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元明清时期道家尊师重道典故(八)

(六)广宁真人郝大通

郝大通(1140~1212年),名璘,字太古,号恬然子,又号广宁子,自称太古道人,法名大通,金山东宁海人。其家财甲一州,世为宦族。少时父亲去世,事母甚孝。禀赋颖异,识度夷旷,洞晓阴阳、律历、卜筮之术。倾慕司马季主、严君平之为人,以卜筮自晦。[1]

大定七年(1167年)秋,重阳祖师到宁海,于卜肆首遇郝大通,令其有所悟。大定八年(1168年)三月,郝母去世,后郝大通到昆嵛山烟霞洞拜重阳祖师为师。大定九年(1169年)六月,辞师居查山,与王处一同修。大定十一年(1171年)十月,郝大通西行入关,在京兆府西安乞食。大定十二年(1172年),欲与众师兄弟结庐守墓,被长真真人拒绝,遂游云水之间,至岐山,得隐人授《易》之大义。大定十四年(1174年)二月,至真定,默坐于朝天门外。大定十五年(1175年)二月,到沃州桥上默然静坐。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经六年苦修,郝大通成就道果。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广宁真人居真定府,升堂讲道,听众常数百人。[2]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至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在燕赵故地传道。广宁真人开创了全真道华山派,其弟子多为宁海人,著名者有范圆曦和王志瑾。崇庆元年(1212年)十二月三十日,于宁海州先天观端坐留颂而逝,享年七十三岁。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封赐广宁通玄太古真人,世称“广宁真人”。郝大通为北七真之一,著有《太古集》《太易图》等。[3]

1.背肆占卜受恩师点化

郝大通家为宁海地方大户,地位并不比马钰家低。有趣的是,如此一个富家子弟,却选择营市占卜,实可谓另类之人。郝大通年轻时即喜欢黄老庄列,尤其爱读《易》。为弄明白这部经典,真人着实下过一番狠工夫,故他早年便懂阴阳律历之术,也正因此,郝大通对人世也就有着异乎寻常的看法,比如看淡功名,“不慕荣仕”“厌纷华而乐淡薄”[4]等等。

大定七年(1167年)秋,重阳祖师来到宁海。一日在街上游走,祖师无意中看见了郝大通卜肆,觉得有趣便有意观察了一番,见郝大通资禀确实高古,所习不凡,便想点化。祖师遂进到肆内按顺序背身坐下,郝大通见状,便很客气地说:“请先生回头。”重阳祖师回说:“君何不回头耶?”郝大通一听,颇感惊异,知道遇上高人了,急忙起身作礼。重阳祖师二话不说,转身就走。郝大通见状,即关了卜肆,尾随祖师至其住所马氏南园全真庵中。据《金莲正宗记》记载,郝大通当时赋诗一首请教于重阳祖师,诗云:“同席诸君乐太古,未明黑白希夷路。今朝得遇达人吟,伏望先生垂玉句。”重阳祖师答道:“口爱郝公通上古,口谈心甲神仙路。足间翠雾接来时,日要先生清静句。”[5]郝大通所赋的这首诗,实是想请教祖师人生的终极问题,道家的终极之理,这些问题,想必盘桓于他内心不止一两天。故这次请教,不失为一次真诚的求道之问。重阳祖师的回答也正中其意,明示他大道将行,务必要做到实证实修,清净为要。郝大通听后,言下领悟,如走万里迷途,一呼知返。

2.衣钵传法

自第一次在卜肆遇重阳祖师后,郝大通内心便开始发生变化。想来这么多年批阅《易》书,汲汲于世间因果、命运,即便如此用功,也不过委身卜肆,搬弄卦爻。重阳祖师寥寥数语,就透露出一种深不可测的智慧,一种不同于书本文字的生命真义,对此他感到钦佩至极。郝大通虽有意于道问,但因家中尚有老母需要赡养,便先按下出家之心。

重阳祖师在马氏南园全真庵时,先后纳丘处机、谭处端、王处一为弟子,劝化丹阳、不二夫妇出家。这些事情在宁海当地引发了不小的震动,自然也就传到郝大通那里。公元大定八年(1168年)初,郝母去逝,牵绊郝大通出家修道的一桩心事就此了结。丧礼结束后,郝大通便来到昆嵛山烟霞洞,正式拜重阳祖师为师。依照惯例,祖师赐予名号,授记若干。

四个月后,重阳祖师将身边所有弟子都遣去宁海乞食,只留丘处机一人随侍。一日,重阳祖师让丘处机下山,把郝大通叫回来。待郝大通回到山上,重阳祖师当着他的面,解下自己身上一件衲衣,将两个袖子去掉,交予郝大通说:“勿患无袖,汝当自成。”[6]郝大通拜而受之。

第二年(1169年),重阳祖师携门下弟子去了宁海,于金莲堂住下。一天,郝大通不慎将乞食用的瓦罐打碎了。祖师闻后,什么也没说,另给了一个,并在上面题了一首题为《郝升化余打破罐因赠二绝》的颂词,词曰:“扑破真灰罐,却得害风观。真待悟残余,有个人人唤。欲要心不乱,般般都打断。子午卯酉时,须作骷髅观。”[7]

古时师徒授受,常付衣钵为信证,称为衣钵相传。最著名的就是佛家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传衣钵于六祖慧能大师。衣,乃传法者所穿法衣;钵即钵盂,为古代出家人所用食器。在门生心目中,师父传衣即有传法之意。郝大通从重阳祖师处领受之衣,颇耐人寻味。此衣有体无袖,暗示说师父我已经把修道的大体传给你了,至于具体的体道悟道门径,需你自己完成,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8]

当时,重阳祖师把主要心思都放在了教化丹阳真人身上,几乎无暇旁及其他门下弟子。郝大通入门之前,对《易》已有所深入,为门下几位弟子中,理性认知不错者,故祖师权衡再三,才对郝大通施以此等教化,希望他对此有所领悟。师父此种寓意也被其众师兄弟所周知,故在与众师兄弟的相处中,郝大通没有得到直接指点,反而皆是受激之言,比如王处一、谭处端的劝激。[9]

触碎瓦罐一事,反映出郝大通另一真实面。瓦罐本是恩师亲自所赐,同为信物,本应像守护誓言一样认真对待。但郝大通不慎触碎瓦罐,可见他对师父要求的乞食修行或不认同,故有轻视之嫌,遂显出散漫。尹志平述《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对此有所透露,其云:“玉阳大师尝言:'太古师二十八岁,山东卖卜,一日偶书一诗,其语意非得道人莫能及。后遇祖师入道,便言为道不难。’”[10]依此语录所述,不难看出郝大通入道之初即对重阳祖师的教化有所轻慢。因自我习气较重,故很难一下子将自己清空,难免对祖师教导采取选择性接受态度。重阳祖师在他打破瓦罐后的题辞中,直指他修道中的致命弱点,并隐含劝激之意。

此事之后没多久,郝大通似乎还无法全然接受师父的教化,就去了查山隐修,到王处一处。没想到,王处一更是直截了当,劝激郝大通:“既然选择跟师父修行,就要立定苦志,师父说什么就是什么,扎扎实实用功,别老想着讨巧。”查王处一《云光集》中,有《赠卜者》一诗,应是当时劝激郝大通时所作。援引如下:

推穷天理甚分明,特与时人决困程。
解察阴阳时否泰,能通日月数亏盈。
顺行九曜灾难及,复变三阳祸不侵。
莫待无常天限至,和贤尽总落深坑。[11]

王处一此番劝激,令郝大通一时难以接受,尤其是诗题为《赠卜者》而不是《赠师兄》,这一点尤其令他无法接受。不久,郝大通离开查山,只身西行入关,去找马、谭、丘、刘四兄弟。待见到四位同门后,郝大通便想留下来跟他们一起为师父守丧。不想,这次轮到谭处端激他:“别老跟着别人脚跟转,好不好?”郝大通又一次感到无语,只好灰溜溜地再离开。

这一系列遭遇,都说明郝大通的确受过同门间不少看似刁难的磨炼。郝大通未入道之前,富甲一州,虽出身名门,但身份却是卜者,市井习气深重,故其性格难免高慢轻狂。所以重阳祖师认为非激之不能度化,才有背肆而坐,让其感觉到受到轻视,引发他的出家之缘。入道后,郝大通打破乞食瓦罐,令重阳祖师深觉他短时期内很难了道,必须经历千辛万苦,方能抹去其散漫心和傲慢心,重阳祖师亦预见到自己来不及指导他,故有可能安排众弟子劝激之,命其自成。安排其与王处一同修,是因为王处一修行极端刻苦,对其散漫,必然会给予忠告、劝激,这比重阳祖师直接对其教化效果更好。不料,王处一的劝激,还是没能让郝大通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西行入关拜访全真四子时,谭处端二次劝激,为郝大通日后深入领悟重阳祖师所传道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12]

3.赵州桥苦修

大定十四年(1174年)二月,郝大通到达真定,默坐于朝天门外。[13]默坐一年后,郝大通来到沃州桥,默然坐于桥上,不与人答话。在沃州桥的苦修,是郝大通生平最为重要的时刻,诸碑传均有叙述。

徐琰《广宁通玄太古真人郝宗师道行碑》记载:“十五年(公元1175年),坐于沃州石桥之下,缄口不语,河水泛溢,身不少移,水亦弗及。人馈之食则食,无则已。虽祁寒盛暑兀然无变,身槁木而心死灰,如是者六年。”

《金莲正宗记》记载:“乙未岁(1175年),乞食于沃州,方悟重阳密语,涣然开发,遂往桥上默然静坐,饥渴不求,寒暑不变,人馈则食,不馈则否,虽有人侮狎戏笑者,不怒也,志在忘形。如此三年,人呼为'不语先生’”[14]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记载:“十五年(1175年),坐于沃州桥下而不语,常为小儿辈戏,累砖石为塔于顶,嘱以勿坏,头竟不侧。河水泛溢而不动,而亦不伤。如是者六年。其所守盖如此。”[15]

《金莲正宗仙源像传》记载:“十五年乙未(1175年),坐沃州桥下,不语不动,河水泛溢,亦不少移,人馈则食,不馈则已,虽祁寒酷暑,兀然无变,如此者六年。其族属亲戚来视之,师皆不答,有所赠亦皆不受。”[16]

从以上碑传看,郝大通在沃州桥上和桥下的苦修,包括不语、静坐、不求、不怒(忍辱)、忘形、断尘世缘等,这一切都是对境炼心。人最难降伏的就是自己的心,古人常用“心猿意马”形容人的这颗心,原因就是人心极易受到外界吸引,而不得其主,以致不断为物所牵,为事所累,为情所困。作为一名修行者,郝大通深知其中利害,故特意选了一处繁杂的交通要冲静坐,主动将自己放在众人眼目下,以此检验自己的静定工夫。尤其是“不语”一项,可谓对症下药。因郝大通过去专给人卜卦,免不了说了不少与道相悖的话。

郝大通在沃州桥静坐,前后达六年之久,前三年桥上,后三年桥下。关于这段经历,《金莲正宗记》记叙有这样一段故事:

一夕天色昏冥,偶醉者过,以是蹴先生于桥下。默而不出者七日,人不知者以为先生何往。忽值客官乘马将过而马惊跃,捶之不进,客遂堕马,问左右曰:“桥下必有怪事,不然,何吾马之惊也。”命左右往视之,则一道者奄然正坐,问之则不语,以手画地曰:不食七日矣。州民闻之,争往馈食,焚香请出,但摇手不应,只于桥下复坐三年,水火颠倒,阴阳和合,九转之功成矣。[17]

《金莲正宗记》叙述说因为醉汉路过,将郝大通由桥上踢到桥下,真人不理,继续在桥下默坐七天,不知道的人以为真人离开了。一日,有路人骑马经过桥上,忽然马受惊高高跃起,官客见状遂加鞭催进,但马始终不愿前行,遂认为桥下有古怪,言于左右而往桥下探个究竟,才发现桥下有一道人端坐不动,问他也不说话,只是用手画地,示意七天没吃饭了。当地州民听说后,纷纷带着食物前来,焚香礼请郝大通出来,他摇手不答应。后郝大通复于桥下静坐三年,终成就道果。

以上叙述并不见于其后诸传记,故极可能是后人杜撰,但郝大通静坐被恶作剧却为大家所公认。冯璧《太古集序》中载,当地有顽皮孩童喜欢嬉戏玩耍,见郝大通平素如死人一般,便常常拿他做游戏,专门在他头顶垒石头,还煞有介事地跟他说,不要弄坏。结果他连头都不侧一下。

此外,冯璧《太古集序》及徐琰《广宁通玄太古真人郝宗师道行碑》均记载有郭长倩夫妻看望郝大通的事。

冯璧《太古集序》云:“盖自韬晦,往往乞食于真定、邢洺间。过赵州南石桥之下,因持不语,趺坐留六年,寒暑风雨不易其处。童子来戏者,见其土木形骸,至以瓦石周拥其旁,师居之晏如也。昌邑君之季女,适真定少尹郭长倩。会郭夫妇,偕往真定,车骑甚都,道出石桥。问知师在桥下,驻车拜礼,以衣物存慰者甚厚。师藐然若不相识,一无所受。夫人感泣,长倩嗟异,移时而去。师于世缘坚决乃尔,故能专意于道。岁月浸久,精神感格。”[18]

昌邑君,就是郝大通的从兄郝俊彦,他的小女儿嫁给了郭长倩,郭长倩时任真定府少尹,是真定当地最大的官。元好问《太古观记》也有关于此事的记载,同时进一步记载有真人此后事迹,从中可窥真人教化之行迹:

六年,侄婿郭长倩为真定少尹,过州,问知师处,率家人致谒。师瞑目不为答,长倩夫妇流涕而去。州人始知敬之,请师住真定之太古观,不之许。及长倩赴召,乃往居之。师燕坐既久,心光内映,大《易》之学恍惚有神受之。其教督严挥斥,公人以为玄门之临济。间一二言休咎,如期而验。道价重,闻达京师。卫绍王崇庆初,赐号“广宁全道太古真人”,自是四方皆以“郝太古”目之。

沃州桥六年对境炼心,对于郝大通而言,足以跟自己的恩师重阳祖师在活死人墓中修炼,以及同门刘处玄花街柳巷默坐相提并论,可以说这六年是他得道成真最为重要的时期。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广宁真人成功地从一名凡俗蜕变为道门大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教常识问答|郝广宁真人事迹如何?
【道教人物】广宁子郝大通
“君何不回头耶?”华山派开宗祖师郝祖圣诞
七真宝诰(注解)(2)
王重阳门下学道者逾三千,得真传者有七人,即后来的“全真七子”
七真年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