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西等处行中书省

  江西等处行中书省,为路一十八、州九,属州十三,属县七十八。(本省马站八十五处,水站六十九处。)

  江西湖东道肃政廉访司

  龙兴路(上。)唐初为洪州,又为豫章郡,又仍为洪州。宋升隆兴府。元至元十二年,设行都元帅府及安抚司,仍领南昌、新建、丰城、进贤、奉新、靖安、分宁、武宁八县,置录事司。十四年,改元帅府为江西道宣慰司,本路为总管府,立行中书省。十五年,立江西湖东道提刑按察司,移省于赣州。十六年,复还隆兴。十七年,并入福建行省,止立宣慰司。十九年复立,罢宣慰司,隶皇太子位。二十一年,改隆兴府为龙兴。二十三年,丰城县升富州,武宁县置宁州,领武宁、分宁二县。大德五年,以分宁县置宁州,武宁县隶龙兴路。户三十七万一千四百三十六,口一百四十八万五千七百四十四。(至元二十七年抄籍数。)领司一、县六、州二

  录事司。(宋以南昌、新建二县分置九厢。元至元十三年,废城内六厢,置录事司。)

  县六

  南昌,(上。倚郭。至元二十年,割录事司所领城外二厢、东南两关来属。)新建,(上。倚郭。)进贤,(中。)奉新,(中。)靖安,(中。)武宁。(中。至元二十三年,置宁州,县为倚郭。大德五年,于分宁县置宁州,武宁直隶本路。)

  州二

  富州,(上。)本富城县,又曰丰城。唐自丰水之西徙治章水东,即今治所。宋属隆兴府。元至元十九年,隶皇太子位。二十三年,升为富州。

  宁州,(中。)唐分宁县。宋因之。元至元二十三年,于武宁县置宁州,武宁为倚郭县。大德八年,割武宁直隶本路,遂徙州治于分宁。

  吉安路(上。)唐为吉州,又为庐陵郡。宋升为上州。元至元十四年,升吉州路总管府,置录事司,领一司、八县。元贞元年,吉水、安福、太和、永新四县升州,改吉州为吉安路。户四十四万四千八十三,口二百二十二万四百一十五。领司一、县五、州四(大德二年,吉、赣立屯田。)

  录事司。

  县五

  庐陵,(上。倚郭。)永丰,(上。)万安,(中。)龙泉,(中。)永宁。(下。至顺间,分永新州立。)

  州四

  吉水州,(中。)旧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安福州,(中。)唐初以县置颍州,后废,复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太和州,(下。)唐初置南平州,后废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永新州,(下。)唐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瑞州路(上。)唐改建成县曰高安,即其地置靖州,又改筠州。宋为高安郡,又改瑞州。元至元十四年,升瑞州路,领一司、三县。元贞元年,升新昌县为州。户一十四万四千五百七十二,口七十二万二千三百二。领司一、县二、州一

  录事司。(至元十四年始立。)

  县二

  高安,(上。倚郭。)上高。(中。)

  州一

  新昌州,(下。)唐为建成县,属靖州,后省入高安。宋割高安、上高二县地,升盐步镇为新昌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袁州路(上。)唐为袁州,又为宜春郡。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四年,改总管府,领四县,设录事司,隶湖南行省。十九年,升路,隶江西行省。元贞元年,萍乡县升州。户一十九万八千五百六十三,口九十九万二千八百一十五。领司一、县三、州一

  录事司。(至元十三年,设兵马司。十四年,改录事司。)

  县三

  宜春,(上。倚郭。)分宜,(上。)万载。(中。)

  州一

  萍乡州,(中。)本为县。元贞元年升州。

  临江路(上。)唐改建成为高安,而萧滩镇实高安境内。南唐升镇为清江县,属洪州,后又属筠州。宋即清江县置临江军,隶江南西道。元至元十三年,隶江西行都元帅府。十四年,改临江路总管府。元贞元年,新淦、新喻二县升州。户一十五万八千三百四十八,口七十九万一千七百四十。领司一、县一、州二

  录事司。(宋隶都监司。元至元十三年,设兵马司。十五年,改录事司。)

  县一

  清江。(上。宋即县治置临江军。元至元十四年,升军为路,而县为倚郭。)

  州二

  新淦州,(中。)唐以来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新喻州,(中。)唐以来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抚州路(上。)唐初为抚州,又为临川郡,又仍为抚州。元至元十二年,复为抚州。十四年,升抚州路总管府。户二十一万八千四百五十五,口一百九万二千二百七十五。领司一、县五

  录事司。(至元十四年,废宋三厢立。)

  县五

  临川,(上。)崇仁,(上。)金溪,(上。)宜黄,(中。)乐安。(中。)

  江州路(下。)唐初为江州,又改浔阳郡,又仍为江州。宋为定江军。元至元十二年,置江东西宣抚司。十三年,改为江西大都督府,隶扬州行省。十四年,罢都督府,升江州路,隶龙兴行都元帅府,后置行中书省,江州直隶焉。十六年,隶黄蕲等路宣慰司。二十二年,复隶行省。户八万三千九百七十七,口五十万三千八百五十二。领司一、县五

  录事司。(宋隶都监司。元至元十二年,设兵马司。十四年,置录事司。)

  县五

  德化,(中。唐浔阳县。)瑞昌,(中。)彭泽,(中。)湖口,(中。)德安。(中。)

  南康路(下。)唐属江州。宋置南康军,治星子县。元至元十四年,升南康路,隶江淮行省。二十二年,割属江西,领一司、三县。户九万五千六百七十八,口四十七万八千三百九十。领司一、县二、州一

  录事司。

  县二

  星子,(下。南康治所。)都昌。(上。)

  州一

  建昌州,(下。)唐初置南昌州,后废,属洪州。宋属南康军。元元贞元年升州。

  赣州路(上。)唐初为虔州,又为南康郡,又仍为虔州。宋改赣州。元至元十四年,升赣州路总管府。十五年,设录事司,领一司、十县,隶江西省。二十四年,并龙南入信丰,安远入会昌。大德元年,宁都、会昌二县升州,割瑞金隶会昌。至大三年,复置龙南、安远二县,属宁都。户七万一千二百八十七,口二十八万五千一百四十八。领司一、县五、州二。州领三县(本路屯田五百一十余顷。)

  录事司。

  县五

  赣县,(上。州治所。)兴国,(中。)信丰,(下。)雩都,(下。)石城。(下。)

  州二

  宁都州,(下。)唐为县。元大德元年,升宁都州。领二县

  龙南,(下。至元二十四年,并入信丰县。至大三年复置。)安远。(下。至元二十四年,省入会昌县。至大三年复置。)

  会昌州,(下。)本雩都地。唐属虔州。宋升县之九州镇为会昌县,复升为军。元大德元年,升会昌州。领一县:

  瑞金。(下。旧属虔州,大德元年来属。)

  建昌路(下。)本南城县,属抚州。南唐升建武军。宋升建昌军。元至元十四年,改建昌路总管府,割南城置录事司。十九年,南丰县升州,直隶行省。户九万二千二百二十三,口五十五万三千三百三十八。领司一、县三

  录事司。(至元十四年立。)

  县三

  南城,(中。)新城,(中。)广昌。(中。)

  南安路(下。)唐升大庾镇为县,属虔州。宋以县置南安军。元至元十四年,改南安路总管府。十五年,割大庾县在城四坊,设录事司。十六年,废录事司。户五万六百一十一,口三十万三千六百六十六。领县三

  大庾,(中。倚郭。)南康,(中。)上犹。(下。南唐为上犹。宋改南安。至元十六年,改永清,后复为上犹。)

  南丰州(下。)唐为南丰县,隶抚州。宋改隶建昌军。元至元十九年,升为州,直隶行省。户二万五千七十八,口一十二万八千九百。

  广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海北广东道肃政廉访司

  广州路(上。)唐以广州为岭南五府节度五管经略使治所,又改南海郡,又仍为广州。宋升为帅府。元至元十三年内附,后又叛。十五年克之,立广东道宣慰司,立总管府并录事司。元领八县,而怀集一县割属贺州。户一十七万二百一十六,口一百二万一千二百九十六。领司一、县七

  录事司。(至元十六年立,以州之东城、西城、子城并番禺、南海二县在城民户隶之。)

  县七

  南海,(中。)番禺,(下。与南海俱倚郭。)东筦,(中。)增城,(中。)香山,(下。)新会,(下。)清远。(下。)

  韶州路(下。)唐初为番州,又更名东衡州,又改韶州,又为始兴郡,又仍为韶州。元至元十三年内附,未几广人叛,十五年始定,立总管府,设录事司。户一万九千五百八十四,口一十七万六千二百五十六。领司一、县四

  录事司。

  县四

  曲江,(中。元初分县城西厢地及城外三厢,属录事司。)乐昌,(下。)仁化,(下。)乳源。(下。)

  惠州路(下。)唐循州。宋改惠州,又改博罗郡,又复为惠州。元至元十六年,改惠州路总管府。户一万九千八百三,口九万九千一十五。领县四

  归善,(下。倚郭。)博罗,(下。)海丰,(下。)河源。(下。)

  南雄路(下。)本始兴县。唐初属韶州。五代刘氏割韶之浈昌、始兴二县置雄州。宋以河北有雄州,改为南雄州。元至元十五年,改南雄路总管府。户一万七百九十二,口五万三千九百六十。领县二

  保昌,(下。本浈昌,宋改今名。)始兴。(下。)

  潮州路(下。)唐初为潮州,又改潮阳郡,又复为潮州。元至元十五年归附。十六年,改为总管府,以孟招讨镇守,未几移镇漳州,土豪各据其地。二十一年,广东道宣慰使月的迷失以兵来招谕。二十三年,复为江西等处行枢密院副使兼广东道宣慰使以镇之,始定。户六万三千六百五十,口四十四万五千五百五十。领司一、县三

  录事司。(至元二十二年始立。)

  县三

  海阳,(下。倚郭。)潮阳,(下。)揭阳。(下。)

  德庆路(下。)唐初为南康州,又名康州,又改晋康郡。宋升德庆府。元至元十三年,徇广东,既取广州,而德庆未下。十四年,广西宣慰司以兵取之,改隶广西道。十七年,立德庆路总管府,后仍属广东道。户一万二千七百五,口三万二千九百九十七。领县二

  端溪,(下。)泷水。(下。)

  肇庆路(下。)唐初为端州,又改高要郡,又仍为端州。宋升肇庆府。元至元十三年,徇广东,惟肇庆未附。十六年,广南西道宣慰司定之,因隶广西。十七年,改为下路总管府,仍属广东。户三万三千三百三十八,口五万五千四百二十九。领县二

  高要,(中。倚郭。)四会。(中。)

  英德州(下。)唐洭州。五代南汉为英州。宋升英德府。元至元十三年归附。十五年,立英德路总管府。二十三年,降为散州。大德四年,复为路。(本州素为寇盗渊薮。大德四年,达鲁花赤脱欢察儿此岁招降群盗至二千余户,遂升英德为路,命脱欢察儿为达鲁花赤兼万户以镇之。)至大元年,复降为州。领县一

  翁源。(大德五年置。)

  梅州(下。)唐为程乡县,属潮州。五代南汉置敬州。宋改梅州。元至元十三年归附。十六年,置总管府。二十三年,改为散州。户二千四百七十八,口一万四千八百六十五。领县一

  程乡。

  南恩州(下。)唐恩州,又为齐安郡。宋改南恩州。元至元十三年置南恩路总管府,十九年降为散州。户一万九千三百七十三,口九万六千八百六十五。领县二

  阳江,(下。)阳春。(下。)

  封州(下。)唐改为临封郡,后复为封州。元至元十三年归附。明年,广人叛,广西宣慰司以兵定之,遂隶西道。十六年,立封州路总管府,后又降为散州,仍属东道。户二千七十七,口一万七百四十二。领县二

  封川,(下。)开建。(下。)

  新州,(下。)唐改为新昌郡,后复为新州。元至元十六年,置新州路总管府。十九年,降为散州。户一万一千三百一十六,口六万七千八百九十六。领县一:

  新兴。(下。)

  桂阳州(下。)本桂阳县,唐、宋因之。元至元十三年内附。十九年,升桂阳县为散州,割连州阳山县来属,为蒙古忽都虎郡王分地,元隶湖南道宣慰司,后隶广东道。户六千三百五十六,口二万五千六百五十五。领县一

  阳山。(下。唐属连州,宋因之。至元十九年割以来属。)

  连州(下。)唐改连山郡,复改连州。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直隶行中书省。十七年,废安抚司,升为连州路总管府,隶湖南道宣慰司。十九年,降为散州,隶广东道。户四千一百五十四,口七千一百四十一。领县一

  连山,(下。)

  循州(下。)唐改为海丰郡,仍改循州。宋为博罗郡。元至元十三年,立总管府。二十三年,降为散州。户一千六百五十八,口八千二百九十。领县三:

  龙川,(下。)兴宁,(下。)长乐。(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史地理志1
元史卷五十八志第十  地理一
说说临川县的来历
菽园杂记
剡县
蒙元时期,一种最特殊的官职——达鲁花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