,向上经过耳前发际至额部头维,并与督脉相交于神庭。

支下人迎缺盆底,下膈入胃络脾宫。

直者缺盆下乳内,一支幽门循腹中,

下行直合气冲逢。

分支从人迎循颈部下入缺盆,进入体腔内穿过膈肌属于胃络于脾,经胃下口幽门向下循腹内至气冲穴。在缺盆还有一条直行的分支经过乳头向下挟脐至气冲穴与内行支合为一支。

遂由髀关抵膝膑,胻跗中趾内间同。

合并的经脉直行于大腿前面过髀关,过膝关节膑骨外缘,胫骨(胻骨)外侧经足背,直出足中趾内间(实出次趾外间厉兑穴)。

一支下膝注三里,前出中趾外间通。

一支别走足跗趾,大趾之端经尽已。

直行脉在足三里处出一分支,向下至足中趾外侧。在足背冲阳处又出一分支,入足大趾尖端将脉气与脾经(隐白)相接。

此经多气复多血,是动欠伸面颜黑,

悽悽恶寒畏见人,忽闻木音心惊惕,

登高而歌弃衣走,甚则腹胀及贲响,

凡此诸疾皆骭厥。

本经多气多血,经气有了异常变化会出现面色黑,呵欠伸腰,恶寒发抖,厌恶见人,听到制作、敲打木质器具的响声就心中惊悸害怕;或者发狂上房高歌,弃衣乱走,腹胀,肠鸣呃逆等,这些症状都是因本经足胫部气血逆乱所致,又称骭厥。

所生病者为狂疟,温淫汗出鼻流血,

口喎唇紧又喉痹,膝膑疼痛腹胀结,

胸膺伏兔胻外廉,足跗中趾俱痛彻,

有余消谷溺色黄,不足身前寒振慄,

胃房胀满食不消,气盛身前皆有热。

本经经穴能主治躁狂、疟疾、温热病、自汗出、鼻衄、口眼喎斜、唇生疱疹、咽喉肿痛;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胸膺、气冲部、大腿前部、膝关节部、小腿外侧、足背和足中趾的疼痛,活动不利;邪气盛的消谷善饥、尿黄、身前发热症、腹胀便闭症;正气虚的胃胀满、消化不良症、身前发寒战栗症。

(4)脾经

【歌诀】

太阴脾起足大指,上循内侧白肉际,

核骨之后内踝前,上腨循胻胫膝里,

股内前廉入腹中,属脾络胃与膈通,

挟喉连舌散舌下,支络从胃注心宫。

此经气盛而血衰,是动其病气所为,

食入即吐胃脘痛,更兼身体重难移,

腹胀善噫舌本强,得后与气快然衰。

所生病者舌亦痛,体重不食亦如之,

烦心心下仍急痛,泄水溏瘕寒疟随,

不卧强立股膝肿,疸发身黄大指痿。

【注释】

①腨:小腿后部肌肉。

【白话解】

太阴脾起足大指,上循内侧白肉际,

核骨之后内踝前,上腨循胻胫膝里,

股内前廉入腹中,属脾络胃与膈通,

挟喉连舌散舌下,支络从胃注心宫。

足太阴脾经起于大趾隐白,沿赤白肉际,过第一跖骨小头(核骨),经内踝前,上小腿内侧胫骨后缘至膝内侧阴陵泉,再向上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中,属于脾络于胃,再向上过膈挟食道至舌根部,散布于舌下。另一分支从胃过膈注入心中。

此经气盛而血衰,是动其病气所为,

食入即吐胃脘痛,更兼身体重难移,

腹胀善噫舌本强,得后与气快然衰。

本经多气少血,经气有异常变化就会产生舌根部强硬,食入即吐,胃脘部疼痛、腹胀、嗳气,身体沉重,如能大便和矢气则身体舒适。

所生病者舌亦痛,体重不食亦如之,

烦心心下仍急痛,泄水溏瘕寒疟随,

不卧强立股膝肿,疸发身黄大指痿。

本经经穴主治舌痛、身体困重、食少、心胸烦闷、胃脘急痛、便泄溏薄、腹部痞块、疟疾、黄疸、睡不好觉、强站立则大腿膝关节肿,以及足大趾活动不利等症。

(5)心经

【歌诀】

手少阴脉起心中,下膈直与小肠通,

支者还从心系走,直上喉咙系目瞳。

直者上肺出腋下,臑后肘内少海从,

臂内后廉抵掌中,锐骨之端注少冲。

多气少血属此经,是动心脾痛难任,

渴欲饮水咽干燥。所生胁痛目如金,

臑臂之内后廉痛,掌中有热向经寻。

【白话解】

手少阴脉起心中,下膈直与小肠通,

支者还从心系走,直上喉咙系目瞳。

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穿过膈肌向下络于小肠。一条分支从心系(联系心的大血管)分出,向上循气管咽喉连接于目后眼系(眼后与脑连系的组织)。

直者上肺出腋下,臑后肘内少海从,

臂内后廉抵掌中,锐骨之端注少冲。

直行的外行线从心系,经肺横出腋下极泉穴处,循上臂内侧后缘至肘部少海穴,向下经前臂内侧后缘抵手掌中,循小指桡侧至少冲穴。锐骨此处指豌豆骨。

多气少血属此经,是动心脾痛难任,

渴欲饮水咽干燥。

本经多气少血,经气有异常变化就会产生心痛、咽干、渴而欲饮水的病症。

所生胁痛目如金,臑臂之内后廉痛,

掌中有热向经寻。

本经经穴主治心胁疼痛、目黄及经脉经过的上肢内侧后缘部疼痛、掌心热等症。

1. 小肠经

【歌诀】

手太阳经小肠脉,小指之端起少泽,

循手外廉出髁中,循臂骨出肘内侧,

上循臑外出后廉,直过肩解绕肩胛,

交肩下入缺盆内,向腋络心循咽嗌。

下膈抵胃属小肠。一支缺盆贯颈颊,

至目锐眦却入耳,一支别颊上至䪼。

抵鼻升至目内眦,斜络于颧别络接。

此经少气还多血,是动则病痛咽嗌,

颔下肿兮不可顾,肩如拔兮臑似折。

所生病主肩臑痛,耳聋目黄肿腮颊,

肘臂之外后廉痛,部分犹当细分别。

【注释】

①髁:尺骨茎突。

②肩解:肩关节后缝。

③颔:颏下结喉上软肉部。

【白话解】

手太阳经小肠脉,小指之端起少泽,

循手外廉出髁中,循臂骨出肘内侧,

上循臑外出后廉,直过肩解绕肩胛,

交肩下入缺盆内,向腋络心循咽嗌。

下膈抵胃属小肠。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端少泽穴,循手背小指和手掌尺侧边,向上出于尺骨小头部,经过肘内侧肱骨内上髁和尺骨鹰嘴之间的小海穴,向上沿臂外后廉,过肩胛缝,绕肩胛部,交会肩上大椎穴,折入缺盆,进入体腔络于心再循食道,下膈抵达胃部,属于小肠。

一支缺盆贯颈颊,至目锐眦却入耳,

一支别颊上至䪼,抵鼻升至目内眦,

斜络于颧别络接。

本经一条分支,从缺盆沿颈部上面颊,至外眼角后,向下折入耳中。从颊部又出一分支,斜行于颧部,至目内眦睛明穴。

此经少气还多血,是动则病痛咽嗌。

颔下肿兮不可顾,肩如拔兮臑似折。

本经少气多血,经气有异常变化就可以产生咽喉痛、颈下肿、头不能回顾、肩部和上肢疼痛似折断。

所生病主肩臑痛,耳聋自黄肿腮颊,

肘臂之外后廉痛,部分犹当细分别。

本经经穴主治肩臂部疼痛、耳聋、目黄、腮颊肿,及经脉所过的肘臂外后侧疼痛。

1. 膀胱经

【歌诀】

足太阳经膀胱脉,目内眦上起额尖,

支者巅上至耳角,直者从巅脑后悬。

络脑还出别下项,仍循肩膊夹脊边,

抵腰膂肾膀胱内,一支下与后阴连。

贯臀斜入委中穴,一支膊内左右别,

贯胂夹脊过髀枢,髀外后廉腘中合,

下贯腨内外踝后,京骨之下趾外侧。

此经血多气犹少,是动头痛不可当,

项如拔兮腰似折,髀枢痛彻脊中央,

腘如结兮腨如裂,是为踝厥筋乃伤,

所生疟痔小指废,头囟项痛目色黄,

腰尻腘脚疼连背,泪流鼻衄交癫狂。

【注释】

①肩膊:肩胛部。

②膂:夹脊两边的肌肉。

③胂:亦指夹脊两侧的肌肉,但偏下部。

④髀枢:大转子部,当环跳处。

⑤尻:尾骨,臀部。

【白话解】

足太阳经膀胱脉,目内眦上起额尖,

支者巅上至耳角,直者从巅脑后悬。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角睛明穴,向上至额到头顶部,一条分支到耳角上部。直行主干向脑后走行。

络脑还出别下项,仍循肩膊夹脊边,

抵腰膂肾膀胱内,一支下与后阴连。

贯臀斜入委中穴,一支膊内左右别,

贯胂侠脊过髀枢,髀外后廉腘中合。

下贯腨内外踝后,京骨之下趾外侧。

直行经脉络于脑后,从天柱分两支下行,内侧支行脊中旁1.5寸,抵腰部进入脊旁筋肉,入腹腔络于肾向下属膀胱。从腰部向下过臀斜行抵委中穴。外侧分支行脊中旁3.0寸,下行夹脊过环跳部,从大腿后面,前支外侧进入腘窝在委中两支会合。从委中经脉行小腿后部,过外踝之后昆仑穴,循小趾外侧,抵趾甲角旁至阴穴。

此经血多气犹少,是动头痛不可当,

项如拔兮腰似折,髀枢痛彻脊中央,

腘如结兮腨如裂,是为踝厥筋乃伤。

本经多血少气,经气有异常变化就会产生剧烈头痛,颈项、腰部、脊背、臀部环跳区疼痛,活动困难。膝腘部如捆结活动不利,小腿后肌肉疼痛如裂。这些都是踝部经脉脉气厥逆造成的属于筋方面的病(太阳主筋)。

所生疟痔小指废,头囟项痛目色黄,

腰尻腘脚疼连背,泪流鼻衄交癫狂。

本经经穴主治疟疾、痔疮、足小趾活动不利、头囟部疼痛、颈项痛、目黄、见风流泪、鼻衄以及癫证、狂证。还主治经脉所过的腰背、骶臀部、腘窝部、足部的疼痛。

(8)肾经

【歌诀】

足经肾脉属少阴,小趾斜趋涌泉心,

然谷之下下踝后,别入跟中腨内侵。

出腘内廉上股内,贯脊属肾膀胱临。

直者从肾贯肝膈,入肺循喉舌本寻,

支者从肺络心内,仍至胸中部分深。

此经多气而少血,是动病饥不欲食,

喘嗽唾血喉中鸣,坐而欲起面如漆,

目视䀮䀮气不足,心悬如饥常惕惕。

所生病者为舌干,口热咽肿气贲逼,

股内后廉并脊痛,烦心心痛疸而澼。

痿厥嗜卧体怠惰,足下热痛皆肾厥。

【注释】

①疸:黄疸之类的疾病。

②澼:即肠澼,指痢疾、便血之类的疾病。

【白话解】

足经肾脉属少阴,小趾斜趋涌泉心,

然谷之下下踝后,别入跟中腨内侵。

出腘内廉上股内,贯脊属肾膀胱临。

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端,斜走足心出涌泉穴,经过然谷穴和内踝后太溪穴,进入足跟部并向上循胫部内侧后缘至腘窝部阴谷,然后沿大腿内侧后缘向上,进入脊椎内,在腹腔属于肾络膀胱。

直者从肾贯肝膈,入肺循喉舌本寻,

支者从肺络心内,仍至胸中部分深。

本经主干从肾向上,穿过肝和膈,进入肺后循气管咽喉到舌根两旁。一条分支从肺出连络心内,出来在胸腔心包将脉气接于手厥阴心包经。

此经多气而少血,是动病饥不欲食,

喘嗽唾血喉中鸣,坐而欲起面如漆,

目视䀮䀮气不足,心悬如饥常惕惕。

本经多气少血,经气有了异常变化就会产生虽饥饿但不想吃饭,气喘,咳嗽,喉中痰鸣和痰中带血,面色如黑漆,坐而欲起而两目昏花视物模糊不清,气虚,心如悬空而不安,从内心产生恐惧等症状。

所生病者为舌干,口热咽肿气贲逼,

股内后廉并脊痛,烦心心痛疸而澼。

痿厥嗜卧体怠惰,足下热痛皆肾厥。

本经经穴主治(阴虚)咽喉肿痛,口热舌干气上逆之喘咳,大腿内侧后缘和尾脊部疼痛,心烦不安,心痛,黄疸,腹泻便血以及下肢痿软嗜卧,身体倦怠无力,足心热、疼痛等症。以上症状都是肾经经气厥逆所致。

(9)心包经

【歌诀】

手厥阴心主起胸,属包下膈三焦宫,

支者循胸出胁下,胁下连腋三寸同。

仍上抵腋循臑内,太阴少阴两经中,

指透中冲支者别,小指次指络相通。

此经少气原多血,是动则病手心热,

肘臂挛急腋下肿,甚则胸胁支满结。

心中澹澹或大动,善笑目黄面赤色。

所生病者为烦心,心痛掌热病之则。

【白话解】

手厥阴心主起胸,属包下膈三焦宫,

支者循胸出胁下,胁下连腋三寸同。

仍上抵腋循臑内,太阴少阴两经中,

指透中冲支者别,小指次指络相通。

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属心包,向下过膈分别与上、中、下三焦相络。其支脉沿胸出胁下天池,上抵腋下,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太阴、手少阴之间,到掌中劳宫穴直出中指指尖中冲穴。在劳宫处有一分支走到无名指端将脉气交于手少阳三焦经。

此经少气原多血,是动则病手心热,

肘臂挛急腋下肿,甚则胸胁支满结,

心中澹澹或大动,善笑目黄面赤色。

本经少气多血,经气有异常变化就会产生手心热、前臂和肘掣强拘挛、腋窝部肿,甚则胸胁满闷、心跳不宁、面赤、目黄、喜笑不止等症。

所生病者为烦心,心痛掌热病之则。

本经经穴主治心胸烦闷、心痛、手掌心发热等症。

(10)三焦经

【歌诀】

手经少阳三焦脉,起自小指次指端,

两指歧骨手腕表,上出臂外两骨间,

肘后臑外循肩上,少阳之后交别传,

下入缺盆膻中布,散络心包膈里穿。

支者膻中缺盆上,上项耳后耳角旋,

屈下至颊仍注䪼,一支入耳出耳前,

却从上关交曲颊,至目锐眦乃尽焉。

此经少血还多气,是动耳鸣喉肿痹。

所生病者汗自出,耳后痛兼目锐眦,

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亦如废。

【白话解】

手经少阳三焦脉,起自小指次指端,

两指歧骨手腕表,上出臂外两骨间,

肘后臑外循肩上,少阳之后交别传,

下入缺盆膻中布,散络心包膈里穿。

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关冲穴。循第四、五掌骨间至腕背部,向上行于手臂外侧尺、桡骨间。过肘尖、上臂外侧中间到肩髎,交出足少阳经之后,进入缺盆布散于胸中,散络于心包,穿过膈肌,属于上、中、下三焦。

支者膻中缺盆上,上项耳后耳角旋,

屈下至颊仍注䪼,一支入耳出耳前,

却从上关交曲颊,至目锐眦乃尽焉。

分支脉从胸中向上经缺盆、项部到耳后翳风,然后上耳上角颔厌部,向下折到颊部,再向上至目下鼻旁。本支在耳后又分一支进入耳中,出于耳前上关穴,至目外眦角的丝竹空穴本经止。

此经少血还多气,是动耳鸣喉肿痹。

本经少血多气,经气有异常变化就会产生耳鸣、耳聋、咽喉肿痛。

所生病者汗自出,耳后痛兼目锐眦,

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亦如废。

本经经穴主治自汗出、外眼角及耳后疼痛,及本经循行经过的肩臂部、肘部、上臂外侧部疼痛,小指、无名指活动不利。

(11)胆经

【歌诀】

足脉少阳胆之经,始从两目锐眦生,

抵头循角下耳后,脑空风池次第行。

手少阳前至肩上,又交少阳入缺盆。

支者耳后贯耳内,出走耳前锐眦循。

一支锐眦大迎下,合手少阳抵䪼根,

下加颊车缺盆合,入胸贯膈络肝经。

属胆仍从胁里过,下入气冲毛际萦,

横入髀厌环跳内。直者缺盆下腋膺,

过季胁下髀厌内,出膝外廉是阳陵,

外辅绝骨踝前过,足跗小趾次趾分。

一支别从大趾去,三毛之际接肝经。

此经多气而少血,是动口苦善太息,

心胁疼痛难转移,面尘足热体无泽。

所生头痛连锐眦,缺盆肿痛并两腋,

马刀挟瘿生两旁,汗出振寒痎疟疾,

胸胁髀膝至胫骨,绝骨踝痛及诸节。

【注释】

①髀厌:即髀枢,环跳穴部。

②马刀挟瘿:瘰疬生于腋下,形如马刀者称马刀;生于颈旁者为挟瘿。即淋巴结核。亦有云为带状疱疹者。

【白话解】

足脉少阳胆之经,始从两目锐眦生,

抵头循角下耳后,脑空风池次第行。

手少阳前至肩上,又交少阳入缺盆。

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瞳子髎,向上行至头角颔厌,向下行于耳后至完骨(乳突部),反折至目上阳白,复向上行脑后,经脑空和风池,与手少阳经相交后在肩部进入缺盆。

支者耳后贯耳内,出走耳前锐眦循。

一条支脉从耳后分出,进入耳中,出于耳前至目外眦的后方。

一支锐眦大迎下,合手少阳抵䪼根,

下加颊车缺盆合,入胸贯膈络肝经。

另一条头部的支脉从目外眦下大迎之前与手少阳经相交会至鼻旁,又经颊车向下至缺盆与前支相交会,进入胸腔,穿过膈肌,络于肝。

属胆仍从胁里过,下入气冲毛际萦,

横入髀厌环跳内。

体内经脉络肝属胆后,从胸胁里下出气冲部,环绕阴毛部,横行向臀后进入环跳。

直者缺盆下腋膺,过季胁下髀厌内,

出膝外廉是阳陵,外辅绝骨踝前过,

足跗小趾次趾分。一支别从大趾去,

三毛之际接肝经。

本经直行的部分,从缺盆下向腋下渊腋等穴,沿胸侧过胁肋下部,向后与前支在环跳会合。会合后沿大腿和膝关节外侧到阳陵泉,再向下循腓骨前缘至绝骨穴,经外踝前丘墟穴上足背,直出第四趾甲外侧角窍阴穴。在足背当足临泣穴处,一条分支走向足大趾,在大趾生毛部与肝经接续。

此经多气而少血,是动口苦善太息,

心胁疼痛难转移,面尘足热体无泽。

本经多气少血,经气有异常变化就会产生口苦、好叹长气、胸胁疼痛转侧困难、面如蒙灰尘、身体无脂润光泽、足外侧发热等症。

所生头痛连锐眦,缺盆肿痛并两腋,

马刀挟瘿生两旁,汗出振寒痎疟疾,

胸胁髀膝至胫骨,绝骨踝痛及诸节。

本经经穴主治偏头痛牵连目外眦、缺盆部肿痛牵连两腋下、颈旁及腋下生瘰疬(淋巴结肿大)、发热汗出、振寒战栗、疟疾以及经脉所过的胸胁部、大腿外侧、膝关节、胫骨外侧、踝关节等各关节疼痛。

(12)肝经

【歌诀】

厥阴足脉肝所终,大趾之端毛际丛,

足跗上廉太冲分,踝前一寸入中封。

上踝交出太阴后,循腘内廉阴股冲,

环绕阴器抵小腹,夹胃属肝络胆逢。

上贯膈里布胁肋,夹喉颃颡目系同,

脉上巅会督脉出,支者还从目系中,

下络颊里环唇内,支者便从膈肺通。

此经血多气少焉,是动腰痛俯仰难,

男疝女人小腹肿,面尘脱色及咽干。

所生病者为胸满,呕吐洞泄小便难,

或时遗溺并狐疝,临症还须仔细看。

【注释】

①颃颡:鼻咽腔部。

②狐疝:即疝气。

【白话解】

厥阴足脉肝所终,大趾之端毛际丛,

足跗上廉太冲分,踝前一寸入中封。

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端大敦穴,向足背,经太冲,过内踝前1寸的中封穴。

上踝交出太阴后,循腘内廉阴股冲,

环绕阴器抵小腹,夹胃属肝络胆逢。

经脉在内踝上8寸交叉到足太阴脾经后面,沿腘窝内侧,上大腿内侧中间,环绕生殖器后进入小腹内,经过胃上行,属肝络胆。

上贯膈里布胁肋,夹喉颃颡目系同,

脉上巅会督脉出,支者还从目系中,

下络颊里环唇内,支者便从膈肺通。

然后向上穿过膈肌,分布在胁肋部,沿气管之后进入鼻咽腔(颃颡),连接目后与脑相连系的组织(目系),折出,从额部直上头顶与督脉交会于百会。目部分支从目系分出,沿面颊里侧,环绕唇内。另一支脉从肝分出,穿过膈肌,向上注于肺,接手太阴肺经。

此经血多气少焉,是动腰痛俯仰难,

男疝女人小腹肿,面尘脱色及咽干。

本经多血少气,经气有异常变化就会产生前俯后仰困难、男子疝气、女子小腹肿痛、咽喉肿痛干燥、面无血色似蒙灰尘等症。

所生病者为胸满,呕吐洞泄小便难,

或时遗溺并狐疝,临症还须仔细看。

本经经穴主治胸满闷、呕吐泄泻、完谷不化、小便不利或时时遗尿、小肠疝气等症,临床应仔细分析。

奇经八脉歌

【出处】本歌选自《医宗金鉴》。奇经八脉是督、任、冲、带、阴阳跷、阴阳维八条经脉的总称。奇经八脉无表里相合关系,与脏腑亦无直接属络关系。主要具有网络沟通、统摄协调、溢蓄调布的作用。在很多方面补充了十二正经的不足。

(1)奇经八脉总歌

【歌诀】

正经经外是奇经,八脉分司各有名。

任脉任前督于后,冲起会阴肾同行,

阳跷跟外膀胱别,阴跷跟前随少阴,

阳维维络诸阳脉,阴维维络在诸阴,

带脉围腰如束带,不由常度号奇经。

【白话解】奇经是十二正经之外的八条经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跷脉、阴跷脉、阳维脉、阴维脉八脉名称不同,功能各异。任脉行于躯体前面正中,总任一身之阴;督脉行于头身后面正中,总督诸阳;冲脉从会阴穴出来走行于腹部足少阴肾经部位;阳跷脉是在足跟外侧部分出的膀胱经的支脉;阴跷脉是在足跟内侧分出的肾经的支脉;阳维脉维络联系诸阳经;阴维脉维络联系诸阴经;带脉围腰一周,如身之束带。此上八脉与有脏腑属络、表里经相合等规律的正经不同,故名奇经。

1. 任脉歌

【歌诀】

任脉起于中极下,会阴腹里上关元,

循内上行会冲脉,浮外循腹至喉咽,

别络口唇承浆已,过足阳明上颐间,

循面入目至睛明,交督阴脉海名传。

【白话解】任脉起于肾下胞中当中极穴之下,出于会阴穴,行于身前腹里,过关元,循腹正中线至咽喉、承浆部、环唇口循面至目下承泣而终。上行时与冲脉相交会于唇下承浆穴,在龈交与督脉相交会。任脉又称阴脉之海,主胞胎。

(3)督脉歌

【歌诀】

督脉少腹骨中央,女子入系溺孔疆,

男子之络循阴器,绕篡之后别臀方,

至少阴者循腹里,会任直上关元行,

属肾会冲街腹气,入喉上颐环唇当,

上系两目中央下。始合内眦络太阳,

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下项肩膊旁,

夹脊抵腰入循膂,络肾茎篡等同乡。

此是申明督脉络,总为阳脉之督纲。

【白话解】

督脉少腹骨中央,女子入系溺孔疆,

男子之络循阴器,绕篡之后别臀方,

至少阴者循腹里,会任直上关元行,

属肾会冲街腹气,入喉上颐环唇当,

上系两目中央下。

督脉起于少腹之内肾下胞中(与任脉、冲脉同出一源),出于横骨骨盆中央,女子系尿孔之端,男子循阴茎皆至篡(会阴部),环臀在骶骨端与足少阴肾经交会后,进入脊骨内向上行于风府,进入脑,还出循头正中过百会、神庭、素髎至龈交。这是督脉的主干。

督脉分支联系少阴肾经和肾,在腹下部经气冲等穴联系腹气,向前行的分支与任脉相同,从腹正中过关元,上喉部环唇、循面至目下中央的承泣穴。

始合内眦络太阳,上额交巅入络脑,

还出下项肩膊旁,夹脊抵腰入循膂,

络肾茎篡等同乡。此是申明督脉络,

总为阳脉之督纲。

膀胱经起于目内眦睛明穴,向上至额部在头顶处与督脉交会入络脑,回出来从天柱向下,行于肩胛内侧,至腰部肾俞处进入脊旁肌肉,并向里络于肾。这也是督脉的一个分支,是说明督脉之脉络的基本走行。总之督脉联系了诸阳经,又行于背正中,通于脑,是全身阳脉之总督,故称阳脉之海,总督诸阳。

(4)冲脉

【歌诀】

冲脉起于腹气街,后天营气气冲来,

并于先天之真气,相并夹脐上胸街,

大气至胸中而散,会合督任充身怀,

分布脏腑诸经络,名之血海不为乖。

【白话解】冲脉起于肾下胞中,出于气冲穴得胃经的后天之气,然后并入足少阴肾经,又得先天之真气,夹脐两侧到胸中而散,会于咽喉,向上与任脉相会,络于唇口,达目下。冲脉分支分布于头面、下肢和脏腑,与女子经血关系密切,故又称为血海、五脏六腑之海、十二经脉之海,这是正确的。

(5)带脉

【歌诀】

带脉足少阴经脉,上腘别走太阳经,

合肾十四椎属带,起于季胁绕身行。

【白话解】带脉起于胁肋下部章门穴,围绕一身如腰带状,在第二腰椎处,与足少阴肾经的经别相连系。此经别从腘部分出,别走足太阳经并联系肾。

(6)阳跷脉

【歌诀】

阳跷脉起于跟中,上合三阳外踝行,

从胁循肩入颈頄,属目内眦太阳经。

【注释】

①頄(qiu):即朏,颧部。

【白话解】阳跷脉起于跟中申脉穴,从外踝向上循行连系了足太阳经的仆参、跗阳;足少阳经的居髎;手太阳经的臑俞;手阳明经的肩髃、巨骨;足阳明经的地仓、巨髎、承泣;足太阳经的睛明。从胁肋后侧至肩部,循面鼻旁进入足太阳经的睛明,继续向上行,止于足少阳经的风池。

(7)阴跷脉

【歌诀】

阴跷亦起于跟中,少阴之别内踝行,

上循阴股入胸腹,上至咽喉至睛明。

【白话解】阴跷脉起于跟中足少阴经的照海穴,沿内踝足少阴经向上,经大腿内侧、腹部、胸部,经咽喉上头面,止于足太阳经的睛明穴。

(8)阳维脉

【歌诀】

阳维脉起足太阳,外踝之下金门疆,

从胻背肩项头面,维络诸阳会督场。

【白话解】阳维脉起于足太阳经位于外踝下的金门穴,沿小腿、大腿的外侧,经过肩背部到额面部,反折至头项后部,止于风府和哑门,与督脉相交会。阳维脉起到维络诸阳经的作用。

(9)阴维脉

【歌诀】

阴维脉起足少阴,内踝上行穴筑宾,

循腹至乳上结喉,维络诸阴会于任。

【白话解】阴维脉起于足少阴经位于内踝之上的筑宾穴,沿小腿、大腿的内侧,经过腹部,上于结喉之上,分别与任脉的天突、廉泉相交会而止。阴维脉有维络诸阴经的作用。

十五络脉歌

【出处】本歌选自《医经小学》,该书系综合性医书,明·刘纯编撰。十五络脉(穴)即十二正经各有一络脉(穴)加脾之大络、督脉、任脉络脉合称十五络脉(穴)。临床应用广泛,应牢记。

【歌诀】

人身络脉一十五,我今逐一从头数,

手太阴络为列缺,手少阴络即通里,

手厥阴络为内关,手太阳络支正是,

手阳明络偏历当,手少阳络外关位,

足太阳络号飞扬,足阳明络丰隆记,

足少阳络为光明,足太阴络公孙记,

足少阴络名大钟,足厥阴络蠡沟配,

阳督之络号长强,阴任之络名屏翳,

脾之大络是大包,十五络名君须记。

【注释】

①屏翳:有医书指屏翳即会阴穴。现根据《灵枢经·经脉》记载改为尾翳即鸠尾穴。

【白话解】人身有十五络脉,络脉和络穴同名,但概念不同。手太阴络脉(穴)名列缺,手少阴络脉(穴)名通里,手厥阴络脉(穴)名内关,手太阳络脉(穴)名支正,手阳明络脉(穴)名偏历,手少阳络脉(穴)名外关,足太阳络脉(穴)名飞扬,足阳明络脉(穴)名丰隆,足少阳络脉(穴)名光明,足太阴络脉(穴)名公孙,足少阴络脉(穴)名大钟,足厥阴络脉(穴)名蠡沟,督脉络脉(穴)名长强,任脉络脉(穴)名尾翳又名鸠尾,脾还有一大络名大包。这十五络脉(穴)应仔细牢记。

十二经原穴歌

【出处】本歌选自《针灸聚英》,又名《针灸聚英发挥》。明代针灸学家高武撰写。该书汇集了明以前各家针灸学说和歌赋,也有自己的学术见解,除本书外还自制针灸铜人三具。

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有一原穴,故又名十二原。临床应用很广。

【歌诀】

甲出丘墟乙太冲,丙归腕骨是原中,

丁出神门原内过,戊胃冲阳气可通,

己出太白庚合谷,辛缘本出太渊同,

壬归京骨期中过,癸出太溪原穴逢,

三焦壬(丙)是阳池穴,包络大陵癸(丁)又重。

【白话解】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十天干分别代表五脏六腑并与五行相配。甲指胆经,原穴是丘墟;乙指肝经,原穴是太冲;丙指小肠经,原穴是腕骨;丁指心经,原穴是神门;戊指胃经,原穴是冲阳;己指脾经,原穴是太白;庚指大肠经,原穴是合谷;辛指肺经,原穴是太渊;壬指膀胱经,原穴是京骨;癸指肾经,原穴是太溪。三焦经也属丙,原穴是阳池;心包络同属丁,原穴是大陵。此处丙、丁与小肠经、心经相重,在五行皆属火。(本处依《景岳全书》和五版《针灸学》教材解释)

难经五输穴主治歌

【出处】北京中医药大学谷世喆根据《难经·六十八难》“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的论述而编纂的新歌。对五输穴的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结合五输穴的产生及应用学习之。

【歌诀】

《难经》详论五输穴,井穴专主心下满,

荥穴泻火主身热,俞治体重与节痛,

经主喘咳并寒热,合当逆气而下泄。

【白话解】《难经·六十八难》论述了五输穴的应用。以五脏、五行为依据,井穴属木与肝相关,主疏泻,故主心下满闷;荥穴属火与心相关,火为热病,因此荥主身热;俞(输)穴属土与脾相关,主肌肉四肢,故主体重节痛;经穴属金与肺相关,主皮毛司呼吸,故经穴主喘咳寒热;合穴属水与肾相关,主水,水积于下则气上逆,流于肠则气便泄。

十四经腧穴分寸歌

【出处】选自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系腧穴教研室主编的《针灸歌诀》。本歌以1991年1月实施的国家标准经穴部位为依据,编入经脉英文和拼音缩写、经穴数目、经脉主治和腧穴分寸。实用性强,易于背诵掌握,应广为推广,为学习针灸必读。(1989年国际针灸学会联合会确定经脉名称英文缩写全部为双字母,不同于1982年版。另外,国际标准三焦经为TE,督脉为GV,任脉为CV。与本歌不同)

(1)肺经(LU)

【歌诀】

LU十一是肺经,起于中府少商停。

胸肺疾患咳嗽喘,咯血发热咽喉痛。

中府云门下一寸,云门锁骨下窝寻,

二穴相差隔一肋,距胸中线六寸平,

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府下一寸擒,

尺泽肘中肌腱外,孔最腕上七寸凭。

列缺交叉食指尽,经渠一寸突脉中,

太渊纹上动脉动,鱼际大鱼骨边中,

少商指甲根外角,去指甲角韭叶明。

【白话解】

LU十一是肺经,起于中府少商停。

胸肺疾患咳嗽喘,咯血发热咽喉痛。

“LU”是手太阴肺经国际标准命名的英文缩写,本经共11个经穴,起于中府穴止于少商穴。本经经穴主治胸肺部的疾患、咳嗽、喘、咳血、发热、咽喉疼痛。

中府云门下一寸,云门锁骨下窝寻,

二六相差隔一助,距胸中线六寸平。

中府穴位于胸前壁外上方、云门穴下1寸,距中线6寸,平第一肋间隙。而云门恰在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府下一寸擒,

尺泽肘中肌腱外,孔最腕上七寸凭。

天府穴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腋前纹头下3寸处,侠白位于4寸处。尺泽穴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肌腱桡侧凹陷中,孔最穴在尺泽、太渊连线,腕横纹上7寸。

列缺交叉食指尽,经渠一寸突脉中,

太渊纹上动脉动,鱼际大鱼骨边中,

少商指甲根外角,去指甲角韭叶明。

列缺穴位于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简易取法两手交叉食指尽头处即是列缺。经渠位于挠动脉桡侧,腕横纹上1寸处,太渊位于桡动脉桡侧当腕横纹桡侧端的凹陷中,鱼际穴位于第一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少商穴位于拇指桡侧指甲角0.1寸即如一韭叶宽的地方。

(2)大肠经(LI)

【歌诀】

LI二十手大肠,起于商阳止迎香,

头面眼鼻口齿喉,皮肤身热与胃肠。

商阳食指外侧取,二间握拳节前方,

三间握拳节后取,合谷虎口歧骨当,

阳溪腕上两筋陷,偏历腕上三寸良,

温溜腕后上五寸,池前四寸下廉乡,

池下三寸上廉穴,三里池下二寸长,

曲池尺泽髁中央,肘髎肱骨外廉旁,

池上三寸寻五里,臂臑三角肌下方,

肩髃肩峰举臂起,巨骨肩尖骨陷当,

天鼎扶下一寸取,扶突肌中结喉旁,

禾髎孔外平水沟,鼻旁唇沟取迎香。

【白话解】

LI二十手大肠,起于商阳止迎香。

头面眼鼻口齿喉,皮肤身热与胃肠。

手阳明大肠经国际标准命名的英文缩写为LI,共有20个穴位。穴位连线起于商阳穴止于迎香穴。本经经穴主治头面部、眼睛、鼻部、牙齿、口唇、咽喉、皮肤、发热和胃肠道疾病。

商阳食指外侧取,二间握拳节前方。

商阳穴位于食指指甲桡侧角,二间穴半握拳位于第二掌指关节的前方。

三间握拳节后取,合谷虎口歧骨当。

三间穴位于第二掌指关节的后方,半握拳取穴。合谷穴在虎口部第一、二掌骨之间,平第二掌骨中点。

阳溪腕上两筋陷,偏历腕上三寸良。

阳溪穴位于腕背侧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阳溪到曲池划一连线,偏历穴位于线上,距腕横纹3寸。

温溜腕后上五寸,池前四寸下廉乡。

温溜穴位于腕横纹上5寸,下廉穴在曲池下4寸。

池下三寸上廉穴,三里池下二寸长。_

上廉穴位曲池下3寸,手三里穴位曲池下2寸。

曲池尺泽髁中央,肘髎肱骨外廉旁。

曲池穴正当尺泽穴(肢二头肌肌腱桡侧陷中)和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肘髎穴在肱骨外侧缘曲池上1寸处。

池上三寸寻五里,臂臑三角肌下方。

曲池上3寸是手五里穴,臂臑穴在三角肌下端。

肩髃肩峰举臂起,巨骨肩尖骨陷当。

肩部平举锁骨肩峰端的下缘凹陷中是肩髃穴,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形成肩尖二骨间的凹陷中是巨骨穴。

天鼎扶下一寸取,扶突肌中结喉旁。

天鼎穴位于扶突下1寸,扶突穴在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和锁骨头之间,平结喉部位。

禾髎孔外平水沟,鼻旁唇沟取迎香。

禾髎穴在鼻孔外缘直下,平水沟穴取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当鼻唇沟中取迎香穴。

(3)胃经(ST)

【歌诀】

ST四五是胃经,起于承泣厉兑停,

胃肠血病与神志,头面热病皮肤病。

承泣下眶边缘上,四白穴在眶下孔,

巨髎鼻旁直瞳子,地仓吻旁四分灵,

大迎颌前寸三陷,颊车咬肌高处迎,

下关张口骨支起,头维四五旁神庭,

人迎结喉旁动脉,水突人迎气舍中,

肌间气舍平天突,缺盆锁骨上窝中,

气户锁下一肋上,相去中线四寸平,

库房屋翳膺窗接,都隔一肋乳中停,

乳根乳下一肋处,胸部诸穴要记清,

不容巨阙旁二寸,其下承满与梁门,

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脐旁二寸平,

外陵大巨水道六,归来气冲曲骨邻,

髀关髂下平会阴,伏兔膝上六寸中,

阴市膝上方三寸,梁丘膝上二寸呈,

膝外下陷是犊鼻,膝下三寸三里迎,

膝下六寸上巨虚,膝下八寸条口行,

再下一寸下巨虚,条外一寸是丰隆,

解溪跗上系鞋处,冲阳跗上动脉凭,

陷谷跖趾关节后,次中指缝寻内庭,

厉兑次趾外甲角,四十五穴要记清。

【白话解】

ST四五是胃经,起于承泣厉兑停,

胃肠血病与神志,头面热病皮肤病。

ST是足阳明胃经国际标准命名的英文缩写,胃经经穴有45个,起于承泣止于厉兑。本经经穴主治胃肠道、头面、牙齿、口唇等病症,还主治热性病、皮肤病和惊悸、癲狂等神志疾患。

承泣下眶边缘上,四白穴在眶下孔,

巨髎鼻旁直瞳子,地仓吻旁四分灵。

目正视瞳孔直下,眶骨下缘和眼球之间是承泣穴,向下至眶下孔凹陷处是四白穴,再向下平鼻翼下缘处是巨髎穴,巨髎穴直下平口角旁0.4寸是地仓穴。

大迎颌前寸三陷,颊车咬肌高处迎,

下关张口骨支起,头维四五旁神庭。

下颌角前方1.3寸凹陷中,当咬肌附着部前缘是大迎穴,下颌角前一横指咬牙时当咬肌的高点是颊车穴,耳前方颧弓下与下颌切迹之间的凹陷,张口鼓起来是下关穴,头维在头角部入发际0.5寸距神庭穴4.5寸处。

人迎结喉旁动脉,水突人迎气舍中,

肌间气舍平天突,缺盆锁骨上窝中。

人迎穴位于结喉旁,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距中线1.5寸。水突穴位于人迎和气舍连线的中点;而气舍和天突相平位于锁骨内侧端上缘,胸锁孔突肌的锁骨头和胸骨头之间;缺盆即在锁骨上窝中距中线4寸。

气户锁下一肋上,相去中线四寸平,

库房屋翳膺窗接,都隔一肋乳中停,

乳根乳下一肋处,胸部诸六要记清。

胃经胸部各穴都距中线4寸,气户在锁骨中点下缘,第一肋上,库房在第一肋间,屋翳第二肋间,膺窗在第三肋间,乳中恰当第四肋间隙,乳根穴在第五肋间隙。相距都隔一肋间,应该要记清楚。

不容巨阙旁二寸,其下承满与梁门,

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脐旁二寸平,

外陵大巨水道穴,归来气冲曲骨邻。

胃经腹部穴位都距中线2寸,不容穴与任脉巨阙穴相平,距脐上6寸,其下的承满穴在脐上5寸,梁门距脐中4寸,关门距脐中3寸,太乙穴距脐中2寸,滑肉门穴距脐中1寸,天枢穴最好记,恰好在脐的两旁2寸,至于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穴也是每穴差1寸,气冲平耻骨联合上缘的曲骨穴。

髀关髂下平会阴,伏兔膝上六寸中,

阴市膝上方三寸,梁丘膝上二寸呈。

髀关穴在大腿前面,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侧端的连线上,屈股时平会阴;伏兔穴在连线上髌骨底上6寸,阴市穴在上3寸,梁丘穴在上2寸取穴。

膝外下陷是犊鼻,膝下三寸三里迎,

膝下六寸上巨虚,膝下八寸条口行,

再下一寸下巨虚,条外一指是丰隆。

屈膝当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的凹陷中是犊鼻穴,其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是足三里穴,其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是上巨虚穴,上巨虚穴下2寸是条口穴,条口再下1寸为下巨虚穴,与条口穴相平、外开距胫骨前缘二横指处为丰隆穴。

解溪跗上系鞋处,冲阳跗上动脉凭,

陷谷跖趾关节后,次中指缝寻内庭,

厉兑次趾外甲角,四十五穴要记清。

解溪穴位于足背踝关节横纹的中央,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键的中间,恰系鞋带处。冲阳穴位于足背最高处,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陷谷位足背第二、三跖趾关节后的凹陷中。在第二、三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是内庭穴。足第二趾甲外侧角旁0.1寸是厉兑穴。足阳明经共45个经穴,要分段记清。

(4)脾经(SP)

【歌诀】

SP二一是脾经,起于隐白大包终,

脾胃肠腹泌尿好,五脏生殖血舌病。

隐白大趾内甲角,大都节前陷中寻,

太白节后白肉际,基底前下是公孙,

商丘内踝前下找,踝上三寸三阴交,

踝上六寸漏谷是,陵下三寸地机朝,

膝内辅下阴陵泉,血海股内肌头间,

海上六寸箕门是,冲门距中三五现,

冲上斜七是府舍,横下三寸腹结连,

脐旁四寸大横穴,适当脐旁四寸见,

腹哀建里旁四寸,中庭旁六食窦全,

天溪胸乡周荣上,四肋三肋二肋间,

大包腋下方六寸,腋中线上六肋间。

【白话解】

SP二一是脾经,起于隐白大包终,

脾胃肠腹泌尿好,五脏生殖血舌病。

SP是足太阴脾经国际标准命名的英文缩写,本经共21个经穴,起于隐白穴止于大包穴。本经经穴主治脾胃大小肠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疾病,脾为后天之本,统血,开窍于舌,所以又主五脏和血液病、口舌病。

隐白大趾内甲角,大都节前陷中寻,

太白节后白肉际,基底前下是公孙。

隐白穴位于趾内侧趾甲角旁约0.1寸。大都穴在趾内趾,第一跖趾关节前缘,凹陷赤白肉际处。太白穴在第一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处。公孙穴在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缘,赤白肉际处。

商丘内踝前下找,踝上三寸三阴交,

踝上六寸漏谷是,陵下三寸地机朝。

商丘穴在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是三阴交穴。内踝高点上6寸,三阴交上3寸是漏谷穴。阴陵泉穴下3寸是地机穴。

膝内辅下阴陵泉,血海股内肌头间,

海上六寸箕门是,冲门距中三五现。

膝部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中是阴陵泉穴,血海穴在股骨内上髁上缘,股内侧肌中间,取穴法是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2~5趾向上伸直,趾约呈45°斜置,趾尖下是穴。血海穴与冲门穴的连线上,血海穴直上6寸是箕门穴。冲门穴在耻骨联合上缘中点旁开3.5寸。

冲上斜七是府舍,横下三寸腹结连,

脐旁四寸大横穴,适当脐旁四寸见,

腹哀建里旁四寸,中庭旁六食窦全。

冲门穴外上方0.7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是府舍穴。府舍穴上3寸,大横穴下1.3寸,距腹正中线4寸是腹结穴。肚脐旁开4寸是大横穴。腹哀穴在大横穴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食窦穴在第五肋间隙中,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中庭穴。

天溪胸乡周荣上,四肋三肋二肋间,

大包腋下方六寸,腋中线上六肋间。

天溪穴、胸乡穴和周荣穴都在前正中线旁开6寸的直线上,天溪位于第四肋间隙,胸乡位于第三肋间隙,周荣位于第二肋间隙。大包穴在腋中线上,第六肋间隙中。

(5)心经(HT)

【歌诀】

HT九穴是心经,起于极泉止少冲,

神志血病痛痒疮,烦热悸汗皆可用,

极泉腋窝动脉牵,青灵肘上三寸觅,

少海骨髁纹头间,灵道掌后一寸半,

通里掌后一寸间,阴郄五分在掌后,

神门豌豆骨外缘,少府小指本节后,

少冲小指桡侧边。

【白话解】

HT九六是心经,起于极泉止少冲,

神志血病痛痒疮,烦热悸汗皆可用。

HT是手少阴心经国际标准命名的英文缩写,本经共9个经穴。起于极泉穴止于少冲穴。主治神志病、血病、疮疹、热病、心烦心悸、出汗。

极泉腋窝动脉牵,青灵肘上三寸觅,

少海骨髁纹头间,灵道掌后一寸半。

极泉穴在腋窝正中,腋动脉搏动处。青灵穴在少海穴与极泉穴的连线上,少海穴上3寸,肱二头肌的内侧沟中。少海取穴为屈肘,当肘横纹内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之中点。灵道穴在腕横纹上1.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

通里掌后一寸间,阴郄五分在掌后,

神门豌豆骨外缘,少府小指本节后,

少冲小指桡侧边。

通里穴在腕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阴郄穴在腕横纹上0.5寸,尺侧腕屈肌的桡侧。神门穴在腕横纹的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豌豆骨外缘。少府穴在第五掌骨头后边,第四、五掌骨之间,取穴时握拳,当小指端与无名指端之间是此穴。少冲穴在小指桡侧指甲角旁约0.1寸。

(6)小肠经(SI)

【歌诀】

SI十九手小肠,少泽听宫起止详,

头项耳目热神志,痒疮痈肿液病良,

少泽小指尺甲角,前谷泽后节前方,

后溪握拳节后取,腕骨腕前骨陷当,

阳谷三角骨上取,养老转手髁空藏,

支正腕后上五寸,小海二骨之中央,

肩贞纹头上一寸,臑俞贞上骨下方,

天宗岗下窝中取,秉风岗上窝中央,

曲垣胛岗内上缘,陶道旁三外俞章,

大椎旁二中俞穴,天窗扶后大筋旁,

天容耳下曲颊后,颧髎颧骨下廉乡,

听宫之穴归何处,耳屏中前陷中央。

【白话解】

SI十九手小肠,少泽听宫起止详,

头项耳目热神志,痒疮痈肿液病良。

SI是手太阳小肠经国际标准命名的英文缩写。本经有19个经穴,起于少泽穴止于听宫穴。主治头项痛、耳聋、目黄、热病、神志病、疮疹痛痒、痈肿。

少泽小指尺甲角,前谷泽后节前方,

后溪握拳节后取,腕骨腕前骨陷当。

少泽穴在小指尺侧指甲角旁约0.1寸。前谷穴在少泽穴的后边取,握拳,第五指掌关节节前尺侧,横纹头赤白肉际。后溪穴取穴法同前谷,穴在第五指掌关节后尺侧。腕骨穴在后溪穴直上,第五掌骨基底与三角骨之间赤白肉际取之。

阳谷三角骨上取,养老转手髁空藏,

支正腕后上五寸,小海二骨之中央。

阳谷穴在腕背横纹尺侧端,三角骨上边,尺骨茎突前凹陷中。养老穴取穴法转掌向胸,当尺骨茎突桡侧缘凹陷中。支正穴在阳谷穴上5寸,阳谷穴与小海穴的连线上取之。小海穴取穴时应屈肘,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中。

肩贞纹头上一寸,臑俞贞上骨下方,

天宗岗下窝中取,秉风岗上窝中央。

肩贞穴在腋后皱襞上1寸。臑俞在肩贞穴的上方,从腋后皱襞直上,肩胛骨下缘凹陷中。天宗穴在肩胛骨岗下窝的中央。秉风穴在肩胛骨的岗上窝中,天宗穴直上取之。

曲垣胛岗内上缘,陶道旁三外俞章,

大椎旁二中俞六,天窗扶后大筋旁。

曲垣穴在肩胛骨岗上窝内侧端,约当臑俞与第二胸椎棘突连线的中点取之。陶道穴是督脉穴位,位于第一胸椎棘突下。此穴旁开3寸叫肩外俞。肩中俞穴在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旁开2寸。天窗在喉结旁开3.5寸,扶突穴后边,在胸锁乳突肌(大筋就是胸锁乳突肌)之后缘。

天容耳下曲颊后,颧髎颧骨下廉乡,

听宫之穴归何处,耳屏中前陷中央。

天容穴在下颌角后方,耳下,胸锁乳突肌前缘。颧髎在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中取之。听宫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呈凹陷处。

(7)膀胱经(BL)

【歌诀】

BL六十七膀胱经,起于睛明至阴终,

脏腑头面筋痔腰,热病神志身后恁,

内眦上外是睛明,眉头陷中攒竹取,

眉冲直上傍神庭,曲差庭旁一寸半,

五处直后上星平,承光通天络却穴,

后行俱是寸半程,玉枕脑户旁寸三,

天柱筋外发际恁,再下脊旁寸半寻,

第一大杼二风门,三椎肺俞四厥阴,^

心五督六膈俞七,九肝十胆仔细分,

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肾,

十五气海六大肠,七八关元小肠分,

十九膀胱廿中膂,廿一椎旁白环俞,

上次中下四髎穴,骶骨两旁骨陷中,

尾骨之旁会阳穴,承扶臀下横纹中,

殷门扶下六寸当,浮郄委阳上一寸,

委阳腘窝外筋旁,委中腘窝纹中央,

第二侧线再细详,以下夹脊开三寸,

二三附分魄户当,四椎膏肓五神堂,

六七譩譆膈关藏,九椎魂门十阳纲,

十一意舍二胃仓,十三肓门四志室,

十九胞肓廿一秩,小腿各穴牢牢记,

纹下二寸寻合阳,承筋合阳承山间,

承山腨下分肉藏,飞扬外踝上七寸,

跗阳踝上三寸良,昆仑外踝跟腱间,

仆参跟骨外下方,踝下五分申脉穴,

踝前骰陷金门乡,大骨外下寻京骨,

关节之后束骨良,通谷节前陷中好,

至阴小趾外甲角,六十七穴分三段,

头后中外次第找。

【白话解】

BL六十七膀胱经,起于睛明至阴终,

脏腑头面筋痔腰,热病神志身后恁。

BL是足太阳膀胱经国际标准命名的英文缩写。本经共有67个穴位。起于睛明穴,止于至阴穴。主治由膀胱病造成的小便不通、遗尿、头痛头晕、目痛见风流泪、鼻塞流涕、鼻衄、疼疮、背腰下肢疼痛麻木、热病、神志病。

内眦上外是睛明,眉头陷中攒竹取,

眉冲直上傍神庭,曲差庭旁一寸半。

睛明穴在目内眦旁0.1寸。攒竹穴在眉头凹陷中。眉冲穴从攒竹穴直上,入发际0.5寸。曲差穴在神庭穴(督脉穴)旁1.5寸,当神庭穴与头维穴连线的内1/3与2/3连接点取之。

五处直后上星平,承光通天络却穴,

后行俱是寸半程,玉枕脑户旁寸三。

五处穴在曲差穴上0.5寸,距头正中线1.5寸。承光穴、通天穴、络却穴3个穴位从五处穴开始,每个向后1.5寸。玉枕穴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脑户旁开1.3寸。

天柱筋外发际恁,再下脊旁寸半寻,

第一大杼二风门,三椎肺俞四厥阴。

天柱穴在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3寸,当斜方肌外缘凹陷中。经脉从天柱向下行,旁开督脉1.5寸。大杼穴在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风门穴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俞穴在第三胸椎棘突下,厥阴俞在第四胸椎棘突下,均旁开1.5寸。

心五督六膈俞七,九肝十胆仔细分,

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肾。

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分别在背部第五、六、七、九、十、十一、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线上。三焦俞在第一腰椎(从十二胸椎向下数,为第十三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肾俞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十五气海六大肠,七八关元小肠分,

十九膀胱廿中膂,廿一椎旁白环俞。

气海穴在第三腰椎棘突下(从十二胸椎向下数,为第十五椎)旁开1.5寸。在此线上,大肠俞平第四腰椎棘突下(十六椎下),关元俞平第五腰椎棘突下(十七椎),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分别平第一骶椎棘突下(十八椎),第二、三、四慨椎棘突下(第十九、二十、二十一椎)。

上次中下四髎穴,骶骨两旁骨陷中,

尾骨之旁会阳穴,承扶臀下横纹中。

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八穴(各二穴),分别在第一、二、三、四慨后孔内。会阳穴在尾骨尖旁开0.5寸。承扶穴在臀横纹中央。

殷门扶下六寸当,浮郄委阳上一寸,

委阳腘窝外筋旁,委中腘窝纹中央。

殷门穴在承扶穴与委中穴的连线上,承扶穴下6寸。浮郄穴在委阳穴上一寸,股二头肌腱内侧。委阳穴在腘窝腘横纹外端,股二头肌腱内缘。委中穴在腘窝腘横纹中央。

第二侧线再细详,以下夹脊开三寸,

二三附分魄户当,四椎膏肓五神堂。

膀胱经在背部的第二条侧线距后背正中线3寸。附分穴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横向与风门平齐。魄户、膏肓、神堂三穴在附分穴的直线上,分别平第三、四、五胸椎棘突下。

六七譩譆膈关藏,九椎魂门十阳纲,

十一意舍二胃仓,十三肓门四志室。

譩譆穴在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均在此竖线上,分别平第七、九、十、十一、十二胸椎棘突下。肓门穴在胃仓穴下边,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从上向下数第十三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是志室穴。

十九胞肓廿一秩,小腿各穴牢牢记,

纹下二寸寻合阳,承筋合阳承山间。

从上向下数第十九椎骨棘突下(第二骶椎)旁开3寸是胞肓穴,向下第四骶椎棘突下旁开3寸是秩边穴。小腿部的各穴要记牢,腘窝横纹中点的委中穴直下2寸是合阳穴,承筋穴在合阳穴与承山穴连线的中点。

承山腨下分肉藏,飞扬外踝上七寸,

跗阳踝上三寸良,昆仑外踝跟腱间。

承山穴在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飞扬穴在承山穴外下方,昆仑穴直上七寸。跗阳穴在昆仑穴直上3寸,昆仑穴在外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中。

仆参跟骨外下方,踝下五分申脉穴,

踝前骰陷金门乡,大骨外下寻京骨。

仆参穴在昆仑穴直下,赤白肉际处。申脉穴在外踝下缘凹陷中,金门穴在外踝前,申脉穴与京骨穴连线中点,当骰骨外侧凹陷中。京骨穴在第五跖骨粗隆下,赤白肉际处。

关节之后束骨良,通谷节前陷中好,

至阴小趾外甲角,六十七六分三段,

头后中外次第找。

束骨穴在第五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处。足通谷穴在第五跖趾关节前缘,赤白肉际处。至阴穴在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约0.1寸处。全经67个穴分三段记忆,头部穴、后背内侧线与外侧线按次序找。

(8)肾经(KI)

【歌诀】

KI廿七肾经属,起于涌泉止俞府,

肝心脾肺膀胱肾,肠腹泌尿生殖喉,

足心凹陷是涌泉,舟骨之下取然谷,

太溪内踝跟腱间,大钟溪泉稍后主,

水泉太溪下一寸,照海踝下四分处,

复溜踝上二寸取,交信溜前胫骨后,

踝上五寸寻筑宾,膝内两筋取阴谷,

从腹中线开半寸,横骨平取曲骨沿,

大赫气穴并四满,中注肓俞平脐看,

商曲又恁下脘取,石关阴都通谷言,

幽门适当巨阙侧,诸穴均在肋隙间,

步廊却近中庭穴,神封灵虚神藏间,

彧中俞府平璇玑,都隔一肋仔细研。

【白话解】

KI廿七肾经属,起于涌泉止俞府,

肝心脾肺膀胱肾,肠腹泌尿生殖喉。

KI是足少阴肾经国际标准命名的英文缩写。本经共有27个腧穴。起于涌泉穴,止于俞府穴。主治肝、心、脾、肺、肾、膀胱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咽喉病,大小肠病,大便秘结或腹泻。

足心凹陷是涌泉,舟骨之下取然谷,

太溪内踝跟腱间,大钟溪泉稍后主。

涌泉穴在足底(去趾)前1/3处,足趾跖屈时呈凹陷处。然谷穴在足舟骨粗隆下缘凹陷中。太溪穴在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大钟穴在太溪穴和水泉穴中间,太溪穴下0.5寸稍后,跟腱内缘。

水泉太溪下一寸,照海踝下四分处,

复溜踝上二寸取,交信溜前胫骨后。

水泉穴在太溪直下1寸取穴。照海穴在内踝下缘凹陷中取穴。复溜穴在太溪穴上2寸。交信穴在复溜穴前约0.5寸处,胫骨内缘后方取。

踝上五寸寻筑宾,膝内两筋取阴谷,

从腹中线开半寸,横骨平取曲骨沿。

筑宾穴在太溪穴上5寸,太溪与阴谷的连线上。阴谷穴在屈膝位,腘窝内侧,当半腱肌腱与半膜肌腱之间。横骨穴在耻骨联合上际,腹正中线旁开0.5寸处,也就是曲骨穴旁开0.5寸。

大赫气穴并四满,中注肓俞平脐看,

商曲又恁下脘取,石关阴都通谷言。

在前正中线旁开0.5寸的直线上,脐下4寸是大赫穴,脐下3寸是气穴,脐下2寸是四满穴,脐下1寸是中注穴,肓俞穴平脐。商曲在脐上2寸,与任脉的下脘穴平齐。石关穴在脐上3寸,阴都穴在脐上4寸,腹通谷穴在脐上5寸。

幽门适当巨阙侧,诸穴均在肋隙间,

步廊却近中庭穴,神封灵虚神藏间,

彧中俞府平璇巩,都隔一肋仔细研。

幽门穴在脐上6寸,仍在上述的前正中线旁开0.5寸的线上,此穴与任脉的巨阙穴平齐。下边的穴进入胸部,在肋间隙中,直线为前正中线旁开2寸。步廊穴在第五肋间隙,和任脉中庭穴平齐。神封穴在步廊穴的直线上,第四肋间隙。灵墟穴在第三肋间隙,神藏穴在第二肋间隙,彧中穴在第一肋间隙。俞府穴在锁骨下缘,和任脉的璇玑穴平齐,从步廊穴到彧中穴,每穴都相隔一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致命三十六穴歌诀
穴位归类 各个经络的要穴 针灸穴位歌诀
十二经络歌诀
针灸学歌诀总结版
针炙处方歌诀
学习贺氏三通必记的 十四经脉循行及穴位歌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