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元明清时期道家尊师重道典故(四)
(二)丹阳真人马钰

4.害病偏头痛,破戒被赶走


烟霞洞闭关苦修,对于重阳祖师而言,已是家常便饭,过去在刘蒋村等地都是如此。对这样的生活,马钰难以长久坚持。他过去是在大富大贵的环境中长大,吃喝穿戴不愁,闲时还能与故友吟诗作对、饮酒赏月,安逸得很。眼下这般生活,马钰虽有心接受,但毕竟积习太重,一时难以适应。恩师期待心切,马钰心里明白,自己也着急。这些加在一起,一下超过了马钰身心所能承受的极限。苦修闭关一段时间后,马钰突发偏头痛。重阳祖师写道:“挈丹阳居昆嵛山烟霞洞,因心未死,于是感疾患偏头痛。其痛不可忍,有若斧劈。”重阳祖师只好“令其下山在家调治”[1]

一日,重阳祖师对弟子们说:“昨日马钰喝酒了,想必是违背了规矩。”于是,便派人去查看,一查才知马钰用酒服药,不觉用过了量,导致头疼更加严重。探视者回报说:“马钰快要死了。”重阳祖师闻之,因鼓掌大笑曰:“我来欲化为神仙,肯教死了,为他不信。感此疾。”[2]

重阳祖师爱徒心切,亲自出手,施以道术医好了他的病。同时,祖师还捎去几句话,告诫马钰。

乃寄真言云:凡人学道,先须依此一十二字,断酒色财气攀缘爱念忧愁思虑,自今后,更无言可说。如不依此,便做灵丹,性命亦不能了。[3]


由此可见,重阳祖师对马钰喝酒破戒一事极为生气。在此之前,重阳祖师曾专门就吃酒的事情对马钰有过劝导。《知丹阳吃酒赠颂》:“道成尚吃酒,岂惜千年寿。访饮若依前,不过四十九。”[4]当时,马钰对祖师的劝导也是闻言立止:“誓戒槽浆酒,玉液增灵寿。凡圣两俱忘,得得真九九。”[5]但这一次,马钰根本没有觉知到破戒违誓的后果之严重。为了警醒他,让他好好悔悟,重阳祖师决定重重惩戒他。当马钰病好要求上山随师一起修行时,重阳祖师断然拒绝。为此,重阳祖师专门写下一首诗,诗云:“清净修行合上真,敢将此语昧天神。为公不信偏头痛,顾我无缘正法亲。苦口怎知良药味,某心犹恋入迷津。如今转入尘劳梦,难做惺惺睡觉人。”[6]诗中重阳祖师毫不留情,直接训斥马钰欺昧神明,贪恋红尘,很难再谈修道。马钰收到后,深怕师父不要自己,便想赶紧回昆嵛山。王重阳则用激将法,作诗《闻丹阳欲上昆嵛山以诗寄之》,再次拒绝:

公住山时我下山,我心终是厌愚顽。
断弦无续宁成曲,覆水难收已不还。
昔日谩传千口气,经今转隔万重关。
    不如只作尘劳客,相见之时免厚颜。[7]
    
马钰见状,深知自己破戒违誓,后果很严重,为了让师父不失对自己的信心,赶紧回诗表明决心。遂有丹阳次韵:

恋他爱海与恩山,岂觉痴心忒煞顽。深谢风仙相引出,莫愁马钰却归还。

要登云路开琼路,牢闭金关阐玉关。烹炼大丹丹不漏,自然得见内容颜。[8]

重阳祖师依然未允他回昆嵛山。大定八年(1168年)八月,王重阳带其余几位弟子从昆嵛山迁往文登姜氏庵,并告诫自己的徒弟,如果马钰来了,不能收留。马钰果然追随而来。重阳祖师传话给马钰说:“如果今天见了,以后就不再见;如果想以后还有见面的可能,今天就不见。”不得已,马钰只好独自到山下修行,在县北的苏氏庵落脚。

后来,马钰曾就此事,吟诵一篇《自戒》:

我因醉里曾疏脱,誓不衔杯。识破浮财,气不闲争色怎埋。免非灾。重重得遇修行做,洗涤灵台。保护灵胎,直待灵珠变个孩。赴蓬莱。[9]

就这样,因为吃酒的恶果,马钰长达数月不得亲近恩师。直到农历十月初,马钰才好不容易有一次机会见重阳祖师。这一次,重阳祖师郑重其事,不仅命令马钰立下誓约,同时还要他烧掉自己的亲笔誓状。至于马钰所立誓状内容,史料没有具体记载,《重阳教化集》卷一《四言长篇·丹阳继韵》或可以作为参照:

伏降我相,求乞道粮……捐弃财产,违别家乡。定无见短,决要行长。以志为主,以心为香……若是退道,即时死亡。身遭苦楚,家无吉昌。永沈下鬼,万劫受殃。形骸俱丧,魂魄俱亡。立此盟誓,请师审详[10]

马钰另著有《满庭芳·立誓状外戒》,或许亦是当日立誓状之后,所留下的戒约:

专烧誓状,谨发盟言,遵依国法为先。但见男儿女子,父母如然。永除气财酒色,弃荣华,戒断腥膻。常清静,更谦和恭谨,无党无偏。布素婪躭度日,饥寒后,须凭展手街前。不得贪财诳语,诈做高贤。常怀慎终如始,遇危难,转要心坚。如退道,愿分身万段,永镇黄泉。[11]

随后,重阳祖师再赠他一首诗:“掷下金钩恰一年,方吞香饵任纶牵。玉京山上为鹏化,随我扶摇入洞天。”[12]马钰立即继韵一首,报恩师期许之情,以铭此生志愿:“风仙化我已经年,悟彻吞钩任线牵。参从本师云外去,功成决上大罗天。”[13]

第二年(1169年)五月十一日,重阳祖师面诏马钰,赠了几首词,但依旧不让他一起住下,只允许他暂时能见面。几天后,重阳祖师再一次将马钰赶出去。一直到了南京后,重阳祖师才正式同意收留他,让他一起住下来。[14]马钰在烟霞洞苦修害病、破戒违誓风波,至此才算彻底了结。

5.行乞二三事

重阳祖师多次让马钰出去行乞,目的是要消除马钰过去富贵安逸生活中养成的各种习气。

其中一次行乞,发生在师徒一行人回到宁海州金莲堂期间。当时,重阳祖师曾有题为《赶出丹阳,不得在金莲堂住,当日令上街求乞》诗一首:“分梨十化是前年,天与佳时主自然。为甚当初不出离,元来直待结金莲。”[15]当时,重阳祖师叫马钰在自己的家乡宁海沿街行乞,可是马钰“以有不还乡之愿辞之”。重阳祖师顿时大发脾气,对马钰一个劲儿地打,一直打到快天亮才罢手。这一段经历,马钰自己同样写进了《丹阳真人语录》当中:“祖师尝使弟子去宁海乞化些小钱米,我要使用。弟子道:'教别个弟兄去后如何?弟子有愿不还乡里。’祖师怒打,到平旦而止,打之无数。吾有退心,谢他丘师兄劝住,迨今不敢相忘。”[16]

紧接着还录了相似的一条:“在乡时,祖师令弟子入莱州乞化。到数日,意犹迟疑,夜梦师曰:'来日长伸着手,做条好汉,上街展手。’(初妄心障退,故师发此言也。)师曰:'回乡中,初上街,祖师合总一头小角儿,面上以脂粉搽之。私心云:不怕撞着儿女相识,只怕撞着亲家。每思到范明叔宅,欲少歇,见太亲先在宅中,自云这回休羞么。’”[17]从这段自述中不难看出,刚开始的时候,马钰是很犹豫的,尽管已经回到家乡好几天了,但心里顾虑重重。当夜,他就梦到了师父。等到马钰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要上街乞讨了,重阳祖师还要把他装扮成一个不男不女、不伦不类的人。马钰不禁心里嘀咕起来,其实倒不怕撞见儿女,怕就怕遇到亲家,这样很没面子。殊不知,这些俗知俗见,在重阳祖师看来,都是一种执著,无论是誓不还乡,还是顾及面子,都是障碍。为打破其有为之心,王重阳决意要他上街乞食,马钰不去,便打了他一夜,还把他赶出了金莲堂。

行乞一事,对马钰的冲击很大,可谓一生受用。在他不同的诗词集里,对这一段经历都留有记述,如下:

《爇心香·上街化导》:“师父重阳,真个真师。教马钰,专做贫儿。生涯清净,活路无为。应抚心琴,调龙虎,饮刀圭。誓不山东,缘在关西。且和光,混俗随时。笊篱闲把,惟望人知。愿不蚤归,休空过,疾修持。”[18]

《十报恩·上街求乞》:“人人休惜一文钱,好与贪儿且结缘。暗暗还贤增万倍,明明助我养三田。舍悭自是开心地,割爱方能达妙玄。一日悟来离苦海,逍遥物外共修仙。”[19]

《踏云行·师父引马钰上街求乞》:“不说龟毛,无论兔角,幻躯闲想如蝉壳。怎生亦得显金容,筭来全在心知觉。志不回环,道非遥邈,洞天白雪成红雹。化为自在个灵童,自然掌握长生药。”[20]

《苏幕遮·乡中上街求乞》:“舍家缘,须用斧。劈碎恩山,岂肯重修补。猛烈灰心寻出路。自在逍遥,认个清闲处。有因缘,方可悟。改变衣装,道服惟麻布。莫讶乡中求乞去。灭尽无明,直上青霄步。”[21]

《苏幕遮·在南京乞化》:“穿茶坊,入酒店。后巷前街,日日常游遍。只为饥寒仍未免。度日随缘,展手心无倦。愿人人,怀吉善。舍一文钱,亦是行方便。休笑山侗无识见。内养灵明,自有长生验。”[22]

6.与师父最后的日子

重阳祖师一向视马钰为衣钵传人,为使马钰识心见性,重阳祖师在最后的时日里,也未曾放松,继续用猛烈的手段锤炼马钰。

抵汴梁,寓于王氏旅舍者久之,祖师于师等尤加锻炼,责骂捶楚,逆顺莫测。饮食起居,悉示仙机。[23]

史书记载,这段时间主要发生了四件事情。

其一,重阳祖师吩咐身边弟子继续行乞街市,同时叫马钰找工匠做一辆只能独坐的“风车”。完工后,重阳祖师说近日内火旺,眼睛看不见,要马钰点火遍照一下,马钰当下领悟了此中之意。

其二,重阳祖师从集市买来四条鲤鱼,用一支柳条穿着拖了回来,然后再添上二斤羊肉一起下锅煮到烂熟,随后又直接把这鱼羊熟食放了一个月,直至变臭。此时,重阳祖师把门下弟子召集过来,让他们吃下去。当时,几位弟子已戒荤腥许久,无一人敢吃。重阳祖师又挨个问了一遍,众人都说不敢。这个时候,马钰见大家都不响应师父的话,就主动站了出来,说师父叫弟子吃,那弟子就吃。没想到,此话一出,就遭到重阳祖师的大声斥责:“你自己拿不定主意,反倒是拿师父的话当借口!”说完,就盛了满满一钵给马钰,并不忘说一句:“到了关中,可没有这样的东西给你吃。”此后每天早上,重阳祖师都会先叫马钰吃这腥臭腐坏的鱼羊肉。

其三,重阳祖师让马钰到市集上买酒和一种天蒸枣蜜弹子给自己吃。就此,重阳祖师点化马钰:“懂了没?”马钰说:“悟不出来。”重阳祖师“愈加痛教,狂骂捶楚”,过后还是不忘对马钰说:“总有一天你会明白的。”马钰听过,急忙拜谢师父,说恩师教诲无以回报。重阳祖师回他说:“你只要好好修行,修成正果就是对师最好的回报。”后来马钰到关中后,于某一天想起师父的这段话,忽然明白了,原来一切自在心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第四件事情,就是重阳祖师交托后事。当时,重阳祖师令马钰用弟子们行乞攒下的钱财,全用来买木炭,放在自己睡觉的屋子里烧。

其室褊小,令马钰、谭处端入于内,刘处玄、邱处机立于外。内则不任其热,外则不任其寒。处玄不堪而遁去,师将设三子立于床下,师曰:“丹阳已得道,长真已知道,吾无虑矣。处机所学,一听丹阳、处玄,长真,当管领之。”又顾处机曰:“此子异日地位非常,必大开教门者也。”[24]

大定十年(1170年)正月,重阳祖师正式跟身边的众弟子道别。马钰听后请求师父留下遗言,重阳祖师说,之前我已写了下来,留在京兆咸阳滦村吕道人庵壁里。我再口诵一遍,你们听好:“地肺重阳子,呼为王害风。来时长日月,去后任西东。作伴云和水,为邻虚与空。一灵真性在,不与众心同。[25]诵完,告诫众弟子不要哭,便合眼走了。许是事发突然,大家都没有任何心里准备,都抑制不住嚎啕大哭。没想到,重阳祖师忽然又把眼睁开说:“何至于此。”祖师遂再次嘱托马钰一些日后要注意的事情,特别提到说,如果能去关西,就多度化一下其乡人,又传了马钰几句密语,叫他不要轻易传出去。马钰听后便跪拜恩师,表示一定做到。重阳祖师对谭处端等人说:“你们的前程,全在马钰那里。”为便于他们牢记,遂写了最后一首诗,云:“一弟一侄两个儿,和予五逸做修持。结为物外真亲眷,摆脱尘中假合尸。周匝种成清静景,递相传授紫灵芝。山头并赴金华会,我赴蓬莱先礼师。”[26]写完,走了。

7.守丧掌教,教化一方

重阳祖师仙逝后,马珏便接管了全真教。他先是将恩师的灵柩暂时安放在汴梁,后带领三位师弟直赴关中,将祖师仙逝的消息传报给玉蟾、李灵阳、史处厚、刘通微、严处常等师友同门。之后,便到刘蒋村修复了重阳祖师当年的故庵,将其更名为“祖师庵”,此即全真教祖庭。

公元1172年,马珏带领师弟三人将恩师的灵柩从汴梁迁回祖庭安葬,并守丧三年。期满后,马钰、谭处端、丘处机、刘处玄四人各言其志,分道传教修行。马珏回到终南祖庭,筑庵坐环,继续苦修。

经过重阳祖师的多番教化和考验,马钰此时道心坚固,再无他盼,唯有成就以报师恩。苦修期间,马钰曾作一首《采桑子·誓死赤脚夏不饮水冬不向火》以感念师恩:“我今誓死环墙内,夏绝凉泉。冬鄙红烟。认正丹炉水火缘。师恩欲报勤修养,炼汞烹铅。行满功圆。做个蓬瀛赤脚仙。”[27]马钰为完成师父“若达关西,化我乡人”的遗命,加上他曾发誓“不还乡”等诸多因素,便一直留在刘蒋村传道。

马钰在刘蒋村守丧和坐环期间,收下不少弟子。大定十八年(1178年)八月,马钰大道修成,出环。之后,马钰在陕西各地传道,教化民众,广收弟子,其中最为杰出的是“玄门十解元”,有柳开悟、来灵玉、刘真一、雷大通、段明源、赵九渊、李大乘、曹瑱等。自此,全真道在陕西发展起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真第二代宗师马钰的修道历程
全真教的“七真”居然有前后之分?且看“五祖七真”的形成过程
这份特殊的班干部总结
江湖行业春典
甘水仙源录
《玄门道语杂志》第十三期:玄门仙范长生真人刘处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