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有些人认为,中医“五行生克”、“取类比象”等思维是不科学的?

謝邀

我们从纯学术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吧!!

1>中医阳五行理论是古人智慧的体现,但不是科学→正确的态度是:不薄古人也不误今人。

中医理论见于<<黄帝内经>>,此书集成于汉代→是古代中医者们在经验的基础上的医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是古代先贤们在当时的条件的最大智慧的体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古代的先贤们面对人类的健康与疾病,他们一定是奋力前行,从而有那么的奇思妙想,有那么多的医术草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无论对与错,好与坏,都是一种奇迹!!

对此,我们要给予历史的尊重,任何以今讽古都是不恰当的→我们不能去苛求古人象今天这样著书立说/科学行事。

但是,在尊重古人的同时,我们后人正确的做法是→应该分清哪些在今天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应该放弃的→这才是不薄古人不误今人的正确方法!!

很多人不懂得这一点,一古脑地称好说优,还说比科学还科学,这就不是正确的态度甚至成伪科学了!

2>阴阳五行的中医理论是类比推理,而科学的知识是归纳推理

A>'科学'这个名词就象每个人的名字一样有自己的身份信息!!→科学的身份信息是;

'提出假设或项目计划→利用实证法(实验、观测、调查)→寻找因果关系和客观规律→用数学方法归纳结论→重复可验证→发表结论→同行评议认可→形成系统化知识'→人们把这套方法及其系化知识取名为'科学',并不是阿猫阿狗都可以叫'科学'。

这套方法发明者是上世纪中期的伽利略,随后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流程。

科学最大的要素是'证据',然后利用归纳推理得出'知识'→科学的证据和知识之间一定是“因果关系',就好象父与子的因果关系一样,凡非科学证据'因果关系'而来的知识就不是科学知识。

B><<黄帝内经>>在'阴阳应象大论'中指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

A>阴、阳是宇宙的规律,是万物变化的起源,是生与灭的根本。<这是讲大道理,是哲学思想>

B>阴为寒,阳为热,寒极生热,热极生寒<这是讲方法论,也是辩证法>

C>寒气能产生浊阴,热气能产生清阳。清阳之气下陷,如不能上升,就会发生泄的病。浊阴在上壅,如不得下降,就会发生胀满之病。这就是违背了阴阳运行规律,导致疾病的道理。

→由此看出:证据A和疾理知识C之间是类比推理,只是把两个不相干的而具有相同点的事物进行类比而来,A与C之没有因果关系!!

这种类比推理放到今天就无助于刨根问底式的基础研究,当今的科学家己经没有人去依靠类比进行科研了,那种把量子力学类比成灵魂的人,不是民科就是民哲!!

因此,中医'阴阳五行'类比取象不是科学思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入门十问
中医药研究思维方法初探
彭坚丨中医古法如何治疗现代疾病——理论篇
阴阳辩证法的缺陷
逻辑之外无思维,实证、推理看世界
想要真正开始学中医了,该如何去培养中医思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