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手太阳小肠经 *未时(13点到15点)
未时(13点到15点)—小肠经旺。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如小肠有热,人会干咳、排屁。此时多喝水、喝茶有利小肠排素降火。
【循行】
《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1),直上循臂骨(2)下廉,出肘内侧两骨(3)之间,上循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4),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5),却入耳中。 其支者:别颊上(出页)(6),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本经穴]少泽(井)、前谷(荥)、后溪(输)、腕骨(原)、阳谷(经)、养老(郄)、支正(络)、小海(合)、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颧髎、听宫。
[交会穴]大椎(督脉),上脘、中脘(任脉),睛明、大杼、附分(足太阳),和髎(手少阳),瞳子髎(足少阳)。
【注释】
(1)踝——此指手腕后方小指侧的高骨。 (2)臂骨——指尺骨。 (3)两骨——指尺骨鹰嘴和肱骨内上髁。 (4)肩解、肩胛——滑伯仁注:“脊两旁为膂,膂上两角为肩解,肩解下成片骨为肩胛。”张介宾注:“肩后骨缝曰肩解。”按:“肩后骨缝”指肩关节缝;两角指左右肩峰与肩胛冈部;成片骨即指肩胛骨体。 (5)目锐眦——《灵枢.癫狂》:“目眦外决于面者为锐眦。”指目外角。目大角为内眦。 (6)(出页)——音拙。眼眶的下方,包括颧骨内连及上牙床的部位。
【语译】
手太阳小肠经:从小指外侧末端开始(少泽),沿手掌尺侧(前谷、后溪),上向腕部(腕骨、阳谷),出尺骨小头部(养老),直上沿尺骨下边(支正),出于肘内侧当肱骨内上髁和尺骨鹰嘴之间(小海),向上沿上臂外后侧,出肩关节部(肩贞、臑俞),绕肩胛(天宗、秉风、曲垣),交会肩上(肩外俞、肩中俞;会附分、大杼、大椎),进入缺盆(锁骨上窝),络于心,沿食管,通过膈肌,到胃(会上脘、中脘),属于小肠。它的支脉:从锁骨上行沿颈旁(天窗、天容),上向面颊(颧髎),到外眼角(会瞳子髎),弯向后(会和髎),进入耳中(听宫)。 它的又一支脉:从面颊部分出,上向颧骨,靠鼻旁到内眼角(会睛明),接足太阳膀胱经。 此外,小肠与足阳明胃经的下巨虚脉气相通。
【病候】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嗌痛,颔(1)肿不可以顾,肩似拔,臑臑似折。 是主“液”所生病者(2):耳聋,目黄,颊肿,颈、颔、肩、臑臑、肘臂外后廉痛。【注释】 (1)颔——音汗.指颏下结喉上两侧肉之软处。 (2)主液--小肠受盛胃腑腐热下传的水谷,经进一步消化和沁别清浊,其精华部分由脾转输,营养于全身,糟粕下走大肠,水液归于膀胱,因此水肠可产生水液,故本经主液所生病证。
【语译】
本经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病症:咽喉痛,颔下肿不能回顾,肩部痛得象牵引,上臂痛得象折断。 本经所属腧穴能主治有关“液”方面所发生的病症:耳聋,眼睛昏黄,面颊肿,颈部、颔下、肩胛、上臂、前臂的外侧后边痛。 手太阳络脉【循行】 《灵枢.经脉》:手太阳之别,名曰支正。上腕五寸,内注少阴;其别者,上走肘,络肩髃。 实,则节弛肘废(1);虚,则生肬(2),小者如指痂疥( 3 )。取之所别也。
【注释】
(1)节弛肘废--指肩肘部关节松驰痿废不用。 (2)肬——音由。与疣通,赘生在皮肤上的小瘤。 (3)痂疥--此指疣之多生如指痂疥之状。【语译】 手太阴络脉,名支正。在腕关节后五寸处,向内侧注入手少阴心经;其支脉上行经肘部,上络于肩髃部。 手太阳络脉出现的实证,关节弛缓,肘部痿废不用;虚证,皮肤赘生小疣。可取手太阳络穴治疗。
手太阳经别
【循行】
《灵枢.经别》:手太阳之正,指地(1),别于肩解(2),入腋走心,系小肠也。
【注释】
(1)指地——地在下,自上而下故称指地。杨上善说:“手之六经,唯此一经下行,余并上行向头”。 (2)肩解——即肩关节。【语译】 手太阳经别,在肩关节部从手太阳经分出,向下行入于腋窝部,走向心脏,连系小肠。
手太阳经筋
【循行】
《灵枢.经筋》:手太阳之筋,起于小指之上,结于腕,上循臂内廉,结于肘内锐骨(1)之后,弹之应小指之上,入结于腋下。其支者,后走腋后廉,上绕肩胛,循颈,出足(2)太阳之筋(3)前,结于耳后完骨;其支者入耳中;直者出耳上,下结于颔,上属目外眦。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眦,上额结于角。 其病:手(4)小指支,肘内锐骨后廉痛,循臂阴(5),入腋下,腋下痛,腋后廉痛,绕肩胛引颈而痛,应耳中鸣痛引颔,瞑目良久乃能(6)视。颈筋急,则为筋瘘(7)颈肿。
【注释】
(1)锐骨——此指肘内的高骨,即肱骨内上髁。 (2)足——原作“走”,据《太素》《甲乙》改。 (3)筋——原脱,据《太素》补。 (4)手——原脱,据《太素》补。 (5)臂阴——臂内侧的部位。 (6)能——原作“得”据《太素》《甲乙》改。 (7)筋瘘——鼠瘰之属。张注本作“痿”,《太素》《甲乙》亦作“痿”。但与上文似不连贯。
【语译】
手太阳经筋,起始于小指的上边,结于腕背,上沿前臂内侧,结于肱骨内上髁后,以手弹该骨处,有感传可及于手小指之上,进入后,结于腋下;其分支走肘后侧。向上绕肩胛部,沿着颈旁出走足太阳经筋的前方,结于耳后乳突部;分支进入耳中;直行的出于耳上,向下结于下颔处,上方的连属于眼外眦。 其病症:可见手小指支撑不适,肘内锐骨后缘疼痛,沿臂的内侧,上至腋下,及腋下后侧等处均痛,绕肩胛牵引颈部作痛,并感到耳中鸣响且痛,疼痛牵引颔部,眼睛闭合一会才能看清物景,颈筋拘急,可发生筋瘘、颈肿等症。
经穴
起于少泽,止于听宫,左右各19穴位。
穴名
取法
功能
主治
备注
少泽
在小指尺侧爪甲角根部,去爪甲角约0.1寸许取穴。
增液通乳,清热利窍
热病、汗不出、中风昏迷、乳汁少、乳痈、咽喉肿痛、目蘙、疟疾、头痛、耳鸣、耳聋、肩臂外后侧疼痛
井穴
前谷
在第五掌指关节前尺侧,握拳时,当掌指关节前之横纹头赤白肉际取穴。
疏肝清心,明目聪耳
癫狂、痫证、产后无乳、小便赤难、热病汗不出、疟疾、目痛、气出、目蘙、耳鸣、鼻塞、咽喉肿痛、颊肿、头项急痛、臂痛肘挛、手指麻木
荥穴
后溪
第五掌指关节尺侧后方,第五掌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处取穴。
清心解郁,清热截疟
癫狂、痫证、热病、盗汗、疟疾、耳聋、目赤目蘙、目眩、目赤烂、疥疮、黄疸、头项强痛、肘臂及手指挛急
输穴
腕骨
腕骨前方,三角骨的前缘,赤白肉际取穴。
增液止渴,利胆退黄
热病汗不出、疟疾、消渴、惊风、瘛瘲、黄疸虚浮,耳鸣、目蘙、目流冷泪、头痛项强、颈项颔肿,臂痛指挛
原穴
阳谷
腕关节的尺侧,当三角骨与尺骨茎突之间凹陷中。
清心宁神,明目聪耳
热病汗不出、头痛目眩、狂癫、耳聋鸣、腰项急、肩痛、疥疮、生疣、痔漏、瘛瘲、齿痛
经穴
养老
掌先向下时,在尺骨茎突的高点处是穴;当屈肘掌心向胸时,转手骨开,穴在尺骨茎突的桡侧骨缝中。
增液养津,清上明目
目视不明、肩背肘臂痛、急性腰疼
隙穴
支正
腕部阳谷穴上五寸,尺骨掌侧缘取穴。
疏肝宁神,清热解表
癫狂、易惊、善笑恐悲惊、健忘、消渴、疥疮、生疣、热病、项强、肘挛、手指痛、头痛
络穴
小海
屈肘,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果骨果之间取穴。
疏肝安神,清热消肿
癫狂、痫证、头痛目眩、耳聋耳鸣、疡肿、颊肿、颈项肩臂外后侧痛
合穴
肩贞
肩关节后下方,当上臂内收时,在腋纵纹头上1寸处取穴。
化痰消肿,清热聪耳
热病瘰疬、耳聋耳鸣、肩胛痛、手臂痛麻、不能举、缺盆中痛
臑俞
正坐,上臂内收,从肩贞直上,肩胛冈下缘取穴。
化痰消肿,疏筋活络
颈项瘰疬,肩臂痛无力
会阳维、蹻脉
天宗
正坐,在冈下窝中,当肩胛冈中点之下缘下1寸处,或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1/3折点处取穴,正与秉风直对。
肃降肺气,舒筋活络
气喘、乳痈、颊颔肿痛、肩胛疼痛、肘臂外后侧痛
秉风
正坐,在肩胛冈上窝中点,当天宗穴直上,约在肩胛冈中点上缘上1寸,举臂有凹处是穴。
舒筋散风
肩胛疼痛不举,上肢酸麻
手阳明,太阳、手足少阳之会
曲垣
在肩胛冈内上端凹陷处,约当臑俞与第二胸椎棘突联机的中点取穴。
舒筋活络
肩胛周围疼痛
肩外俞
正坐,在第一胸椎棘突下,即陶道穴旁开3寸,当肩胛骨脊柱缘的垂直线上取穴。
舒筋活络
肩背酸痛,颈项强急,上肢冷痛
肩中俞
正坐,在第七颈椎棘突下,即大椎穴旁开2寸取穴。
解表宣肺
发寒发热,咳嗽、唾血、目视不明
天窗
正坐,平喉结,当胸锁肌后缘取穴。
聪耳立窍,熄风宁神
耳聋耳鸣、咽喉痛、颈项强痛、暴喑、中风、瘿气、瘾疹、狂证
天容
在耳下方下颔角后与胸锁乳突肌之前缘间凹陷处取穴。
利咽消肿,聪耳降逆
耳聋耳鸣、咽喉肿痛、咽中如梗、颊肿、呕逆吐沫
颧顟
目外眦直下,颧骨高点下缘凹陷处取穴。
清热消肿,牵正镇痉
口眼喎斜,眼睑瞤动,齿痛,目黄,面赤,_肿唇痈
手少阳、太阳之会
听宫
耳屏与下颔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穴
聪耳消肿
耳聋、耳鸣、聤耳、齿痛、癫狂、痫证
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06手太阳小肠经 丙火
手太阳小肠经之精简解析(中)
手太阳小肠经:经络循行图、穴位图、用药歌诀及主治疾病 手太阳小肠经经络图
手太阳小肠经按摩穴位
手太阳小肠经示意图,十二经络图
6.手太阳小肠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